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传(1898-1969)上下册

刘少奇传(1898-1969)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冲及 著
图书标签:
  • 刘少奇
  • 传记
  • 历史
  • 政治
  • 人物
  • 中国共产党
  • 20世纪中国
  • 革命
  • 回忆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蛋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7326659
版次:2
商品编码:10113618298
出版时间:2013-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刘少奇传(1898-1969)上下册

原价:90.00元

作者:金冲及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07326659

字数:760000

页码:

版次:2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1.22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套书主要是依据历史文献档案编写的,包括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大量刘少奇同志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有关会议记录,以及王光美同志提供的一批手稿、信件、笔记。同时,也参考了与刘少奇同志有过直接交往和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录音录像,当时报纸、杂志(包括内部报刊)及有关资料。编写时力求全面客观、翔实准确。

目录


一、农家子弟
二、外出求学
三、北京之行
四、赴俄留学
五、在安源
六、中华全国总工会(上)
七、中华全国总工会(下)
八、在顺直省委
九、满洲省委书记
十、中央职工部部长
十一、长征前后
十二、中央驻北方局代表(上)
十三、中央驻北方局代表(下)
十四、开展华北抗日游击战争
十五、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
十六、深入华中敌后
十七、发展苏北
十八、重建新四军军部
十九、奉命回延安
二十、进人中央领导核心
二十一、代理中共中央主席
二十二、主持中央工委
二十三、建国前夕(上)
二十四、建国前夕(下)
二十五、为了新生政权的巩固
二十六、探索新中国建设道路
二十七、从“三反”、“五反”运动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十八、高饶事件
二十九、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三十、八大的筹备和召开
三十一、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调查和思考
三十二、在“大跃进”的热潮中
三十三、湖南农村调查
三十四、主持国民经济调整(上)
三十五、主持国民经济调整(下)
三十六、中国人民的使者
三十七、在“四清”运动中
三十八、探索改革的道路
三十九、“文化大革命”暴风雨的来临
四十、工作组事件
四十一、“炮打司令部”
四十二、“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风云际会:二十世纪中国风云人物群像》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一部聚焦于特定历史人物的个体传记,而是一部宏大的、旨在描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那些在时代浪潮中激荡、塑造了国家命运的关键群像的史诗式叙事。全书以时间为轴,以事件为节点,穿插描绘了百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风云人物——无论是叱咤风云的政治领袖、运筹帷幄的军事统帅,还是筚路蓝缕的文化先驱、探寻真理的知识精英,乃至默默奉献于社会变革的基层工作者。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解构“个人历史”与“宏大叙事”之间的复杂张力。我们试图超越简单的人物评价和功过定论,深入探究这些人物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选择、挣扎与局限性。他们如何被历史推上舞台中央?他们的决策如何影响了数以亿计民众的命运?他们的个人理想与时代潮流发生碰撞时,激起了怎样的火花与悲剧? 全书结构严谨,分为“旧邦新命的探索者(1900-1927)”、“革命洪流中的抉择者(1927-1949)”、“建设与转型的塑造者(1949-1978)”和“走向新纪元的开拓者(1978-2000)”四个宏大篇章,力求展现历史的连续性与断裂性。 --- 第一章:旧邦新命的探索者(1900-1927):旧秩序的崩塌与新思想的萌芽 本章聚焦于清末至北伐战争期间,知识分子与早期革命党人对民族危亡的出路进行的痛苦摸索。 主要描绘人物群像(非详述): 改良派与守旧派的交锋: 展现了以张之洞、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官僚体系在现代化冲击下的挣扎,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君主立宪道路上的理想与幻灭。重点剖析了梁启超在“新民说”构建中对国民性改造的深刻忧虑。 留学潮中的思想激荡: 细致描绘了早期赴日、赴欧留学生群体的心态变化。从追随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潮,到对俄国革命道路的初步关注。这包括早期留日知识分子的组织尝试与政治觉醒。 辛亥元勋与民国初期的乱局: 探讨了孙中山先生在早期革命组织(如兴中会、同盟会)中的领导艺术与政治困境。同时也深入分析了袁世凯如何凭借军事和政治手腕,将共和的理想引向军事强人的统治。对宋教仁等致力于议会政治的政治家的努力与悲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惋惜。 本章力图揭示,在这一阶段,中国面临的是一个“制度失效”和“文化断层”的复合危机。无论是自上而下的改良,还是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都尚未找到一条能统一全国、持续稳定的现代化路径。 --- 第二章:革命洪流中的抉择者(1927-1949):国家统一与民族解放的殊死搏斗 这一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血腥和关键的时期,不同政治力量为争夺国家最高权力展开了殊死搏斗。 主要描绘人物群像(非详述): 国共两党的早期融合与分裂: 深入分析了国民党内部(如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等)的派系斗争,以及早期共产党人(如陈独秀、瞿秋白、李大钊等)在血雨腥风中对革命策略的调整。重点分析了“围城打援”战略的形成背景。 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这一部分不局限于正面战场,更关注后方经济的维持、外交斡旋的艰辛,以及敌后战场的复杂性。描绘了许多虽非最高层,但在特定战役中力挽狂澜的将领群像。 “中间力量”的困境: 极其详尽地考察了以“七君子”为代表的中间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在抗战期间的政治立场选择。他们如何在两大主要阵营的挤压下,试图维护第三条道路的努力与最终的失势,是本章的重点学术探讨之一。 本章旨在揭示,在民族存亡的巨大压力下,个人的政治哲学、军事才能乃至道德操守,都被历史的洪流无情地检验和塑造。 --- 第三章:建设与转型的塑造者(1949-1978):共和国的奠基与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从百废待兴走向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决策者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治理难题。 主要描绘人物群像(非详述): 共和国的缔造者群体: 细致描绘了建国初期,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外交(如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穿针引线)、经济(如陈云在恢复生产中的作用)、法律体系构建等方面所做的基础性工作。强调了他们在资源匮乏条件下的宏观决策艺术。 经济建设的理论家与实践者: 探讨了早期五年计划的制定过程,包括技术引进的争论、重工业优先战略的形成,以及农业集体化中的不同声音和复杂博弈。 文化与教育的改革先锋: 记录了在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群体在教育体系重建、科技发展规划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个人命运的起伏。 本章试图展现,在构建一个全新的社会制度过程中,决策者们如何在理想主义与现实国情之间进行艰难的权衡与校准。 --- 第四章:走向新纪元的开拓者(1978-2000):改革的动员与社会的重塑 本章关注1978年之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以及那些推动或参与了这一历史性转折的关键人物。 主要描绘人物群像(非详述): 思想解放的旗手: 考察了在思想界、理论界率先对既有观念提出质疑和挑战的学者与作家,他们如何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土壤。 经济特区的“试验官”: 深入描绘了在深圳、珠海等地,那些勇敢“杀出一条血路”的地方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群体,他们如何在政策的灰色地带进行大胆创新,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 对外开放的架构师: 分析了在外事和外贸领域,那些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筹备加入国际经济组织的关键外交家和经济官员,他们如何重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本书的叙事风格兼具史学研究的严谨性和文学描写的感染力。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关键人物群像的立体刻画,读者将获得一个更为丰富、复杂且充满人性深度的二十世纪中国全景图,理解为何历史会以这样一种复杂的方式展开。本书致力于提供一种“去英雄化”的视角,让历史人物的“人”性——他们的智慧、矛盾、局限与担当——得以充分呈现。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刘少奇传(1898-1969)》,我立刻被其标题所吸引。作为一个对中国近现代史略有涉猎的普通读者,我总觉得刘少奇这位人物,在历史的叙事中,似乎总蒙着一层朦胧的面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撕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让我看到一个更清晰、更完整的刘少奇。我特别想了解,他在早期革命年代,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青年成长为一位重要的政治家的?他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的政治智慧是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得到锤炼的?书中对于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贡献,是否会有详尽的阐述?尤其是在经济发展领域,他是否提出了某些具有开创性的理论或实践?我也非常关注他在个人生活方面,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的家庭生活,他的情感世界,是否也会在这本书中有所体现?毕竟,人物的塑造,离不开其生活轨迹的描绘。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刘少奇这个人,理解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付出的努力。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风云人物充满兴趣。近期偶然翻阅到了《刘少奇传(1898-1969)》,虽然尚未细读,但从其厚重的篇幅和严谨的装帧,便能预感到这是一部内容翔实、值得深入探索的巨著。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身影,一个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岁月中留下了深刻印记的领袖。我期待在书中寻找到关于他早年经历的蛛丝马迹,那些 formative years 如何塑造了他的世界观和政治抱负。是否会提及他在早期革命活动中的具体事迹,他在艰苦岁月里如何坚持理想,又如何在这种磨砺中成长为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更令我好奇的是,书中对于他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在白区工作、在苏区领导、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生涯,会有怎样的细致描绘。他是否像一些历史碎片所暗示的那样,是延安时期的一位重要理论家和组织者?又或者,他在新中国建设初期,对于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思考,是否展现了超出时代局限性的远见?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一扇窥探中国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刘少奇的视角,去理解那个时代中国的复杂现实。

评分

《刘少奇传(1898-1969)》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位共和国重要领导人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深刻烙印的人物充满好奇,而刘少奇无疑是其中一位。我期待在这部传记中,能够读到关于他青年时代求索革命真理的艰辛历程,他如何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守信仰,又如何在革命浪潮中崭露头角。书中对于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领导作用,是否会有细致的描绘?他是否像一些资料所显示的那样,是重要的理论家和组织者,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更关心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在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是否展现了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和实践智慧?我对他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政治挑战,以及他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充满了探究的欲望。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位伟人的回忆,更是对一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回顾,是对中国现代政治发展轨迹的深度解读。

评分

我最近注意到《刘少奇传(1898-1969)》这本书,对于我这样对中国现代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作。我一直觉得,刘少奇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但对其生平的全面了解,似乎总有些碎片化的信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认知的空白。我尤其想知道,他在早期是如何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又是如何投身革命的?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其战略决策和政治影响究竟有多大?对于新中国成立后,他在经济建设方面是否有着不同于他人的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在当时是如何被提出和实践的?我非常好奇,他在后期所经历的政治风波,书中是否会以一种客观、审慎的态度去呈现,从而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其人生的起伏。这本书,在我眼中,是了解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发展史的一把金钥匙,我期待通过它,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以及他所留下的宝贵遗产。

评分

读罢《刘少奇传(1898-1969)》的扉页,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并非全然熟悉却又至关重要的身影。我尤其好奇的是,作为新中国的一位核心领导人,他在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年代,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做出决策的?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他对于经济建设的独特见解,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夕,他是否就已洞察到某些体制上的局限性,并提出过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我期待从中看到,他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为中国的外交政策贡献智慧,又如何在国内复杂的人事关系中,保持其政治生涯的稳定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对于他人生后期所经历的巨大转变,书中会如何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呈现?那些跌宕起伏的政治风波,那些深刻的个人经历,是否会在这部传记中得到合理的解释和深刻的解读?我希望作者能够带领我,穿越历史的迷雾,去理解这位政治家内心的挣扎与坚持,去还原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刘少奇。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一次对复杂人性的探索。

评分

很好

评分

还好

评分

还好

评分

还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物流快

评分

正版大字。

评分

物流快

评分

物流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