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必须具备代表性、实用性、准确性、美观大方、经济方便的特点。从此出发,本丛书共收200种左中的笔记小说,上起汉魏(间亦收入或以为属秦汉之前的作品),下迄清末,按《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宋元笔记小说大观》、《明清笔记小说大观》分批出版,分为若干册9每册约60奎80万字。所收笔记小说从内容上来说偏重于记事、记人之作。但汉魏六朝,存世笔记小说不多,因此无论是志怪还是志人,尽可能地多收一些。唐宋以后,传奇小说渐多,一些名篇名著,购求比较容易,一般少收。此外、丛书如《太平广记》之类、部头过大的著作、汇集摘抄旧文与已收笔记小说内容多重复者和纯学术性的笔记不收。
收入本丛书的各种笔记小说以作者生活年代为次序排列。每种笔记小说前由校点者撰写“校点明”,简略介绍作者生平,此书内容及意义、版本情况。每种笔记小说以较完备、较好的版本作底本,用他本校勘,并用有关的史籍、笔记、文集、丛书参校,文字择善而从,概不出校。底本原有校注,如系民国以前人所作,则予保留。近人与今人校注,一般删除。对于其中有价值的校记,则酌情校正正文。所收各种笔记小说,一般只收录底本全文,不作补遗辑佚工作。用他人成果作补遗辑佚者,均于校点说明中指出,以示不敢掠美。
出版说明
穆天子传
燕丹子
神异经
海内十洲记
西京杂记
汉武帝别国洞冥记
汉武帝内传
汉武故事
博物志
古今注
南方草木状
搜神记
搜神后记
拾遗记
裴子语林
异苑
幽明录
世说新语
续齐谐记
殷芸小说
荆楚岁时记
沧海岛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里。海四面绕岛,各广五千里。水皆苍色,仙人谓之沧海也。岛上俱是大山,积石至多。石象八石,石脑石桂,英流丹黄子石胆之辈百馀种,皆生于岛。石服之神仙长生。岛中有紫石宫室,九老仙都所治,仙官数万人居焉。
方丈洲在东海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方丈方面各五千里。上专是群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群仙不欲升天者,皆往来此洲,受太玄生篆,仙家数十万。耕田种芝草,课计顷亩,如种稻状。亦有玉石泉,上有九源丈人宫主,领天下水神,及龙蛇巨鲸阴精水兽之辈。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污,与东海等。水既不成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上有太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地多林木,叶皆如桑。又有椹树,长者数千丈,大二千馀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体皆作金光色,飞翔空玄。其树虽大,其叶椹故如中夏之桑也。但椹稀而色赤,九干岁一生实耳,味绝甘香美。地生紫金丸玉,如中夏之瓦石状。真仙灵官,变化万端,盖无常形,亦有能分形为百身十丈者也。
蓬丘,蓬莱山是也。对东海之东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宫,盖太上真人所居。唯飞仙右能到其处耳。
……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种古典文学的汇编兴趣不大,总觉得会枯燥乏味,但《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选材眼光极为独到,它挑选的篇目,大多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的珍珠。最让我惊喜的是,编者在注释和导读上的用心,使得即便是对古典文献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领略其中的妙处。我尤其钟爱其中几篇关于民间异闻的记录,那些光怪陆离的叙述背后,折射出当时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敬畏,展现了一种朴素而真挚的生命力。行文的风格变化多端,时而古朴典雅,时而又带着一种天真烂漫的趣味,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它就像一个万花筒,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汉魏六朝的斑斓景象,读完后让人意犹未尽,忍不住想再去探寻更多相关领域的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感都透着一股沉静而高雅的气息,让人一上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可以草草翻阅的作品。我花了一整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其中,那种感觉就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的长者,缓缓走过历史的幽径。那些关于隐逸生活和官场浮沉的记述,充满了深刻的讽刺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士人阶层在乱世中寻求自我安放的挣扎。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惊人,即便是描述一顿便饭、一幅山水画,也能从中读出那个时代的审美取向和社会心理。更难得的是,它没有过度美化或丑化那个时代,而是提供了一种相对客观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对于我这个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大量鲜活的、从侧面印证历史事件的生动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我对那个时期的想象和认知。
评分这部《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真是让我爱不释手,每一次翻开都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对那个时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的描摹入木三分。尤其是一些关于玄学清谈的片段,读来令人神往,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竹林清风与酒香。那些志怪故事,虽然充满了奇谲的想象,但背后蕴含的人情世故和对生命哲理的探讨,却又如此贴近人心。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握,时而娓娓道来,如陈年老酒般醇厚,时而又如惊涛拍岸,将历史的波澜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一本小说的汇编,更像是一部承载着魏晋风骨的文化史诗,让我对那个“名士辈出”的时代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对于想深入了解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和精神内核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初拿到《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时,我还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难以消化。然而,实际阅读后发现,虽然学术底蕴深厚,但整体的阅读体验却异常流畅。编辑团队似乎深谙如何平衡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艺术。那些关于神仙鬼怪的段落,写得极其精妙,读来让人脊背发凉,但又忍不住想知道故事的结局,这种叙事张力把握得恰到好处。我最欣赏的地方在于,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故事,而是通过这些零散的笔记,勾勒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那种在动荡中对“真”与“美”的执着追求。文字的运用极其考究,偶尔出现的古奥词汇,也有清晰的注解加以辅助,确保了阅读的顺畅。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古典文学中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它证明了好的故事,即便跨越千年,依然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深入浅出地介绍魏晋南北朝这段特殊时期的通俗读物。《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它将那些散落在浩瀚典籍中的精华片段,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清晰的文化图景。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关于友情和道义的记录,即便是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依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读来令人动容,甚至会反思当下的关系。整体的编排结构清晰,脉络分明,让人可以很轻松地沉浸其中,感受文学的魅力而不被复杂的历史背景所困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生动的文学形式,为读者提供了一扇观察古代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窗户,读完后感觉自己的胸襟都被开阔了许多,对古典美学也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
评分《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2000-3-1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评分清军进军江南的过程中,烧杀抢掠,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特别是剃发令强制执行,各地燃起抗清的熊熊烈火。此后清军各地“剃发易服”,清军采取多次屠杀来镇压,造成人口骤减,发生西南地区民生萧条、万里无人的景象,史称甲申国难。1659年,清军占领西南地区。并迁移湖广人口填川,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视为历史上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清廷制定的圈地和投充政策使人民放弃土地,增加更多流民。为此又制定严禁奴仆逃亡的逃人法,激化京畿地区的民族矛盾。后来清廷下令停止这些政策,并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并且正式开科取士,追尊崇祯帝与明朝忠臣
评分书很不错,值得一看。
评分快递很快 商品非常好。
评分非常好的一套书,很值得一读
评分东西还不错,送货及时,京东服务也不错。
评分好厚的两大本,要读好久了。
评分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评分印刷略粗糙,整体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