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著作 著
图书标签:
  • 公路工程
  • 软土地基
  • 路堤设计
  • 路堤施工
  • 地基处理
  • 土工技术
  • 道路建设
  • 工程规范
  • 技术标准
  • 公路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ISBN:9787114104497
商品编码:1028139001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页数:91
字数:140000

具体描述

作  者: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 定  价:40 出 版 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1日 页  数:91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4104497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工程地质勘察
3.1 一般规定
3.2预可勘察
3.3 工可勘察
3.4初步勘察
3.5详细勘察
4稳定与沉降计算
4.1 一般规定
4.2稳定验算
4.3沉降计算
4.4地基平均固结度计算
4.5地基平均固结度修正
5地基处理设计
5.1 一般规定
5.2垫层和浅层处理
5.3竖向排水体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暂无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假设您的书名为“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之外的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力求详尽且不露痕迹。 --- 图书精选系列简介:涵盖土木工程、交通规划与先进材料科学的深度探索 本系列精选图书旨在为土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及相关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及高级技术人员提供前沿且实用的知识储备与技术指导。本系列内容覆盖了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挑战、新型材料的研发应用,以及面向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构建,与专注于软土地基处理的特定技术手册形成鲜明对比。 一、《现代桥梁结构抗震设计与评估技术》(约400字) 本书系统阐述了当代桥梁工程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地震灾害时所采用的先进设计理念与评估方法。内容聚焦于高性能隔震支座、粘滞阻尼器等新型减隔震装置在长跨径悬索桥、斜拉桥以及复杂山区桥梁中的应用。 重点章节详细解析了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IDA、FEMA P58等标准)在评估既有桥梁抗震性能中的具体步骤与模型选择。书中包含了大量工程实例,对比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PBEE)与传统抗震设计规范的差异,强调了在不同场地类别(如IV类场地)下,结构响应控制目标的确立与实现路径。此外,对海洋环境下的钢结构桥梁的疲劳损伤累积预测模型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供了超越地基基础处理范畴的结构安全保障技术。本书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使其成为结构工程师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二、《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微观结构控制与耐久性研究》(约450字) 本专业著作深入探究了高性能混凝土(HPC)从微观尺度到宏观性能的演变机制,核心在于如何通过控制水泥水化过程、优化骨料级配以及引入纳米级添加剂,实现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的双重飞跃。 全书大量篇幅用于介绍自密实混凝土(SCC)的流动性设计理论,包括触变性行为的量化分析,以及其在复杂模板结构中避免离析的配比优化策略。在耐久性方面,本书详述了氯离子侵蚀、硫酸盐侵蚀及冻融循环对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的影响机理,并引入了电化学加速老化测试等先进的加速耐久性评估方法。特别是,书中引入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手段的数据分析模板,指导工程师精确判断材料的潜在缺陷。其内容侧重于新型胶凝材料(如地聚合物、高掺量粉煤灰)对碳足迹的削减效应,是材料科学研究者和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核心参考资料。 三、《城市交通流模拟与智能信号控制系统优化》(约350字) 本书聚焦于城市交通工程的前沿领域——基于大数据的交通流预测与实时动态信号控制。内容完全脱离传统的路基路面设计范畴,转而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现有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 书中详细介绍了微观交通仿真软件(如VISSIM, SUMO)的高级应用技巧,包括如何构建高保真度的OD矩阵和驾驶行为模型。重点讨论了基于浮动车数据(FCD)和线圈检测器数据的实时交通状态估计算法,如卡尔曼滤波与粒子滤波在路段流量、速度估计中的集成应用。此外,系统地梳理了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SCOOT, SCATS)的最新发展,包括深度学习算法在绿信比动态分配中的潜力。本书为城市规划者和交通工程师提供了实现“绿色波带”与减少拥堵延误的实操工具箱。 四、《绿色基础设施与低影响开发(LID)雨洪管理技术手册》(约300字) 本手册关注生态环境与工程建设的和谐统一,专注于雨水径流的源头削减与循环利用。内容集中在生态友好型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如生物滞留带、植草沟、下凹式绿地以及透水铺装的设计与施工标准。 书中提供了详细的LID设施的水文水力计算模型,指导工程师如何根据当地降雨强度曲线(IDF曲线)精确计算蓄水容积和渗透速率。与专注于地基承载力的传统土木工作品不同,本书强调植被选择对涵养能力的影响,并给出了不同气候区适用的本土化植被推荐清单。同时,对手工制作的透水沥青与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给出了明确的性能指标要求,是推行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必备指南。 --- 以上四册图书,分别聚焦于抗震结构、高性能材料、智能交通控制及生态水利管理,内容广博且技术前沿,与《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在专业领域和技术侧重上均有显著区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公路工程师,我一直对软土地基路堤的施工感到有些畏惧,因为这部分内容确实是技术难点。《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这本书,就像是我的“入行宝典”。它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专业知识分解开来,让我能够逐步掌握。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常见施工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章节。比如,在处理地下水涌入的问题上,它给出了多种有效的临时排水和永久排水的方案,并且详细说明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还有,关于路堤填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沉降不均、裂缝等现象,书中都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这本书的结构逻辑清晰,内容由浅入深,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阅读过程中,我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交流,一点点地将我领进了这个领域。

评分

读到《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的把一个看似复杂、常常令人头疼的问题,给拆解得非常透彻,并且给出了扎实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软土地基的处理方面,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标准规范,而是真正深入到设计理念和施工细节的每一个环节。书中关于地基变形预测的章节,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不同预测模型的优劣对比,都做得非常到位。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不同处理方法时,不仅仅讲了“怎么做”,更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比如,在预压法的部分,对固结沉降的计算、排水通道的设计,甚至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导,这对于实际工程来说,简直是宝藏。而且,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我看到了理论是如何落地到实践的,那些图表和数据,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也让我对一些疑难杂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让我能够更自信、更专业地去面对软土地基路堤的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个常年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们经常会遇到设计院给出的方案,到了现场执行起来总会有些偏差,或者说,理论和实际操作之间总存在一道鸿沟。而《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侧重于施工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施工监测的部分,详细阐述了监测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数据分析的技巧。在软土地基施工中,及时的监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接地气,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比如不同监测设备的选型、布设点位、数据采集频率等等。另外,书中对各种施工工艺的详细描述,包括了施工步骤、关键控制点、潜在风险以及应对措施,这让我在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在介绍桩基础加固法时,对于桩的类型选择、桩距的确定、施工的注意事项,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讲解,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

我是一名结构工程师,虽然平时的工作不直接涉及路堤施工,但作为项目的一部分,我对软土地基路堤的设计理念和施工难点一直很感兴趣,也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地质条件、荷载作用、材料特性以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变量,融合成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分析。书中关于路堤稳定性分析的部分,对各种失效模式的探讨,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规避这些风险,让我对结构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特别是在关于边坡稳定性计算方面,它不仅仅提供了计算方法,还强调了现场勘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参数。而且,书中对不同土体加固方法的介绍,如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水泥搅拌桩、强夯等,都让我看到了工程技术是如何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这本书的图文并茂,清晰的图纸和规范的表格,让复杂的概念更容易被理解,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评分

在学习《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它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深刻诠释。在软土地基路堤的建设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寿命。书中对于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就做出了非常详尽的阐述。从集水井的设置、排水管的铺设,到过滤层的选择和铺设厚度,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全,并且解释了这样做的必要性和作用。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施工质量控制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强调了检测的重要性,更给出了如何进行过程控制的方法。比如,在填筑路堤时,对分层厚度、含水量、压实度等关键指标的控制,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检测方法。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恰是保证路堤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公路建设绝非易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功底。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

评分

。。。。。。。。。。

评分

还不错,就是发货速度有点慢

评分

还不错,就是发货速度有点慢

评分

。。。。。。。。。。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