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本书是在1997年12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一书的校勘本。为赶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出书,省却再次审批之累,没有对书稿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做任何实质性的改动。与此相关,该书出版十多年来,尽管自己在对毛泽东生平、著作和思想的学习与研究方面有所进步。但是,自己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基本认识一直没有质的变化。因此,此次修订中对原书稿的基本观点,也没有改动。当年在撰写原书稿时,《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和《毛泽东文集》尚未出齐。一些相关的文献和档案还没有公开发表,特别是因为自己的水平所限,书稿中存在不少的疏漏和技术性错误。对这些问题,此次逐一进行了订正,篇幅也相应地略有增加。
借此再版之机,向原出版单位的李保平、马千海、荆彦周等同志表示感谢,向《中共一大代表丛书》的主编郑惠、张静如老师表示敬仰与感谢(本书原来是该丛书的一种),向上次送审时对书稿提出宝贵修改意见的郑谦、韩钢、张树军、张琦、庞松等学长、朋友表示感谢。我在原书稿的后记中,对多位在我学习和研究毛泽东过程中曾给予诸多帮助的合作伙伴表示鸣谢。当时忽略了一同编写相关工具书的一些朋友和老师,如共同主编《新版(毛泽东选集)大辞典》的挚友张占斌,带领我们编写《毛泽东研究事典》的前辈廖盖隆、邢崇智、蒋顺学(该书曾获得1993年度中国图书奖),以及后来共同撰写《毛泽东著作版本编年纪事》的同事和好友边彦军、刘敏、张素华等。事实上,还有许多其他相关书籍合作者的帮助,没有一一列出。特别是还有多位前辈、师长和领导,30多年来(1978年上大学至今),曾给予我大量的关怀和指导,因避拉大旗之嫌,对他们的哺育和教诲之恩,只能是铭记于心。
本书稿中肯定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存在,敬请广大读者继续批。评指正。
蒋建农
2009年4月14日于沙滩
《毛泽东传》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大书,一个永远道不尽的伟人。大视野,在真实情境中透视伟人与平凡;新思维,在历史脉络中解读功过与得失。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亲历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这位作者的叙事能力实在太强了,他能够将宏大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主人公所面临的艰难抉择的描写所打动。那种在重重压力之下,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坚持信念,甚至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时候,我甚至能感受到主人公当时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年代,一同承受着历史的重量。这本书让我对“历史人物”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个体,他们的选择,无论正确与否,都深深地烙印在历史的年轮上。
评分拿到这本《毛泽东传》,一开始我是抱着一种“学术研究”的态度去翻阅的。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政治理论、军事策略等方面的深刻见解。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我发现这本书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个时代的领袖。书中对于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内心独白和情感变化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共鸣。有时候,我甚至会想象,如果是我处于那种境地,是否会做出和主人公一样的选择。这本书让我明白,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不仅仅在于他们的智慧和能力,还在于他们所经历的磨难、所承受的压力,以及他们身上那种常人难以企及的韧性。它让我对“历史”这两个字,多了一层人文的关怀。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国家,必须理解其历史,而要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就绕不开一个人——毛泽东。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个人的传记,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史诗。作者以极其宏大的视角,将主人公的一生置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细致地描绘了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它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细致的分析,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事件发生的根源、过程以及深远影响。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与那个时代的人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让我对中国的昨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的今天和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啊,刚拿到手里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封面和沉甸甸的分量给镇住了。我一直对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非常感兴趣,总觉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造就了太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物和事件。而毛泽东,无疑是那个时代最核心、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拿到《毛泽东传》,我怀着一种既期待又复杂的心情,想从这本书中一窥这位历史巨擘的真实面貌,了解他的一生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一步步走向中国最高权力巅峰,并深刻影响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格局的。我最想知道的是,在他身上究竟有哪些特质,支撑他走过了那样一条充满荆棘与辉煌的道路?他的思想是如何形成并不断演变的?在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他又是如何做出那些至关重要的决策的?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我之前未曾了解的视角,帮助我更立体、更深入地理解这位传奇人物。
评分怎么说呢,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非常复杂。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会让我从头到尾都充满敬意的读物,但实际上,它展现给我的,是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多维的人物。书中关于主人公早年经历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他身上那种不服输、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这在当时是极其难能可贵的。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我也看到了他身上的一些缺点和在某些决策上的失误。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以一种相对客观的态度去呈现,这反而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有价值。它没有把我塑造成一个盲目的崇拜者,也没有让我成为一个全盘否定者,而是让我看到了一个在历史洪流中不断探索、不断犯错、也曾取得巨大成就的复杂个体。这种真实性,让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多了一份审慎和深思。
评分值得购买的一本书,不过.好像跟我之前的读过的不一样.
评分正品
评分是我想要的
评分中国的事情还是中国人最了解,何必外人指手画脚!
评分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心得体会《教师读书心得》。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评分伟人传记,推荐书目。
评分趁活动屯书,很好很好,慢慢看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可以很全面的了解其人,也可以更好的了解那段历史,和那个年代我们国家的选择。
评分在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范文之心得体会:教师读书心得。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今年,我有时间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我感受颇深。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