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沈石溪的《疯羊血顶儿》是由《血染的王冠》、《血崩》和《疯羊血顶儿》三个中篇小说组成。《血染的王冠》写金丝猴群中黑披风雄猴与麻子猴王争霸的一场内战。动物界以强力和年轻挑衅老猴王的故事经常发生,但当猴世界两王并存格局出现时,后果堪忧。故事解秘动物世界内战的混乱和伤害,最后以老猴王的慷慨赴难和王后的殉难谱写了动物世界的爱情绝唱。
《疯羊血顶儿》从大公羊绕花鼎的角度写孤儿盘羊血顶儿的不凡生平。血顶儿因长了一对与众不同的角,敢于挑战天敌黑母狼,从而把盘羊家族卷进了和肉食动物黑母狼的战争灾难之中。血顶儿最后被盘羊家族抛弃而殉难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故事通过分析母亲猴戏被黑母狼咬死的“印刻”记忆和童年经历对血顶儿一生的影响,使这个悲剧故事更具情感深度。
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插队,在云南边疆生活了十八年。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宇。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内页插图
目录
血染的王冠
雪崩
疯羊血顶儿
动物档案——金丝猴
闯入动物世界
获奖记录
珍藏相册
精彩书摘
滇金丝猴俗称反鼻猴、仰鼻猴、黑猴,生活在高黎贡山靠近雪线的针叶林带,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滇金丝猴喜群居,每群达百只左右。我野外考察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就是想揭开金丝猴群社会结构之谜。我几乎每天都用望远镜对这群金丝猴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对猴群的生活习性、权力构成及几只头面“人物”的基本情况已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
统治这群金丝猴的是一只颈下长着灰白毛丛的老年雄猴,脸上布满紫色斑点,我给它起了个诨名叫麻子猴王。褐尾巴雌猴臀毛油亮,年轻风骚,是麻子猴王最宠爱的王妃。黑披风雄猴背毛厚密,就像披了一件黑色的大麾,是这群金丝猴的“二王”,地位仅次于麻子猴王。
我早就注意到,黑披风雄猴野心勃勃,一直想搞政变,自己当猴王。这家伙比麻子猴王年轻几岁,年富力强,头顶的毛发高高耸起,就像戴着一顶漂亮的王冠,好像天生就是当猴王的料。
五天前我在望远镜里看见这样一幕:黑披风雄猴在一棵树上找到一只蜂窝,按照惯例,猴群里无论是谁找到了香甜可口的蜂蜜,都应当首先进贡给麻子猴王,这是臣民的义务,也是猴王的特权。但黑披风雄猴非但没把蜂蜜献给麻子猴王。也不躲进茂密的树冠里偷偷享用,而是抱着蜂蜜跳到麻子猴王对面的那棵树上,嘎叽嘎叽毫不忌讳地大嚼大咬。蜂蜜扑鼻的醇香随风飘进麻子猴王的鼻孔,响亮的进食声也毫无疑问钻进麻子猴王的耳朵。
照理说,遇上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猴王必定要兴师问罪,抢夺蜂蜜,并给予严厉的惩处。我发现,麻子猴王在看到黑披风雄猴嚼咬蜂蜜的一瞬间,颈毛刷的一下竖立起来,一副怒发冲冠的模样,但一秒钟后,竖立的颈毛就像花谢花落一般地闭合起来,脸上愤怒的表情转换成一种无可奈何的表情,眼睛里一派忧伤。
黑披风雄猴越发张狂,吃得手舞足蹈,还吸引了好几只嘴馋的雌猴,围在它身边伸手乞讨。这等于是在和猴王争面子抢风头唱对台戏。我看见,麻子猴王头别转过去,装出一副什么也没看见的样子,过了一会儿,索性垂下头弯下腰缩起肩打起了瞌睡,只是每隔几秒钟,身体便控制不住地一阵颤抖,显示它内心极度的愤懑与悲哀。
识时务者为俊杰,麻子猴王算是聪明的,晓得自己年老力衰。不愿为区区一点蜂蜜而去冒丢失王位的风险。
但此时此刻在猿岭上发生的事情,已经不是普通的冒犯,而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挑衅。当着你的面调戏你最宠爱的王妃。你还能装聋作哑吗?如果麻子猴王默认了这种侵犯,就是尊严丧尽的活乌龟,必然威信扫地。任何一个还有点血性的雄猴,都无法容忍这种奇耻大辱,更何况是心高气傲的猴王。
果然,麻子猴王咆哮着从岩石上跳了下来,一场王位争夺战爆发了。
“唉,这两只雄猴。今天肯定有一只要死掉了!”藏族向导强巴叹了口气说。
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目击者的陈述,都强调这样一个事实:猴群每一次王位更替,都伴随着一场残酷的杀戮,不是挑战者死于非命,就是老统治者驾崩归天,政权就是生命,权力之争好比水火之争,永远也不会调和的。
黑披风雄猴放掉褐尾巴雌猴,狞笑着前来迎战麻子猴王。
按照传统习惯,其他猴子都默不作声地散落在四周,作壁上观,或者说坐山观虎斗。要等到胜负已成定局时,众猴才会有所表现。
麻子猴王和黑披风雄猴心里都清楚,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搏斗,因此,一开始,双方就使出了浑身解数,扭打、噬咬、撕扯、踢蹬、揪抓、撞击,一时间,战尘滚滚,吼声连天,猴毛飞旋,血肉横飞。黑披风雄猴到底年轻,几个回合下来,便占了上风,把麻子猴王压在底下,一嘴一嘴将麻子猴王的腹毛拔下来,也不晓得是不是存心想制造一只裸猴。麻子猴王体力虽然不济。胆魄却不比黑披风雄猴差,搂着黑披风雄猴从陡峭的山崖上滚落下来。轰隆隆,飞沙走石;啪啦啦,双猴下滑。它们一面在陡坡上翻滚,一面还互相啃咬呢。好一场恶战,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江河呜咽,大地失色。
两只雄猴从一两百米高的山崖一直滚落到江隈的沙滩上。麻子猴王毕竟上了年纪,腰腿不如黑披风灵巧,从山崖到江边,一路磕磕碰碰,估计扭伤了腰腿,扭打的动作变得迟钝。而黑披风雄猴却愈战愈勇。凶猛凌厉地连连出击。麻子猴王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哀哀叫着,且战且退。
很明显,大局已定,胜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黑披风雄猴再一次把麻子猴王打翻在地后,“呦——”扭头朝山崖发出一声长啸。
“呦呦——呦呦——呦呦——”
蹲在岩石上观战的猴群齐声啸叫起来,欢呼胜利,高奏凯歌,争先恐后地从山崖上冲下来,加盟到黑披风雄猴一边,扑向麻子猴王。
真是墙倒众人推啊。
麻子猴王只得落荒而逃。
前言/序言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猎狐者 一、 引言:野性的召唤 在广袤无垠、生机勃勃的自然界中,生命以最原始、最真实的面貌展现。这里没有人类社会复杂的规则与伪装,只有适者生存的铁律与万物共生的和谐。《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精选的这部《猎狐者》,便是将读者带入这样一个充满原始张力与情感纠葛的世界。本书聚焦于一个在严酷环境中挣扎求存的物种——狐狸,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了它们机敏、狡猾、深情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生命史诗。这不是简单的动物故事集,而是对生命本质、生存智慧以及自然伦理的深刻哲学探讨。 二、 主角群像:智慧与宿命的交织 本书的核心围绕着两只性格迥异的狐狸展开:老练沉稳的雄狐“赤瞳”与初出茅庐、充满灵性的雌狐“雪影”。 赤瞳:时间的雕刻者 赤瞳是这片山林中最负盛名的猎手。它的皮毛如同被夕阳染透的火焰,一双眼睛——那双传说中的“赤瞳”——锐利如冰,仿佛能看穿猎物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和心理防线。赤瞳的一生,是与饥饿、捕食者、人类的陷阱以及季节的更迭进行不懈抗争的历史。它不仅拥有卓越的狩猎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深谙环境的脾气,懂得何时隐忍,何时出击。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的衰退使得它必须依靠经验和智慧来弥补力量的不足。本书深入描绘了它在面对自己种群内部权力更迭时的隐忍与决断,以及面对生存困境时,那种近乎悲壮的英雄气概。 雪影:纯真与蜕变 雪影是赤瞳领地中新生的希望。它诞生在一个相对平静的季节,拥有一身罕见的、在雪地中几乎隐形的银白色皮毛。雪影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教育与试炼。它起初依赖母亲的庇护,对外部世界的危险一无所知。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绘了雪影学习捕猎、辨别气味、躲避天敌的笨拙与惊喜。它的每一次成功都伴随着对生命价值的初次理解,而每一次失败,都可能意味着失去同伴。雪影的故事线,是关于“学习成为一只狐狸”的成长史,也是关于“如何在残酷中保持一颗本真的心”的探索。 三、 冲突主线:生存的炼狱与智慧的较量 《猎狐者》的情节结构紧凑,冲突层层递进,主要围绕以下几大主题展开: 1. 与自然的抗争:永恒的饥荒 故事的大部分背景设定在漫长且异常严酷的冬季。食物链条在冰雪覆盖下几乎断裂。本书细致刻画了狐狸为了寻找一只田鼠、一只被雪掩埋的浆果,需要付出多大的体力和智力。这里展现了自然界最残酷的一面——没有怜悯,只有效率。赤瞳必须带领家庭穿越冰封的河流,潜入人类的谷仓附近,与其他的捕食者如黄鼬、甚至野猫进行领地和资源的争夺。每一次成功的捕猎,都如同在悬崖边上赢得了一次喘息的机会。 2. 种群内部的博弈:地位与传承 狐狸社会并非完全松散,它们有明确的等级制度和繁殖策略。当年轻一代的雄狐开始挑战赤瞳的领导地位时,冲突爆发了。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武力对决,而是一场关于“何为合格的领导者”的哲学辩论。赤瞳的选择,是牺牲个体安逸以确保整个家族在冬季的存活率,而年轻的挑战者则可能更倾向于冒险的掠夺。作者深刻描绘了权力交替中,老一代的无奈与新一代的冲动,以及这种代际差异如何影响着种群的未来走向。 3. 人类阴影下的危机:捕猎者与被捕猎者 人类是这片土地上最强大、也最不可预测的威胁。本书没有将人类简单塑造成“邪恶”的符号,而是展示了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带来的连锁反应。猎人的陷阱、猎犬的追逐、以及人类对栖息地的破坏,构成了笼罩在狐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故事的高潮部分,便是一场围绕着一个废弃的猎人小屋展开的智斗。雪影误入一个设置精巧的陷阱,赤瞳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对人类行为模式的理解,完成一次几乎不可能的营救。这次事件,是雪影最终成熟的关键催化剂。 四、 艺术特色:情感的穿透力与生态的真实感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其对动物心理的精准捕捉,使读者能够真正代入角色的情感世界。 语言的画面感: 作者的文字富有强烈的感官冲击力。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寒风刺骨的触感,雪地松软的阻力,猎物血液的腥甜,以及清晨薄雾中泥土混合着松针的气味。每一个场景都如同高清晰度的纪录片,将读者拉入现场。 拟人化的尺度把握: 尽管赋予了角色复杂的情感——爱、恐惧、嫉妒与责任感——但作者始终坚守着动物的“本性”。狐狸的“爱”是保护后代的本能驱动,它们的“智慧”是数百万年进化而来的生存策略,而非人类的理性思辨。这种精准的平衡,使得故事既有文学的深度,又具有生态学的真实性。 悲剧美学的张力: 在《猎狐者》中,圆满的结局往往是短暂的。生存本身就是一场悲剧,因为每一个胜利都意味着另一方的失败。作者毫不回避生命消逝的必然性,但正是这种对宿命的抗争,赋予了角色最终的崇高感。每一次成功的捕猎,都饱含着对逝去生命的敬意。 五、 结语:生命的赞歌 《猎狐者》不仅仅是关于一只狐狸如何生存的故事,它是一部关于勇气、家庭纽带、环境适应性以及面对无常命运的哲学寓言。它提醒着每一个读者,在人类文明之外,依然存在着一个由本能与法则主宰的壮丽世界。阅读它,就是一次对生命力量的致敬,一次对野性之美的深刻体验。它让读者在惊心动魄的情节中,学会敬畏自然,理解生存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