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第2版)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方修睦 编
图书标签:
  • 建筑环境
  • 室内环境
  • 测试技术
  • 建筑工程
  • 环境监测
  • 空气质量
  • 热舒适性
  • 照明
  • 声环境
  • 绿色建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01214
版次:2
商品编码:1032514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2
字数:5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第2版)》在保留第一版教材特色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大土木”特点,以测试技术为主线,以学习、掌握测试技术的相关理论、方法为目标,进行章节的划分及内容编写。全书分为测试技术基础、测量仪表和测试技术三篇,共计13章。本书不仅详细阐述了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国内外新的测试技术、测量设备和研究成果,还介绍了如何根据测试目标,利用所学的测试理论、测量仪表进行测试方案设计,强化了测试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书后附形式多样的思考题与习题。  本书系统性强,取材新,信息量大,内容通俗易懂,阐述简明扼要。  本书可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材,亦可供函授、夜大同类专业使用。同时也可供从事环境监测、供热通风空调、建筑给水排水、燃气供应等公共设施系统的研究生以及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篇 测试技术基础
第1章 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
1.1 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
1.2 测量方法及分类
1.3 测量仪表概述
1.4 计量的基本概念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2.1 测量误差
2.2 测量误差的来源
2.3 误差的分类
2.4 随机误差分析
2.5 系统误差分析
2.6 间接测量的误差传递与分配
2.7 误差的合成
2.8 测量数据的处理
2.9 最小二乘法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篇 测量仪表
第3章 温度测量
3.1 温度测量概述
3.2 膨胀式温度计
3.3 热电偶测温
3.4 热电阻测温
3.5 接触式测温方法
3.6 非接触测温
3.7 集成型传感器测温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 湿度测量
4.1 干湿球湿度计
4.2 露点湿度计
4.3 电子式湿度传感器
4.4 湿度计的校准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 压力测量
5.1 概述
5.2 液柱式压力计
5.3 弹性压力计
5.4 电气式压力检测
5.5 压力检测仪表的应用与校准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 物位测量
6.1 物位检测的主要方法和分类
6.2 静压式物位检测
6.3 浮力式物位检测
6.4 电气式物位检测
6.5 声学式物位检测
6.6 射线式物位检测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章 流速及流量测量
7.1 流速测量
7.2 流速测量仪表的校准
7.3 流量测量方法和分类
7.4 差压式流量测量方法及测量仪表
7.5 叶轮式流量计
7.6 电磁流量计
7.7 超声波流量计
7.8 涡街流量计
7.9 容积流量计
7.10 流量计的校准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章 热量测量
8.1 热阻式热流计
8.2 热量及冷量的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9章 建筑环境测量
9.1 空气中气体污染物的测量
9.2 空气含尘浓度及生物微粒的测量
……
第10章 其他参数的测量
第11章 电动显示仪表

第3篇 测试技术
第12章 自动化测量系统
第13章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
附录
专业名词索引

精彩书摘

  第1篇 测试技术基础  第1章 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  测试技术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中的重要方法,是从客观事物中取得有关信息的认识过程。其特点是广博的理论性和丰富的实践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本章主要介绍计量、测量、测试、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及分类、测量仪表概况、测试系统的基本构成以及测试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1.1 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  测试技术涉及传感器、试验设计、模型理论、信号加工与处理、误差理论、控制工程和参数估计等内容。本节主要对测试的基本概念、测试技术的作用和任务、测试技术的内容和特点以及测试技术的发展加以介绍。

前言/序言


《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 内容简介: 在现代社会,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室内环境中,无论是居家、办公、学习还是娱乐。然而,室内环境并非一个全然安全、纯净的空间,其中潜藏着各种影响我们健康的潜在威胁。本书《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旨在深入探讨室内空气质量的构成要素、潜在污染物来源,以及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估、监测与改善策略。本书内容详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为读者提供全面而实用的指导,帮助大家构建更健康、更舒适的室内生活与工作空间。 第一章: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与挑战 本章将从宏观视角出发,阐述室内空气质量(IAQ)对于人体健康、生活品质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将追溯IAQ研究的历史演进,理解为何IAQ问题在现代社会日益凸显,并分析其成因,例如建筑材料的广泛使用、室内活动的增加、能源效率提升带来的通风不足等。我们将探讨IAQ不良可能导致的短期和长期健康后果,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疾病、过敏反应、头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一些慢性疾病的诱发或加剧。同时,本章也将概述当前IAQ研究和实践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与来源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多种多样,复杂多变。本章将系统性地梳理和介绍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并深入分析其主要的产生源。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类污染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详细介绍来自建筑材料(如油漆、涂料、粘合剂、地板)、家具、清洁剂、空气清新剂、化妆品、香薰等各类产品的VOCs,阐述其对人体的危害,如刺激呼吸道、引起头痛,甚至可能具有致癌性。 颗粒物(PM): 包括PM2.5和PM10,分析其来源,如吸烟、烹饪油烟、室内装修扬尘、地毯、宠物皮屑、外部空气的渗透等。阐述颗粒物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生物污染物: 介绍霉菌、细菌、病毒、尘螨、花粉、宠物脱落物等生物源污染物,分析其滋生条件,如潮湿、不通风的环境,以及它们可能引起的过敏、哮喘、感染性疾病等。 有害气体: 重点关注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醛(HCHO)、苯系物、氡气等。分析其来源,例如不完全燃烧(燃气灶、取暖器)、人体呼出(CO2)、建筑材料和家具释放(甲醛、苯系物)、土壤和建筑材料中释放(氡气),并详细阐述它们的危害。 其他潜在污染物: 简要提及室内的臭氧、噪声、光污染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三章: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 本章将深入探讨不同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具体作用机制。我们将从生理学和毒理学的角度,解释污染物如何进入人体,并在体内发生作用。 呼吸系统影响: 详细阐述颗粒物、VOCs、生物污染物对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的刺激、炎症反应,以及可能导致的哮喘发作、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过敏反应: 探讨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霉菌孢子、宠物脱落物)如何触发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神经系统影响: 分析某些VOCs和有害气体(如CO、某些苯系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导致头痛、头晕、恶心、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心血管系统影响: 探讨PM2.5等细小颗粒物如何穿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系统造成的长期危害,如增加心脏病、中风的风险。 慢性疾病与致癌性: 讨论长期暴露于某些室内污染物(如甲醛、氡气、苯系物)与癌症(如鼻咽癌、白血病)等慢性疾病之间的潜在关联。 特殊人群健康影响: 关注婴幼儿、孕妇、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等对室内空气污染物更加敏感的群体,分析其面临的特殊健康风险。 第四章: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方法 科学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基础。本章将详细介绍目前主流的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和评估方法。 监测指标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关注点,介绍需要监测的关键IAQ指标,如PM2.5、VOCs总量、特定VOCs(如甲醛)、CO2、CO、相对湿度、温度等。 监测仪器与技术: 详细介绍各类IAQ监测仪器,包括: 便携式/固定式IAQ监测仪: 介绍其工作原理、测量范围、精度以及适用场景。 采样设备: 包括采样泵、采样管、滤膜等,用于采集空气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传感器技术: 介绍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IAQ监测中的应用。 监测方案的设计: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如建筑类型、使用功能、污染源特点)设计合理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位选择、监测时长、监测频率等。 室内空气质量评估标准与规范: 介绍国内外主要的IAQ评估标准、指南和法规,如中国GB/T 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美国ASHRAE 62.1《通风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解释其评价方法和限值要求。 数据分析与解读: 讲解如何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识别超标污染物,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对,从而做出准确的IAQ评估。 第五章: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策略与技术 基于对IAQ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科学评估,本章将提供一套全面、多维度的IAQ改善策略和技术。 源头控制: 强调“预防胜于治理”的原则,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绿色建材与家具的选择: 介绍低VOCs、低甲醛释放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和家具的选择标准与认证标识。 合理通风与换气: 详细阐述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重要性,讲解如何计算所需的通风量,以及不同通风方式(如新风系统、排气扇)的应用。 控制室内活动产生的污染: 倡导无烟环境,减少使用劣质清洁剂、空气清新剂、香薰等。 湿度控制: 讲解控制室内湿度以抑制霉菌生长的措施,如使用除湿机、保持通风干燥。 净化与治理技术: 当源头控制不足时,可采用净化技术。 空气净化器: 介绍不同类型空气净化器的原理(如HEPA过滤、活性炭吸附、紫外线杀菌、负离子发生器等),以及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净化器。 植物净化: 探讨室内绿植对净化某些VOCs的辅助作用,但需注意植物本身的潜在过敏原。 专业治理服务: 介绍专业的甲醛、苯等污染物治理技术(如光触媒、化学吸附等),并提示消费者选择信誉良好的服务商。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强调个体行为在改善IAQ中的作用。 定期开窗通风: 强调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通风的重要性。 勤打扫与清洁: 介绍正确的清洁方法,减少灰尘和过敏原的积累。 合理使用电器: 关注电器可能产生的电磁辐射、臭氧等。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将IAQ治理融入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设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 本章将通过真实的IAQ问题案例,来印证前几章所阐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实践指导。 典型IAQ问题案例分析: 选取不同场景下的IAQ问题,如新装修住宅的甲醛超标、办公室的CO2浓度过高、学校教室的空气流通不畅、医院病房的生物污染物控制等。 问题诊断与解决方案: 对每个案例进行详细的IAQ问题诊断,分析污染来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监测、评估和改善方案。 DIY IAQ改善技巧: 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DIY IAQ改善方法,例如自制空气净化装置、利用天然材料吸附异味等。 IAQ问题的应对与求助: 指导读者在遇到IAQ问题时,如何进行初步判断,如何选择专业的检测与治理服务,以及如何与相关部门沟通。 结语: 《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并非一本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书籍,它更是一份对健康生活的倡导,一种对美好居住环境的追求。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室内空气质量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掌握识别和评估室内空气污染的方法,并学会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和维护自己所处的室内环境。希望本书能成为您构建健康、舒适、绿色室内空间的得力助手,让您和您的家人在每一个呼吸之间,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排结构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开篇往往会用一些贴近生活的场景或工程案例来引入概念,瞬间抓住读者的兴趣点,然后逐步引入抽象的物理原理和数学模型。更妙的是,每结束一个重要的知识模块,都会配有难度适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些题目设计得非常巧妙,很多都不是直接套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读者综合运用前后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判断。我个人特别喜欢那种“案例分析”环节,它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实景化”了,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测试现场,亲手去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这种互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表层,而是深入挖掘了许多实际工程中的复杂问题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关于测试标准和规范的引用部分,作者似乎非常严谨地参考了最新的国际和国内行业指南,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的人来说,简直是宝典级别的存在。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暖通空调(HVAC)系统性能评估的那几个章节,里面详细阐述了各种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和数据误差分析,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行业积累。读完这部分,我对如何设计一个既节能又舒适的室内环境,有了一种全新的、更具科学性的理解。这绝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入门读物,而是对专业领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透视”和“解剖”,实打实地提升了我的专业视野。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客观,带着一种资深专家的笃定感,但又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作者在陈述复杂概念时,总是能找到最精准、最凝练的词汇来表达,避免了冗长和模糊不清的描述。偶尔在关键转折处,作者会插入一些简短的、富有洞察力的评论,这些评论往往是点睛之笔,帮助读者迅速理清思路,把握核心要义。例如,在讨论声学测试的干扰源抑制时,作者用了一句精辟的话总结了“消除次要干扰比精确测量主要信号更重要”,一下子就明白了设计的根本原则。这种精炼而不失深度的文字表达,使得学习过程高效且充满启发性。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耳边低语,引导你走向正确的理解,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参考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我觉得是它最闪光的地方。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集合,更是一本操作手册和问题解决指南的结合体。书中对各种前沿测试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数据采集流程的规范化步骤,都有详尽的图文说明,我甚至可以拿着书直接去现场对照操作。特别是关于不确定度分析和结果报告撰写的部分,提供的模板和指导方针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直接解决了我们在项目收尾阶段最头疼的问题。我发现,每当我遇到一个模糊的工程难题时,翻开这本书,总能在相关的章节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它仿佛内置了一个专家知识库。对于任何希望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并且希望自己的工作成果能够经得起严格检验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的投资回报率是极高的,它能让你在实际工作中少走很多弯路,直接迈向高标准、高质量的实践。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书名和作者信息,透露出一种专业又不失现代感的味道。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图表和公式,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排版上的用心,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逻辑清晰,让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始终保持专注。而且,书中的插图和照片选择得非常到位,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理解作用,比如那些关于空气流动模拟的示意图,比起纯文字的描述,直观多了。这本教材在细节处理上的考究,无疑是为读者提供了一次非常愉悦的阅读体验,让人愿意一页一页地深入下去。我感觉,光是看着这本书放在书架上,就觉得心里踏实,仿佛已经掌握了通往专业知识的大门钥匙。

评分

比书店便宜!可以去考试了

评分

第1章 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

评分

缺页漏印还不让换!!!!!差评差评!!!!

评分

不错,是正版

评分

测试技术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中的重要方法,是从客观事物中取得有关信息的认识过程。其特点是广博的理论性和丰富的实践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本章主要介绍计量、测量、测试、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及分类、测量仪表概况、测试系统的基本构成以及测试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评分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 “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可想而知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像一束阳光,一扇风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使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我们通过读书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让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在书中我们可以学习许多小窍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小难点。 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人已经知道了读书的好处,有许多热爱读书的故事都流传至今,其中王羲之的故事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相传。一天中午,王羲之正在读书,书童送来馍馍和蒜泥,他因为看书入了迷,竟拿着一块馍沾了墨汁就往嘴里送,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还说:“今天的蒜泥真香啊!”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深体会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前人能做到读书废寝忘食的地步,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知识,财富,我们有什么不好好读书而沉迷于游戏,电视?与他们相比我们不感到惭愧吗? 读书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渐渐的,在读书中我有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才气,感受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以前,我写作文时,总是不知道该用哪些词。所以老去问妈妈,妈妈就说:“孩子,你应该多看些书,哪一个作家像冰心,老舍都不是破了万卷书,才下笔如有神的呢?”从此,我就天天看书,记录书中的好词,好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果然,一段时间过后,我的作文水平就有一点点提高。 书是人类一生的朋友,在哪里都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正如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充分说明了读书的人后天的影响。 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么? 本书在保留第一版教材特色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大土木”特点,以测试技术为主线,以学习、掌握测试技术的相关理论、方法为目标,进行章节的划分及内容编写。全书分为测试技术基础、测量仪表和测试技术三篇,共计13章。本书不仅详细阐述了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测试技术、测量设备和研究成果,还介绍了如何根据测试目标,利用所学的测试理论、测量仪表进行测试方案设计,强化了测试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书后附形式多样的思考题与习题。

评分

本书系统性强,取材新,信息量大,内容通俗易懂,阐述简明扼要。

评分

不错,是正版

评分

1.1 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