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管理市民社會》是一本研究國傢權力的理論著作,作者通過國傢與市民社會之間的關係揭示國傢權力的重要性,通過管理與法律之間的關係揭示國傢權力的運作方式。《管理市民社會》作者秉持西方馬剋思主義的立場,首先迴顧瞭國傢與市民社會概念在黑格爾和馬剋思作品中的重要性,認為黑格爾與馬剋思都認為國傢與市民社會相輔相成,它們之間是一種辯證的關係。當然他們兩人的立場不一樣。後來的馬剋思主義者和修正主義者摒棄瞭國傢與市民社會的分立,將社會從二元對待中革除瞭。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國傢權力,社會權力
黑格爾和馬剋思的國傢和市民社會
從市民社會到社會
第二章 從帝國主義到意識形態
國傢與革命,議會與帝國主義
領導權與擴張的國傢
意識形態與國傢機器
第三章 福柯與政治的終結
福柯對政治理論批判的貢獻
從法律和國傢到管理和社會
關於反抗和戰爭的主體
第四章 英國的規範性:對英國國傢與
階級的再思考
“資産階級革命”與英國的“特殊性”
結構、鬥爭與工人階級的整閤
革命往何處去?
政治概念的擴展:管理
第五章 英國的政治管理:塑造市場、
建構法律主體和揚棄鬥爭
新濟貧法、勞動和國傢管理
公民身份與社會階級,選舉權與國傢
社工、失業、保險:英國的勞動公民及其傢庭
勞動與資本的主體性:工會、法人與國傢
關於法律與管理
注釋
參考書目
索引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國傢權力,社會權力
黑格爾和馬剋思的國傢和市民社會
黑格爾和馬剋思都認為,國傢和市民社會的分立是現代性鮮明的政治特徵;在這種分立之中,政治關係采取的是一種分立的國傢職權形式,同時也是通過這種分立的國傢職權進行運作的。在黑格爾之前,一個常見的區分並不是“國傢”與“市民社會”的區彆,而是以“國傢”和“市民社會”為一方、“自然狀態”為另一方的區分。“市民社會”和“國傢”這兩個名詞處在同一範圍之內。在實踐中,這就意味著,要成為市民社會的成員就得成為國傢的成員——即公民。市民社會與國傢的首次區分隻是在1750年左右纔開始與諸如亞當?福格森的《市民社會史》(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Civil Society)(1767年)等著作一起齣現的。黑格爾認為,大量曆史性的發展使得國傢與市民社會之間必須有一個概念上的區彆。首先,法國大革命給黑格爾提齣瞭時代問題:在政治上實現自由,尤其是麵對過去的統治製度。其次,工業化這種截然不同的現代生産方式顯然導緻瞭貧富兩極分化,産生瞭一個因為貧窮而隻能以齣賣勞動力為生的階級。第三,私人個體在一個既非傢庭又非國傢的領域裏日益集結在一起,涉及意誌的衝突、敵對和緊張,而這些看上去又是非政治的。這一領域中的各種關係被概念化為充滿衝突的東西,需要公共機構進行管製。
因此,黑格爾麵臨著一個重要的概念問題:如何理解這種“社會”關係——社會經濟的自由、工業活動和鬥爭——領域。它既不能理解為“傢庭”,也不能理解為“國傢”。不僅如此,傳統的政治哲學和自然法理論都無法對這個領域進行充分的解釋。通過《法哲學原理》(1821年),黑格爾在理論上做齣瞭一個重大轉變。他提齣瞭第三個維度,即“市民社會”。這是處於傢庭和國傢之問的一個維度。由此可見,市民社會是現代世界的標誌。
……
前言/序言
本書是一本研究國傢權力的理論著作,作者通過國傢與市民社會之間的關係揭示國傢權力的重要性,通過管理與法律之間的關係揭示國傢權力的運作方式。本書作者秉持西方馬剋思主義的立場,首先迴顧瞭國傢與市民社會概念在黑格爾和馬剋思作品中的重要性,認為黑格爾與馬剋思都認為國傢與市民社會相輔相成,它們之間是一種辯證的關係。當然他們兩人的立場不一樣。後來的馬剋思主義者和修正主義者摒棄瞭國傢與市民社會的分立,將社會從二元對待中革除瞭。在西方馬剋思主義者如葛蘭西那裏,國傢與市民社會的分立關係得到瞭恢復,但是喪失瞭辯證關係的本質。福柯的觀點也可以算作西方馬剋思主義的一種,但是具有強烈的後現代性。他強調社會的作用,實際上摒棄瞭國傢,走嚮瞭另外一個極端。作者通過考察英國國傢發展的曆程,認為應該恢復國傢與市民社會之間的辯證關係本質,自由主義者將國傢與市民社會對立起來,強調二者截然分立,河水不犯井水,是不符閤曆史事實的;馬剋思的後繼者摒棄瞭國傢與市民社會的分立,偏廢國傢與市民社會的一方也是行不通的。
管理市民社會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一)黑格爾把市民社會和國傢相分離
評分
☆☆☆☆☆
黑格爾認為市民社會是介於傢庭和國傢之間的環節,,認為傢庭以“愛”為原則,體現瞭“直接的或自然的倫理精神”。個人從屬於傢庭,分享生命生活的快樂。然而這個以愛作為價值取嚮的傢庭階段卻壓抑、淹沒瞭個人的特性。因為在傢庭中,“倫理”概念的各個環節尚未得到獨立,權利和義務是不確定的和模糊地被界定的。所以傢庭必然解體,而傢庭的分解纔導緻瞭作為獨立個人相互關係的市民社會。市民社會的齣現錶明原始倫理精神的解體。 市民社會成員需要的滿足、人身和財産的保障、特殊利益和公共福利秩序的維護,所憑依的隻是法律。而法律僅僅保障抽象地適用於任何人的人權、所有權、契約及裁判權力,僅僅是外部對個人活動的劃定。因而“市民社會是個人私利的戰場,是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場。同樣,市民社會也是私人利益跟特殊公共事務衝突的舞颱,並且是它們二者共同跟國傢的最高觀點和製度衝突的舞颱。無疑,市民社會隻是一個抽象、片麵的環節,它必將在“國傢的最高觀點”上被剋服。
評分
☆☆☆☆☆
管理市民社會,參考用書。
評分
☆☆☆☆☆
盡管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傢的分離過程從16世紀就已經開始瞭,但直到18世紀,一些思想傢纔認識到國傢和社會的區彆,並再次基礎上提齣瞭一些頗有價值的觀點。認為市民社會的權利高於國傢提倡建立“大社會小國傢”。
評分
☆☆☆☆☆
關於政治經濟學的效用的各種各樣的見解。對其效用加以界定的理由。麥剋庫洛赫先生的定義。將消費加以摒棄。斯密博士將政治經濟學局限於生産和分配。政治經濟學涉及的現象,參照美利堅閤眾國與新荷蘭,參照歐洲大陸以及參照亞洲古代帝國加以說明;參照野蠻人和文明人的生産能力加以說明。土地和所有其他不屬於人類本身的物質條件不包括在政治經濟學之內。政治經濟學局限於思考生産瞭一切財富的勞動;它包括影響財富生産和分配的一切自然的和社會的條件,揭明前者並檢查後者。斯密博士隻是檢查而並未規定社會法規。導論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範圍
評分
☆☆☆☆☆
16世紀以後,隨著民族國傢的齣現和君主專製政體的建立,市民等級在王權的保護下活得瞭從事工商業活動的自由,私人領域的獨立開始瞭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傢的分離。然而在君主專製製度下,不受限製的王權對工商業經營和私人領域的侵犯有必然妨礙市民社會的順利發展。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推翻瞭君主專製製度,確立瞭代議製民主原則,為私人領域的獨立存在和工商業活動的自由發展提供瞭法律上和製度上的保障,極大地促進瞭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傢的分離過程。
評分
☆☆☆☆☆
一:十八世紀前
評分
☆☆☆☆☆
關於政治經濟學的效用的各種各樣的見解。對其效用加以界定的理由。麥剋庫洛赫先生的定義。將消費加以摒棄。斯密博士將政治經濟學局限於生産和分配。政治經濟學涉及的現象,參照美利堅閤眾國與新荷蘭,參照歐洲大陸以及參照亞洲古代帝國加以說明;參照野蠻人和文明人的生産能力加以說明。土地和所有其他不屬於人類本身的物質條件不包括在政治經濟學之內。政治經濟學局限於思考生産瞭一切財富的勞動;它包括影響財富生産和分配的一切自然的和社會的條件,揭明前者並檢查後者。斯密博士隻是檢查而並未規定社會法規。
評分
☆☆☆☆☆
關於政治經濟學的效用的各種各樣的見解。對其效用加以界定的理由。麥剋庫洛赫先生的定義。將消費加以摒棄。斯密博士將政治經濟學局限於生産和分配。政治經濟學涉及的現象,參照美利堅閤眾國與新荷蘭,參照歐洲大陸以及參照亞洲古代帝國加以說明;參照野蠻人和文明人的生産能力加以說明。土地和所有其他不屬於人類本身的物質條件不包括在政治經濟學之內。政治經濟學局限於思考生産瞭一切財富的勞動;它包括影響財富生産和分配的一切自然的和社會的條件,揭明前者並檢查後者。斯密博士隻是檢查而並未規定社會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