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图】正版 证券法学 第三3版 朱锦清 北大出版社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经济法系列

【中法图】正版 证券法学 第三3版 朱锦清 北大出版社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经济法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锦清 著
图书标签:
  • 证券法学
  • 法学教材
  • 北大出版社
  • 朱锦清
  • 经济法
  • 21世纪法学系列
  • 法律
  • 正版
  • 图书
  • 法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国法律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08291
商品编码:1051048519
丛书名: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经济法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证券法学(第三版)
ISBN:9787301108291
定价:36
编著译者:朱锦清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8月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证券法学(第3版)》系统全面的介绍了证券法相关理论知识,本教材适于高等院校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使用;同时,对于科研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或经营者、证券经营者或投资者,以及证券市场的其他参与者也可作参考读物。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证券
第一节 股票
第二节 公司债券
第三节 投资基金
第四节 衍生证券
第五节 其他证券——类似股票的投资份额或权益分享
第六节 证券定义的概括性讨论

第二章 证券的发行和交易
第一节 证券的发行
第二节 证券的交易
一、二级市场的作用及其与一级市场的关系
二、二级市场对发行人的影响
三、二级市场的四种结构
四、证券交易所
五、柜台市场
第三节 我国的证券市场及活动于其中的各类主体
一、我国的证券市场
二、活动于我国证券市场内的各类主体

第三章 证券法基本原理及其运用——批准、公开、原则
第一节 证券法的基本原理
一、公开的意义
二、目的是保护投资者
第二节 我国证券法中的发行批准制度讲评
一、法律规定
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
三、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1933年证券法》立法简史
四、我国发行批准制度的改革方向
附:路漫漫其修远兮
——一个民营企业家的27次上市“公关”路
第三节 我国证券法中的公开制度讲评
一、发行公开
二、发行之后的信息持续公开
第四节 关于“三公”原则及其他

第四章 民事责任
第一节 主观责任
一、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二、承销人
三、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四、专家——为发行、上市、交易出具文件的证券服务机构
第二节 违法行为
第三节 损害后果
第四节 违法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 我国证券法民事责任实况评说
附:艾斯考特诉巴克利司建筑公司案

第五章 几种违法行为的讨论
第一节 内幕交易
第二节 操纵市场
第三节 欺诈客户

第六章 公司收购
第一节 公司收购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节 征集投票代理权
第三节 对公司收购的防御
第四节 法律保护投资者
第五节 举例说明
一、派泼航空器公司诉科里司一克拉夫特实业公司案
二、诺林公司收购案
三、莫冉诉国际家用公司案
四、芮夫朗公司上诉麦克安觉司与福布斯控股公司案
五、海克曼诉阿门森案
六、弯伯格诉全石油产品公司案

第七章 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
第一节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二节 中国证监会的发行审核程序
第三节 对发行核准的司法审查
第四节 全面管理和目标体制
第五节 自律性组织

第八章 现行证券法条文讲评
第一节 《证券法》总则
第二节 证券发行的规定(《证券法》第二章 )
第三节 证券交易的一般性规定(《证券法》第三章 第一节 )
第四节 证券上市的规定(《证券法》第三章 第二节 )
第五节 信息持续公开的规定(《证券法》第三章 第三节 )
第六节 禁止的交易行为(《证券法》第三章 第四节 )
第七节 上市公司收购的规定(《证券法》第四章 )
主要参考文献


好的,以下是一部与您提到的【中法图】正版 证券法学 第三3版 朱锦清 北大出版社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经济法系列 不同的图书的详细介绍,内容将力求详实、专业,避免任何生硬或刻意的痕迹: --- 《现代公司治理与风险控制:理论前沿与实务操作》 作者: 李志刚、王晓明 出版社: 华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ISBN: 978-7-5675-XXXX-X 字数: 约 48 万字 定价: 188.00 元 --- 内容概要与特色 本书聚焦于当代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两大核心议题——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与系统性风险的有效管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数字技术深度渗透以及监管环境日益趋严的背景下,传统的治理模式和风险应对机制已显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本书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法律顾问、内部审计人员以及高级商科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框架和实践指南。 全书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逻辑结构严密,从理论基础构建,到具体治理机制的设计,再到多维度风险的识别与应对,层层递进。 --- 第一部分:现代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与演进(约 8 万字)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公司治理的演变历程,并构建了理解现代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石。 1. 公司治理的经济学基础: 重点探讨了代理理论(特别是委托-代理问题)的局限性,并引入了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作为构建更具韧性治理体系的视角。详细对比了英美模式(股东中心主义)与欧洲大陆模式(双层治理结构)的优劣,并分析了中国情境下混合模式的实践张力。 2. 治理结构的关键要素: 详细阐述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的职能重塑。特别关注了董事会独立性、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最新要求,并引入了“董事会效率模型”的量化评估方法。 3. 激励与约束机制: 研究了高管薪酬结构与长期激励(如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的设计原则,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实现管理者行为与股东利益的长期一致性,同时警惕过度激励带来的道德风险。 --- 第二部分:董事会有效运作与决策机制(约 10 万字)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之一,致力于提升董事会的决策质量和监督效能。 1. 董事会构成与专业委员会设置: 详尽分析了设立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的最佳实践。探讨了如何平衡董事的行业经验、财务素养与法律背景,确保委员会构成能够有效履行监督职责。 2. 战略制定与监督: 区分了“战略制定”与“战略监督”的界限。论述了董事会如何从日常运营中抽离出来,专注于长期战略方向的把控、重大投资决策的风险评估,以及对管理层战略执行进度的定期复盘。 3. 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 结合COSO框架的最新发展,系统阐述了董事会层面应如何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这包括对关键控制点(Key Control Points)的识别,以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年度自我评估的流程设计。 --- 第三部分:系统性风险的识别与量化(约 12 万字) 本部分着重于识别那些可能威胁公司生存的宏观和跨部门风险,特别是针对新兴领域和复杂金融工具带来的挑战。 1. 技术风险与数据安全治理(Cyber Governance): 鉴于《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本章详细分析了企业在数据资产管理、跨境数据流动中的合规风险。提出了“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向董事会汇报”的治理路径。 2. 供应链韧性与地缘政治风险: 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供应链中断风险。本书提供了一套评估关键供应商依赖度、建立替代方案的定量模型,并分析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企业长期战略的影响。 3. ESG与可持续发展风险整合: 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深度融入传统的财务风险评估框架。讲解了如何利用气候情景分析(Climate Scenario Analysis)来量化长期环境风险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并介绍了强制性气候信息披露的最新国际标准。 --- 第四部分: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营与文化塑造(约 11 万字) 本部分关注风险管理职能如何嵌入日常运营,并最终转化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1. “三道防线”模型的实践落地: 详细解读了“三道防线”模型(业务部门、风险合规职能部门、内部审计)在不同规模企业中的适配性。重点讨论了如何确保“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和有效权力。 2. 风险偏好与容忍度的设定: 阐述了风险偏好声明(Risk Appetite Statement)的制定流程,确保其清晰、可衡量,并能有效指导业务部门的日常风险承担决策。 3. 风险文化的构建与测量: 研究了“软性因素”对风险管理的影响。提出了衡量员工对风险的认知程度、报告意愿和合规行为的指标体系,强调“吹哨人保护”在风险文化中的关键作用。 --- 第五部分:危机应对、问责机制与透明度建设(约 7 万字) 最后一部分关注公司在面临重大危机时的反应机制,以及如何恢复市场信任。 1. 危机沟通与声誉管理: 提供了从风险事件爆发到信息披露的危机管理时间表和沟通策略,强调信息透明度在减轻声誉损害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2. 问责机制的强化: 分析了在公司治理失灵导致重大损失时,对董事、高管进行问责的法律途径和内部程序。涵盖了董事责任保险的配置原则。 3. 信息披露的质量与监管合规: 讨论了超越法定要求的自愿性披露(Voluntary Disclosure)如何成为建立长期信任的工具。重点分析了非财务信息(如反腐败政策、多元化数据)披露的挑战与规范。 本书的适用对象 本书不仅是法学和商学研究生深入研究公司治理与风险控制的必备教材,更是企业董事会成员、高级管理人员、首席合规官(CCO)、首席风险官(CRO)以及审计委员会成员进行专业学习和决策参考的权威指南。其详实的案例分析和可操作的工具箱,确保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感觉是厚重,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了信心。作为一名初次接触证券法学的学生,我一直担心教材的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似乎正在打消我的顾虑。虽然它定位为“教材”,但朱锦清教授的写作方式,似乎更倾向于将复杂的法律条文和理论,以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看重教材的逻辑性和体系性,希望它能为我构建一个清晰的证券法律框架。我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概念不清、条文理解困难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但又不失条理的解释,并辅以恰当的案例分析,那将是对我学习的最大帮助。我对书中是否能够详细阐述证券发行、交易、监管等各个环节的法律规定,以及这些规定之间的内在联系,充满了好奇。一个好的教材,不应该只是条文的堆砌,更应该能够揭示法律背后的逻辑和制度的价值。从初步的浏览来看,这本书的结构似乎相当完整,章节之间的过渡也比较自然,这让我对接下来的系统学习充满信心。

评分

我是一名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年轻从业者,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在法律知识这块存在短板,尤其是在面对日益复杂的证券市场和监管要求时,更是感到力不从心。这本《证券法学》第三版,是我经过多方比较后选择的。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我们日常工作中涉及的各种法律法规。我特别关注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因为理论结合实际,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作者能够选取一些近几年来有代表性的、引起广泛关注的证券违法违规案件,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法律剖析,让我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规避风险。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书中对现有证券法律制度的缺陷或不足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甚至是对未来证券法律发展的趋势进行一些预测。毕竟,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业务能力,并且对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本书的出版信息,让我对它的权威性有信心,希望它不会让我失望。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进入大学学习法律的学生,我对于即将开始的专业学习既兴奋又有些许迷茫。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帮助我入门,并且能够建立起我对证券法学基本认识的教材。这本《证券法学》第三版,从它的名字和出版社来看,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希望它能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为我讲解证券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例如,什么是证券?什么是证券发行?什么是证券交易?这些最基础的问题,希望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清晰的解答。同时,我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程序和规定,例如如何识别和防范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不会过于晦涩,能够让一个初学者也能够理解。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简单的案例,帮助我理解抽象的法律条文,那将是再好不过的了。总之,我希望这本教材能够为我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让我能够顺利地开启我的法学学习之旅。

评分

这本《证券法学》第三版,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光是翻阅一下目录和前言,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期待。朱锦清教授在证券法学领域的深耕多年,是学界有口皆碑的。北大出版社出品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本身就代表了学术的前沿和严谨性。这本书的第三版,意味着它在前两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紧跟法律发展步伐的学生和从业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我特别关注的是,新版是否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兴金融产品和交易模式,比如衍生品、P2P等,在法律规制上进行了及时而深入的探讨。毕竟,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法律的滞后性是很难避免的,而一本好的教材,就应该能够提供前瞻性的视角和有力的分析,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这些新挑战。从包装和纸张的质感来看,北大出版社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这不仅是对知识本身的尊重,也是对读者阅读体验的考量。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从这本书中汲取营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的提升,能够真正理解证券法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已经毕业多年,但在学术研究领域依然保持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而言,一本严谨、深入的法学教材是难得的学习资源。这本《证券法学》第三版,以其“北大出版社”和“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的标签,本身就带有一种学术的号召力。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对证券法基本理论的深刻阐释,以及对中国证券法律体系的全面梳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包含一些前沿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能够启发我的思考,为我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方向和素材。例如,关于证券投资者保护的新路径,或者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证券监管的创新与挑战,这些都是我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一本好的学术教材,不应该只是陈述事实,更应该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挑战既有观念,从而推动学科的进步。我注意到这本书的作者是朱锦清教授,他在证券法学界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