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6
李德·哈特【套装4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山的那一边+战略论:间接路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主编推荐 | |
李德·哈特是英国著名军事思想家,一生著述宏富,作为其遗著,《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更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此书出版后,风靡全球,受到了读者的好评,是一部公认的性著作! 李德·哈特非常重视记录军事领袖们在事件当时的实际想法和“谈话记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写作。对于本书,他曾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我访问英国 和同盟国指挥官们的时候,我对于和他们的讨论,总是作了详细的‘为历史而写的笔记’,尤其是要记录他们在当时的观点--作为对官方文件记录的补充和一种对 于事后所写的回忆录和记载的核对工具。” 精装版增加了黑白照片。 |
内容简介 | |
《战略论:间接路线》以西方军事史上的三十场战争,二百八十多个战役的研究为例,归结出间接路线为有希望且经济的战略形式。 《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精)》是世界著名军事史学家、现代战略大师李德·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详述一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过程与各方战略战术的运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具通盘关照的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 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历 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是一部独特的二战史,大部分来自李德·哈特在纽伦堡对德国高级将领的审讯记录。 |
作者简介 | |
李德·哈特爵士(Basil H.Liddell Hart,1895-1970),英国军事记者、军事理论家、战 略学家。生于法国巴黎。早年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任步兵团军官,并曾在战斗中负伤。后来加入英国皇家军事教育协会。一战结束后, 先后服务于《英国每日电讯报》(1925-1935)和《英国泰晤士报》(1935-1939),从事军事记者工作。李德·哈特同时也是著名的军事战略 家,在军事学上提出了“间接路线”的观念以及涵盖军事以外领域的“大战略”概念,同时他也是现代战争“装甲兵”作战的鼓吹者。李德哈特与克劳塞维兹同时被 誉为西方战略思想史中的两位现代战略大师。主要著作有:《大战略——间接路线》、《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沙漠之狐隆美尔》 等。1966年被英国皇家授予爵士勋章。 |
媒体评论 | |
★跟随20世纪伟大的军事思想家的一次战争旅行。 ——生活杂志(Life Magazine) ★无与伦比的军事史知识,一本迄今为止描写二战史好的书。 ——伦敦时报(The London Times) ★这是一部极其详尽而博学的著作,闪烁着智能的洞见,充满精辟的战略分析。 ——泰勒(A.J.P.Taylor) ★这是一部经过多年殚思竭虑的成熟作品,它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代表典范……书中充满“李德哈特主义”──战车战的庞大洪流、弹性的纵深防御、间接 路线、后勤上的过分伸展法则、同时追求双重目标,以使敌人备多力分……李德哈特不仅是战略的倡导者与批评者,更是位一流的伟大史家。 ——《经济学家》(Economist) ★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不仅是部卓越的军事分析巨著,同时也是一本富于同情心和独创思想的作品。 ——《星期电讯报》(Sunday Telegraph) ★英国人对于李德哈特的理论若能多加注意,则一定可以避免吃这么大的败仗。 ——隆美尔 ★观点独到、不偏不倚,对盟军描写很多,对于战争的分析很犀利…… 写的很细腻,对一些细节刻画的很真实,让我从一个更深的层次上了解了二战。 ——摘自豆瓣网评论 |
精彩文摘 | |
一章战争是如何引起的 1939年4月1日,全世界的报纸都登载出下述的新闻:英国张伯伦(Nevillechamberlain)内阁,正在改变其绥靖和孤立政策,并以维持欧洲和平为目的,已向波兰提出保证,将保卫该国以对抗任何来自德国方面的威胁。 但是9月1日,希特勒已越过波兰国界前进。两天以后,经要求其撤兵无效后,英法两国也就参战了。另一次欧洲大战已经发动——而且终于发展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西方同盟国在进入战争时是具有一种双重目标的。其当前的目的就是履行他们维护波兰独立的诺言。其后的目的则为消灭一个对他们本身的潜在威胁,从而确保 自己的安全。结果是两个目的都没有能够达到。他们不仅未能阻止波兰被蹂躏,继而又受到德苏两国的瓜分,而且经过6年苦战之后,虽然能以表面的胜利为结束, 但却还是被迫承认苏联对波兰的支配地位——而放弃了他们对于曾经比肩作战的波兰人的保证。 同时,所有一切用来毁灭希特勒德国的努力,结果也就使欧洲变得如此的残破和衰弱,以至于当它面临着一个新的较大威胁时,其抵抗力也就大不如前——于是英国,连同其所有的欧洲邻国,都已经变成美国的穷亲戚。 这些都是铁硬的事实,作为胜利追求的基础是如此充满了希望,而其达成却又是如此的痛苦——在把美苏两国的巨大力量引入以对抗德国之后,其结果就是如此。 这种结果也就粉碎了那种以为“胜利”就是和平的流行幻想。它也重新证明了“殷鉴不远”这句话,那就是说胜利只不过是“沙漠中的蜃楼” (amirageinthedesert)——当使用近代兵器和无限方法来打一个长期战争时,则此种沙漠即为其所创造的产品。 在尚未分 析战争的起因之前,对于战争的后果是值得首先加以清查的。在认清了战争所带来的后果之后,就使我们对于战争是怎么产生的问题更能作较现实的观察。就纽伦堡 战犯审判(NurembergTrials)的目的而言,只要假定战争的爆发以及其一切的发展都纯粹是由于希特勒的侵略,也许就够了。--但这却是一太简 单和太肤浅的解释。 希特勒并不想制造另一次大战以达到其目的。他的人民,尤其是他的将领,对于任何这一类的冒险都是深感畏惧的——一 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已经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了很深的创痕。强调此种基本事实,并非是想替希特勒的侵略野心洗刷,也不是想减轻许多甘心跟着他走的德国人的责 任。希特勒虽然是异常地骄横,但当他在追求其目标时,却又还是极端地慎重。而军事将领则比他还更要谨慎,对于任何可能挑起全面冲突的步骤都是感到非常焦虑 的。 战后有一大部分德国档案都已被俘获,而且也可供研究之用。这些文件显示出德国人对于他们自己有无能力进行一次全面战争是深感怀疑和不信任的。 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岸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初只派遣了少 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当希特勒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想要出兵援助佛朗哥时,德军将领们对于可能引起的危险又再度提出了新的抗议,结果希特勒也就同意 限制其所给予的援助。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不久以后,希特勒又宣布他决心 压迫捷克斯洛伐克归还苏台德区(Sude-tenland)。于是当时的陆军参谋总长贝克将军(Gen.Beck)就草拟了一项备忘录,其中指出希特勒的 侵略扩张计划必然会产生一次世界浩劫,而使德国也化为废墟。这份文件在高级将领的会议中宣读并获得他们的赞同后,送请希特勒考虑。当看到希特勒对于他的政 策并未表示任何改变的迹象时,贝克遂辞去了参谋总长的职务。希特勒向其他的将领们保证,英法两国决不会为捷克而战,但他们并不信服,于是着手计划一次军人 政变,想要拘捕希特勒和其他的纳粹党领袖以避免冒战争的风险。 但是张伯伦却使他们的计划受到了釜底抽薪般的打击。他不仅接受了希特勒对于捷克问题的一切要求,并和法国人一致同意坐视那个不幸的国家受到德国的吞并。 …… |
李德·哈特【套装4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山的那一边+战略论:间接路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