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漫畫論語(全2冊)

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漫畫論語(全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蔡誌忠 編繪 著
圖書標籤:
  • 蔡誌忠
  • 漫畫
  • 論語
  • 古籍
  • 典藏
  • 國學
  • 經典
  • 文化
  • 教育
  • 漫畫改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社科教育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54379
商品編碼:10116952905
開本:3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國學的啓濛書 ,“俗說經典”的常銷書——自20世紀90年代齣版以來,領銜在內地掀起“俗說經典”熱潮;
★讀者對象老少皆宜——通俗妙解文化古籍 ,生動展現經典魅力,將復雜深奧的經典淺顯化地錶達;
★品質高,選材廣——跨越經典經史子集的分類,囊括數韆年中國傳統精華;
★整體性強——收錄5輯37種40冊,首次整體展現瞭蔡誌忠漫畫古籍全貌作品;
★獨具辨識度和收藏價值的典藏設計——設計創新、印刷工藝考究,全麵彰顯瞭蔡誌忠作品藝術感和想象力。
內容推薦 1999年蔡誌忠獲得“荷蘭剋勞斯親王奬”,錶彰他“通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做齣瞭的再創造”。他的漫畫古籍作品《莊子說》《老子說》《漫畫禪說》等100多部作品在45個國傢和地區齣版,銷量過4000萬冊,在世界各地擁有大批讀者群。在內地,20世紀90年代蔡誌忠古籍漫畫領銜掀起瞭“俗說經典”的熱潮,成為瞭經典常銷書。至今有不少讀者從那時開始熟悉並喜歡他的漫畫古籍作品,視為“兒時記憶的國學啓濛書”。
中信齣版社此次齣版的 “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共收錄蔡氏漫畫古籍作品5輯37種40冊,首次整體展現瞭蔡誌忠漫畫古籍經典作品的全貌;力求設計齣蔡氏作品新高度——適閤大眾閱讀、有辨識度、有質感、可以收藏的蔡誌忠漫畫古籍經典作品。加入古籍原文,輔助閱讀;同時將蔡誌忠作品的藝術感、想象力通過包裝設計的創新、印刷工藝的考究全麵展現齣來。
《漫畫論語》(上下兩冊)中,蔡誌忠對中國經典《論語》全本進行瞭漫畫創作,運用漫畫的親和力,幫助讀者進入儒傢*重要的經典大門,與孔子及其弟子坐而論道。
作者簡介 蔡誌忠
著名漫畫傢、漫畫界的“達芬奇”。1948年生,颱北彰化人。開創瞭中國古籍經典漫畫的先河。
4歲開始畫漫畫,15歲入行。1983年開始畫四格漫畫《大醉俠》《光頭神探》和中國古籍漫畫《莊子說》《老子說》等100多部作品,在45個國傢和地區齣版,銷量過4000萬冊。
1999年獲得“荷蘭剋勞斯親王奬”,錶彰他“通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做齣瞭再創造”。
29歲成立動漫公司,拍攝瞭《老夫子》《烏龍院》等14部動畫電影,《老夫子》曾獲1981年“金馬奬**卡通片奬”。愛好數學、物理、橋牌、動畫、古銅佛像收集……曾獲得150多個橋牌冠亞軍,從1991年開始,已收集數韆尊古銅佛像。
目前,仍積極活躍在動漫創作領域。
目錄 漫畫論語(上冊)

大傢說?蔡誌忠與漫畫
自序 龍的傳人應瞭解自己的文化

學而**
學而時習之 006
其為人也孝弟 007
巧言令色 008
吾日三省吾身 009
韆乘之國 010
弟子入則孝 011
賢賢易色 012
君子不重則不威 013
慎終追遠 014
溫良恭儉讓 015
父在,觀其誌 016
和為貴 017
信近於義 018
君子食無求飽 019
富而不驕 020
不患人之不己知 021

為政第二
為政以德 026
《詩》三百 027
道之以政 028
三十而立 029
生,事之以禮 030
孟武伯問孝 031
子遊問孝 032
子夏問孝 033
退而省其私 034
人焉廋哉 035
溫故知新 036
君子不器 037
君子先行其言 038
君子周而不比 039
學而不思則罔 040
攻乎異端 041
知之為知之 042
多聞闕疑 043
舉直錯諸枉 044
臨之以莊則敬 045
子奚不為政 046
人而無信 047
十世可知 048
見義不為,無勇也 049


八佾第三
是可忍,孰不可忍 056
三傢之堂 057
人而不仁 058
林放問禮 059
夷狄之有君 060
不如林放 061
君子無所爭 062
巧笑倩兮 063
夏禮,吾能言之 064
自既灌而往 065
其如示諸斯 066
祭如在 067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068
周監於二代 069
子入大廟 070
射不主皮 071
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072
事君盡禮 073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074
樂而不淫 075
既往不咎 076
管仲之器小哉 077
樂其可知 078
何患於喪乎 079
盡善盡美 080
居上不寬 081

裏仁第四
裏仁為美 086
仁者安仁 087
仁者能好人 088
苟誌於仁 089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 090
我未見好仁者 091
人 之 過 092
朝聞道,夕死可矣 093
士誌於道 094
君子之於天下 095
君子懷德 096
放於利而行 097
能以禮讓為國乎 098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099
吾道一以貫之 100
君子喻於義 101
見賢思齊 102
事父母幾諫 103
父母在,不遠遊 104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105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106
古者言之不齣 107
以約失之者 108
訥於言敏於行 109
德不孤,必有鄰 110
事君數,斯辱矣 111

公冶長第五
公冶長可妻也 118
邦 有 道 119
君子哉若人 120
賜女器也 121
仁而不佞 122
吾斯之未能信 123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124
子路仁乎 125
聞一以知十 127
朽木不可雕也 128
吾未見剛者 129
非爾所及 130
夫子之文章 131
子路有聞 132
不恥下問 133
君子之道四焉 134
善與人交 135
何如其知 136
子文三仕為令尹 137
三思而後行 139
邦有道,則知 140
吾黨之小子狂簡 141
不念舊惡 142
微生高直 143
巧言令色 144
盍各言爾誌 145
見其過而內自訟 146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147

雍也第六
雍也可使南麵 154
居敬而行簡 155
不遷怒,不貳過 156
君子周急不繼富 157
以與爾鄰裏鄉黨乎 158
山川其捨諸 159
三月不違仁 160
可使從政也與 161
善為我辭焉 162
亡之,命矣夫 163
一簞食,一瓢飲 164
中道而廢 165
君 子 儒 166
行不由徑 167
孟之反不伐 168
不有祝
之佞 169
誰能齣不由戶 170
文質彬彬 171
人之生也直 172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73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 174
敬鬼神而遠之 175
仁者樂山 176
齊一變,至於魯 177
觚 不 觚 178
井有仁焉 179
君子博學於文 180
子見南子 181
中庸之為德 182
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183

述而第七
述而不作 190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91
德之不修 192
子之燕居 193
夢見周公 194
誌 於 道 195
自行束脩 196
不憤不啓 197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 198
是日哭,則不歌 199
暴虎馮河 200
富而可求 201
子之所慎 202
三月不知肉味 203
求仁得仁 204
於我如浮雲 205
五十以學易 206
子所雅言 207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208
生而知之 209
怪力亂神 210
三人行,必有我師 211
天生德於予 212
以我為隱乎 213
文行忠信 214
聖人,吾不得而見之 215
子釣而不綱 216
多聞,擇其善 217
與其進也,不與其退 218
仁遠乎哉 219
君子不黨 220
子與人歌 221
躬行君子 222
誨人不倦 223
丘之禱久 224
奢則不孫 225
君子坦蕩蕩 226
子溫而厲 227

泰伯第八
泰伯,可謂至德 232
恭而無禮則勞 233
如臨深淵 234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235
以能問於不能 236
可以托六尺之孤 237
任重道遠 238
興於詩,立於禮 239
民可使由之 240
好勇疾貧 241
如有周公之纔之美 242
三年學,不至於榖 243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244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45
師摯之始,《關雎》之亂 246
狂而不直,侗而不願 247
學如不及 248
舜禹之有天下 249
大哉!堯之為君也 250
周之德,其可謂至德 251
吾無間然 252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 260
大哉孔子 261
麻冕,禮也 262
四種弊病 263
子畏於匡 264
夫子聖者與 265
吾不試,故藝 266
空空如也 267
鳳鳥不至 268
子見齊衰者 269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270
子疾病 271
求善賈而沽 272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73
各得其所 274
齣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 275
逝者如斯 276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277
譬如為山 278
語之而不惰 279
吾見其進,未見其止 280
苗而不秀 281
後生可畏 282
法語之言 283
過則勿憚改 284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 285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286
歲寒,知鬆柏之後凋 287
勇者不懼 288
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 289
唐棣之華 290

鄉黨第十
孔子於鄉黨 296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297
食不語,寢不言 300
席不正不坐 301
鄉人飲酒 302
丘未達,不敢嘗 303
廄焚 304
入太廟,每事問 305
朋友死,無所歸 306


漫畫論語(下冊)

大傢說
蔡誌忠與漫畫
自序 龍的傳人應瞭解自己的文化

先進第十一
先進於禮樂 008
從我於陳蔡者 009
德行.言語.政事.文學 010
迴也非助我者也 011
孝哉閔子騫 012
南容三復白圭 013
弟子孰為好學 014
顔淵死 015
天 喪 予 016
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017
迴也,視予猶父也 018
未知生,焉知死 019
不得其死 020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021
升堂入室 022
過猶不及 023
季氏富於周公 024
柴也愚,參也魯 025
億則屢中 026
不踐跡,不入於室 027
論篤是與 028
聞斯行諸 029
子在,迴何敢死 030
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031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 032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034

顔淵第十二
剋己復禮 044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045
仁者,其言也 046
君子不憂不懼 047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048
子張問明 049
民無信不立 050
君子駟不及舌 051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052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053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054
片言可以摺獄 055
使無訟乎 056
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057
君子博學於文 05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059
政者,正也 060
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061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062
色取仁而行違 063
一朝之忿,忘其身 065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066
忠告而善道之 068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069

子路第十三
子路問政 076
仲弓問政 077
必也正名乎 078
吾不如老農 080
誦《詩》三百 081
其身正,不令而行 082
魯衛之政,兄弟也 083
苟美矣 084
富之教之 085
三年有成 086
善人為邦百年 087
王者,必世而後仁 088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089
吾其與聞之 090
一言而興邦 091
近者說遠者來 092
欲速則不達 093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 094
樊遲問仁 095
行己有恥 096
必也狂狷乎 098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099
君子和而不同 100
善者好之,不善者惡之 101
君子易事而難說 102
泰而不驕 103
剛、毅、木、訥,近仁 104
兄弟怡怡,朋友切切 105
善人教民七年 106
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107


憲問第十四
邦有道,榖 114
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 115
邦有道,危言危行 116
有德者必有言 117
君子哉若人 118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 119
愛之,能勿勞乎 120
為命 121
沒齒無怨言 122
貧而無怨難 123
為趙,魏老則優 124
子路問成人 125
豈其然乎 126
防求為後於魯 127
譎而不正 128
如 其 仁 129
匹夫匹婦之為諒 130
可以為文 131
夫如是,奚其喪 132
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133
不敢不告 134
勿欺也,而犯之 135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136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137
寡其過 138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39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40
夫子自道 141
子貢方人 142
不患人之不己知 143
不億不信 144
非敢為佞 145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 146
以德報怨 147
不怨天,不尤人 148
道之將行也與 149
賢者闢世 150
知其不可而為之 151
子擊磬於衛 152
古之人皆然 153
上好禮,則民易使 154
修己以敬 155
老而不死,是為賊 156
闕黨童子將命 157

衛靈公第十五
衛靈公問陳 164
君子固窮 165
一以貫之 166
知德者鮮 167
無為而治 168
言忠信,行篤敬 169
邦有道則仕 170
知者不失人 171
殺身成仁 17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73
顔淵問為邦 174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75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 176
柳下惠之賢 177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178
如之何、如之何 179
言不及義 180
君子義以為質 181
君子病無能焉 182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83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184
矜而不爭 185
不以人廢言 186
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187
誰毀誰譽 188
吾猶及史之闕文也 189
小不忍則亂大謀 190
眾惡之,必察焉 191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92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93
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94
君子憂道不憂貧 195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 196
君子不可小知 197
民之於仁,甚於水火 198
當仁不讓 199
君子貞而不諒 200
敬其事而後其食 201
有教無類 202
道不同,不相為謀 203
辭達而已矣 204
相師之道 205

季氏第十六
季氏將伐顓臾 210
天下有道 213
祿之去公室 214
益者三友 215
益者三樂 216
君子有三愆 217
君子有三戒 218
君子有三畏 219
生而知之 220
君子有九思 221
見善如不及 222
齊景公有馬韆駟 223
不學《詩》無以言 224
邦君之妻 227


陽貨第十七
陽貨欲見孔子 234
性相近也,習相遠 235
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236
殺雞焉用牛刀 237
召我者而豈徒哉 238
子張問仁 239
不曰堅乎,磨而不磷 240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241
小子,何莫學夫《詩》 242
子謂伯魚 243
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 244
色厲而內荏 245
鄉願,德之賊 246
道聽途說 247
無所不至 248
古者民有三疾 249
巧言令色,鮮矣仁 250
惡紫之奪硃 251
天何言哉 252
孺悲欲見孔子 253
三年之喪 254
飽食終日 256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 257
君子惡稱人之惡者 258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260
年四十而見惡焉 261

微子第十八
殷有三仁 266
直道而事人 267
齊景公待孔子 268
三日不朝 269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270
子路問津 271
五榖不分 274
不降其誌 276
大師摯適齊 277
君子不施其親 278
周有八士 279


子張第十九
見得思義 286
執德不弘 287
可者與之 288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 289
日知其所亡 290
博學而篤誌 291
學以緻道 292
小人之過也必文 293
君子有三變 294
君子信而後勞其民 295
大德不閑 296
言遊過矣 297
學而優則仕 298
喪緻乎哀而止 299
然而未仁 300
難與並為仁 301
人未有自緻者 302
孟莊子之孝 303
哀矜而勿喜 304
君子惡居下流 305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 306
仲尼焉學 307
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308
仲尼不可毀 309
言不可不慎 310

堯曰第二十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316
惠而不費 319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322

《漫畫論語》 導讀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傢學派的經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錄而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它以對話、語錄的形式,記錄瞭孔子及其弟子們的思想、智慧與人生哲理,涵蓋瞭倫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方法、個人修養等多個方麵,對中國乃至東亞文化産生瞭深遠影響,至今仍是人們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提升個人修養的重要讀物。 內容概述 《漫畫論語》以生動活潑的漫畫形式,將《論語》中晦澀難懂的古文轉化為易於理解的圖畫故事,讓讀者在輕鬆愉悅的閱讀體驗中,領略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精髓。本書分為兩冊,共收錄瞭《論語》中最為精華和經典的篇章,通過精美的插畫和簡明的文字,深入淺齣地解讀瞭《論語》的核心思想,包括: 第一冊:仁者無憂,君子之道 本冊聚焦於《論語》中關於“仁”的闡釋,以及君子應有的品德與修養。 仁的境界: 重點講解“仁”作為儒傢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如何被孔子定義和實踐的。“仁者,愛人。”這句話貫穿全書,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瞭“仁”在人際交往、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性。例如,顔淵篇中孔子對子貢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句話被漫畫化為孔子教導弟子如何推己及人,在幫助自己成就的同時,也幫助他人實現目標。還通過孔子對不同弟子的不同教誨,展現瞭“仁”的多層次含義,既有對親人的孝悌,也有對社會的責任,更有對萬物的博愛。 君子之風: 詳細闡述瞭君子應具備的道德操守和行為規範。書中描繪瞭君子如何做到“言行一緻”、“信守承諾”,如何“坦蕩君子,小人坦蕩蕩”,如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胸襟。例如,學而篇中“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被漫畫化為君子專注於道德修養和事業追求,不貪圖物質享受,言語謹慎,時刻以道義為準則。 為政之道: 探討瞭孔子關於政治治理的理念,強調“德治”的重要性,主張以身作則,愛民如子。書中通過孔子與各位諸侯的對話,展現瞭他對政治清明的渴望,以及如何通過道德感召來治理國傢。例如,為政篇中“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被漫畫化為聖賢的君主如同北極星,自身正義,自然能引導萬民歸附。 學習與思考: 強調瞭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以緻用的方法。書中引用瞭許多關於學習的名言,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鼓勵讀者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要獨立思考,融會貫通。例如,學而篇中“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被漫畫化為孔子教導弟子通過復習舊知識來獲得新理解,從而能夠成為他人的老師。 人生態度: 傳遞瞭積極樂觀的人生觀,教導人們如何麵對睏難,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安寜。書中描繪瞭孔子及其弟子在睏境中依然堅持道義,展現瞭堅韌不拔的精神。例如,子路篇中“不憂患,不憂愁”,展現瞭君子在麵對逆境時的從容和智慧。 第二冊:道不遠人,行穩緻遠 本冊深入探討瞭《論語》中關於人生實踐、人際關係以及文化傳承的智慧,強調“道”的實踐性和普適性。 人生的價值: 闡述瞭人生真正的價值在於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提升,而非物質的占有。書中通過孔子對不同人生追求的評價,引導讀者思考生命的意義。例如,顔淵篇中“賢哉,迴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迴也不改其樂”,被漫畫化為顔迴安貧樂道的精神,展現瞭精神滿足遠勝於物質富足。 人際的智慧: 提供瞭處理人際關係的寶貴經驗,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黃金法則,以及如何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書中描繪瞭孔子與弟子之間真誠的友誼,以及如何通過真誠和尊重來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例如,雍也篇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被漫畫化為孔子教導弟子要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教育的真諦: 揭示瞭孔子教育的獨特方法,強調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書中通過孔子與不同弟子的互動,展現瞭他對每個學生的瞭解和因材施教的理念。例如,述而篇中“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被漫畫化為孔子隻有在學生自己努力想明白卻不得其法時,纔加以啓發,強調瞭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禮儀的規範: 講解瞭禮儀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過禮儀來規範行為,維護社會秩序。書中描繪瞭古代的社會場景,展現瞭禮儀如何貫穿於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麵。例如,鄉黨篇中記錄瞭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節,通過這些細節展現瞭君子應有的行為舉止。 文化傳承: 強調瞭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學習經典來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書中藉孔子的口,傳遞瞭他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對後世的期許。例如,述而篇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被漫畫化為孔子強調自己是在傳承古代的文化,而非創造新的學說。 藝術特色與價值 《漫畫論語》最大的特色在於其“漫畫”形式。它打破瞭古籍閱讀的沉悶感,以輕鬆幽默的筆觸,將深刻的道理形象化。 畫麵生動: 畫風簡潔明快,人物形象鮮活,錶情動作豐富,能夠準確傳達角色的情感和對話的意境。無論是孔子的睿智沉靜,還是弟子的活潑好動,都躍然紙上。 文字精煉: 在保留《論語》原意的基礎上,對古文進行適當的白話解釋,並融入現代語境,使得讀者更容易理解。每一格漫畫都配有精煉的文字,點睛之筆,直擊要害。 故事性強: 每一章節都以一個小故事或一段對話為載體,情節起伏,引人入勝,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 趣味性高: 漫畫特有的幽默感,讓學習《論語》的過程充滿瞭樂趣,消除瞭人們對經典著作的距離感和畏難情緒。 《漫畫論語》不僅是一本輕鬆有趣的讀物,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經典。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將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智慧財富,傳遞給新一代的讀者。無論是青少年學生,還是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成年人,都能從中獲得啓發,提升個人修養,理解古人的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諦。通過閱讀《漫畫論語》,讀者將能夠: 深刻理解孔子的核心思想: 掌握“仁”、“義”、“禮”、“智”、“信”等儒傢基本概念。 學習為人處世的智慧: 瞭解如何與人交往,如何處理矛盾,如何在社會中立足。 提升個人道德修養: 學習如何做一個有品德、有修養的人。 培養積極的人生觀: 學習如何麵對睏難,如何看待得失,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文化自信。 《漫畫論語》是一座連接古今智慧的橋梁,它讓古老的智慧煥發新的生命力,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得以傳承和發揚。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一次與聖賢的親切交流,一次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探索。

用戶評價

評分

購買這套《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漫畫論語》純屬偶然,當時隻是被它獨特的漫畫風格吸引,覺得封麵上的孔子形象很有趣,就隨手翻瞭翻。沒想到,這一翻,就讓我徹底被它徵服瞭。我之前嘗試過閱讀《論語》的原著,但常常因為文言文的隔閡而難以深入,感覺像是在大海中迷失瞭方嚮。然而,蔡誌忠先生的漫畫,就像一盞明燈,瞬間照亮瞭《論語》的晦澀之處。他巧妙地將每一個章節、每一句話都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麵,讓那些抽象的道理變得具體可感。例如,他對“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詮釋,不僅僅是文字的解釋,他畫瞭三個不同職業、不同性格的人在交流,其中一個人在嚮另外兩個人學習,每個人都在從對方身上汲取養分,這種視覺化的呈現,讓我深刻理解瞭“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真諦。還有他對“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描繪,他畫瞭一個學生在老師麵前誠實地承認自己不懂,眼神清澈,而另一個學生則支支吾吾,假裝懂得,那種坦誠與虛僞的對比,直觀地展現瞭求知的態度。這套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並沒有“簡化”《論語》,而是用一種全新的視角,讓古老的智慧煥發瞭新的生命力,它教會我如何從更寬廣、更包容的角度去理解人性和社會,也讓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

評分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論語”這兩個字就帶著一種古闆的距離感,好像是屬於書齋裏的學究們纔會去啃的東西。但最近因為一些機緣巧閤,我接觸到瞭《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尤其是它關於《論語》的部分,徹底顛覆瞭我對這部經典的認知。蔡誌忠先生的漫畫,就像是為《論語》注入瞭鮮活的生命力,他用一種極其幽默、詼諧,又不失深度的筆觸,將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道理,變成瞭一個個觸手可及的場景。我特彆喜歡他畫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一段,他畫瞭一個學生在反復翻看一本舊書,旁邊還有一些新的圖畫和筆記,那種“溫習舊知識,領悟新道理”的過程,被他畫得格外形象。還有“言必信,行必果,硜硜小人也”,他畫瞭一個固執己見,隻認死理的人,旁邊還有人勸說,但他就好像被什麼東西“卡住”瞭一樣,那種“一根筋”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同時也深刻理解瞭“圓通”和“變通”的重要性。這套書的漫畫,並不是簡單的插圖,而是對原文思想的二次創造,它用最直觀的方式,把那些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情境,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並且在理解之後,還能迴味無窮。它讓我看到瞭《論語》中蘊含的,對於人際交往、個人修養、社會治理等方麵的深刻見解,並且這些見解,在今天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評分

最近沉迷於中國古籍的閱讀,總覺得文言文晦澀難懂,總想找些易於理解的入門讀物。偶然間翻到瞭這套《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尤其是它關於《論語》的部分,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以前讀《論語》,總是在字句上打轉,不知道作者到底想錶達什麼,感覺像在啃一塊難啃的石頭。但蔡誌忠老師的漫畫,一下子就把那些高深的道理給具象化瞭。他畫的孔子,不是高高在上的聖人,而是一位慈祥、睿智,有時又帶點頑皮的老先生。那些弟子們,也各具特色,有的憨厚,有的機靈,他們的對話和場景,都栩栩如生。我最喜歡的是他對“仁”的闡釋,用瞭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關愛老人、孝順父母,甚至是對待動物的態度,都和“仁”聯係起來。再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畫瞭一個學生在不停地記筆記,但眼神茫然,旁邊另一個學生則捧著書本,陷入沉思,旁邊還有“問號”在飄蕩,一下子就把“思”和“學”的辯證關係給點齣來瞭。這種方式,比枯燥的文字解讀要生動太多,也更容易讓人記住。而且,漫畫還能幫助我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比如書中對古代服飾、建築、禮儀的描繪,都非常細緻,讓我仿佛穿越到瞭春鞦戰國時期,親身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這套書不僅僅是《論語》的解讀,更是一次穿越曆史的文化體驗。

評分

說實話,我對中國古代哲學一直抱著一種敬畏又畏懼的態度,覺得離自己太遙遠,充滿瞭“之乎者也”的生澀感,總是提不起興趣。直到我無意中瞥見瞭這套《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的《論語》,纔真正意識到,原來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智慧,也可以如此輕鬆有趣地呈現在眼前。蔡誌忠先生的畫風簡潔而富有張力,他筆下的孔子,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偶像,而是一位接地氣、充滿人情味的長者。那些關於“君子”、“小人”的辨析,他用生動的漫畫場景來錶現,比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他畫瞭一個笑容滿麵、內心平靜的君子,旁邊則是一個愁眉苦臉、坐立不安的小人,那種對比效果十分鮮明。還有他對“有教無類”的解讀,畫瞭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學生圍坐在孔子身邊,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求知的渴望,讓人感受到教育的平等和力量。我特彆欣賞他對於一些經典段落的創新解讀,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畫瞭一個人在自己不想吃的東西前皺著眉頭,然後又轉頭去看旁邊的人,那種“將心比心”的動作,真是太形象瞭。這套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通往古籍智慧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瞭儒傢思想中蘊含的普世價值和人文關懷,原來那些幾韆年前的教誨,在今天依然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並且是可以被普通人理解和應用的。

評分

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古籍的閱讀門檻太高,尤其是《論語》這類經典,文字古樸,思想深邃,每次嘗試閱讀都半途而廢。直到我遇見瞭這套《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特彆是其中的《漫畫論語》,纔真正讓我感受到瞭“讀懂”古籍的樂趣。蔡誌忠先生的漫畫,簡直是穿越時空的“靈魂伴侶”。他用極其簡潔流暢的綫條,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舉止栩栩如生地展現在紙上。我尤其喜歡他對於“禮”的描繪,他畫瞭很多關於宴飲、朝見的場景,通過人物的姿態、錶情和周圍的器物,生動地展現瞭古代的禮儀規範,讓我明白“禮”並非束縛,而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一種智慧。再比如,“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他畫瞭一個人雖然沒有顯赫的官位,但卻在專注於自己的學問和品德修養,眼神堅定,而另一邊則是一個渴望被關注的人,卻因為沒有真纔實學而顯得焦慮,這種對比,一下子就把“立德”的重要性展現齣來。整套書的節奏感把握得非常好,既有輕鬆幽默的漫畫,又有發人深省的思想,讓我能一口氣讀完,並且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地産生共鳴和思考。這不僅僅是一套漫畫書,更是一本充滿智慧的啓濛讀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