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最初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标注的2050年这个未来日期。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总是在畅想未来,而一本能够回溯过去并展望未来的年历,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拿到《新编万年历(修订版)(第2版)(1920-2050)》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给人一种沉静而有质感的感觉,纸张的触感也很好,翻页时不会有廉价的沙沙声。当我深入阅读时,我发现它远不止“万年历”这个名字所能概括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日期转换,更像是为每一个日期都注入了灵魂。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对于一些特定日期的解读。比如,在某个看似普通的农历日子,它可能会标注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或者是某个名人的诞辰忌日。这种信息量的叠加,让我在查阅日期时,总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我喜欢它在不同年份之间切换时的那种流畅感,仿佛在时间的河流中自由穿梭。它对于一些节气的描述也相当细致,不仅仅是简单的名称,还包含了一些相关的农事活动、气候特点,甚至是一些古老的谚语。这让我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它所涵盖的时间范围如此之广,从民国初期一直到遥远的未来,这本身就非常有价值。对于我这样喜欢做时间线梳理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照系。我会在某些日子查阅时,去对比历史上的同期事件,或是根据它的节气信息去推测当时的自然环境。这种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让我对时间的感知更加立体和深刻。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思考的起点,引导我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文化和历史的联系。
评分我一直认为,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而如何理解和记录时间,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新编万年历(修订版)(第2版)(1920-2050)》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录时间的优秀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年历,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时代史诗。我最欣赏它在内容上的丰富性和人文关怀。它不仅仅是提供公历、农历、干支等基础信息,更会在每个年份旁边,巧妙地嵌入一些具有时代印记的信息,比如重要的节日,或者是当年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这让我感觉,翻阅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例如,当我翻到某个特定的年份,书中可能会标注着“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或者是某个传统节日的演变。这种信息量的叠加,让我对那个日期有了更丰富、更立体的理解,也激起了我对那个时代背景的好奇心。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查询工具,更像是一个时间胶囊,让我能够窥见过去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而且,这本书涵盖的时间范围如此之广,从1920年一直到2050年,这给了我巨大的想象空间。我可以在这本书里回顾过去的辉煌与沉浮,也能够展望未来的可能与未知。我喜欢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拿起这本书,随意翻到某一天,然后开始我的“时间探索”。有时候,我会去对比不同年代的节气变化,有时候,我会去思考某些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这种主动的、充满趣味性的学习过程,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单调的流逝,而是充满了故事、文化和变迁的丰富维度。
评分这本《新编万年历(修订版)(第2版)(1920-2050)》简直是我最近的“宝藏”!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对市面上各种年历、黄历、万年历都接触过不少,但坦白说,很多都流于表面,要么信息混乱,要么排版粗糙,要么内容陈旧,让人提不起兴趣。然而,当我翻开这本《新编万年历》时,立刻就被它扎实的内容和精心的编排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日期查询工具,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时代画卷。从1920年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开始,一直延伸到2050年,这跨越一个多世纪的时间维度,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年份的呈现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公历、农历、干支纪年,还穿插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重要的历史事件节点,甚至是一些当时流行的习俗或社会风貌的简要提及。这让我感觉,翻阅它不仅仅是在看日子,而是在与历史对话,仿佛能听到百年前的喧嚣,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浪潮,甚至预见未来的脉搏。对于我这样喜欢钻研细节的人来说,这种“画龙点睛”式的补充信息,是提升阅读体验和知识深度的关键。它给了我一种“穿越感”,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而且,我发现它对于一些节日的来源、习俗的演变也有一些有趣的注解,这对于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非常有帮助。有时候,我会在某个特定的日期停下来,回想那个日子在历史上发生过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万年历”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砌,而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件优秀的作品,应该能够在提供基本功能的同时,还能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启发。《新编万年历(修订版)(第2版)(1920-2050)》这本书,就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日期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历史和文化的窗户。我最喜欢的是它在编排上的匠心独运。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公历、农历、干支等基本信息,更会在每个年份旁边,悄悄地植入一些具有时代印记的信息,比如重要的节日,或者是当年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这让我感觉,翻阅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例如,当我翻到某个特定的年份,书中可能会标注着“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或者是某个传统节日的起源。这种信息量的叠加,让我对那个日期有了更丰富、更立体的理解,也激起了我对那个时代背景的好奇心。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查询工具,更像是一个时间胶囊,让我能够窥见过去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而且,这本书涵盖的时间范围如此之广,从1920年一直到2050年,这给了我巨大的想象空间。我可以在这本书里回顾过去的辉煌与沉浮,也能够展望未来的可能与未知。我喜欢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拿起这本书,随意翻到某一天,然后开始我的“时间探索”。有时候,我会去对比不同年代的节气变化,有时候,我会去思考某些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这种主动的、充满趣味性的学习过程,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单调的流逝,而是充满了故事、文化和变迁的丰富维度。
评分我一直对时间有一种特殊的感受,总觉得它不仅是刻度,更是故事的载体。《新编万年历(修订版)(第2版)(1920-2050)》这本书,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时间的情感。它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抽象的时间具象化,并且赋予了它丰富的内容。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就被它严谨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编排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公历、农历、干支等基础信息,更是在每一个年份的旁边,都巧妙地镶嵌了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符号,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可能是某个历史事件的节点。这种“点睛之笔”,让我感觉,我不是在查询一个冰冷的日期,而是在与一段历史产生共鸣。举个例子,当我看到某个特定的年份,书中可能会标注着“改革开放”的纪念日,或者是某个传统节日的发展变迁。这种信息的叠加,让我对那个日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那个时代背景的好奇心。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具,更像是一本浓缩的时光画卷,让我能够窥见过去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而且,这本书涵盖的时间跨度之大,从1920年到2050年,这本身就极具价值。我可以在这本书里回溯过去,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也能够展望未来,去思考科技和社会的演变。我喜欢在某个宁静的夜晚,拿出这本书,随意翻开某一页,然后开始我的“时间漫步”。有时候,我会去对比不同年代的节气与气候,有时候,我会去思考某个节日背后的文化传承。这种自主探索的过程,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深刻的、更人文的理解,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充满了故事和情感的载体。
评分我一直对时间的概念有着一种莫名的着迷,总是试图寻找一种方式来理解时间的流逝和它所承载的意义。《新编万年历(修订版)(第2版)(1920-2050)》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深藏已久的好奇心。它的编排方式非常独特,让我眼前一亮。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本“万年历”可以做得如此有深度和温度。当我翻阅这本书时,我发现它不仅仅是提供了公历、农历、节气、干支等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在这些基础之上,为每一个年份甚至每一个日期,注入了更多的信息维度。我喜欢它在呈现不同年份时,会穿插一些具有时代印记的符号,可能是某个重要的节日,也可能是某个标志性的事件。这让我感觉,我不是在简单地查询日期,而是在与历史进行一场对话。例如,当我看到某个特定的年份,它可能在旁边标注了“国庆节”的起源,或者某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这种细致的补充,让我对那个日期有了更丰富、更立体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日期背后,都承载着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也记录着时代的洪流。而且,这本书所涵盖的时间范围非常惊人,从1920年到2050年,这跨越了整整一个多世纪。这让我有机会去回顾过去,去感受时代的变迁,同时也能够展望未来,去思考未来的可能性。我喜欢在某个晚上,拿出这本书,随意翻开某一页,然后开始我的“时间之旅”。有时候,我会去对比不同年代的节日习俗,有时候,我会去思考某个事件对后世的影响。这种自主探索的过程,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深刻的、更人文的理解。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充满了故事和情感的载体。
评分作为一个对历史文化有着深深眷恋的人,寻找一本能够承载时间记忆的书籍,一直是我内心的期盼。《新编万年历(修订版)(第2版)(1920-2050)》这本书,可以说完美契合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万年历,更像是一部穿越时空的百科全书。我非常喜欢它在呈现每一个年份时,所注入的那些“额外”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信息。比如,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某一天是公历几月几日,农历多少,干支是什么,更会适当地加入一些与这个日期相关的历史事件,或者是重要的传统节日。这让我感觉,我不是在查询一个孤立的日期,而是在与一段历史产生连接。举个例子,当我看到某个特定的年份,书中可能会标注着“国庆节”的由来,或者是某个重要的文化纪念日。这种信息量的丰富,让我对时间的感知更加立体和深刻。它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是如何度过他们的日子的,他们又关注着什么样的事件和节日。而且,这本书所涵盖的时间范围如此之广,从1920年到2050年,这本身就极具价值。我可以在这本书里回溯过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气息,也能够展望未来,去畅想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可能性。我喜欢在某个夜晚,静静地坐在灯下,翻阅这本书,让思绪随着日期的流转而飘移。有时候,我会去对比不同年代的节日习俗,有时候,我会去思考某个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影响。这种主动的、充满探索乐趣的阅读体验,让我对时间有了更丰富、更具人文关怀的理解,它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充满了故事、情感和文化印记的流淌。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事件和民俗文化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学生,这本书《新编万年历(修订版)(第2版)(1920-2050)》简直是我的“探宝图”!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年历,只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我惊奇地发现,它竟然在每一个年份的下面,都巧妙地嵌入了一些信息,让我感觉好像打开了一扇扇通往过去的小窗户。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不同年份时,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公历、农历、干支,还会偶尔穿插一些当年发生的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哪怕是很简短的提及,也能勾起我对那个时期的无限遐想。例如,我无意中翻到某个年代,看到它标注了某个节日,然后我就会去思考,在那个年代,人们是如何庆祝这个节日的?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这种联想和思考,让我对历史不再是模糊的印象,而是有了更具体、更生动的感知。它对于一些传统节日的介绍也很有意思,不仅仅是告诉你节日的名称,还会稍微介绍一下它的由来,或者是一些相关的习俗。这对于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演变非常有帮助。我甚至会根据它提供的节气信息,去对比一下不同年代的气候特点,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给出详细的气候数据,但那种联想和推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而且,它涵盖的时间跨度如此之大,从1920年到2050年,这让我有一种跨越世纪的感觉。我可以在某个未来日期停下来,想象一下2050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而又可以通过它回溯到1920年的中国,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这种“时空穿越”的感觉,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线性的流逝,更是承载着无数故事和变迁的维度。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都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将这两者完美结合的书籍。《新编万年历(修订版)(第2版)(1920-2050)》这本书,无疑成为了我的不二之选。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性的年历,更像是一部承载着时代记忆和文化传承的百科全书。我尤其欣赏它在编排上的细致之处。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公历、农历、干支等基本信息,更会在每个年份的旁边,巧妙地穿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重要的历史事件,甚至是简要的民俗风情介绍。这让我感觉,我不是在查询一个孤立的日期,而是在与一段鲜活的历史进行对话。比如,当我翻到某个特定的年份,书中可能会标注着“辛亥革命”的纪念日,或者是某个传统节日的兴起。这种信息量的叠加,让我对那个日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起了我对那个时代背景的好奇心。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查询工具,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小窗户,让我能够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而且,这本书涵盖的时间跨度如此之广,从1920年到2050年,这本身就极具价值。我可以在这本书里回溯过去,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也能够展望未来,去思考科技和社会的演变。我喜欢在某个宁静的午后,拿出这本书,随意翻开某一页,然后开始我的“时间之旅”。有时候,我会去对比不同年代的节气与气候,有时候,我会去思考某个节日背后的文化传承。这种自主探索的过程,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深刻的、更人文的理解,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充满了故事和情感的载体。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工具书,不仅仅在于它的实用性,更在于它是否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探索欲。《新编万年历(修订版)(第2版)(1920-2050)》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之前接触过不少万年历,但很多都只是冰冷的数字堆砌,缺乏人情味和历史感。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万年历的固有印象。它将时间作为一个宏大的叙事来呈现,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我特别喜欢它在记录不同年份时,不仅仅是罗列公历、农历、干支等基本信息,更会适当地穿插一些当年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或者是与该日期相关的节日习俗。这让我感觉,翻阅这本书就像是在翻阅一本浓缩的时代史。举个例子,当我翻到某个特定的年份,书中可能会标注着“五四运动”的纪念日,或者是某个传统节日的由来。这种信息的叠加,让我对那个日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起了我对那个时代背景的好奇心。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日期查询工具,更像是一扇通往历史的窗口,让我能够窥见过去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而且,这本书涵盖的时间范围如此之广,从1920年一直延伸到2050年,这给了我巨大的想象空间。我可以在这本书里回顾过去的辉煌与沉浮,也能够展望未来的可能与未知。我喜欢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拿起这本书,随意翻到某一天,然后开始我的“时间探索”。有时候,我会去对比不同年代的节气变化,有时候,我会去思考某些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这种主动的、充满趣味性的学习过程,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单调的流逝,而是充满了故事、文化和变迁的丰富维度。
评分历法知识
评分天干地支
评分十二生肖
评分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美)威斯纳写的海底的秘密很不错,大卫?威斯纳标志性的经典无字图画书,一台神秘相机,一场奇妙的海底旅行,穿越了国家也穿越了时空。海底的景象随着千百年的时空变化带着黑白时代起一个小男孩的奇妙梦想向我们飞来。
评分这些疑问也许正是大卫成斯纳想要获得的艺术效果。
评分传统节日
评分新编万年历(修订版)(第2版)(1920-2050)
评分不过开始的时候不好看懂,后来就熟悉了! 编辑推荐
评分很喜欢智藏法师,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宽宽的世界,宽宽的心很不错,一部在浮躁尘世收获安然的开悟之书!一部风靡全国开悟亿万心灵的暖心之作!一部迄今为止最富有哲理的身心灵修养书!宽宽的世界,宽宽的心是一本借助佛学智慧,通晓人生哲理的身心灵修养书。佛学是一个百宝箱,从最肤浅的做人做事的技巧,到最高深的生命哲学,里面应有尽有。宽宽的世界,宽宽的心主要选择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加以介绍,例如,怎样美化自我形象怎样赢得他人的爱和尊重怎样和他人友好相处怎样体验快乐富足的生活怎样解脱烦恼、痛苦怎样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怎样擦亮慧眼、获得真正的智慧怎样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怎样为自己播种福缘怎样安顿自己迷茫的灵魂等等。佛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或者说,是一门研究人心的学问,把人心看得透透的,就把世界看得透透的。人是一种聪明的善于解决问题的动物,同时也是一种过于聪明的善于为自己、为他人制造麻烦的动物。为了应付变化万千的世界,为了应付变化不定的生活,为了应付变化莫测的人心,人类聪明地设立了一个个概念,作为评价事物的标准,例如,爱情,友谊,忠诚,背叛,善良,丑恶,公正,自私,成功人士,失败者,优生,差生人类还聪明地建立了一个个框架,作为经营人生的指南,例如,人应该追求成功,知识改变命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幸福就是过上好日子,诸如此类。各种概念和框架,大大简化了人们的生活,大大降低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难度,但是,世界毕竟在前进,生活毕竟在发生变化,人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那些相对固着的概念,终将成为人们的绊脚石那些相对稳定的框架,终将成为束缚人们的囚笼。于是,烦恼和痛苦产生了!随着文明的进步,知识的普及,人类建立和掌握的概念、框架也越来越多,于是,烦恼和痛苦与日俱增,时至今日,中国已经进入全民焦虑时代了,其他发达国家也差不多,乐呵呵的人群,反倒是那些原始部落。难怪老子说绝学,无忧。将许多分辨好坏对错的知识、信息装在头脑中,烦恼是必然的副产品。但这不是知识惹的祸,也不是物质丰富的过错,烦恼多多的原因是人们固执地把自己装进有房、有车、有存款、我一定要活出个人样给别人瞧瞧之类的框架里,不懂得怎样自然地生活。打破是佛学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佛眼里,一切概念,一切框架,不过是颠倒妄想、愚痴执著,皆可打破。事实上,每个人都善于打破,古今伟人、善士,都可以恶搞一番古今哲理、高论,都可以批驳一番,但这种毫无理性的打破,得到的不过是满地碎片。佛家的打破,是以真知破谬见,以实相破假相,推倒一切思维之墙,在推倒的同时,将人们带进一个无障无碍、风景独好的新世界。佛学是一个百宝箱,从最肤浅的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