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 第2版+群英传+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

包邮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 第2版+群英传+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Android
  • 源码
  • 设计模式
  • Android开发
  • Android进阶
  • 实战
  • 代码解析
  • 技术书籍
  • 移动开发
  • 架构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义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67734
商品编码:1073433615

具体描述

本店只提供电子发票,下单时备注留言邮箱,暂时没有预留邮箱的默认不开发票 ,一定时间内提供邮箱号可以联系在线客服补开电子发票,给大家带来不便希望理解,谢谢配合!



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 第2版+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群英传

9787115452962 9787121269394 9787121267734

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 第2版

书 号: 978-7-115-45296-2

页 数: 572

印刷方式: 黑白印刷

开 本: 16开

出版状态: 正在印刷

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第2版) [预售]

作者: 何红辉 , 关爱民

责编: 张涛

分类: 软件开发 > 移动开发 > Android开发

【预计上市时间:06月30日】

本书专门介绍Android源代码的设计模式,主要讲解面向对象的六大原则、主流的设计模式以及MVC和MVP模式。本书的主要内容为:优化代码的一步、开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迪米特原则、单例模式、Builder模式、原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策略模式、状态模式、责任链模式、解释器模式、命令模式、观察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迭代器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代理模式、组合模式、适配器模式、装饰模式、享元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以及MVC的介绍与实战和MVP应用架构模式。每个章节都对某个模式做了深入分析,并且会对模式相关的技术点进行深入拓展,让读者在掌握模式的同时学习到Android中的一些重要知识,通过实战帮助读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且能够将模式运用于项目中,开发出高质量的程序。 

本书适合的读者为初、中、高级Android工程师,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相关师生的学习用书和培训学校的教材。

 

2.

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

 

  • 定价:¥79.00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9787121269394
  • 上架时间:2015-8-27
  • 出版日期:2015 年9月
  • 开本:16开
  • 页码:507
  • 版次:1-1
  • 所属分类: >  >  > 
     

编辑推荐

本书侧重于Android知识的体系化和系统工作机制的分析,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开发者的Android技术水平,从而更加高效地成为高级开发者。而对于高级开发者来说,仍然可以从本书的知识体系中获益。

内容简介



《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是一本Android进阶类书籍,采用理论、源码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阐述高水准的Android应用开发要点。《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从三个方面来组织内容。一,介绍Android开发者不容易掌握的一些知识点;第二,结合Android源代码和应用层开发过程,融会贯通,介绍一些比较深入的知识点;第三,介绍一些核心技术和Android的性能优化思想。
《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侧重于Android知识的体系化和系统工作机制的分析,通过《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的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开发者的Android技术水平,从而更加高效地成为高级开发者。而对于高级开发者来说,仍然可以从《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的知识体系中获益。 

作译者

任玉刚,百度公司Android高级工程师,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CSDN发表多篇高质量的技术文章并广获好评,并多次在GitHub上提交开源项目,先后在腾讯、创新工场和百度从事Android开发,目前在百度公司参与百度手机卫士的开发工作。

目录

第1章 Activity的生命周期和启动模式 / 1
1.1 Activity的生命周期全面分析 / 1
1.1.1 典型情况下的生命周期分析 / 2
1.1.2 异常情况下的生命周期分析 / 8
1.2 Activity的启动模式 / 16
1.2.1 Activity的LaunchMode / 16
1.2.2 Activity的Flags / 27
1.3 IntentFilter的匹配规则 / 28
第2章 IPC机制 / 35
2.1 Android IPC简介 / 35
2.2 Android中的多进程模式 / 36
2.2.1 开启多进程模式 / 36
2.2.2 多进程模式的运行机制 / 39
2.3 IPC基础概念介绍 / 42
2.3.1 Serializable接口 / 42
2.3.2 Parcelable接口 / 45
2.3.3 Binder / 47
2.4 Android中的IPC方式 / 61
2.4.1 使用Bundle / 61
2.4.2 使用文件共享 / 62

 

 

3.

Android群英传

 

  • 定价:¥69.00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9787121267734
  • 上架时间:2015-8-26
  • 出版日期:2015 年9月
  • 开本:16开
  • 页码:342
  • 版次:1-1
  • 所属分类: >  >  > 
     

编辑推荐

本书实战性极强,既有基础实例,又有技巧提高,包含以下精华内容:
Android体系与系统架构
Android开发工具
Android控件架构与自定义控件详解
List View使用技巧
Android Scroll分析
Android绘图机制与处理技巧
Android动画机制与使用技巧
Activity与Activity调用栈分析
Android系统信息与安全机制
Android性能优化
搭建云端服务器
Android 5.X新特性详解
Android实例提高

内容简介



《Android群英传》对具有一定Android开发基础的读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Android开发的进阶技巧。《Android群英传》共分为13章,讲解了Android体系与系统架构、Android开发工具新接触、Android控件架构与自定义控件详解、ListView使用技巧、Android Scroll分析、Android绘图机制与处理技巧、Android动画机制与使用技巧、Activity与Activity调用栈分析、Android系统信息与安全机制、Android性能优化、搭建云端服务器、Android 5.X新特性详解、Android实例提高。《Android群英传》后通过实例来展示如何实际实践这些技巧,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如何提高Android开发。
《Android群英传》运用大量实际开发中的实例,并结合新的Android开发SDK和IDE,让读者能够了前沿的开发技术。《Android群英传》适合具有一定开发基础的开发者,帮助开发者快速提高开发能力。 

作译者

徐宜生,曾就职于上海TCL通讯,从事Alcatel(阿尔卡特)Android手机系统的定制工作,目前就职于上海沪江网Android开发部RD项目组,负责沪江App的功能预研。常年在CSDN博客发表技术博客,并被授予“博客专家”称号,CSDN第55期社区之星,并在慕课网分享Android视频教程。

目录

第1章 Android体系与系统架构 1 
1.1 Google生态系统 2 
1.2 Android系统架构 2 
1.2.1 Linux 3 
1.2.2 Dalvik与ART 3 
1.2.3 Framework 3 
1.2.4 Standard libraries 4 
1.2.5 Application 4 
1.3 Android App组件架构 4 
1.3.1 Android四大组件如何协同工作 5 
1.3.2 应用运行上下文对象 5 
1.4 Android系统源代码目录与系统目录 6 
1.4.1 Android系统源代码目录 6 
1.4.2 Android系统目录 8 
1.4.3 Android App文件目录 11 
第2章 Android开发工具新接触 13 
2.1 Android开发IDE介绍 14 
2.1.1 Android Studio初体验 14 
2.1.2 Android Studio配置 15 
2.2 Android Studio高级使用技巧 19 .............




《Android高阶进阶之路:从源码深度解析到实战场景构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Android系统架构与核心组件深入剖析 1.1 Android系统分层概览(Linux Kernel, HAL, Libraries, Android Runtime, Application Framework, Applications) 1.2 Binder IPC机制:跨进程通信的基石 1.2.1 Binder驱动与用户空间的服务端/客户端模型 1.2.2 Parcelable接口与Binder序列化 1.3 ActivityManagerService(AMS)与PackageManagerService(PMS)源码解析 1.4WindowManagerService(WMS)与SurfaceFlinger:UI渲染的幕后英雄 1.5 Activity生命周期与状态管理:从源码看职责链 1.6 Service生命周期与启动模式:后台任务的艺术 1.7 BroadcastReceiver与ContentProvider:数据共享与事件通知的实现 1.8 Android应用程序进程模型与内存管理 第二章:设计模式在Android开发中的精妙运用 2.1 单例模式(Singleton):全局资源的唯一性保障 2.1.1 饿汉式、懒汉式及线程安全变体 2.1.2 在Android中的典型应用(Context、ImageLoader等) 2.2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对象的创建与解耦 2.2.1 简单工厂、工厂方法、抽象工厂 2.2.2 框架层与应用层工厂模式实践 2.3 建造者模式(Builder):复杂对象的构建流程 2.3.1 链式调用与可读性提升 2.3.2 Android UI组件构建的借鉴 2.4 观察者模式(Observer):状态变化的响应与广播 2.4.1 Subject/Observer接口设计 2.4.2 LiveData与ViewModel中的应用 2.5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动态增强对象功能 2.5.1 Stream API与Wrapper类的应用 2.5.2 在自定义View与网络请求中的实践 2.6 代理模式(Proxy):访问控制与行为增强 2.6.1 静态代理与动态代理 2.6.2 EventBus的底层实现原理 2.7 策略模式(Strategy):算法的封装与切换 2.7.1 行为模式的灵活性 2.7.2 支付方式、排序算法的动态选择 2.8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算法骨架的定义 2.8.1 抽象与具体实现的结合 2.8.2 框架中的通用逻辑抽取 2.9 MVC、MVP、MVVM架构模式解析与演进 2.9.1 各模式的优缺点与适用场景 2.9.2 结合设计模式实现架构的优势 第三章:Android性能优化与内存管理实战 3.1 内存泄漏检测与规避策略 3.1.1 Bitmap、Context、静态变量的常见陷阱 3.1.2 LeakCanary的使用与分析 3.2 视图渲染优化:卡顿的终结者 3.2.1 布局层级优化(ConstraintLayout、ViewStub) 3.2.2 列表优化(RecyclerView、ViewHolder、DiffUtil) 3.2.3 避免过度绘制与布局嵌套 3.3 ANR(Application Not Responding)分析与解决 3.3.1 主线程阻塞的根源 3.3.2 TraceView与Systrace工具的使用 3.4 线程池优化与异步处理 3.4.1 ThreadPoolExecutor参数详解 3.4.2 AsyncTask(已废弃)与Coroutines/RxJava的替代方案 3.5 网络请求优化与缓存策略 3.5.1 HTTP/2与HTTP/3的优势 3.5.2 OkHttp的缓存与拦截器机制 3.6 APK瘦身与资源优化 3.6.1 ProGuard/R8的代码混淆与优化 3.6.2 VectorDrawable与WebP的使用 第四章:Android开发中的高级主题与前沿技术 4.1 Jetpack组件深入探索 4.1.1 ViewModel、LiveData、Room、Navigation Component 4.1.2 WorkManager与后台任务管理 4.2 Kotlin协程(Coroutines)在Android中的应用 4.2.1 协程基础与Suspend函数 4.2.2 CoroutineScope、Dispatchers与Launch/Async 4.2.3 ViewModelScope与LifecycleScope 4.3 Jetpack Compose:声明式UI的革命 4.3.1 Compose基础概念(Composables, State, Recomposition) 4.3.2 Jetpack Compose与传统View体系的对比 4.3.3 实际应用场景与最佳实践 4.4 Android Architecture Components(AAC)的整合应用 4.4.1 MVVM结合Jetpack实现高内聚低耦合 4.5 Android Jetpack Security:敏感数据安全防护 4.5.1 EncryptedSharedPreferences与EncryptedFile 4.6 Gradle构建系统高级配置与插件开发 4.6.1 Build Script的理解与定制 4.6.2 自定义Gradle Plugin 4.7 Android 11+新特性与API适配 4.7.1 范围存储(Scoped Storage) 4.7.2 后台限制与应用权限管理 4.8 Flutter、React Native等跨平台技术分析 4.8.1 混合开发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第五章:大型Android项目架构设计与实战案例 5.1 模块化开发思想与实践 5.1.1 组件化、服务化、插件化 5.1.2 模块间通信机制(ARouter、EventBus) 5.2 API网关与微服务架构在Android端的适配 5.3 灰度发布与AB测试在App中的实现 5.4 CI/CD(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流水线搭建 5.5 Android安全加固与代码混淆深入 5.6 性能监控与数据埋点系统设计 5.7 案例分析:电商App、社交App、内容资讯App的架构演进 附录 A. Android开发常用工具集 B. 常用设计模式速查表 C. 性能优化常用检查清单 D. Android系统源码阅读建议 --- 前言 在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Android平台以其开放性、灵活性和庞大的用户基础,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移动操作系统之一。对于每一位投身于Android开发的工程师而言,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精通设计模式的运用,以及能够深入理解Android系统底层的运行机制,是构筑高质量、高性能、可维护性强应用的基石。 本书旨在为广大Android开发者提供一条从基础到进阶、从原理到实战的全面进阶之路。我们不仅仅停留在API的表面使用,而是深入Android系统的源码,揭示其核心组件的工作原理,如Binder IPC机制、Activity/Service/BroadcastReceiver/ContentProvider的生命周期与职责,以及UI渲染的幕后流程。理解这些底层细节,将帮助开发者在遇到疑难杂症时,能够迅速定位问题根源,提供更优雅的解决方案。 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领域的瑰宝,它提供了解决常见问题的成熟方案,能够显著提升代码的可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本书将重点剖析单例、工厂、建造者、观察者、装饰器、代理、策略、模板方法等经典设计模式,并结合Android开发中的实际场景,展示如何在Activity、Fragment、View、网络请求、数据管理等各个层面灵活运用这些模式,以及MVC、MVP、MVVM等主流架构模式的演进与最佳实践。 性能优化是Android开发中永恒的主题。从内存泄漏的检测与规避,到视图渲染的卡顿分析与优化,再到ANR的排查、线程池的管理、网络请求的优化以及APK瘦身,本书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性能优化方法论,并辅以实际工具(如LeakCanary、TraceView、Systrace)的使用指导,帮助开发者打造流畅、响应迅速的应用。 此外,本书还将目光投向Android开发的前沿领域,包括Jetpack组件的深度应用(ViewModel, LiveData, Room, Navigation, WorkManager),Kotlin协程在异步编程中的威力,以及声明式UI框架Jetpack Compose的革新。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大型项目架构设计中的模块化、组件化思想,以及CI/CD、安全加固、灰度发布等工程化实践。 本书内容严谨,结构清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份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的Android开发进阶指南。无论您是初入Android江湖的新手,还是在职场中寻求突破的资深开发者,本书都将是您提升技术视野、优化开发实践的宝贵伙伴。 第一章:Android系统架构与核心组件深入剖析 Android是一个高度模块化的操作系统,其架构设计决定了应用程序的运行方式和交互逻辑。理解其分层结构,是深入探究Android奥秘的第一步。 1.1 Android系统分层概览 Android系统可以被抽象为从底层到上层的几个主要层次: Linux Kernel: Android运行在Linux内核之上,它提供了核心的系统服务,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驱动(相机、GPS、Wi-Fi等)以及安全功能。Android的硬件抽象层(HAL)与Linux内核紧密交互。 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 (HAL): HAL层定义了一套标准的接口,使得Android框架能够与设备硬件进行通信,而无需关心具体硬件的实现细节。例如,相机HAL允许相机框架访问设备的相机硬件,音频HAL则负责音频的播放和录制。 Android Runtime (ART): ART是Android应用程序的运行时环境,它负责执行应用程序代码。与Dalvik虚拟机(DVM)不同,ART采用Ahead-of-Time(AOT)编译方式,在应用安装时将DEX文件编译成机器码,从而提高了应用的启动速度和执行效率。ART还提供了垃圾回收(GC)、线程管理和内存管理等功能。 Native C/C++ Libraries: Android系统提供了大量的C/C++库,它们构成了Android框架的一部分,并且供应用程序调用。这些库包括: Surface Manager: 管理屏幕显示和Surface的创建。 WebKit: 用于处理HTML和JavaScript的渲染引擎(现在主要由WebView组件负责)。 SQLite: 用于本地数据存储。 OpenGL ES: 用于2D和3D图形渲染。 Media Framework: 负责音视频的解码、播放和录制。 libc (Bionic): Android的C标准库。 Java API Framework: 这是开发者日常接触最多的层,提供了丰富的Java/Kotlin API,用于构建应用程序。包括Activity Manager, Window Manager, Content Providers, Resource Managers, Location Services, Notification Manager等。应用程序通过这些API与系统进行交互。 Applications: 这一层是用户能够直接感知到的部分,包括系统预装的应用程序(如电话、联系人、短信)以及用户自行安装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1.2 Binder IPC机制:跨进程通信的基石 在Android中,应用程序通常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而系统服务也运行在各自独立的进程中。当不同进程需要相互通信时,就需要进程间通信(IPC)机制。Binder是Android中最核心、最常用的IPC机制。 1.2.1 Binder驱动与用户空间的服务端/客户端模型 Binder IPC的核心是一个Linux内核模块,即Binder驱动。它负责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传递数据。Binder IPC的通信模型遵循客户端/服务端模式: 服务端(Service): 运行在某个进程中,提供服务。它会注册一个Binder服务,并在Binder驱动中注册一个唯一的Binder实体(Binder object)。 客户端(Client): 另一个进程中的组件,需要调用服务端提供的服务。它会通过Binder驱动查找服务端的Binder引用(Binder reference)。 当客户端调用服务端的方法时,实际执行流程如下: 1. 客户端进程向Binder驱动发起系统调用(如`ioctl`)。 2. Binder驱动将客户端进程的数据(包括要调用的方法、参数等)复制到内核空间。 3. Binder驱动将数据从内核空间复制到服务端进程的用户空间。 4. 服务端进程接收到数据后,通过Binder实体(Binder object)回调到实际的服务实现。 5. 服务端执行方法,并将结果通过Binder驱动返回给客户端进程。 1.2.2 Parcelable接口与Binder序列化 Binder IPC传递的数据需要被序列化(转换成字节流)才能在进程间传输。Android提供了`Parcel`对象来高效地实现序列化和反序列化。`Parcel`内部使用了一种非常高效的序列化方式,特别适合在Android设备上进行IPC通信。 对于需要在Binder中传递的对象,需要实现`Parcelable`接口。`Parcelable`接口主要包含两个方法: `writeToParcel(Parcel dest, int flags)`: 将对象的数据写入到`Parcel`中。 `createFromParcel(Parcel in)`: 从`Parcel`中读取数据,创建对象。 此外,每个`Parcelable`对象都需要有一个`CREATOR`的`static final`成员,类型为`Parcelable.Creator`,用于创建`Parcelable`对象数组。 1.3 ActivityManagerService(AMS)与PackageManagerService(PMS)源码解析 AMS和PMS是Android系统中两个至关重要的系统服务,它们分别负责管理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进程调度以及应用程序的安装、卸载和信息查询。 ActivityManagerService (AMS): AMS是Android系统中最大的服务之一,它负责管理应用程序的Activity、Service、BroadcastReceiver等组件的生命周期。 Activity生命周期管理: AMS跟踪所有应用的Activity状态,并在设备旋转、内存不足等情况下决定哪些Activity应该被销毁、哪些应该被保留。它通过 Binder 与应用的 ActivityThread 进程进行通信,实现组件的启动、暂停、停止和销毁。 进程管理: AMS负责启动、监控和终止应用程序进程。当应用需要启动时,AMS会创建相应的进程;当进程无响应时,AMS会将其杀死。 任务(Task)管理: AMS管理Activity的任务栈(Task Stack),决定Activity之间的导航关系。 PackageManagerService (PMS): PMS负责管理设备上所有已安装应用程序的信息。 应用信息查询: 开发者可以通过`PackageManager` API查询应用程序的包名、版本号、图标、权限等信息。PMS通过解析AndroidManifest.xml文件来获取这些信息。 安装与卸载: PMS处理应用程序的安装和卸载过程,包括注册应用信息、管理APK文件和数据目录。 权限管理: PMS负责管理应用程序的运行时权限,并在用户授权后将权限授予应用。 1.4 WindowManagerService(WMS)与SurfaceFlinger:UI渲染的幕后英雄 UI渲染是Android应用程序最直观的组成部分,其背后涉及WMS和SurfaceFlinger的协同工作。 WindowManagerService (WMS): WMS是Android系统中负责窗口管理的系统服务。它负责接收应用程序的窗口绘制请求,并将这些请求传递给SurfaceFlinger。 窗口创建与管理: 当应用程序创建Activity或Dialog时,WMS会为其创建一个窗口(Window)。WMS维护着屏幕上所有窗口的 Z-order(层叠顺序),以及窗口的位置、大小、可见性等属性。 输入事件分发: WMS还负责接收来自InputManager的输入事件(触摸、按键等),并根据窗口的层叠顺序和焦点情况,将事件分发给合适的应用程序窗口。 SurfaceFlinger: SurfaceFlinger是Android系统中负责合成所有应用程序窗口并最终将其绘制到屏幕上的图形服务。 Surface: 应用程序在绘制UI时,会创建一个Surface对象,这是一个内存缓冲区,用于绘制内容。 合成(Compositing): SurfaceFlinger从所有可见的应用程序Surface中获取内容,并将其按照WMS指定的层叠顺序进行合成。这个合成过程通常在GPU上进行,以提高效率。 屏幕刷新: 合成后的图像最终会被发送到显示硬件,实现屏幕的刷新。 1.5 Activity生命周期与状态管理:从源码看职责链 Activity的生命周期是Android开发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部分。理解其背后的源码实现,有助于开发者更好地管理Activity的状态,避免内存泄漏和UI异常。 Activity的生命周期方法,如`onCreate()`, `onStart()`, `onResume()`, `onPause()`, `onStop()`, `onDestroy()`,是由ActivityManagerService(AMS)根据应用程序进程的状态和用户交互情况触发的。 `onCreate()`: Activity创建时调用,进行初始化操作,如设置布局、绑定视图、初始化数据等。 `onStart()`: Activity可见时调用。 `onResume()`: Activity获得焦点,准备与用户交互时调用。这是Activity“活动”状态的开始。 `onPause()`: Activity失去焦点,但可能仍可见(如被透明Activity遮挡)。此时应保存用户数据,但避免耗时操作。 `onStop()`: Activity完全不可见时调用。此时应释放大部分资源。 `onDestroy()`: Activity被销毁时调用,用于释放所有资源。 AMS通过Binder与应用的ActivityThread进行通信。ActivityThread中的`H` Handler接收AMS的指令,并执行相应的生命周期方法。例如,当AMS要启动一个Activity时,会向ActivityThread发送`LAUNCH_ACTIVITY`消息,ActivityThread的`handleLaunchActivity`方法会调用Activity的`onCreate()`、`onStart()`、`onResume()`等方法。 1.6 Service生命周期与启动模式:后台任务的艺术 Service是用于在后台执行长时间运行操作而不与用户界面交互的组件。 启动Service: `startService()`: 启动一个Service,Service会一直运行,直到调用`stopService()`或`stopSelf()`。 `startForegroundService()`: 启动一个前台Service,需要在通知栏显示一个持续的通知,表明Service正在运行。 绑定Service: `bindService()`: 允许客户端连接到一个Service,并与其进行通信。当所有客户端都断开连接后,Service可能会被销毁。 Service生命周期方法: `onCreate()`, `onStartCommand()`, `onBind()`, `onUnbind()`, `onDestroy()`。`onStartCommand()`是处理启动Service请求的回调,其返回值(`START_STICKY`, `START_NOT_STICKY`, `START_REDELIVER_INTENT`)决定了Service在被系统杀死后是否会被重建。 1.7 BroadcastReceiver与ContentProvider:数据共享与事件通知的实现 BroadcastReceiver: 允许应用程序接收系统广播(如网络连接变化、电池电量低)以及其他应用程序发送的自定义广播。 广播的注册: 可以在AndroidManifest.xml中静态注册,也可以在代码中动态注册(使用`registerReceiver`),动态注册的Receiver需要在使用完成后进行`unregisterReceiver`。 `onReceive()`: 接收到广播后,会调用此方法。注意:`onReceive()`应该尽量保持短暂,避免耗时操作,否则可能导致ANR。耗时操作建议使用Service或WorkManager。 ContentProvider: 是一种用于管理共享数据集的组件,应用程序可以通过ContentProvider来提供或访问其他应用程序的数据。 URI: ContentProvider使用URI来标识数据。 CRUD操作: 提供`query()`, `insert()`, `update()`, `delete()`方法来对数据进行操作。 Binder暴露: ContentProvider也是通过Binder机制暴露给其他进程的。 1.8 Android应用程序进程模型与内存管理 Android系统采用了一种基于进程的内存管理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性能并保持应用响应。 进程优先级: Android系统会根据进程的重要性对其进行优先级排序: 1. 前台进程 (Foreground Process): 用户当前正在与之交互的进程,或对用户可见的Service正在运行的进程。这类进程是系统最后才会回收的。 2. 可见进程 (Visible Process): 不在前台,但用户可见(如Activity未销毁但被遮挡)。 3. 服务进程 (Service Process): 正在运行`startService()`启动的Service,但其启动的Activity不可见。 4. 后台进程 (Cached Process): 不再被用户使用,但为了加快启动速度而被保留在内存中的进程。当系统需要内存时,会优先回收这类进程。 内存回收 (Garbage Collection): ART运行时会定期执行垃圾回收,回收不再被引用的对象所占用的内存。 进程回收 (Process Killing): 当系统内存不足时,会根据进程优先级来选择性地杀死进程,以释放内存。 理解这些系统层面的机制,有助于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更好地管理应用的状态,优化资源使用,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第2版”更新的内容,真的太及时了!作为一名追求技术前沿的开发者,我总担心自己落伍。而这本书的“第2版”就正好满足了我这种需求。它不仅保留了第一版的精华,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大量关于Kotlin、Jetpack组件等最新技术的讲解和应用。我之前一直在尝试将Kotlin引入项目,但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够得心应手,对一些新的Jetpack组件(比如ViewModel、LiveData、Room等)的使用也停留在表面。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深入了解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践。特别是对Jetpack组件的源码解析,让我理解了它们底层的设计思想,从而能够更灵活、更高效地运用它们。而且,书中对Kotlin协程的应用也讲得非常透彻,解决了我在异步编程中的不少痛点。阅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强大的技术后盾,能够自信地拥抱Android开发领域的最新技术浪潮。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用“酣畅淋漓”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从目录的设置到内容的编排,都能看出作者在设计这本书时的良苦用心。它不是那种堆砌概念的“大而全”的书籍,而是非常有针对性地选择了Android开发中真正核心、真正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特别是“源码解析”与“实战应用”的有机结合,让抽象的设计模式和原理变得触手可及。我曾经尝试过只看设计模式的理论书籍,结果学完之后感觉知识点很零散,难以应用。而这本书,通过将设计模式“嵌入”到Android源码的实际场景中,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其设计初衷和解决的问题。同时,结合“群英传”中的工程化实践,让我能更好地将这些设计模式和技术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构建出更健壮、更易维护的应用。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Android开发知识体系的构建框架,让我在技术的道路上不再感到迷茫,而是有了一个清晰的指引方向。

评分

我得说,这本《包邮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 第2版+群英传+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真的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尤其是它所带来的那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Android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API的调用和功能的实现层面,对于底层的原理和设计思想,总感觉隔着一层纱。而这本书,特别是“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这部分,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它不仅仅是技术知识的堆砌,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我特别喜欢它对Binder机制、消息机制等核心组件的深入剖析,让我不再满足于“知道怎么用”,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工作的”。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表象到本质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而且,书中对一些“黑魔法”的揭秘,也让我对Android的底层运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望而却步。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回想自己过去的代码,然后惊觉原来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更优雅、更高效的方式来解决。这种自我审视和反思的过程,对我来说是巨大的进步。

评分

这本书的“群英传”部分,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Android开发者,光懂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工程化思维和项目管理意识。而“群英传”恰恰弥补了我在这一块的知识盲区。它没有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只关注于代码的实现,而是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出发,涵盖了架构设计、代码规范、性能优化、自动化测试等多个维度。特别是关于架构选型的部分,书中对比了MVP、MVVM等多种主流架构模式的优劣,并结合实际项目经验给出了详细的建议,这让我不再迷茫于如何构建一个可维护、可扩展的Android项目。我之前在负责一个中大型项目时,就因为架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后期维护成本极高,bug频出。如果当时能读到这本书,或许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此外,书中提到的“工程化实践”和“团队协作”的内容,也让我意识到,开发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需要团队共同努力、协同作战的过程。这种从“个人英雄主义”到“团队协作共赢”的转变,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包邮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 第2版+群英传+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在Android开发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年的开发者,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真正提升我代码质量和架构设计能力的资源。市面上关于设计模式的书籍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只是简单罗列一些例子,很难真正理解其精髓。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讲解了“是什么”,更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和“怎么用”。特别是“源码解析”这部分,结合Android源码的实际应用,让我对诸如单例模式、工厂模式、观察者模式等核心设计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记得在学习MVP模式时,书中结合LayoutInflater的源码解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让我豁然开朗。而且,它提到的“实战”部分,提供了很多可落地的小案例,让我能够立即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解决了我在某些复杂场景下代码耦合过高、不易维护的问题。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程序员的指导下,一步步优化自己的代码,从“能用”迈向“好用”和“易维护”。这种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验,是我在其他书籍中很少获得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