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学大典:宋词三百首 饶宗颐 中信出版社

中信国学大典:宋词三百首 饶宗颐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饶宗颐 著
图书标签:
  • 宋词
  • 三百首
  • 饶宗颐
  • 国学
  • 古典诗词
  • 中信出版社
  • 文学
  • 文化
  • 传统文化
  • 诗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1447
商品编码:1045357978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香港中华书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册;跨越经典巅峰、引领国学变革
★ 独一无二的权威创作团队,国学泰斗饶宗颐名誉主编,集结两岸三地空前阵容,全球汉学界的顶尖学者倾力打造
★ 深具国际视野,展现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以现代眼光、世界眼光、未来眼光来抚慰人心的摩登新国学
★ 贴近当代社会的解读,挖掘古代国学经典的当代意义,浮躁社会的醒世箴言,迷茫心灵的治愈良药
★ 老少皆宜,修身必读、学习必备,导读、原典、注释、译文、赏析与点评、名句索引、插图等一应俱全,解读全面专业权威。真正读懂伟大思想、受益一生
★ 诗书传家久,国学继世长,双色印刷,装帧典雅,用纸考究,附全彩阅读指南,馈赠佳品、传世国学典藏

海报:

内容简介

《中信国学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颜氏家训》《世说新语》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宋词是古代文学史上光辉夺目的文学形式,南北宋三百年来,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倍极变化而又垂范后世。举凡闺情、旅愁、亲情、离思、交游、国事、田园、隐逸,皆得以在词中彰显广大,宋词遂成为与“唐诗”并峙的又一座高峰。宋词历来选本众多,《宋词三百首》撷取众家之长,兼收并蓄,是历代选本中较好的一部。“中信国学大典”之《宋词三百首》学者康震、向铁生在译注的同时,还加入了现代化的解读,令古老的经典有了现代化的韵味,别有新意。

作者简介

康震,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李白研究会、苏轼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词散文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出版《长安文化与隋唐诗歌》、《隋唐五代散文史》、《康震品李白》、《康震评说苏东坡》等学术著作、教材多部。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奖等多项奖励。二〇〇五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CCTV)十频道《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苏轼”、“李清照”、“唐宋八大家系列”等专题讲座,获得观众的广泛好评。

热门推荐

目录

《宋词三百首》导读
赵  佶
燕山亭  裁剪冰绡
钱惟演
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
范仲淹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苏幕遮  碧云天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
张  先
千秋岁  数声
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
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
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
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
晏  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
清平乐  红笺小字
清平乐  金风细细
木兰花  燕鸿过后莺归去
木兰花  池塘水绿风微暖
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
踏莎行  祖席离歌
踏莎行  小径红稀
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
韩  缜
凤箫吟  锁离愁
宋  祁
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
欧阳修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
诉衷情  清晨帘幕卷轻霜
踏莎行  候馆梅残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蝶恋花  谁道闲情抛弃久
蝶恋花  几日行云何处去
木兰花  别后不知君远近
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
浣溪沙  堤上游人逐画船
青玉案  一年春事都来几
聂冠卿
多  丽  想人生
柳  永
曲玉管  陇首云飞
雨霖铃  寒蝉凄切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采莲令  月华收
浪淘沙慢  梦觉
定风波  自春来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
戚  氏  晚秋天
夜半乐  冻云黯淡天气
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
八声甘州  对潇潇
迷神引  一叶扁舟轻帆卷
竹马子  登孤垒荒凉
王安石
桂枝香  登临送目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
王安国
清平乐  留春不住
晏几道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
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
鹧鸪天  醉拍春衫惜旧香
生查子  金鞭美少年
生查子  关山魂梦长
木兰花  东风又作无情计
清平乐  留人不住
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
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
六幺令  绿阴春尽
虞美人  曲阑干外天如水
苏  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
念奴娇  大江东去
永遇乐  明月如霜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青玉案  三年枕上吴中路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木兰花  霜余已失长淮阔
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
黄庭坚
鹧鸪天  黄菊枝头生晓寒
定风波  万里黔中一漏天
秦  观
望海潮  梅英疏淡
八六子  倚危亭
满庭芳  山抹微云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
踏莎行  雾失楼台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
阮郎归  湘天风雨破寒初
鹧鸪天  枝上流莺和泪闻
晁端礼
绿头鸭  晚云收
赵令畤
蝶恋花  欲减罗衣寒未去
蝶恋花  卷絮风头寒欲尽
清平乐  春风依旧
张  耒
风流子  木叶亭皋下
晁补之
水龙吟  问春何苦匆匆
忆少年  无穷官柳
洞仙歌  青烟幂处
晁冲之
临江仙  忆昔西池池上饮
舒  亶
虞美人  芙蓉落尽天涵水

朱  服
渔家傲  小雨廉纤风细细
毛  滂
惜分飞  泪湿阑干花着露
陈  克
菩萨蛮  绿芜墙绕青苔院
李元膺
洞仙歌  雪云散尽
时  彦
青门饮  胡马嘶风
李之仪
谢池春  残寒销尽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
周邦彦
瑞龙吟  章台路
风流子  新绿小池塘
兰陵王  柳阴直
琐窗寒  暗柳啼鸦
六 丑  正单衣试酒
夜飞鹊  河桥送人处
满庭芳  风老莺雏
过秦楼  水浴清蟾
花 犯  粉墙低
大 酺  对宿烟收
解语花  风销焰蜡
定风波  莫倚能歌敛黛眉
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
解连环  怨怀无托
拜星月慢  夜色催更
关河令  秋阴时晴渐向暝
绮寮怨  上马人扶残醉
尉迟杯  隋堤路
西 河  佳丽地
瑞鹤仙  悄郊原带郭
浪淘沙慢  昼阴重
应天长  条风布暖
夜游宫  叶下斜阳照水
贺  铸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
薄 幸  淡妆多态
浣溪沙  楼角初消一缕霞
石州慢  薄雨初寒
蝶恋花  几许伤春春复暮
天门谣  牛渚天门险
天 香  烟络横林
望湘人  厌莺声到枕
张元幹
石州慢  寒水依痕
兰陵王  卷珠箔
叶梦得
贺新郎  睡起啼莺语
虞美人  落花已作风前舞
汪  藻
点绛唇  新月娟娟
刘一止
喜迁莺  晓光催角
韩  疁
高阳台  频听银签
李  邴
汉宫春  潇洒江梅
陈与义
临江仙  高咏《楚词》酬午日
临江仙  忆昔午桥桥上饮
蔡  伸
苏武慢  雁落平沙
柳梢青  数声
周紫芝
鹧鸪天  一点残欲尽时
踏莎行  情似游丝
李  甲
帝台春  芳草碧色
李重元
忆王孙  萋萋芳草忆王孙
万俟咏
三 台  见梨花初带夜月
徐  伸
二郎神  闷来弹鹊
田  为
江神子慢  玉台挂秋月
曹  组
蓦山溪  洗妆真态
李  玉
贺新郎  篆缕销金鼎
廖世美
烛影摇红  霭霭春空
吕滨老
薄 幸  青楼春晚
查  荎
透碧霄  舣兰舟
鲁逸仲
南 浦  风悲画角
岳  飞
满江红  怒发冲冠
张  抡
烛影摇红  双阙中天
程  垓
水龙吟  夜来风雨匆匆
张孝祥
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
韩元吉
六州歌头  东风着意
好事近  凝碧旧池头
袁去华
剑器近  夜来雨
安公子  弱柳千丝缕
陆  淞
瑞鹤仙  脸霞红印枕
陆  游
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
渔家傲  东望山阴何处是
定风波  敧帽垂鞭送客回
陈  亮
水龙吟  闹花深处层楼
范成大
忆秦娥  楼阴缺
眼儿媚  酣酣日脚紫烟浮
蔡幼学
好事近  日日惜春残
辛弃疾
贺新郎  绿树听
贺新郎  凤尾龙香拨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
摸鱼儿  更能消
永遇乐  千古江山
木兰花慢  老来情味减
祝英台近  宝钗分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
鹧鸪天  枕簟溪堂冷欲秋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姜  夔
点绛唇  燕雁无心
鹧鸪天  肥水东流无尽期
踏莎行  燕燕轻盈
齐天乐  庾郎先自吟愁赋
琵琶仙  双桨来时
念奴娇  闹红一舸
扬州慢  淮左名都
长亭怨慢  渐吹尽
淡黄柳  空城晓角
暗 香  旧时月色
疏 影  苔枝缀玉
翠楼吟  月冷龙沙
杏花天影  绿丝低拂鸳鸯浦
一萼红  古城阴
霓裳中序第一  亭皋正望极
章良能
小重山  柳暗花明春事深
刘  过
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
严  仁
木兰花  春风只在园西畔
俞国宝
风入松  一春长费买花钱
张  镃
满庭芳  月洗高梧
史达祖
绮罗香  做冷欺花
双双燕  过春社了
东风第一枝  巧沁兰心
三姝媚  烟光摇缥瓦
秋 霁  江水苍苍
夜合花  柳锁莺魂
玉蝴蝶  晚雨未摧宫树
刘克庄
生查子  繁灯夺霁华
贺新郎  深院榴花吐
贺新郎  湛湛长空黑
木兰花  年年跃马长安市
卢祖皋
江城子  画楼帘暮卷新晴
宴清都  春讯飞琼管
潘  牥
南乡子  生怕倚栏干
陆  叡
瑞鹤仙  湿云黏雁影
萧泰来
霜天晓角  千霜万雪
吴文英
霜叶飞  断烟离绪
宴清都  绣幄鸳鸯柱
齐天乐  烟波桃叶西陵路
花 犯  小娉婷
浣溪沙  门隔花深梦旧游
浣溪沙  波面铜花冷不收
点绛唇  卷尽愁云
祝英台近  采幽香
祝英台近  剪红情
澡兰香  盘丝系腕
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
莺啼序  残寒正欺病酒
惜黄花慢  送客吴皋
高阳台  宫粉雕痕
高阳台  修竹凝妆
三姝媚  湖山经醉惯
八声甘州  渺空烟四远
踏莎行  润玉笼绡
瑞鹤仙  晴丝牵绪乱
鹧鸪天  池上红衣伴倚栏
夜游宫  人去西楼雁杳
青玉案  新腔一唱双金斗
贺新郎  乔木生云气
唐多令  何处合成愁
黄孝迈
湘春夜月  近清明
潘希白
大 有  戏马台前
无名氏
青玉案  年年社日停针线
朱嗣发
摸鱼儿  对西风
刘辰翁
兰陵王  送春去
宝鼎现  红妆春骑
永遇乐  璧月初晴
摸鱼儿  怎知他
周  密
瑶 华  朱钿宝玦
玉京秋  烟水阔
曲游春  禁苑东风外
花 犯  楚江湄
蒋  捷
贺新郎  梦冷黄金屋
女冠子  蕙花香也
张  炎
高阳台  接叶巢莺
八声甘州  记玉关
解连环  楚江空晚
疏 影  碧圆自洁
月下笛  万里孤云
王沂孙
天 香  孤峤蟠烟
眉 妩  渐新痕悬柳
齐天乐  一襟余恨宫魂断
高阳台  残雪庭阴
附录  高阳台  小雨分江
法曲献仙音  层绿峨峨
附录  法曲献仙音  松雪飘寒
彭元逊
疏 影  江空不渡
六 丑  似东风老大
姚云文
紫萸香慢  近重阳
僧  挥
金明池  天阔云高
李清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念奴娇  萧条庭院
永遇乐  落日镕金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
名句索引

前言

出版说明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道理其实很简单——经典正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心灵的故乡。也正因如此,在社会快速发展、急剧转型,也容易令人躁动不安的年代,人们也就更需要接近经典、阅读经典、品味经典。
迈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也都会空前地引人注目,这其中,中国文化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应地,对于中国经典的阅读自然也就拥有了不断扩大的潜在市场,值得重视及开发。
于是也就有了这套立足港台、面向海内外的“中信国学大典”的出版。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继续搭建古代经典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引领读者摩挲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进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国学大典收录中国历代经典名著近六十种,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医学、宗教等各个领域。编写原则大致如下:
(一)精选原则。所选著作一定是相关领域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最值得阅读的经典作品,包括中国第一部哲学元典、被尊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儒家代表作《论语》、《孟子》,道家代表作《老子》、《庄子》,最早、最有代表性的兵书《孙子兵法》,最早、最系统完整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大乘佛教和禅宗最重要的经典《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游记《徐霞客游记》等等,每一部都是了解中国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而对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作品,则会精选其中最值得阅读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适中的篇幅、适中的定价,让大众都能买得起、读得起。
(二)尤重导读的功能。导读包括对每一部经典的总体导读、对所选篇章的分篇(节)导读,以及对名段、金句的赏析与点评。导读除介绍相关作品的作者、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外,尤其强调取用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当代眼光,将这些经典放在全球范围内、结合当下社会生活,深入挖掘其内容与思想的普世价值,及对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与借鉴意义。通过这些富有新意的解读与赏析,真正拉近古代经典与当代社会和当下生活的距离。
(三)通俗易读的原则。简明的注释,直白的译文,加上深入浅出的导读与赏析,希望帮助更多的普通读者读懂经典,读懂古人的思想,并能引发更多的思考,获取更多的知识及更多的生活启示。
(四)方便实用的原则。关注当下、贴近现实的导读与赏析,相信有助于读者“古为今用”、自我提升;卷尾附录“名句索引”,更有助于读者检索、重温及随时引用。
(五)立体互动,无限延伸。配合图书的出版,开设专题网站,增加朗读功能,将图书进一步延展为有声读物,同时增强读者、作者、出版者之间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随性的交流互动,在使经典阅读更具立体感、时代感之余,亦能通过读编互动,推动经典阅读的深化与提升。
这些原则可以说都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并努力贯彻的,希望这一良苦用心最终亦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进而达到经典普及的目的。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慨然应允担任本套丛书的名誉主编,除表明先生对出版工作的一贯支持外,更显示出先生对倡导经典阅读、关心文化传承的一片至诚。在此,我们要向饶公表示由衷的敬佩及诚挚的感谢。
倡导经典阅读,普及经典文化,永远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期待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

精彩书摘

《宋词三百首》导读
康 震
有宋一代,词体发展蔚为大宗。南北宋三百年来,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倍极变化而又垂范后世。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记载,柳永词流传极广,“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举凡闺情、旅愁、亲情、离思、交游、国事、田园、隐逸,皆得以在词中彰显广大,宋词遂成为与“唐诗”并峙的又一座高峰。
宋词选本历代层出不穷,清代以来尤为丰富。龙榆生《选词标准论》有言:“晚清词人,颇喜选录,以寄其论词宗尚。各矜手眼,比类观之,亦可见当时词坛趋向。”即道明其原因所在。选本既多,难免各有偏颇,或过繁,如《历代诗余》、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或过简,如端木采《宋词十九首》;或入选太少,如周济《宋四家词选》;或偏重南宋,如戈载《宋七家词选》。另有陈廷焯《词则》,梁令娴、麦孟华《艺蘅馆词选》,况周颐《蕙风簃词选》等,皆因规制太小而影响不足。唯上彊村民仿《唐诗三百首》体例所选《宋词三百首》,撷众家之长,疏密兼收,情辞并重,沾溉甚远。龙榆生评曰:“以尊体诱导来学之词选,至此殆已臻于尽善尽美之境,后来者无以复加矣!”
上彊村民与《宋词三百首》的编选
上彊村民即朱祖谋(一八五七至一九三一),原名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因世居归安埭溪渚上彊山麓,故号“上彊村民”,又号沤尹。光绪九年(一八八三)进士,历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纂总校、翰林院侍讲、礼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光绪三十年,出为广东学政,因与总督不睦,辞官归隐苏州。朱氏早岁工诗,风格近乎东野、山谷,陈衍称其为“诗中之梦窗”。光绪二十二年,专力于词,遂为近代词学宗师,与王鹏运、况周颐、郑文焯并称清季词学四大家。其词宗法梦窗,晚年更趋浑成,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称其“学人之词,斯为极则”。朱氏曾遍访南北藏书家善本,精审严校,编刻《彊村丛书》,汇集唐、五代、宋、金、元词总集五种,别集一百六十三家,乃迄今较完善之词集。
《宋词三百首》乃朱祖谋晚年所编订。朱氏中岁治词,受王鹏运指引甚大,其后两人合校梦窗词,交游唱和甚多,朱氏的前期词学思想也于此形成。王鹏运对周济《宋四家词选》退苏进辛、取王沂孙为四家之首颇感不满,有意为苏轼叫屈。这种倾向对朱氏编选《宋词三百首》不无影响。朱祖谋与况周颐唱和亦较多。张尔田《词林新语》曰:“归安朱彊村,词学宗师。方其选三百首宋词时,辄携钞帙,过蕙风簃,寒夜啜粥,相与探论。继时风雪甫定,清气盈宇,曼诵之声,直充闾巷。”可见况氏对《宋词三百首》的编选影响也不小。
《宋词三百首》的四个特点
一是推崇吴文英。《宋词三百首》中选梦窗词二十四首,为集中之最。朱祖谋中岁学词即从梦窗入手,一生四次校订《梦窗词》,费心历时。王鹏运曰:“自世之人知学梦窗、知尊梦窗,皆所谓但学兰亭面者。六百年来,真得髓者,非公更有谁耶?”可知朱氏深得梦窗神髓。其实,推崇梦窗就是推崇格律。《宋词三百首》另选周邦彦二十三首,姜夔十六首,吴、周、姜再加上王沂孙等格律派词人,几乎占据全书三分之一篇幅。吴梅《宋词三百首笺》序言曰:“彊村所尚在周、吴二家,故清真录二十二首,君特录二十五首,其义可思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朱氏治词恪守格律,王鹏运称他为“律博士”。陈匪石《声执》曰:“守律之声家,悬为厉禁,近日朱、况诸君尤斤斤焉。而宋词于此,实不甚严,即清真、白石、梦窗亦或不免。”可见朱祖谋推崇吴文英的用意所在。
二是重视豪放词。《宋词三百首》选苏、辛词二十二首,可谓夥矣。朱氏喜爱东坡词,曾为其编年。在创作中他也有意融合东坡、梦窗两家,求得“疏密相间”的效果。冯煦《东坡乐府序》曰:“彊村颇嗜坡词。”蔡嵩云《柯亭论词》曰:“彊村慢词,融合东坡、梦窗之长,而运以精思果力。学东坡,取其雄而去其放;学梦窗,取其密而去其晦,遂面目一变,自成一种风格。”卢前《望江南  饮虹簃论清词百家百三十四集》曰:“老去苏、吴合一手,词兼重大妙于言。”所指的都是这一点。对东坡的重视其实是朱氏对自己前期词学思想的调整,于“密”中寓“疏”,意在扩大词学门庭,对后学也是一种启发。
三是选取了不少爱国词,尤以反映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南宋遗民词居多。这当然与朱氏的遗民身份有一定关系。《宋词三百首》的编选体例乃是传统的先帝王后女流,帝王部分又首选宋徽宗《燕山亭》,盖有微志寓焉。吴梅《宋词三百首笺序》曰:“虽然彊村此选冠以徽宗《燕山亭》北行见杏词,又录王圣与《献仙音》、姚圣瑞《紫萸香》二阙,读‘故宫何处,明月归辇’及‘长楸走马,歌罢涕零’诸语,白头吟望,意未有易明言者焉。夜阑削稿,良用怃然。”确属恳切之论。爱国情怀、民族气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脊梁,千载以下,爱国词依然令我们怒发冲冠、热血沸腾,我们这个民族永远都需要这样的豪情与壮志。
四是选了一些非名家的词,如萧泰来、蔡幼学、李玉等人。有些词人仅存一两首词,也被选入,如徐伸(存词一首),廖世美(存词两首,选一首)等。朱祖谋摒弃一些大家的名作,留出空间选入这些无名之作,显然有因词存人的用意。需要注意的是,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对这些无名之词颇多品评,如评韩疁《高阳台》曰:“此等词语浅情深,妙在字句之表。”评章良能《小重山》曰“章文庄公《小重山》词,雅韵天然,不假追逐”等等。朱祖谋选入这些词作与况周颐也许不无关系吧。
《宋词三百首》的四个版本
《宋词三百首》曾历经三次增删,共有四个版本。最先为手稿本,选词八十六家,三百一十二首。原稿朱氏手抄赠送友人陈曾寿,现藏浙江省图书馆。其后为一九二四年刻本,在稿本基础上增补陆游、韩疁两家,删去赵鼎一家,比原稿多出一家,为八十七家。其中李重元《忆王孙》一词误列李甲名下,实为八十八家。删去苏轼等人二十一首词,增补姜夔等九首,共三百首。第二次增删又在刻本基础上删去苏轼等人二十八首词,增补辛弃疾等十一首,共二百八十三首。据唐圭璋先生《宋词三百首笺》附录所知,最后一次增删仅增补林逋《长相思》、柳永《临江仙》两首。一九三四年,唐圭璋先生以第二次增删本为底本,在神州国光社出版《宋词三百首笺》,这是《宋词三百首》编成后的第一次笺注,影响颇大。一九四七年,唐先生以一九二四年刻本为底本,在神州国光社重新出版《宋词三百首笺》,这是名副其实的“宋词三百首”。然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九年重版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时,所依据者皆为一九三四年本,以致有人指责此书并不是真正的“宋词三百首”。
本书的主要贡献
此次整理评注《宋词三百首》,我们以“中华经典藏书”本为底本,参以《全宋词》、唐圭璋先生笺注本及诸家别集等。“中华经典藏书”本的底本是一九二四年刻本。我们的主要工作是:
一、整理文本,校正部分误字。如柳永《少年游》“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鸟外”,中华本作“岛外”,当误。此处写长安古道远眺,故夕阳当在飞鸟之外,加以原上秋风,倍写羁旅凄凉。又朱服《渔家傲》“寄语东城沽酒市”,“东城”,中华本作“东阳”,《全宋词》亦作“东城”,改。又吕滨老《薄幸》一词“乍听得、鸦啼莺咔”,“咔”,鸟鸣声。词意为乌鸦和黄莺啼叫,中华本作“弄”,当误。又如蔡幼学《好事近》“又醒来岑寂”,“岑寂”,中华本作“沉寂”。一本作“岑寂”,《全宋词》亦作“岑寂”,故改为“岑寂”。另外,校正某些断句。如彭元逊《六丑》“日下长秋,城乌夜起。”中华本断为“日下长秋城,乌夜起。”此句用柳宗元《杨白华》诗:“回看落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乌起。”长秋,汉宫名,一般为皇后所居。再就是补充一些诗题,如舒亶《虞美人》,一本有“寄公度”题,中华本脱。此公度当为崔公度,与舒亶同在王安石门下,故有交游。
二、重新注释,校改底本某些注错之处,补充一些必要的注释。如黄庭坚《鹧鸪天》“黄花白发相牵挽”,“黄花白发”,中华本注为“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当误。此处指菊花插在白头上,以此挑战世俗的眼光。黄庭坚的下一首词《定风波》中也有“几人黄菊上华颠”句,意思同此。此词中,中华本赏析部分即指出这一点。又如田为《江神子慢》“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玉台”,中华本注为“传说中天神所居之地”,实应为女子之梳妆台。“铅素”,注为“笔和纸”,则完全失误。后一句“梅花傅香雪”指女子在脸上画梅花妆,之前的铅素当指化妆品。又韩元吉《六州歌头》“但茫茫雾霭,目断武陵溪”,“武陵溪”,中华本注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典,当误。词前已写明“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此刘郎谐刘禹锡与刘晨之典,下面“武陵溪”也应指刘晨、阮肇迷路之武陵溪。还有李清照《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应是“早上将暖未暖的时候”,而不是“初春忽冷忽热的天气”,等等。另外还补充了一些必要的注释,力求能扼要通透。在词牌名注释上,为了节省篇幅,不做大量的文献索源,而仅仅注明大概来历,想必读者是可以理解的。词中的典故注释,尽量注释原典,不做过多引申。此外,词人的小传尽量标明其生平履历、词作风格和作品结集情况。由于某些词人作品散逸太多,生平事迹又颇缺乏,只好做简化处理。
三、对每首作品作阅读导示。这部分内容所费心血尤多,我们着力在较短的篇幅中参透词人的词心,以优美、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揭示词旨和词作风格,以便读者对其做进一步的赏析。在有些词作的导读部分,我们力图自出机杼,写出新意。如对李清照千古名作《声声慢》的赏析:“词作展现了词人秋日一天到晚寂寞难挨的愁闷。早上的扶头酒说明昨日已然借酒浇愁了,可谓是伏笔暗藏,天天如此,可见愁苦之甚。秋鸿归来,却是旧日北地故识,伤心更进一层。秋日之菊此时也是满地憔悴,早非当年悠然饮酒东篱下的情形了。兼之梧桐秋雨不止,一点一滴如同打在心头,痛煞人也。这种苦痛岂止是悲秋而已,渗透了词人一生经历的苦痛,涵括了种种物是人非的感怀,又岂能用一个愁字说明呢?全词巧用口语,三个‘怎’字反问,却写得笔力雄健,直透人心。”古人说“诗无达诂”,我们的解读自然也只是一得之见,但能够将自己的这点会心之处与读者分享,就是我们最开心也最满足的。
《宋词三百首》是文学选集历史上最风行的本子之一。很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笺注、评析以及翻译,到目前为止,各类相关的本子不下几百种,甚至远播海内外,可见这一经典选本的魅力。
限于学识与时间,本作必然存在诸多不当之处,恳请读者赐教。
……

媒体评论

有宋一代,词体发展蔚为大宗。南北宋三百年来,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倍极变化而又垂范后世。举凡闺情、旅愁、亲情、离思、交游、国事、田园、隐逸,皆得以在词中彰显广大,宋词遂成为与唐诗并峙的又一座高峰。
——康震  
《宋词三百首 饶宗颐 墨韵词章》 一、 编纂缘起:传承中华文脉,复兴千年词韵 宋词,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明珠,以其婉约缠绵的风格、细腻入微的情感和跌宕起伏的意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宋代社会生活、思想情感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许多经典的宋词作品逐渐被淡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也亟待重新发掘与传承。 在此背景下,《宋词三百首 饶宗颐 墨韵词章》应运而生。本书的编纂,旨在汇集三百首最为脍炙人口、最具代表性的宋词作品,力求呈现宋词艺术的全貌。我们深知,一部优秀的宋词选本,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文本堆砌,更需要深入的理解、精到的鉴赏和富有洞见的解读。因此,本书不仅收录了众多宋词名篇,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他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眼光,为本书赋予了灵魂。 饶宗颐先生,作为当代杰出的国学大师,在历史学、古文字学、艺术学等领域均取得了辉煌成就。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将为我们解读宋词提供全新的视角。本书的冠名“饶宗颐 墨韵词章”,不仅是对饶宗颐先生学术贡献的致敬,更象征着本书在传承宋词文化的同时,融入了饶宗颐先生墨迹的独特韵味,以及他对词章精妙的深刻阐释。 二、 核心内容:精选三百首,尽显宋词风华 本书的选篇,遵循严谨的学术标准,并兼顾了文学的鉴赏价值。我们力求做到“精”与“全”的平衡,既要涵盖宋词发展的各个时期、各种风格,又要突出那些流传千古、感人至深的经典之作。 1. 时代跨度与风格多元: 本书的选篇将涵盖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力求展现宋词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和艺术演变。从北宋前期苏轼、晏殊、欧阳晏等大家开创的豪放、婉约之风,到南宋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人的慷慨悲歌,再到姜夔、史达祖等抒发个人情怀之作,本书将尽可能地囊括宋词的百态千姿。 婉约词: 以李清照、柳永、秦观等为代表,词风细腻委婉,情感真挚,描摹女子闺情、离愁别绪、自然风光,如泣如诉,动人心弦。例如,李清照笔下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都已成为千古名句。 豪放词: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词风开阔雄浑,气势磅礴,意境宏大,抒发人生抱负、家国情怀。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无不展现出英雄气概。 其他风格: 除此之外,本书还将收录一些注重写景、咏物,或具有清新自然、飘逸洒脱风格的词作,如周邦彦、陈与义、姜夔等人的作品,展现宋词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名家荟萃与作品精粹: 本书精选三百首宋词,力求每一首都是宋词史上的经典之作。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位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苏轼: 作为宋代文学的巨擘,其词作风格豪放,意境开阔,充满哲理与人生感悟。本书将收录其《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不朽名篇。 李清照: 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其词作婉约清丽,情感真挚,独具艺术魅力。本书将精选其《声声慢·寻寻觅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脍炙人口之作。 辛弃疾: 南宋爱国词的代表人物,其词作慷慨激昂,充满了报国热情与英雄气概。本书将收入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青玉案·蓦然回首》等激人奋进之篇。 柳永: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其词作数量多,影响力广,善于描摹都市繁华与离愁别绪。本书将收录其《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等代表作。 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姜夔、陆游 等众多宋代词坛巨匠的作品,也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3. 饶宗颐先生的独特贡献: 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饶宗颐先生对选本的学术指导和艺术升华。饶先生不仅在选篇上给予了宝贵的建议,更可能通过其对词作的深入品鉴,为我们提供独到的解读。 学术考证与版本校订: 饶先生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学和文献学功底,对词作的作者、时代、版本等进行严谨的考证,确保文本的准确性。 艺术鉴赏与意境解读: 饶先生将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造诣,对词作的艺术手法、情感内涵、意境营造进行独到的阐释,揭示词作的深层魅力。 书法艺术的融合: “墨韵词章”之名,暗示着本书可能收录饶宗颐先生的书法作品,将古典诗词与传统书法艺术巧妙结合,实现“书画同源”的审美境界,为读者带来更全面的艺术享受。饶先生的书法,融汇古今,自成一家,其笔墨的跌宕起伏、结构的浑然天成,定能与词作的意境相得益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 三、 编排与特色:匠心独运,引领阅读新体验 《宋词三百首 饶宗颐 墨韵词章》在编排设计上,力求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为读者提供 an 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1. 精致的文本呈现: 标准校订: 每一首词都经过精心校订,力求呈现最准确、最权威的版本。 注释详尽: 对词中生僻字词、典故、历史背景进行详细注释,帮助读者理解词作的含义。 原文与译文(可选): 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需求,部分重要或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可能会附带白话译文,便于现代读者理解,但主要以原文为主,突出原汁原味的宋词之美。 2. 饶宗颐先生的深度解读: 赏析专文(可选): 针对部分重点词作,可能收录饶宗颐先生的赏析文章,深入剖析其艺术特色、思想内涵以及在宋词史上的地位。 题跋与点评: 饶先生或许会在词作旁留下题跋或简短点评,寥寥数语,却点石成金,直指词作精髓。 学术导论: 在本书的前言或导论部分,饶先生或许会就宋词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以及宋代文化背景等进行宏观论述,为读者构建一个理解宋词的宏大框架。 3. 视觉与艺术的融合: 书法作品: 如前所述,本书极有可能收录饶宗颐先生亲笔书写的经典宋词,将文字之美与书法之美融为一体,提升本书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精美插图(可选): 在适当的篇章,可能会配以符合词作意境的传统绘画或插图,营造更具象的艺术氛围,帮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词作的画面感。 版式设计: 采用典雅大气、古色古香的版式设计,选用优质纸张,印刷精良,力求达到艺术品级的装帧标准。 4. 结构清晰,便于检索: 按作者或时代编排: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按作者的时代顺序,或按作者进行分类阅读,以便于梳理宋词的发展脉络。 完善的索引: 提供详细的作者索引、篇名索引,方便读者快速查找目标词作。 四、 价值意义:一座桥梁,连接古今,沟通文心 《宋词三百首 饶宗颐 墨韵词章》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本优秀的宋词选本,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使命和深远意义。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当下,我们面临着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挑战。本书的出版,正是为宋词这一瑰宝注入新的活力,使其重新走进大众视野,被更多人所认识、喜爱和传承。 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通过阅读和理解宋词,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在文学艺术上的独特创造力和深厚底蕴,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丰富精神世界: 宋词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引发读者对人生、情感、家国天下的思考,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 scholarly 价值与收藏价值: 饶宗颐先生的学术贡献,以及本书精美的装帧和艺术呈现,使其不仅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也具备了相当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珍贵的收藏价值。它将成为研究宋词、欣赏书法、传承文化的宝贵资料。 《宋词三百首 饶宗颐 墨韵词章》,不只是一本书,它是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敬意,是对千古词韵的深情呼唤,更是连接古今、沟通文心的桥梁。我们相信,本书的问世,必将为广大读者带来一场精神的盛宴,让宋词的千年之美,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最初是被“宋词三百首”这四个字吸引,毕竟这是经典的入门读物,但加入了“饶宗颐”和“中信出版社”,就觉得这本书绝非寻常。拿到手后,的确不负所望。这不仅仅是一本词集,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我并非历史专家,但透过这本书,我能感受到宋朝士人的生活气息,他们的家国情怀,他们的儿女情长,都跃然纸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每首词的编排,都力求展现其最经典的版本,并且附带了详尽的背景介绍和创作年代考证,这对于我这种想要深入了解词背后故事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例如,在读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书中不仅解释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还详细地描绘了当时苏轼贬谪黄州的心境,以及他对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感慨,这种将个人经历与历史事件巧妙融合的解读,让我对苏轼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书中对于词的格律、用韵等方面的讲解,虽然点到为止,却能让我在阅读时,感受到宋词音乐般的美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阅读体验,可以用“厚重而又不失灵动”来形容。作为一名长期浸淫于古典文学的爱好者,我对于“宋词三百首”早已不陌生,但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这本《中信国学大典:宋词三百首 饶宗颐 中信出版社》的整体品质。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给人一种庄重典雅之感,适合作为案头的常备读物。而内容方面,它的选本自然不必多说,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解读上,既有对词句的精妙分析,又不乏对词人人生际遇的深入剖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词人风格差异的辨析,例如,在品读李煜的词时,书中不仅点出了其词的亡国之痛,更挖掘出其作为一位帝王,在艺术上的独到造诣;而转到柳永,则展现了其市井词风的独特魅力。这种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每一位词人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成就。此外,书中对于宋代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的描绘,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仿佛能够听到吴侬软语,看到桨声灯影。

评分

收到这本《中信国学大典:宋词三百首 饶宗颐 中信出版社》的时候,着实给了我一个惊喜。我一直认为,阅读经典,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更应该去探究它背后的文化脉络和作者的情感世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罗列了三百首宋词,更重要的是,它在每一首词的旁边,都附有掷地有声的解读。我特别欣赏它对词中典故的考释,往往一个看似平常的词句,背后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而这本书的注释,就像一位博学的导游,将我带入那个历史场景。例如,我曾对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话的背景一直有些模糊,但在这本书的注释中,我才了解到,这背后蕴含着陆游一生报国无门的悲壮,以及他对后世的殷切嘱托。这种将文学作品与历史人物、时代背景紧密结合的解读方式,让我在阅读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得到了情感的共鸣。而且,书中的排版设计也很考究,字迹大小适中,间距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

评分

读到这本《中信国学大典:宋词三百首 饶宗颐 中信出版社》,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雅依旧的宋朝。说实话,刚拿到书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这绝对是一件可以作为传家宝的典籍。翻开第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饶宗颐先生那苍劲有力的题签,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学术的严谨性。而当正文展开,那些熟悉的宋词名篇,在精心编排的版式中显得格外舒朗。我尤其欣赏它的注解方式,既有对生僻字词的考据,又不乏对诗词意境、典故背景的深入解读,这一点对于像我这样并非科班出身,但又真心喜爱宋词的读者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很多时候,读一首词,单看字面意义,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而这本大典的注释,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循循善诱地为我打开了通往词境深处的大门。我曾反复品读过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脑海中浮现的只是一个悲伤女子的形象,但结合这本大典的注释,才了解到其中蕴含的家国之思、人生之慨,瞬间觉得情感的层次更加丰富了。这种解读,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艺术鉴赏的视角,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反复摩挲的宋词读本。作为一位业余的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对宋词情有独钟,但总觉得市面上很多版本的《宋词三百首》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难以满足我既想深入理解又不想被繁琐的理论束缚的需求。而这本《中信国学大典:宋词三百首 饶宗颐 中信出版社》,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首先,它的选本足够权威,基本涵盖了宋词的精华;其次,它在注释和赏析方面做得尤为出色。我特别喜欢它对于词中意象的解读,比如柳永词中的“杨柳”不仅仅是景物,更承载了离愁别绪;又如辛弃疾词中的“稻花香”,则充满了对故乡田园的思念。这些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能够跳出文字本身,去体悟词人所要传达的丰富情感。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宋代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这对于理解词的时代意义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宋词的宝库,更是一扇通往宋代精神世界的窗户,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和韵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