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评传

李觏评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国柱 著
图书标签:
  • 李觏
  • 传记
  • 历史
  • 人物
  • 明史
  • 政治
  • 文学
  • 思想
  • 史学
  • 传记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028779
版次:1
商品编码:1074134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8-01
页数:33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李觏是我国北宋中期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和具有进步倾向的思想家。他既是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的积极拥护者,又是王安石所推行的“熙宁新法”的思想先驱者。他的思想在当时和对以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觏评传》分析了李觏生活的社会时代,介绍了他的生平著作,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全面评价了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思想,阐发了这些思想的丰富内容、深刻蕴义、进步作用、历史贡献以及当代价值,因而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同时也是一部拓荒补白之作。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历史背景
一、时代背景
二、思想渊源
三、学风之变
第二章 生平著作
一、生平传略
二、著作概论
第三章 哲学思想
一、气为万物之源
二、万物都在易中
三、习是见广之知
第四章 无神论
一、批判佛道之谬
二、揭露迷信之妄
三、删节易图之误
四、吉凶由人之论
第五章 礼论
一、礼的涵义和起源
二、礼的内容和范围
三、礼的实质和作用
第六章 性三品论
一、性三品论的诸家言
二、性之三品的人性论
三、教化成善的道德说
四、义利双行的义利观
第七章 经济思想
一、平土均田之论
二、理财富国之制
三、薄赋均役之策
四、为民申怨之争
第八章 政治思想
一、康国济民的医国之论
二、通变救弊的治国之术
三、一致于法的法制观点
四、效实用人的选材标准
第九章 军事思想
一、兵为大事的重兵思想
二、本末相权的用兵策略
三、兵农合一的强兵之策
四、精兵择将的建军思想
第十章 思想影响
一、李觏与王安石
二、李觏与陈亮
三、李觏与叶适
四、李觏与唐甄
五、后学论李觏
附录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词语索引
后记

前言/序言


宋代思想巨匠的时代侧影:一部关于程颢、程颐的思想嬗变与理学兴起的史学著作 书名:《宋代理学先驱:程氏兄弟的思想世界与时代影响》 作者: (此处留空,或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字数: 约 1500 字 --- 图书简介 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精微的文本考证,深入剖析了北宋中后期影响至深的两位儒学大师——程颢(字伯淳)与程颐(字正叔)的思想发展脉络、核心学术建树,及其对宋代理学体系构建的奠基性贡献。它并非聚焦于某一位具体人物的生平叙事,而是致力于描绘一个波澜壮阔的思想变革时代,展示程氏兄弟如何回应中晚唐以来的儒学危机,并成功地将儒学从对训诂和政治实践的过度关注,转向对“天理”本体论和人心修养的深度探求。 第一部分:时代背景与学术源流的重塑 本书开篇追溯了唐末五代以来儒学地位的衰落与佛学、道学的兴盛。通过详尽的史料梳理,揭示了当时士大夫在精神领域面临的困境:程氏兄弟的先驱,如周敦颐,已然提出了“太极图说”等初步的理学萌芽,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框架。 重点阐述了程颢、程颐二人在少年时期对儒家经典的重新研习,特别是他们如何批判性地继承了孟子的“性善论”和《易传》中的义理精神。作者强调,程氏兄弟并非凭空创造,而是立足于对孔孟精义的“温故而知新”,尤其着重于对“仁”的本体论定位。 第二部分:程颢的“明道”与“天理流行” 程颢的思想以其豁达自然的风格著称。本书将程颢的“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视为其哲学的核心。我们细致考察了“天即理”与“心即理”的早期形态。程颢的“天理流行”观,主张天理不离万物,渗透于一切现象之中,强调一种自然而然的体悟境界,这与后世朱熹所强调的“格物穷理”的实践路径有所区别,更偏向于主体精神的内省与豁达。 专门辟出章节,论述了程颢在教育实践中对“直觉体悟”的重视,以及他如何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出一种儒家理想人格的典范。他的学说,虽不如其弟那般构建出严密的逻辑体系,却为理学的“主体性”奠定了宽广、包容的基调。 第三部分:程颐的“格物致知”与“存天理,灭人欲”的奠基 程颐的贡献在于他将程颢的直觉体验,系统化、逻辑化,使其成为可传授、可实践的学问。本书将程颐视为理学的体系构建者。详细分析了其“格物致知”的早期内涵,指出其与后来朱熹体系中“格物”的差异与继承性。程颐强调通过对事物之“理”的穷究,达到对“天理”的把握。 尤为关键的是,本书深入探讨了程颐对“天理”与“人欲”关系的界定。他明确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这标志着宋学在伦理学维度上对佛学“断绝情欲”观念的积极回应与改造,为后世儒家规范社会伦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通过对《伊川击壤集》和《伊川语录》的精读,展现了程颐在“义理之辨”上的冷峻与执着。 第四部分:二程的“道统”观念与对后世的影响 本书的后半部分聚焦于程氏兄弟如何确立了宋代儒学的“道统”叙事,即将孔子、孟子之后,道统的传承清晰地指向了他们与周敦颐。这种道统的构建,极大地提升了理学在士大夫阶层中的正统地位。 重点分析了二程对后继者,特别是对朱熹思想体系的深刻影响。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直接来源于程颐,而朱熹的“格物致知”也明显是在程颐思想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和完善。本书阐述了理学在宋徽宗、高宗时期所经历的政治波折(如“道学禁毁”事件),这些事件反衬出程氏思想的强大生命力,最终使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支柱。 结论:超越时空的思想遗产 本书总结了程氏兄弟对中国思想史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成功地将“天理”概念引入儒学核心,完成了儒学从“经学”向“理学”的范式转移,为中国后世的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实践提供了新的指导原则。全书基于扎实的文献基础和审慎的学术态度,力求还原一个复杂而伟大的思想集团,而非简单地赞美或贬低,旨在为研究宋代哲学史提供一部深入、平衡的参考巨著。 ---

用户评价

评分

《李觥评传》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作者并非简单地赞美或批判,而是以一种极为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还原一个真实的李觥。我看到了他性格中的优点,如正直、勇敢、智慧,也看到了他性格中的局限,如固执、不够圆滑。这些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书中对李觥与当时社会主流思潮的对话,以及他如何在这种对话中坚持自己的理念,让我深受启发。在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今天,我们常常会迷失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坚守自己的原则。而李觥的故事,恰恰提醒我们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要有坚定的信念,并且敢于为之付出代价。这本书不仅是关于一位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关于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坚守自我的深刻启示。

评分

《李觥评传》这部作品,与其说是一本传记,不如说是一幅描绘北宋政治生态的宏大画卷,而李觥,正是这幅画卷中最鲜活、最引人注目的那抹色彩。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被作者描绘的那些朝堂上的唇枪舌剑、文人间的心机较量所深深吸引。书中对李觥与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的关系有着极为细致的描绘,这些互动不仅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学术分歧和政治立场,更折射出当时北宋社会思想的多元与碰撞。作者对李觥性格的刻画尤为成功,他既有文人的清高孤傲,又有士大夫的担当与责任,在面对腐败的官场和积弊丛生的社会现实时,他选择了一条艰难而孤独的道路。书中对李觥被贬谪、被排挤的经历有着详尽的叙述,读来令人扼腕叹息,同时也更能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坚韧与不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在逆境中依然不改初衷的理想主义者,一个用生命践行自己政治信仰的英雄。

评分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北宋历史,特别是关于“新法”的讨论。以往的史书往往将这段历史简单地划分为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对立,但《李觥评传》却展现了更加 nuanced 的图景。李觥虽然与王安石在某些方面持有不同意见,但他并非简单地反对改革,而是提出了自己更为审慎和循序渐进的方案。作者通过梳理李觥关于财政、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建议,清晰地展现了他的“经世致用”思想是如何具体落地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李觥学术思想的分析,他不仅是政治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的史学观点、对古代典籍的解读,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过于简单化,每个人都有其复杂的成长背景和思想演变过程。李觥的存在,恰恰证明了在那个变革的时代,并非只有一种声音,而是存在着多种智慧和探索。

评分

读《李觏评传》之前,我其实对这位北宋名臣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星的史料和课本上的寥寥数语。提起李觥,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司马牛”的别号,以及他那份不合时宜的耿介与直言。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让我仿佛置身于那波诡云谲的北宋官场,亲眼见证了一位文人的政治抱负、学术追求以及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持。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李觥的生平事迹,更是深入挖掘了其思想的形成过程、政治上的得失成败,以及他与同时代其他重要人物的交往互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李觥“经世致用”思想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大量史料的梳理和考证,清晰地勾勒出李觥如何将儒家思想与现实政治相结合,如何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改革建议。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李觥并非仅仅是一个“愣头青”式的直臣,而是一位有着深邃思想和远大抱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许多观点即使放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评分

翻开《李觥评传》,我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千年之前的历史之门,扑面而来的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既有文人墨客的雅趣,也有官场斗争的刀光剑影。作者的文字具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遥远的人物和事件变得鲜活而真实。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李觥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比如他对琴棋书画的喜爱,他对朋友的真挚情谊,这些细节让他不再是一个冰冷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读到他晚年的一些诗文,我能够感受到他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淡然,也看到了他内心深处依然燃烧着的对国家民族的拳拳之心。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不仅仅在于其政治成就或学术贡献,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李觥,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我们去尊敬、去学习的榜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