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質檢工作手冊:計量管理
原價:90.00元
作者:
齣版社:中國質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02636975
字數:
頁碼:38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721kg
編輯推薦
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編寫的《計量管理》在內容和形式有三個特點:一是突齣計量基礎知識。計量是一門基礎科學,其基礎理論知識豐富,全麵學習和掌握這些基礎理論知識是做好計量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二是簡化計量法律有關內容。計量法律法規體係較為完善,每項重點工作都有相關的業務工作指導書籍和相應的法律法規匯編,因此這部分不作過多深入詳細論述。三是增設“國際計量篇”。計量是國際貿易的重要技術基礎,促進計量國際交流也是計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計量管理分捲》專門設置一篇“國際計量”,介紹國際計量組織、國際計量交流等內容,供全國計量工作者參考。
內容提要
《中國質檢工作手冊:計量管理》在內容和形式有三個特點:一是突齣計量基礎知識。計量是一門基礎科學,其基礎理論知識豐富,全麵學習和掌握這些基礎理論知識是做好計量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二是簡化計量法律有關內容。計量法律法規體係較為完善,每項重點工作都有相關的業務工作指導書籍和相應的法律法規匯編,因此這部分不作過多深入詳細論述。三是增設“國際計量篇”。計量是國際貿易的重要技術基礎,促進計量國際交流也是計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國質檢工作手冊:計量管理》專門設置一篇“國際計量”,介紹國際計量組織、國際計量交流等內容,供全國計量工作者參考。
目錄
計量基礎知識篇
第1章計量和測量
1.1計量
1.2測量
1.3計量學
1.4計量學主要領域介紹
1.4.1幾何量計量
1.4.2溫度計量
1.4.3力學計量
1.4.4電磁學計量
1.4.5電子學計量
1.4.6時間頻率計量
1.4.7電離輻射計量
1.4.8光學計量
1.4.9聲學計量
1.4.10化學計量
1.5計量的地位和作用
1.5.1計量與科學技術
1.5.2計量與工農業
1.5.3計量與社會經濟秩序
1.5.4計量與貿易
1.5.5計量與安全
1.5.6計量與環境保護
1.5.7計量與節能降耗
1.5.8計量與國防
1.5.9計量與文化體育
1.5.10計量與民生
1.5.11計量與質量
第2章量和單位
2.1量和量值
2.1.1量的定義
2.1.2量的分類
2.1.3物理量分類
2.1.4量值
2.2量製和量綱
2.3計量單位和單位製
2.3.1計量單位
2.3.2單位製
2.3.3國際單位製
2.3.4法定計量單位
第3章計量器具及其特性
3.1計量器具
3.1.1計量器具
3.1.2實物量具
3.1.3測量係統
3.1.4測量設備
3.2計量器具的特性
3.2.1示值
3.2.2標稱量值
3.2.3標稱示值區間
3.2.4測量區間
3.2.5測量係統的靈敏度
3.2.6鑒彆閾
3.2.7顯示裝置的分辨力
3.2.8死區
3.2.9測量儀器的穩定性
3.2.10儀器漂移
3.2.11儀器的測量不確定度
3.2.12準確度等級
3.2.13最大允許測量誤差
3.2.14示值誤差
3.2.15引用誤差
第4章計量基準、計量標準
4.1計量基準
4.1.1計量基準的含義
4.1.2計量基準的分類
4.1.3計量基準的地位和作用
4.2計量標準
4.2.1計量標準的含義
4.2.2計量標準的地位和作用
4.2.3計量標準的分級和應用
4.2.4計量標準的建立和使用
4.2.5計量標準的考核和復查
3標準物質
4.3.1標準物質的含義
4.3.2標準物質的特點
4.3.3標準物質的分級
4.3.4標準物質的作用
4.3.5標準物質的種類
4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
4.4.1量值傳遞
4.4.2量值溯源
4.4.3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的區彆
4.4.4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的必要性
5章測量結果
5.1被測量及影響量
5.1.1被測量
5.1.2影響量
5.2量的真值和約定量值
5.2.1量的真值
5.2.2約定量值
5.3測量結果
5.4描述測量結果的術語
5.4.1示值
5.4.2測量方法
5.4.3測量誤差
5.4.4測量重復性
5.4.5測量復現性
5.4.6測量準確度
5.4.7測量不確定度
6章測量誤差
6.1測量誤差基本概念
6.1.1測量誤差的定義
6.1.2測量誤差的錶示方法
6.2係統誤差的發現和減小係統誤差的方法
6.2.1係統誤差的發現
6.2.2減小係統誤差的方法
6.3實驗標準偏差的估計方法
6.3.1實驗標準偏差與隨機誤差的聯係
6.3.2隨機誤差的性質
6.3.3常見的實驗標準偏差估計方法
6.4算術平均值及其實驗標準差的計算
6.4.1算術平均值的計算
6.4.2測量列算術平均值的標準差的計算
·6.4.3算術平均值的應用
6—5異常值的判彆和剔除
6.5.1異常值定義
6.5.2異常值産生的原因
6.5.3異常值的處理規則
6.5.4檢齣水平和剔除水平
6.5.5判彆異常值常用的統計方法
6.6測量重復性和測量復現性的評定
6.6.1測量重復性的評定
6.6.2測量復現性的評定
6.7加權算術平均值及其實驗標準偏差的計算方法
6.7.1等精度與不等精度測量
6.7.2加權算術平均值的計算方法
6.8計量器具示值誤差的錶示與評定
6.8.1最大允許誤差的錶示
6.8.2計量器具示值誤差的評定
6.8.3符閤性評定
6.9計量器具其他計量特性的評定
6.9.1準確度等級
6.9.2分辨力
6.9.3靈敏度
6.9.4鑒彆力(閾)
6.9.5穩定性
6.9.6漂移
6.9.7響應特性
第7章測量不確定度
7.1測量不確定度的概念
7.2統計技術應用
7.2.1概率分布
7.2.2數學期望與方差
7.2.3標準偏差
7.2.4算術平均值和實驗標準偏差
7.2.5常用的概率分布
7.2.6t分布
7.2.7獨立與相關
7.3評定不確定度的一般步驟
7.3.1被測量及測量過程的描述
7.3.2建立測量模型
7.3.3靈敏係數及不確定度傳播律
7.3.4不確定度分量及來源
7.3.5標準不確定度的評定
7.3.6標準不確定度一覽錶
7.3.7閤成標準不確定度計算
7.3.8擴展不確定度計算
7.3.9測量不確定度報告
7.3.10不確定度評定的流程
7.4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方法
7.4.1標準不確定度的A類評定
7.4.2標準不確定度的B類評定
7.4.3自由度
7.4.4濛特卡洛法
7.5錶示不確定度的符號
第8章測量結果的處理和報告
8.1測量不確定度的有效位數及數字修約規則
8.1.1測量不確定度的有效位數
8.1.2數值修約規則
8.2報告測量結果的最佳估計值的有效位數的確定
8.3測量結果的錶示和報告
8.3.1測量結果報告的內容
8.3.2用閤成標準不確定度報告測量結果
8.3.3用擴展不確定度報告測量結果
……
計量法律法規篇
計量行政管理篇
計量技術管理篇
國際計量篇
附錄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一個關注成本控製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飼料成本優化”方麵的論述,可以說是精準到位。它沒有簡單地推薦昂貴的進口飼料,而是著重講解瞭如何利用本地易得的副産品和農作物殘餘物,通過閤理的加工和搭配,來替代部分高價精料,這對降低生産成本至關重要。書中對豆粕替代品的探討,結閤瞭當地的物産情況,具有很強的地域適用性。但我想指齣的是,在探討不同加工工藝對營養物質保留率的影響時,可以更加深入一些。例如,不同程度的粉碎、製粒或酸化處理,對羊隻腸道健康和營養吸收效率的具體量化數據,如果能更豐富一些,對於我們進行成本核算時,能提供更精確的參數支持。這本書提供的是一套節約成本的思維框架,教會你如何“精打細算”地喂養,而不是簡單地提供幾個食譜。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編排邏輯性極強,像是一套完整的技術路綫圖,從基礎的場地建設到日常的飼養管理,再到最後的齣欄標準,層層遞進,毫無跳躍感。我特彆欣賞它在“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這一章節所占的篇幅和內容的詳實程度。在當前環保壓力越來越大的背景下,如何高效無害地處理糞汙,並將其轉化為有機肥的實用技術,是每個養殖戶繞不開的話題。書裏介紹的幾種堆肥發酵方法,我都嘗試瞭,效果顯著,大大降低瞭異味和環境汙染。如果能增加一個關於不同地區農業補貼政策與環保要求對比的附錄,那就更貼閤實際操作需求瞭。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全麵性,幾乎覆蓋瞭養殖過程中的所有關鍵節點,讓人感到踏實和放心。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很用心,封麵那種樸實的色彩搭配,給人一種腳踏實地、注重實效的感覺。我最近正好在研究如何優化飼料轉化率,書裏提到的一些關於不同草料與精飼料的配比策略,看得齣來作者是下瞭真功夫的。尤其是對不同生長階段羊隻的營養需求分析,細緻到瞭剋數,這對於我們這種追求精細化管理的養殖戶來說,簡直是寶典。不過,我更希望看到一些關於新型飼料添加劑應用的前沿動態,比如益生菌菌株的選擇和使用時機,書中雖然提到瞭,但深度上還可以再挖掘一下。整體而言,它更像是一本紮實的工具書,適閤已經有一定基礎,想要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的同行參考。那些關於羊捨環境控製的章節,讓我重新審視瞭通風和溫度對羊群健康的關鍵影響,特彆是對濕度控製的講解,非常具體,完全可以照著操作。我個人覺得,如果能增加一些圖錶來直觀展示不同配方下的增重麯綫對比,那就更完美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實操性和可復製性,內容聚焦,不講虛的,直奔解決實際問題。
評分我更關注的是規模化養殖中遇到的管理難題,這本書在流程標準化方麵提供瞭不少啓發。特彆是關於人工授精和疫病淨化環節的操作規範,講解得非常係統,步驟清晰,對於我們準備擴大規模,引進先進繁育技術的團隊來說,無疑是一份及時的指導。我注意到,書中對於不同羊種在不同地理環境下的適應性差異也做瞭簡要分析,這在選擇種群時非常有參考價值。然而,我對現代化的數據管理係統在養殖中的應用部分,期待能有更深入的探討。比如,如何利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羊隻的采食量、活動軌跡與健康指標,並形成有效的決策支持係統,這方麵的內容似乎還停留在比較基礎的階段。總體來說,這本書更偏嚮於傳統與現代技術結閤的過渡期,強調的是基本功的紮實。對於那些還在摸索階段,還沒有完全實現信息化的牧場,這本書的指導價值會更大。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沒有那些高深莫測的學術腔調,讀起來讓人感覺就像是跟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把式在聊天。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對常見疾病的預防和早期識彆那一塊的描述,簡直就是一份詳細的“病癥識彆手冊”。比如,書中描述的早期瘤胃酸中毒的細微體徵,如果不是長期在現場觀察,很難總結得這麼到位。我上次羊群齣現輕微腹瀉時,就是對照書中的描述,及時調整瞭草料供應,避免瞭一次潛在的大麵積爆發。但有一點讓我略感遺憾,就是關於市場行情和羊肉品質檢測標準這方麵的內容略顯單薄。畢竟養殖的最終目的是效益,如果能結閤最新的食品安全標準和消費者偏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通過改良飼養來提升羊肉風味的建議,那就更具前瞻性瞭。不過話說迴來,專注於養殖技術本身,這本書的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教會你如何把羊養好,這是基礎中的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