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流派辞典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辞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志鹏,成曙霞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古代文学
  • 文学流派
  • 文学史
  • 辞典
  • 古代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研究
  • 文化
  • 历史
  • 参考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西出版集团 , 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067085
版次:1
商品编码:1030068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页数:29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辞典》所收词条起自先秦,迄于清末,共介绍文学流派、风格、作家群297条,涉及作家1000余人。《中国古代文学流派辞典》条目的划分以时代先后为序,介绍文学流派及作家,全书共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大部分,每一部分首先概述该时期文学流派的发展脉络,之后依次介绍文学流派与相关作家、作品。
为了较全面地反映中国文学发展的特征,体现文学发展的关联性,《中国古代文学流派辞典》所指文学流派不仅包括文学史上公认的文学流派,也包括并称的文学家、有一定影响的文学思潮、作家群、文学社团以及文学体裁等。

目录

先秦两汉
概述
诸子散文
老庄:李耳 庄周
孔孟:孔丘 孟轲
墨家:墨翟
荀韩:荀况 韩非
历史散文
《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晏子春秋》《战国策》
游夏
子游 子夏
屈宋·屈贾·骚体
屈原 宋玉
枚贾·枚马·七体
贾谊枚乘
汉赋四大家·马扬·班扬·班张
司马相如 扬雄 班固 张衡
传记文学
司马迁
三崔
崔驷 崔瑗 崔寔
张蔡
蔡邕

魏晋南北朝
概述
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建安七子·邺中七子·建安风骨·建安体
王粲 刘桢 陈琳 阮璃 应场 徐干 孔融
正始体·竹林七贤
阮籍 嵇康 刘伶 向秀 阮咸 王戎 山涛
太康诗风·太康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张华 张载 张协 张亢 陆机 陆云 潘岳 潘尼 左思
二十四友
刘琨
玄言诗·孙许
孙绰 许询
二王
王羲之 王献之
陶体·陶谢·田园诗
陶渊明
颜谢·鲍谢·元嘉三大家·元嘉体
鲍照 颜延之
山水诗派·大小谢·二谢·三谢·山泽四友
谢灵运 谢惠连
志怪小说
《搜神记》(千宝)
志人小说
《世说新语》(刘义庆)
竞陵八友·永明体·齐梁体·新体诗
萧子良 萧衍 沈约 谢脁 范云 王融 任防 萧琛 陆佳
徐庾体·宫体诗
徐陵 庾信
阴何
何逊 阴铿
北地三才·温邢·大邢小魏
温子昇 邢邵 魏收

隋唐五代
概述
初唐十八学士
虞世南 蔡允恭 褚亮 孔颖达 许敬宗
上官体
上官仪
文章四友
杜审言 崔融 李峤 苏味道
初唐四杰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沈宋
宋之问 沈俭期
陈张
陈子昂 张九龄
吴中四士·三包
张旭 张若虚 包融 贺知章
竹溪六逸
王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孟浩然 王维 储光羲 祖咏 常建
高岑·盛唐边塞诗派
高适 岑参 王翰 王昌龄 王之涣 崔颢 李颀
李杜
李白 杜甫
箧中体
元结 孟云卿 王季友 赵微明
大历十才子
钱起 卢纶 吉中孚 韩掬 司空曙 李端 苗发 崔峒 耿沛 夏侯审
韦刘·韦柳
刘长卿 韦应物
会稽二清
皎然 清江
中唐边塞诗
李益
萧李
萧颖士 李华
韩柳·古文运动
韩愈 柳宗元
韩孟·孟诗韩笔·郊寒岛瘦·姚贾
孟郊 贾岛 姚合
张王乐府
张籍 王建
三舍人·二王
令狐楚 王涯 张仲素
元白·元和体·长庆体·新乐府运动
元稹 白居易
刘白·刘柳
刘禹锡
三李
李贺
温李·三十六体
李商隐 段成式
小李杜
杜牧
唐传奇
沈既济 李公佐 李朝威 元稹 陈玄祐 白行简 蒋防
皮陆
皮日休 陆龟蒙
江东三罗
罗隐 罗邺 罗虬
香奁体
韩偓
咸通十哲
郑谷 张嫔 许棠
花间派
温庭筠 韦庄 皇甫松 李珣 薛昭蕴 顾复 牛峤 魏承班 张泌 毛熙震 孙光宪 欧阳炯
南唐词人·南唐二主
李璟 李煜 冯延巳


概述
白体
徐铉 王禹偁
晚唐体·九僧诗
林逋 寇准
西昆体·杨刘
……
辽金元


后记

精彩书摘

随着屡遭挫折,他的政治热情渐渐消退。《与杨虞卿书》说:“今且安时顺命,用遣岁月。或免罢之后,得以自由,浩然江湖,从此长往。”他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为大量的闲适诗、感伤诗。如《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又如《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自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是《长恨歌》、《琵琶行》,也代表了白居易诗歌的最高成就。《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05),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来结构全篇,是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诗。白居易写《长恨歌》的本意是要“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有“讽谕”意味。所以,《长恨歌》写杨贵妃入宫到“安史之乱”,对君主的耽色误国和贵妃的专宠有所讽刺。但是,这一意图并没有贯穿到底。白居易用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和语言把这场悲剧写得缠绵悱恻,特别是对玄宗与贵妃生死相恋神话色彩般的反复渲染,更把批判主题冲淡了。如杨贵妃死后,玄宗对景伤情:“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回到长安后“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下面又写临邛道士鸿都客为玄宗上天入地寻觅,杨贵妃虽不能相见但请道士带去当年的定情物给玄宗,并重温旧日盟誓:“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前言/序言


《宋词流派鉴赏与探微》 内容简介 本书《宋词流派鉴赏与探微》以宋代为核心,系统梳理了宋词从发轫、鼎盛到转折的整个发展脉络,着重剖析了各个主要流派的风格特征、代表词人及其核心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本书并非简单的流派罗列,而是试图深入挖掘流派形成背后的社会文化土壤、文人心理变迁以及审美取向的演变,力求呈现一幅立体、鲜活的宋词艺术图景。 第一部分:宋词的萌芽与早期探索(北宋前期) 本部分将起点置于晚唐五代向宋初的过渡期,探讨词体如何挣脱“艳科小令”的窠臼,逐步确立其独立的文学地位。重点分析了早期词人在题材选择上的拓宽,以及在格律、句法上对前人经验的继承与突破。 柳永及其慢词的革新: 详细考察柳永如何将市井生活、羁旅行役的真实情境引入词境,其对“铺叙”手法的娴熟运用,以及对长调(慢词)的贡献,如何为北宋盛期的词风奠定了世俗化、生活化的基调。 晏殊、欧阳修的清雅之风: 对比分析了以“花间”余韵为基础,融入士大夫情怀的晏欧一派。他们如何以冲淡、含蓄的笔调,将人生的感悟融入精致的园林景物描写之中,形成了北宋早期词坛的典雅主流。 第二部分:豪放与婉约的双峰对峙(北宋中后期) 本部分是全书的重点,集中讨论了宋词艺术成熟期的两大核心流派——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形成、冲突与相互影响。 苏轼与豪放词的开创: 深度剖析苏轼如何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旷达的胸襟,彻底解放了词的题材和境界。分析其“以诗为词”的理论主张如何体现在作品中,如何将政治抱负、哲理思考、山水游记融入词中,极大地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重点解析苏轼对宋代文人精神气质的影响。 周邦彦与格律的集大成: 阐述周邦彦如何成为“集大成者”,他不仅继承了婉约的精髓,更在音律的考究上达到了前人未有的高度。分析其对“协律”的执着如何影响其语言锤炼和意象选择,使婉约词在形式美感上臻于极致。 秦观的抒情探索: 探讨秦观在婉约派内部所展现出的独特“重思辨”和“寄情深婉”的风格,他如何运用含蓄的对比和曲折的叙事,使得情感的渲染更具层次感。 第三部分:靖康之变与词境的沉郁化(南宋前期) 时代巨变是理解南宋词风转折的关键。本部分将探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词人情感的投射与主题的深化。 李清照的个体悲剧与词史地位: 详细梳理李清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创作变化,尤其关注其晚年词作中对生命体验、国愁家恨的深刻表达。分析她如何将口语化、直叙的情感融入高度凝练的艺术形式中,突破了传统女性书写范式。 陆游与“志在笔先”的爱国词: 探讨陆游如何继承苏轼的豪放精神,但因身处偏安之际,其豪放中更增添了深沉的悲愤与报国无门的无奈。分析其大量使用典故和“以文为词”的倾向,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创新的表现手法。 第四部分:理学影响下的晚期流派与词风的终结 本书最后聚焦于南宋中后期,探讨朱熹理学思想对词坛的影响,以及词体在与戏曲、诗歌的竞争中走向收缩的趋势。 辛弃疾的悲壮与创新: 将辛弃疾视为苏辛的后继者,但其悲凉底色更为浓重。分析他如何通过大量的典故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喷薄而出的激情,使豪放词的表现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重点探讨其“以意逆转”的构思和对军事、政治题材的大胆涉猎。 姜夔与格律的精微化: 姜夔是南宋格律派的代表,他继承了周邦彦的衣钵,但在审美上更偏向清峭、冷峻。分析其词作中对“清空”境界的追求,以及其将音乐性与舞蹈性融入词境的独特尝试。 结语:宋词流派的整体意义 本书旨在揭示,宋词流派并非僵硬的分类,而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文人群体在审美表达上的不同取向。通过对各个流派的细致考察,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审美范式,以及词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如何完成从抒情小令到包罗万象的艺术载体的蜕变。全书力求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为深入研究宋词提供了一份详实而富有洞察力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让我感到意外的惊喜,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这在如今这个追求轻薄的时代,实属难得。我是一个特别注重阅读体验的人,尤其是面对学术性的书籍,纸张如果太薄,油墨一洇开,阅读起来就非常费劲。这本书的字体排版也相当考究,行距和字号的设置都非常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试着查找了几个我比较熟悉的流派,比如“盛唐边塞诗派”和“晚唐拟古派”,看看它们条目的详略程度如何。理想的辞典,应该在核心概念解释之后,紧接着提供该流派的代表人物、关键作品赏析,甚至可以附带一个简短的演变脉络图。如果能有一个“影响与评价”的板块,那就更显功力了。我特别留意了它在收录“流派”时的广度,它是否仅仅局限于诗歌和散文,还是能涵盖到小说、戏曲等其他文学体裁中的明显倾向或思潮。一本好的辞典,应该像一个全景地图,让人对整个文学图景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而不是只盯着几个核心的“城市”看。

评分

这部《中国古代文学流派辞典》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古典的,墨色的底子上用宋体小楷写着书名,很有古韵。我拿到书后,首先翻阅的是它的“凡例”部分,希望能了解编纂者的思路和收录的标准。一般来说,这种工具书最考验的就是体系的完整性和定义的精准性。我比较关注的是他们如何划分“流派”这个概念,毕竟古代文学不像现代这样有明确的流派划分,很多时候是后世文人基于某种风格或思潮总结出来的。比如,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界定,在不同时期的学者那里就有不同的理解。我希望能看到编纂者在处理像“魏晋风度”这类带有强烈时代烙印和审美趣味的概念时,是如何进行客观梳理和归类的。如果能配上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评家的观点作为佐证,那就更好了,这样读者在理解某个流派的核心特征时,就不会感到过于单薄。毕竟,辞典的价值,不仅在于罗列知识点,更在于提供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和研究入口。我期待它在专业性和普及性之间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让初学者能快速上手,让研究者也能从中找到新的启发。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名业余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来说,最怕的就是那种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我希望这部《中国古代文学流派辞典》在学术严谨性的基础上,能保持一种平易近人的叙述风格。阅读工具书,我们追求的是效率和准确,而不是被晦涩难懂的理论绕晕。例如,解释“性灵说”时,如果能用现代的语言框架做一些必要的对照和简化,同时又不失对原意的尊重,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我特地翻阅了关于“公安派”和“竟陵派”的描述,这两个流派的区分往往很微妙,常常被归为一类。我想看看编纂者是如何在高屋建瓴地指出它们在审美趣味上的细微差别和核心矛盾的。如果能提供一些关键文本的片段摘录,比如某位文学家针对另一个流派的批评言论,那将使得理论的阐述更加生动有力,也更能体现出文学史的动态发展过程。总之,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一本索引,更是一部富有洞察力的导读手册。

评分

我对工具书的实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索引的完备程度。如果这本书的检索系统不够强大,那么无论内容多么详实,它的使用价值都会大打折扣。我打开了最后的索引部分,检查它是否仅仅收录了流派名称和人名,还是能够做到对术语、重要篇目甚至涉及的哲学思想的交叉索引。例如,搜索“陶渊明”,我希望系统不仅能指向“田园诗派”,还能指向相关的“隐逸思想”或“魏晋玄学”的条目。此外,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复古主义”和“拟古主义”,我非常期待辞典能设置“参见”或“辨析”的条目,直接将读者引导至最准确的解释上去。这种细致入微的自我校对和指引,是体现一部工具书编纂者专业精神的关键所在。只有索引做得扎实,读者才能在海量的古代文献中,迅速而精准地定位到自己需要的知识节点,让查询过程高效而顺畅。

评分

我注意到市面上很多文学辞典在处理那些处于“边缘”地带的文学现象时,往往采取回避或者简单归类的态度。比如,那些不属于主流文人圈的民间文学流派,或者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但影响深远的风格倾向,常常被忽略。我希望这部《中国古代文学流派辞典》能够展现出更开阔的学术视野。它是否敢于收录那些尚存争议、尚未完全定论的“流派”?如果收录了,它会如何客观呈现不同的学术观点,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例如,对于明代“后七子”的兴衰,不同时期评价相去甚远。我希望看到的是对这些流派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作用进行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贴上“好”或“坏”的标签。一部真正优秀的辞典,应当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不仅记录已知,更应引导读者去思考那些尚未被完全理清的文学谜团,激发我们对古代文学复杂性的进一步探索欲。

评分

评分

一本还好的书,值得一看

评分

一本还好的书,值得一看

评分

《冰河》是余秋雨的首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南方,具备惊人美丽的女子孟河在一次“淑女乡试”中拔得头魁,引来大批追求者,然而她暗中女扮男装,乘船踏上了去京城寻找生父的路途。途中,船只突遇冰雪,不仅被冰封在前后无援的河中,众人也遭遇生死攸关的求生考验。在绝境中,船上的考生金河深夜凿冰救人,却因冻伤无法赶考。孟河为报恩情冒名代考,却中了状元,引出一连串扑朔迷离的意外和磨难,也让她找到了情之所属,留下一段沉香般的爱情传说。

评分

一本还好的书,值得一看

评分

评分

一本还好的书,值得一看

评分

一本还好的书,值得一看

评分

《冰河》是余秋雨的首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南方,具备惊人美丽的女子孟河在一次“淑女乡试”中拔得头魁,引来大批追求者,然而她暗中女扮男装,乘船踏上了去京城寻找生父的路途。途中,船只突遇冰雪,不仅被冰封在前后无援的河中,众人也遭遇生死攸关的求生考验。在绝境中,船上的考生金河深夜凿冰救人,却因冻伤无法赶考。孟河为报恩情冒名代考,却中了状元,引出一连串扑朔迷离的意外和磨难,也让她找到了情之所属,留下一段沉香般的爱情传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