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X-OS与Cisco Nexus交换技术(下一代数据中心架构第2版)》编著者富勒、简森、迈克珀森。 本书涵盖了如下内容: 理解NX-OS命令行、虚拟化功能特性以及文件系统; 使用NX-OS提供的全面的二层/三层支持能力:vPC、生成树协议、Cisco FabricPath、EIGRP、OSPF、BGP、HSRP、GLBP和VRRP; 利用PIM、Auto-RP和MSDP配置IP多播; 利用CTS、SGT、ACL、CoPP和DAI来保护网络; 利用Cisco TrustSec建立可信的网络设备集; 利用ISSU、状态化进程重启/切换和不间断转发机制实现系统可用性的*大化; 利用SPAN、ERSPAN、配置检查点/回退、数据包分析、智能呼叫到家、Python和POAP提升可维护性; 利用FCoE、NPV和NPIV实现统一存储和以太网交换矩阵; 在虚拟化环境中充分使用Nexus 1000V的功能特性; 利用MQ CLI、排队和标记机制实现优异的QoS特性; 利用OTV技术跨三层基础设施实现二层网络的扩展; 集成MPLS应用组件(如三层VPN、流量工程、QoS和mVPN)来满足用户的SLA需求; 利用新型LISP协议支持移动性机制; ……
《NX-OS与Cisco Nexus交换技术(下一代数据中 心架构第2版)》编著者富勒、简森、迈克珀森。
《NX-OS与Cisco Nexus交换技术(下一代数据中 心架构第2版)》细介绍了Cisco NX-OS操作系统和 Nexus系列交换机的功能特性和配置方式,包括各种 二层功能特性(包括VLAN、PVLAN、vPC、SPT和 FabricPath)、三层功能特性(包括EIGRP、OSPF、 IS-IS、BGP以及FHRP)、IP多播、安全性、高可用性 、内嵌式维护功能特性、统一交换矩阵、QoS、OTV、 MPLS、LISP等各种传统技术与大量新兴技术。此外, 还详细介绍了与VMware vSphere环境**集成的 Cisco Nexus 1000V系列交换机的功能特性。为了便 于理解,《NX-OS与Cisco Nexus交换技术:下一代数 据中心架构(第2版)》提供了大量配置示例和*佳实 践,特别是在*后以一个数据中心迁移案例,贯穿了 本书涉及的大量知识点,对于读者理解并掌握NX-OS 和Nexus系列交换机的配置非常有用。
《NX-OS与Cisco Nexus交换技术:下一代数据 中心架构(第2版)》适用于所有希望学习和了解Cisco NX-OS及Nexus基础知识和**知识的读者,包括所有 从事网络或系统管理、网络规划与设计工作的专业人 士以及广大网络专业的在校学生。
**章 Cisco NX-OS概述
1.1 NX-OS概述
1.1.1 NX-OS支持的平台
1.1.2 NX-OS许可
1.1.3 Cisco NX-OS与Cisco IOS对比
1.2 NX-OS用户模式
1.2.1 EXEC命令模式
1.2.2 全局配置命令模式
1.2.3 接口配置命令模式
1.3 管理接口
1.3.1 CP(控制引擎模块)
1.3.2 CMP
1.3.3 Telnet
1.3.4 SSH
1.3.5 XML管理接口
1.3.6 SNMP
1.3.7 DCNM
1.4 管理系统文件
1.4.1 文件系统
1.4.2 配置文件:配置回退
1.4.3 操作系统文件
1.5 VDC
1.5.1 VDC配置
1.5.2 VDC接口分配
1.6 故障排查
1.6.1 show命令
1.6.2 debug命令
1.7 拓扑结构
1.8 延伸阅读
第2章 二层支持能力及配置
2.1 二层概述
2.1.1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2.1.2 直通交换方式
2.1.3 利用Nexus 2000实现交换矩阵扩展
2.1.4 利用静态映射配置 Nexus2000
2.1.5 Nexus 2000静态映射验证
2.1.6 利用端口通道配置Nexus2000
2.1.7 Nexus 2000端口通道验证
2.1.8 Nexus 7000的二层转发
2.1.9 二层转发验证
2.2 VLAN
2.2.1 配置VLAN
2.2.2 VLAN中继协议
2.2.3 分配VLAN成员关系
2.2.4 验证VALN配置
2.3 PVLAN
2.3.1 配置PVLAN
2.3.2 验证PVLAN配置
2.4 STP
2.4.1 Rapid-PVST+配置
2.4.2 MST配置
2.4.3 其他生成树配置
2.4.4 生成树工具箱
2.4.5 生成树端口类型
2.4.6 虚拟化主机
2.4.7 配置二层接口
2.5 端口通道
2.5.1 为端口通道分配物理端口
2.5.2 端口通道的流控制
2.5.3 验证端口通道的负载分发
2.6 vPC
2.6.1 vPC对等网关
2.6.2 vPC对等交换机
2.6.3 ARP同步
2.7 单向链路检测
2.8 Cisco FabricPath
2.8.1 vPC+
2.8.2 配置vPC+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层支持能力与配置
3.1 EIGRP
3.1.1 EIGRP操作
3.1.2 EIGRP配置
3.1.3 EIGRP汇总
3.1.4 EIGRP末梢路由
3.1.5 EIGRP安全
3.1.6 EIGRP重分发
3.2 OSPF
3.2.1 OSPFv2配置
3.2.2 OSPF汇总
3.2.3 OSPF末梢路由
3.2.4 OSPF安全
3.2.5 OSPF重分发
3.2.6 OSPFv3配置
3.3 IS-IS
3.4 BGP
3.4.1 BGP配置
3.4.2 BGP邻居
3.4.3 BGP安全
3.4.4 BGP对等体模板
3.4.5 宣告BGP网络
3.4.6 修改BGP路径度量
3.4.7 验证特定BGP配置
3.5 FHRP
3.5.1 HSRP
3.5.2 VRRP
3.5.3 HSRP、VRRP与vPC的交互
3.5.4 GLBP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IP多播配置
4.1 多播操作
4.1.1 多播分发树
4.1.2 RPF
4.1.3 PIM
4.1.4 RP
4.2 Nexus 7000和Nexus 5500上的PIM配置
4.2.1 配置静态RP
4.2.2 配置BSR
4.2.3 配置Auto-RP
4.2.4 配置Anycast-RP
4.2.5 配置SSM和静态RPF
4.3 IGMP操作
4.4 Nexus 7000上的IGMP配置
4.5 Nexus 5000上的IGMP配置
4.6 Nexus 1000V上的IGMP配置
4.7 Nexus 7000和Nexus 5500上的MSDP配置
4.8 PIM中多播RP的管理定界
4.9 配置PIM加入与剪除策略
4.10 CoPP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安全性
5.1 配置RADIUS
5.2 配置TACACS+
5.3 配置SSH
5.4 Cisco TrustSec
5.5 配置Cisco TrustSec:IEEE 802.1AE LinkSec
5.6 配置IP ACL
5.7 配置MAC ACL
5.8 配置VLAN ACL
5.9 配置端口安全
5.10 配置DHCP Snooping
5.11 配置动态ARP检测
5.12 配置IP源防护
5.13 配置密钥链管理
5.14 配置流量风暴控制
5.15 配置单播RPF
5.16 配置CoPP
5.17 配置限速
5.18 SNMPv3
5.19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可用性
6.1 物理冗余
6.1.1 冗余电源
6.1.2 冗余散热系统
6.1.3 冗余控制引擎
6.1.4 冗余EOBC
6.1.5 冗余交换矩阵模块
6.2 GOLD
6.2.1 启动诊断
6.2.2 运行时诊断
6.2.3 按需诊断
6.3 NX-OS高可用性架构
6.4 进程模块化
6.5 进程重启
6.6 SSO
6.7 NSF
6.8 ISSU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内嵌式维护功能特性
7.1 SPAN
7.1.1 Nexus 7000上的SPAN
7.1.2 在Nexus 7000上配置SPAN
7.1.3 Nexus 5x00上的SPAN
7.1.4 在Nexus 5x00上配置SPAN
7.1.5 Nexus 1000V上的SPAN
7.1.6 在Nexus 1000V上配置SPAN
7.2 Nexus 1000V上的ERSPAN
7.3 Nexus 7000上的ERSPAN
7.4 Nexus 5x00上的ERSPAN
7.5 内嵌式分析器
7.6 智能呼叫到家
7.7 Nexus 7000上的配置检查点与回退
7.8 Nexus 5x00上的配置检查点与回退
7.9 NetFlow
7.9.1 在Nexus 7000上配置NetFlow
7.9.2 在Nexus 1000V上配置NetFlow
7.10 NTP
7.11 PTP
7.12 IEEE 802.3az(EEE)
7.13 POAP
7.14 Python
7.1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统一交换矩阵
8.1 统一交换矩阵概述
8.2 实现技术
8.2.1 10GbE
8.2.2 FCoE
8.2.3 单跳FCoE
8.2.4 多跳FCoE
8.2.5 Nexus 7000上的存储VDC
8.3 NPV
8.3.1 NPIV
8.3.2 FCoE-NPV模式
8.4 Nexus 5x00统一交换矩阵配置
8.4.1 单跳FCoE配置:Nexus 5x00
8.4.2 Nexus 5x00上的FCoE-NPV
8.5 Nexus 7000统一交换矩阵配置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Nexus 1000V
9.1 Hypervisor和vSphere概述
9.2 Nexus 1000V系统概述
9.3 Nexus 1000V交换概述
9.4 安装Nexus 1000V VSM
9.4.1 部署在Nexus 1010虚拟服务刀片上的Nexus 1000V
9.4.2 Nexus 1000V安装管理中心
9.4.3 Nexus 1000V安装管理中心提供的VEM安装选项
9.4.4 Nexus 1000V安装管理中心提供的vCenter连接选项
9.4.5 创建上行链路配置文件
9.4.6 向ESX vSphere主机添加VEM
9.4.7 启用Telnet服务器进程
9.4.8 *改VSM主机名
9.4.9 三层控制
9.5 Nexus 1000V端口配置文件
9.6 VNMC
9.6.1 从Cisco.com下载的OVA文件安装VNMC软件
9.6.2 在VNMC管理程序中为vCenter连接添加VM-Manager
9.6.3 在Nexus 1000V VSM上配置Cisco VNMC PA
9.7 VSG
9.8 在Nexus 1010上安装VSG
9.8.1 在VSG上配置CiscoVNMC PA
9.8.2 验证VSG和VSM是VNMC中的注册客户端
9.8.3 在VMNC中创建租户
9.9 VXLAN
9.10 Nexus 1000V NAM
9.10.1 安装Nexus 1000V NAM
9.10.2 将Nexus 1000V NAM部署为Nexus 1010上的VSB
9.11 本章小结
**0章 QoS
10.1 Nexus 7000的QoS
10.1.1 转发架构
10.1.2 Network-QoS策略
10.1.3 Queuing策略
10.1.4 QoS与Nexus 2000 FEX
10.1.5 QoS与Nexus 7000 VDC
10.2 Nexus 5x00的QoS
10.2.1 转发架构
10.2.2 Network-QoS策略
10.2.3 Queuing策略
10.2.4 QoS与Nexus 2000 FEX
10.3 Nexus 1000V的QoS
10.3.1 转发架构
10.3.2 Nexus 1000V的分类
10.4 本章小结
**1章 OTV
11.1 OTV术语与概念
11.2 OTV控制平面
11.3 支持多播的传输基础设施
11.4 支持单播的传输基础设施
11.5 OTV数据平面
11.6 数据平面多播流量
11.7 OTV与QoS
11.8 故障隔离
11.8.1 STP隔离
11.8.2 利用OTV处理未知单播流量
11.8.3 利用OTV处理广播流量
11.9 OTV的多归属
11.10 FHRP定位
11.11 入站路径优化
11.12 本章小结
**2章 三层虚拟化与MPLS
12.1 VRF
12.1.1 预定义的VRF
12.1.2 VRP操作命令
12.1.3 VRF-Lite
12.2 MPLS概述
12.2.1 MPLS术语
12.2.2 LDP与三层VPN
12.2.3 QoS
12.2.4 流量工程
12.2.5 MPLS与IPv6:6PE和6VPE
12.2.6 管理与故障排查
12.2.7 高可用性
12.3 MPLS和VRF对Nexus硬件以及NX-OS软件许可的需求
12.4 本章小结
**3章 LISP
13.1 LISP概述
13.2 LISP术语
13.3 LISP先决条件
13.4 LISP控制平面
13.5 LISP数据平面
13.6 LISP与非LISP站点之间的通信
13.7 扩展子网模式下的LISP主机移动性
13.8 LISP*佳部署实践
13.9 本章小结
**4章 Nexus迁移案例研究
14.1 现有环境
14.2 设计目标
14.3 设计方案
14.4 迁移计划
14.5 预迁移步骤
14.6 维护窗口#1
14.7 维护窗口#1小结
14.8 维护窗口#2
14.9 日常维护窗口
14.10 本章小结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相当惊人。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初步的浏览就已经让我叹为观止。它不仅仅是讲解NX-OS的基本命令和操作,更深入地剖析了Cisco Nexus交换机在构建下一代数据中心架构中的核心作用。我尤其关注它在网络虚拟化、自动化运维、SDN(软件定义网络)以及数据中心互联(DCI)等前沿领域的阐述。它详细地介绍了NX-OS如何通过各种高级特性,如VRF(虚拟路由转发)、VPC(虚拟端口通道)、EVPN(以太网VPN)等,来提升网络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处理复杂网络环境的工程师来说,书中提供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非常有价值。书中对于新技术和新概念的解释,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介绍,而是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通过大量的图表和代码示例来辅助理解,让抽象的技术变得生动形象。它似乎还涉及到了一些对未来数据中心趋势的预测和分析,这对于我保持技术的前瞻性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就很有心,封面上NX-OS和Cisco Nexus的标识醒目,下一代数据中心架构的副标题也点明了核心定位,第二版则暗示了内容的更新和完善。我拿到手的时候,纸张的触感和印刷的质量都相当不错,翻阅起来很舒服,不会有廉价感。书的厚度也适中,既显得内容充实,又不会过于笨重,方便携带和随时查阅。封面色彩的搭配也比较专业,给人一种技术严谨的感觉,我本身是网络工程师,对这类的技术书籍接触不少,但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眼,就觉得它和其他同类书籍有所区别,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排版,它在视觉上就传达了一种“精品”的信号,让人有立刻翻开阅读的冲动。我特别喜欢封面上的那种渐变色处理,从深邃的蓝色过渡到明亮的青色,仿佛象征着从传统数据中心到下一代智能网络的一次飞跃,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书脊上的字体清晰,方便我在书架上快速找到它,整体而言,单从外观上来说,这本书已经成功地吸引了我,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NX-OS和Cisco Nexus技术,构建和管理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包含了丰富的实践指导和前沿的技术洞察。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我的同行们,特别是那些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部署和运维方面有志于提升专业技能的工程师。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价格,它所带来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将会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是真的用心在写,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技术的敬畏和对读者的责任感,让我觉得阅读它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投资。它让我对未来的数据中心技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让我更有信心去拥抱技术变革。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吸引人,它不像一些纯技术文档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带有一种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常常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结合实际的网络故障案例,让读者在理解原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我感觉作者对NX-OS和Cisco Nexus技术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一点从他讲解的细致程度和对细节的把握上就能看出来。书中不乏一些“干货”级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能在其他资料中很难找到。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网络性能调优和安全性加固的部分,这些内容对于提升数据中心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知道怎么做”提升到了“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网络挑战。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条理分明。从最基础的概念引入,到逐步深入到复杂的配置和故障排除,每个章节的衔接都十分流畅,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作者在讲解每个技术点时,都会先给出理论基础,然后详细地展示如何在NX-OS上实现,并且还会讨论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方式。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技术概念的深入探讨,比如数据中心网络设计的演进、不同虚拟化技术(如VXLAN)的优劣势分析,以及如何利用自动化工具(如Ansible、Python)来管理Nexus交换机。书中给出的配置示例也相当实用,可以直接用于学习和实践。我之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的一些棘手问题,在书中找到了相关的解决方案或者启发,这极大地节省了我的排查时间。而且,书中对于不同版本NX-OS特性的对比和讲解,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设备和软件版本的差异,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技术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