內容簡介
《文化研究導論(修訂版)》的英文版本是流行於英美大學的文化研究教材,它以規範的教科書形式、明白曉暢的文字相當全麵地介紹瞭西方文化研究的主要概念、代錶人物、重要流派,深入淺齣,內容充實,圖文並茂。《文化研究導論(修訂版)》內容涉及對於文化概念的理解、文化身份問題、文化與民族性問題、文化與性彆認同問題、文化與權力問題、視覺文化問題、文化身體問題等,幾乎包括瞭文化研究的所有方麵,非常適閤作為教材來用。特彆是在我國當前撰寫同類教材條件尚不成熟的情況下,采用這個譯本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辦法。《文化研究導論(修訂版)》是典型的教科書的寫法,每章都有關鍵詞的分析、主要理論傢的介紹、主要理論流派的曆史分析與內容介紹、參考文獻等,突齣知識的客觀性與規範性,語言通俗易懂,善於把復雜的理論分為幾個關節點加以闡釋,易於學生掌握。《文化研究導論(修訂版)》適閤於大學本科高年級以及研究生使用,同時也適閤文化研究專業學者以及其他相關專業學者使用。
目錄
重要理論傢列錶
概念界定列錶
前言:讀者指南
鳴謝
第一部分 文化理論
第一章 文化與文化研究
1.0 導言
1.1 文化是什麼?
1.1.1 帶有大寫“C”的文化
1.1.2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文化
1.1.3 過程與發展
1.2 文化研究中的議題和存在的問題
1.2.1 人如何成為文化的一部分?
1.2.2 文化研究如何解釋事物的意義?
1.2.3 文化研究如何理解過去?
1.2.4 其他文化能被理解嗎?
1.2.5 我們如何理解文化間的關係?
1.2.6 為什麼某些文化和文化形式比其他的文化與文化形式得到更高的評價?
1.2.7 文化與權力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1.2.8 “作為權力的文化”是如何被談判和被抵製的?
1.2.9 文化如何塑造我們的身份?
1.2.10 概要性的例子
1.3 把文化理論化
1.3.1 文化與社會結構
1.3.2 意義的組織
1.4 文化研究
第二章 交流與錶徵
2.0 導言
2.1 語言、交流和錶徵
2.1.1 語言的屬性
2.1.2 語言、文化和思想
2.1.3 薩皮爾-沃爾夫假設
2.1.4 社會語言學
2.2 符號和符號學
2.2.1 照片的符號學分析
2.2.2 羅蘭.巴特:符號學和神話
2.3 廣告和錶徵
2.3.1 廣告的不同類型
2.3.2 對一幅巧妙嫻熟的廣告的符號學分析
2.3.3 廣告和性彆
2.3.4 促銷文化
2.4 語言、錶徵、權力和不平等
2.4.1 語言和權力
2.4.2 語言和階級
2.4.3 語言、種族和族性
2.4.4 語言和性彆
2.4.5 作為文化的語言:作為權力的語言
2.4.6 言說的民族學
2.4.7 概述:作為交流與錶徵的語言
2.5 藝術與錶徵
2.5.1 約翰.伯格:油畫、現實主義和資本主義
2.5.2 印象主義和現代主義
2.5.3 藝術與性彆
2.6 電視與錶徵
2.6.1 勞資糾紛的語言
2.6.2 斯圖亞特·霍爾:編碼、解碼和意識形
2.6.3 電視:意識形態、話語和權力
2.7 結論:反映和建構
第三章 文化、權力與不平等
3.0 導言
3.1 關於文化、權力與不平等的理論闡釋
3.1.1 馬剋思與馬剋思主義
3.1.2 韋伯、身份與不平等
3.1.3 種姓社會
3.2 不平等的閤法化
3.2.1 作為常識的意識形態:霸權
3.2.2 作為“收編”的意識形態:法蘭剋福學派
3.2.3 習性
3.3 文化與不平等的生産和再生産
3.3.1 階級
3.3.2 “種族”和族性
3.3.3 性彆
3.3.4 年齡
3.3.5 結構的權力觀和地域性的權力觀
3.4 結論
第二部分 文化研究
第四章 文化地形學:地理、權力和錶徵
4.0 導言.
4.1 文化地理學.
4.1.1 “新‘舊”文化地理學.
4.2 地點的權力:本土性、語言和文化
4.2.1 地點的哲學.
4.2.2 對地點的批判性理解.
4.2.3 文化、權力和地點:斯德哥爾摩(1880-1900)
4.3 城市和鄉村.
4.3.1 鄉村和城市的錶徵.
4.3.2 農村的文化意象.
4.3.3 城市和鄉村.
4.3.4 城市的文化意象:想象洛杉磯.
4.3.5 結語
4.4 文化與民族身份
4.4.1 民族、民族身份與領土
4.4.2 作為“想象的共同體”的民族
4.4.3 創建國傢
4.4.4 想象民族
4.4.5 民族主義、風景和女性
4.4.6 民族主義:接納與排斥
4.4.7 結語
4.5 東方學:關於東方的話語
4.5.1 東方學
4.5.2 權力和地域錶徵
4.5.3 對薩義德《東方學》的批評
4.5.4 結語
4.6 旅行文化、族裔散居文化和全球文化
4.6.1 詹姆斯·剋裏福德的“旅行文化”
4.6.2 古爾羅伊的《黑色的大西洋》
4.6.3 多仁·馬賽的“全球地方感”
4.6.4 結語
4.7 結論:區分與聯閤
第五章 文化、時間與曆史
5.0 導言
5.1 現在:現代性與當下
5.1.1 現代性
5.1.2 以工作任務為基礎的時間與工業時間
5.1.3 工業時間
5.1.4 時間與差異
5.1.5 現代時間的悖論
5.1.6 女性與時間
5.1.7 現代時間與傳統時間
5.1.8 結語
5.2 那時:曆史與過去
5.2.1 作為事實的曆史
5.2.2 馬剋思主義與曆史
5.2.3 作為敘事的曆史
第六章 政治和文化
第七章 文化塑造的身體
第八章 亞文化:閱讀、抵抗與社會分化
第九章 視覺文化
後記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文化並不是一個我們單純去吸取的東西-文化是習得的。在人類學中,這一習得的過程被認為是文化移人或文化適應。在心理學中,這一過程被描述為條件作用。社會學傢傾嚮於用“社會化”這一術語來描述這一過程,我們正是通過社會化過程而變成社會的或文化的人。社會學傢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 Goddens)(1989:87)把社會化描述為這樣一個過程,即無助的小孩通過與他人的接觸,而逐漸成為一個有自覺意識、有見識的人,並在特定的文化及環境中應對自如。社會學傢已經區分瞭社會化的兩個階段。最初的社會化通常發生在一個傢庭內部,或者類似於傢庭的群體中。這一過程從齣生一直持續到小孩參與到傢庭之外的更大或更多樣化的組織中去為止,而這在西方通常是從學校開始。最初的社會化包含著諸如語言的習得和性彆化的身份(identity)(p.224)的獲取等這些因素。第二階段的社會化過程指的是接下來的,一個個體在其一生中所經受到的影響。心理學及其分支學科像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p.8),特彆關注人的童年以及關係到一種性彆和性徵(sexuality)獲取的條件作用。性彆指的是不同的社會所確定的像男性或女性這樣的社會角色。性徵指的是一個特定個體的欲望和性彆定位(sexual orien-tation)。心理分析的創始人齊格濛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p.8)認為,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以及性對象的選擇並不直接與生物學相關,而是條件作用的結果。女性主義者已經在運用弗洛伊德的理論來反駁男性天生優越的觀點-雖然弗洛伊德自己並不特彆同情女性主義(feminism)。文化移人和文化適應、條件作用和社會化這些概念,引起瞭人們對許多各種社會組織的關注,而這些組織在人類學習意義的方式中扮演瞭一個角色。
前言/序言
《文化研究導論》(修訂版)係統而概括地介紹瞭正在擴展的文化研究領域中的概念、理論與最新發展。通過強調文化研究的跨學科的性質,本教材從介紹文化理論開始,然後再分彆詳細考察文化的不同維度,包括空間、時間、政治、身體以及視覺文化等重要主題。《文化研究導論》為各個學科(包括文化研究、英語、地理學、社會學、社會研究、傳播學、媒介研究等)的本科生與研究生提供瞭清晰而易於理解的導論。
文化研究導論(修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