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

DB11/T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装配式建筑
  • 剪力墙结构
  • 住宅设计
  • 建筑规程
  • DB11/T970-2013
  • 预制建筑
  • 结构设计
  • 建筑工程
  • 规范标准
  • 装配式住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建筑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ISBN:1234567890
商品编码:10038323037

具体描述

  详情信息:

  Product Details 基本信息

ISBN-13 书号:9783849198756

Author 作者:Duffield, Elizabeth M.

出版社:进口原版图书

Publication Date 出版日期:20130115

Shipping Weight 商品重量:0.01kg

Shipping Weight Language 语种:english

pages 页数:204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DB11/T970-2013) 内容概要 本书是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DB11/T970-2013《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该规程是北京市为规范和指导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的设计工作而制定的重要技术文件,旨在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核心内容及章节划分 本书主要涵盖了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其内容体系围绕着工程设计展开,确保了设计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安全性。规程的结构清晰,逻辑性强,便于设计人员理解和应用。 总则: 本章明确了规程的制定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以及术语定义。它强调了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的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技术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原则。同时,对装配式建筑、剪力墙、预制构件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为后续章节的深入讨论奠定了基础。 术语: 详细解释了本规程中使用到的各种专业术语,如预制墙板、叠合梁、叠合板、连接节点、灌浆套筒、预应力锚固等,确保了规程内容的准确传达和理解。 基本规定: 本章提出了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在总体设计、结构体系选择、构件布置、荷载取用、抗震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重点阐述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在保证整体性和抗震性能方面的设计要点,以及如何根据建筑功能、场地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结构方案。 构件设计: 这是本书的核心章节之一,详细规定了各类预制构件的设计原则、构造要求和计算方法。 预制墙板: 涵盖了墙板的尺寸、配筋、连接方式、抗裂构造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强调了墙板的承载能力、稳定性以及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可靠性。 叠合梁、叠合板: 规定了叠合梁、叠合板的截面形式、配筋计算、施工连接构造等。着重于如何保证叠合构件在现浇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与预制构件的协同工作。 楼梯、阳台、凸窗等构件: 对这些常见的预制构件的设计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连接方式、荷载传递等。 连接节点设计: 连接节点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本章详细阐述了各种连接节点的设计原则、构造措施和计算要点,包括: 墙板之间的连接: 如灌浆套筒连接、预应力连接等,确保墙板之间传递剪力、弯矩的能力。 墙板与叠合构件的连接: 确保墙板与楼板、梁之间的有效传力。 墙板与基础的连接: 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 门窗洞口处的连接: 强调洞口边缘的构造和配筋,避免应力集中。 抗震连接: 重点关注在地震作用下连接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和整体性。 抗震设计: 本章根据我国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结合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特点,提出了抗震设计的要求。包括: 场地和地基: 场地地震类别、地基承载力等。 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 根据建筑物的类别、重要性以及所在地的地震烈度确定。 构件抗震设计: 强调构件的延性、强度和整体性,确保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整体倒塌。 连接节点抗震性能: 对连接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薄弱层和薄弱构件的构造: 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抗震薄弱环节。 其他规定: 本章可能包含一些与整体设计相关的辅助性规定,例如: 防火设计: 装配式构件的防火构造要求,特别是连接节点的防火措施。 保温隔热设计: 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保温隔热构造要求。 防水设防: 对屋面、外墙、楼地面等部位的防水措施提出要求。 耐久性设计: 考虑材料的选择、构件的防护等,确保建筑物的长期使用。 核心技术要点与创新点 DB11/T970-2013《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在总结现有装配式建筑设计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地区的气候、地质和工程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要求。 强调连接节点的可靠性与延性: 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件之间的连接。本规程在连接节点的设计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提出了多种可靠的连接方式,并对连接节点的抗拉、抗压、抗剪以及延性性能提出了明确的设计要求,特别是在抗震设计中,强调了连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能力,这是保证结构整体安全性的关键。 构件一体化设计理念: 规程鼓励在设计阶段就将构件的功能性、可生产性、可安装性以及与主体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一体化考虑。例如,在墙板设计中,不仅考虑其承载功能,还预留了管线敷设的通道,简化了现场施工。 精细化的设计要求: 规程对各类构件和连接节点的尺寸、配筋、构造方式等都提出了详细且可操作的要求,避免了设计上的模糊性,提高了设计的精度和可执行性。 与现行国家标准的衔接: 本规程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与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衔接,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确保了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的设计既满足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又符合国家的基本工程技术要求。 关注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 规程在体现装配式建筑高效、环保优势的同时,也对建筑的保温隔热、防火等性能提出了要求,符合当前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适用对象 本书主要面向从事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的设计师、工程师,以及相关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同时,对于建筑开发商、施工单位、质量监督部门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实践意义 DB11/T970-2013《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推动北京地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规范了设计行为,提高了设计水平,为建造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装配式剪力墙住宅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通过推广应用该规程,能够有效促进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降低建筑能耗和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总结 DB11/T970-2013《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是一部系统、全面、实用的技术规程,为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技术要求。本书的发布,标志着北京市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对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拜读《DB11/T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作为一名对建筑行业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深刻地感受到科技进步对传统建筑行业的颠覆性影响。我一直以来都对住宅的建造过程充满好奇,而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设计规程,为我揭示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创新的领域。 书中对于构件的设计、制造、运输和安装等各个环节的详细规定,让我得以窥见装配式建筑的严谨体系。我特别对关于构件之间连接的细致描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例如,预制墙板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插筋和灌浆工艺,实现与楼板和相邻墙体的可靠连接,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实则关乎着整个建筑的“生命线”。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装配式建筑并非简单的“工业化生产”,而是将每一个构件都视为精密的组件,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严谨的施工,最终实现安全、高效、高品质的居住空间。它让我对未来住宅的建造充满了期待,也对我国建筑技术的进步感到自豪。

评分

《DB11/T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这本书,作为一名关注建筑行业发展的普通读者,我带着一份好奇心去阅读,并且收获颇丰。在此之前,我对装配式建筑的概念,更多地停留在“提前在工厂做好,然后拉到工地拼装”的粗浅认知上。然而,这本书为我展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精细的装配式剪力墙住宅设计世界。 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构件之间的连接构造所吸引。那些详细的图示和严谨的文字说明,清晰地描绘了预制墙板、叠合楼板、剪力墙构件是如何通过各种连接方式,如插筋、灌浆、焊接等,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我甚至尝试去理解这些连接方式背后的力学原理,虽然有些地方对于我来说略显复杂,但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的保障,让我深深折服。这本书让我明白,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并非简单地组装,而是通过精密的计算、标准的化生产和科学的连接技术,来实现高性能、高品质的建筑。这种全新的建造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现场作业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它在保证建筑安全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优势。

评分

接触《DB11/T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系统且深刻的学习体验。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之前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概念,更多停留在一种宏观的、概念性的认知层面,认为它是一种更环保、更高效的建造模式。但是,当真正翻开这本书,特别是深入阅读其中关于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结构设计原则和具体要求时,我才感受到其背后所蕴含的科学严谨和技术深度。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构件的连接技术和细节的处理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详细的图纸和文字描述,清晰地展示了预制墙板、叠合楼板、预制梁等构件如何在工厂中精密制造,又如何在施工现场被高效准确地“拼装”起来。我特别关注到书中关于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的论述,以及为保证连接可靠性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例如灌浆套筒、预应力锚固等。这些细节的处理,让我深刻理解到,装配式建筑并非简单的“搭积木”,而是通过精巧的设计和先进的施工工艺,来实现结构的整体性和高强度。它让我意识到,装配式建筑在保证结构安全、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周期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优势。

评分

《DB11/T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对建筑行业抱有持续关注的普通读者而言,是一次非常富有启发的阅读体验。我一直认为,建筑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科技、艺术与人文的结合。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尤其吸引我的目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得以深入了解装配式剪力墙住宅设计的核心理念和技术要点。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构件之间的连接设计和构造的阐述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预制墙板、叠合楼板以及其他构件是如何通过精确的接口设计和可靠的连接节点,实现高效、稳定的组装。我甚至尝试着去理解这些连接节点在承受荷载,尤其是抗震荷载时的表现。这种工业化、标准化的建造方式,不仅仅是提高了施工效率,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每一个构件的精细化设计和生产,极大地提升了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出现,是建筑行业向着更精益、更环保、更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评分

这次有幸拜读了《DB11/T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虽然我并非结构工程师,但作为一名对建筑行业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和启发是难以言喻的。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仅限于一些零碎的新闻报道和宣传片,总觉得它是一个遥远且技术门槛极高的概念。然而,《规程》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建筑世界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其严谨的体系和创新的思维。 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装配式剪力墙构件的连接构造和技术要求部分。那些详细的图示和参数,虽然初看有些抽象,但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比如,书中对于预制墙板之间的连接节点,是如何通过插筋、灌浆、焊接等方式来实现高强度的连接,并且要保证其在地震等荷载作用下的可靠性,这一点就让我惊叹不已。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堆砌,而是通过精密的计算和设计,确保了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我甚至尝试着去理解那些力学计算的原理,虽然有些地方仍显吃力,但那种追求极致安全和高效的精神,已经深深打动了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装配式建筑绝非粗制滥造,而是一种更加精细化、标准化、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它对设计、制造、施工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正因此,它才能带来建筑质量的飞跃。

评分

《DB11/T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对建筑行业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一直对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很感兴趣,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在此之前,我对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新闻和科普文章层面,总觉得它是一个高高在上、离我们普通人比较遥远的概念。 阅读这本书,我才真正开始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设计逻辑。书中关于构件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以及如何通过精密的连接节点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都让我对装配式建筑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特别关注到书中关于预制墙板的种类、尺寸、配筋以及连接构造的详细说明。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并非简单的“预制件堆叠”,而是通过精密的计算和设计,将每一个构件都做到最优,最终实现高效、安全、高质量的建造。这种工业化的生产和建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建筑质量,减少施工现场的浪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施工周期,这对于解决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分

作为一名对城市发展和建筑业有着密切关注的普通读者,《DB11/T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未来住宅建造方式的窗户。在此之前,我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更多地局限于一些宏观的新闻报道,觉得它是一种更环保、更高效的建造方式,但具体如何实现,却知之甚少。 深入阅读这本书,我才真正领略到装配式剪力墙住宅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书中对于构件的设计、连接节点的构造、以及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等方面的详细规定,让我对装配式建筑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尤其关注到书中关于预制墙板的类型、尺寸、配筋要求以及它们如何被精确地连接到主体结构上。这些细节的处理,让我看到了现代建筑工程的精细化和标准化水平。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现场组装”,而是背后有着一套严密的计算、设计和生产流程。这让我对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装配式建筑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和环境效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当我第一次接触到《DB11/T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所呈现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我并非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书中严谨的条文、详尽的图例以及清晰的逻辑结构,即使在对专业术语不太熟悉的情况下,也能感受到其背后所蕴含的科学严谨性。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部分印象深刻。它详细阐述了在不同烈度的地震区,如何通过构件的选型、连接方式的设计、以及整体结构的布置,来最大程度地提高住宅的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书中的一些关于构件深化设计和施工详图的部分,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其专业的技术细节,但通过图纸和文字的结合,我能够大致勾勒出这些预制构件是如何在工厂中生产,又如何被运送到施工现场,最终被精确地组装起来的。这种工业化的生产流程,对于提升建筑质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建筑垃圾,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设计规程,更是一本关于未来住宅建造方式的“说明书”,它让我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居住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期许。

评分

《DB11/T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这本书,可以说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大门。我一直对建筑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住宅的建造方式。过去,我对装配式建筑的理解多停留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的粗浅概念上。然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真正领略到装配式剪力墙住宅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书中对于构件的标准化设计、连接节点的可靠性、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等方面的论述,都让我受益匪浅。我特别注意到关于剪力墙构件在材料选择、尺寸规格、配筋构造等方面的详细规定,这些都体现了设计者对结构性能的极致追求。当我看到书中关于不同连接方式的详细图解时,比如叠合板与墙体的连接,预制墙板之间的竖向连接等等,我才明白,看似简单的“组装”背后,隐藏着多么精密的计算和严谨的工艺。这种工业化、标准化的建造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建筑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现场湿作业,对环境保护也大有裨益。这本书让我对未来住宅的建造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装配式建筑的巨大潜力充满期待。

评分

《DB11/T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这本书,给我这个普通读者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建筑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我一直对城市建设和住宅设计充满热情,而装配式建筑无疑是当前建筑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发展方向之一。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得以一窥装配式剪力墙住宅设计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细节。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构件连接构造的详细阐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关于预制墙板、叠合楼板如何通过插筋、灌浆、叠合等方式与主体结构紧密结合的描述,让我深刻理解到,装配式建筑并非简单的“搭积木”,而是通过精密的计算和严谨的工艺,来实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它让我意识到,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和生产,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现场湿作业,更能有效地控制建筑质量,降低潜在的风险。这种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对于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