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的特点:1.用图、表和简单的文字,描述全身的经络和穴位。
2.每一个穴位都讲到了,这是在第三部分中按经络的分布进行讲解的。
3.对 于常用的穴位,又作了进一步的详解。这是在第四至第八部分中,按部位分布讲解的。
4.除了按经络分布进行讲解穴位,还按部位分布讲解穴位,方便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
5.以图示介绍穴位,穴位图准确、细致,对穴位局部的“外观”和“内景”都进行了图示。
6.“取穴前的准备”介绍了取穴的体位和常用方法。
7.对耳穴部分按国家标准进行了介绍。
作者简介
刘月芝,医学博士,北京市宣武中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专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师从全国著名针灸专家杨甲三教授。临床上继承发扬导师的经验,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创立了独特的通调针刺法。对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面瘫、失眠;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脂肪肝等;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以及妇科疾病、皮科疾病均取得很好的疗效。此外,对各种疑难杂症有独到的研究。撰写了多篇论文均在《中国针灸》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其中《针刺治疗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一文曾获1998年北京市医学会及宜武区医学会优秀论文奖,并在中韩国际交流会上大会宣读。主持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课题。主编《中医脑血管病食疗验方》《常见肾脏病》等著作,协编七年制《针灸学》教材。常年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五年制学生的《针灸学》的课堂教学及临床带教,被聘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带教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留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取穴前的准备
取穴的标准体位
骨度分寸取穴法
解剖标志取穴法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第二部分 人体的经络系统
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
手太阴肺经的循行和分布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和分布
手少阴心经的循行和分布
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和分布
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和分布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和分布
足太阴脾经的循行和分布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和分布
足少阴肾经的循行和分布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和分布
足少阳胆经的循行和分布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和分布
任脉的循行和分布
督脉的循行和分布
冲脉的循行和分布
带脉的循行和分布
阴跷脉、阳跷脉的循行和分布
阴维脉、阳维脉的循行和分布
第三部分 人体的穴位
手太阴肺经穴
手阳明大肠经穴
足阳明胃经穴
足太阴脾经穴
手少阴心经穴
手太阳小肠经穴
足太阳膀胱经穴
足少阴肾经穴
手厥阴心包经穴
手少阳三焦经穴
足少阳胆经穴
足厥阴肝经穴
任脉穴
督脉穴
经外奇穴
第四部分 头面颈项部常用穴位
头面颈项部经络穴位
头维(ST8)
百会(DU20)
上星(DU23)
天柱(BL3)
风池(GB20)
哑门(DU15)
风府(DU16)
翳风(SJ17)
角孙(SJ20)
耳尖(EX-HN6)
迎香(L120)
四白(ST2)
地仓(ST4)
下关(ST7)
颊车(ST6)
颧(SI18)
听宫(SI19)
睛明(BL1)
攒竹(BL2)
丝竹空(SJ23)
阳白(GB14)
水沟(DU26)
印堂(EX-HN3)
太阳(EX-HN5)
金津、玉液(EX-HN12,13)
扶突(LI18)
第五部分 胸腹部常用穴位
胸腹部经络穴位
腋胁侧腹部经络穴位
中府(LU1)
乳根(ST18)
梁门(ST21)
天枢(ST25)
水道(ST28)
大横(SP15)
大包(SP21)
天池(PC1)
日月(GB24)
期门(LR14)
带脉(GB26)
章门(LR13)
中极(RN3)
关元(RN4)
气海(RN6)
神阙(RN8)
下脘(RN10)
中脘(RN12)
膻中(RN17)
天突(RN22)
子宫(EX-CA1)
第六部分 肩背腰尻部常用穴位
肩背腰尻部经络和穴位
人体脊柱与相关穴位
天宗(SI11)
大椎(DU14)
大杼(BL11)
风门(BL12)
肺俞(BL13)
厥阴俞(BL14)
心俞(BL15)
膈俞(BL17)
肝俞(BL18)
胆俞(BL19)
脾俞(BL20)
胃俞(BL21)
三焦俞(BL22)
肾俞(BL23)
大肠俞(BL25)
小肠俞(BL27)
膀胱俞(BL28)
次(BL32)
膏肓(BL43)
志室(BL52)
肩井(GB21)
长强(DU1)
定喘(EX-B1)
夹脊(EX-B2)
第七部分 上肢部常用穴位
上肢部经络和穴位
尺泽(LU5)
孔最(LU6)
列缺(LU7)
太渊(LU9)
鱼际(LU10)
少商(LU11)
商阳(LI1)
合谷(LI4)
阳溪(LI5)
偏历(LI6)
手三里(LIIO)
曲池(LI11)
臂臑(LI14)
肩(LI15)
极泉(HT1)
少海(HT3)
通里(HT5)
阴郄(HT6)
神门(HT7)
少府(HT8)
少冲(HT9)
少泽(SI1)
后溪(SI3)
腕骨(SI4)
养老(SI6)
支正(SI7)
曲泽(PC3)
间使(PC5)
内关(PC6)
大陵(PC7)
劳宫(PC8)
中冲(PC9)
关冲(SJ1)
中渚(SJ3)
阳池(SJ4)
外关(SJ5)
支沟(SJ6)
肩(SJ14)
八邪(EX-UE9)
四缝(EX-UE10)
十宣(EX-UE11)
第八部分 下肢部常用穴位
下肢部经络穴位
梁丘(ST34)
犊鼻(ST35)
足三里(ST36)
上巨虚(ST37)
条口(ST38)
下巨虚(ST39)
丰隆(ST40)
解溪(ST41)
陷谷(ST43)
内庭(ST44)
厉兑(ST45)
隐白(SP1)
太白(SP3)
公孙(SP4)
三阴交(SP6)
地机(SP8)
阴陵泉(SP9)
血海(SP10)
承扶(BL36)
委阳(BL39)
委中(BLAO)
秩边(BL54)
承山(BL57)
飞扬(BL58)
昆仑(BL60)
申脉(BL62)
至阴(BL67)
涌泉(KI1)
太溪(KI3)
照海(KI6)
复溜(KI7)
筑宾(KI9)
阴谷(KL10)
环跳(GB30)
阳陵泉(GB34)
光明(GB37)
悬钟(GB39)
丘墟(GB40)
足临泣(GB41)
大敦(LB1)
行间(LB2)
太冲(LB3)
蠡沟(LB5)
曲泉(LB8)
鹤顶(EX-LE2)
膝眼(EX-LE5)
胆囊(EX-LE6)
阑尾(EX-LE7)
八风(EX-LE10)
第九部分 耳部穴位
耳郭表面解剖
耳穴的分布规律
耳穴的分区
耳穴的定位
耳穴名称、部位及主治
常用穴位索引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取穴前的准备
骨度分寸取穴法
骨度分寸取穴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设定尺寸,用以确定穴位位置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均可按同一标准测量。
常用的横寸有:两额角发际间:9寸;耳后两乳突(完骨)间:9寸;两乳头间:8寸;两肩胛骨内缘间:6寸;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
常用的直寸有:前后发际之间:12寸;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寸;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3寸;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9寸;胸剑联合至脐中:8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腋前皱襞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股骨大转子至髌骨下缘:19寸;臂横纹至胭横纹:14寸;髌骨下缘至外踝尖:16寸;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寸。
前言/序言
经络穴位图典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还没看,翻了一下,还不错!
评分
☆☆☆☆☆
书很好,送货也快!总之不错!~
评分
☆☆☆☆☆
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以全新的结构和翔实的资料,突出表示了各省行政区划、标准地名、交通运输、旅游资源、地形地貌等与百姓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最新信息。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一册,共计34册。内蒙古自治区地图册由序图、地级图、分县图和城区图组成,同时还配有文字介绍、著名景区的地图和照片等内容。序图从宏观上反映本省政区、地势、交通、旅游等综合信息。地级图重点表示所辖区县的行政区划、乡镇以上标准地名、交通干线及主要风景名胜,并辅以地貌晕渲表示其地形特征,在图册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分县图为图册的主体,详细表示县级以上境界,乡镇以上居民地和部分村庄,县级以上公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收费站、服务区,铁路、车站、机场及港口,江河湖海及水利设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并采用分层设色的方法反映各县的地势起伏和地形面貌。文字说明以条目方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地市、各县区的地理概况、人口面积、交通运输、地方特色、土特产品和主要风景名胜等。图册结构新颖,信息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为一体,不仅是广大读者出差旅游时设计行程、掌握交通、了解地域特点和风土人情的工具,同时也是广大百姓了解省情、县情,学习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参考。
评分
☆☆☆☆☆
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以全新的结构和翔实的资料,突出表示了各省行政区划、标准地名、交通运输、旅游资源、地形地貌等与百姓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最新信息。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一册,共计34册。内蒙古自治区地图册由序图、地级图、分县图和城区图组成,同时还配有文字介绍、著名景区的地图和照片等内容。序图从宏观上反映本省政区、地势、交通、旅游等综合信息。地级图重点表示所辖区县的行政区划、乡镇以上标准地名、交通干线及主要风景名胜,并辅以地貌晕渲表示其地形特征,在图册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分县图为图册的主体,详细表示县级以上境界,乡镇以上居民地和部分村庄,县级以上公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收费站、服务区,铁路、车站、机场及港口,江河湖海及水利设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并采用分层设色的方法反映各县的地势起伏和地形面貌。文字说明以条目方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地市、各县区的地理概况、人口面积、交通运输、地方特色、土特产品和主要风景名胜等。图册结构新颖,信息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为一体,不仅是广大读者出差旅游时设计行程、掌握交通、了解地域特点和风土人情的工具,同时也是广大百姓了解省情、县情,学习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参考。
评分
☆☆☆☆☆
很喜欢质量不错很喜欢质量不错
评分
☆☆☆☆☆
东西很好哦!
评分
☆☆☆☆☆
东西很好哦!
评分
☆☆☆☆☆
东西很好哦!
评分
☆☆☆☆☆
是正版书,挺不错,买给家里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