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她和多数人一样,带着父母无意识留给她的童年创痛,却能够从创痛中觉醒,实现自我的成长。
她有着丰富的情感经历,敢于投入两性关系的试炼,却能够跳脱依赖、占有、自怜等心理造作,认识到爱的真谛。
她曾经是众人瞩目的影星,却毅然退出影坛,踏上寻道之旅,在五十三参的漫漫求索中,逐渐走出灵魂的暗夜,接近生命的实相。
她冥冥中一直有任重道远的使命感,却能够从自我转化做起,并最终立下推动心灵解放的誓愿。
她的探索告诉我们,生命是一种恩宠,但若非有直探内心的勇气,便不能体会生命的不可思议。
让我们走近胡因梦,与她一起用灵魂去看,用灵魂去听,踏上自我转化的旅程。
内容简介
《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是作者历经半生的探索与跌撞后亲笔撰写而成。作者集美丽气质与卓越才智于一身,以拳拳自省、娓娓妙曼的叙述方式,勇敢而真实地揭露了自身成长历程,呈现的是一幅诡谲而寥廓的心灵地图。
本书从她父母那一代开始谈起,一直到她成为演员、作家、译者,最后蜕变为"身心灵"的探索者与治疗者为止。书中生动地描绘了她的童年经历、爱情故事、周遭诸多事件的缘起缘灭,以及对生命的宏观反思,读来有一种直指本觉、豁然开朗的震撼。这是近年来最纯粹、最坦荡的一本关于成长、自觉与自救的传记。
作者简介
胡因梦,台湾演员、作家与译者、"身心灵课程"引领讲师。1953年生于台中市,12岁以前的童年生活都在台中度过。1971年考进辅仁大学德文系。20岁主演《云深不知处》,从此展开长达15年的演艺生涯。演出过《梅花》《海滩上的一天》《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等四十余部电影。35岁之后,完全停止演艺工作,专事有关"身心灵"的探究及翻译与写作,首度将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引介到台湾,并致力于推动"新时代"的意识革命及生态环保等议题。著有《胡言梦语》《茵梦湖》《古老的未来》,译有《般若之旅》《超越时空》《克里希那穆提传》《人类的当务之急》《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转逆境为喜悦》《不逃避的智慧》《钻石途径系列》等书。
目录
台湾版序
大陆版序
第一章
动荡的时代,苦难的父母
第二章
生命中的庇护所
第三章
浮华世界,纽约!纽约!
第四章
演员与明星生涯的真相
第五章
爱的试炼
第六章
外气与生理拙火的觉醒
第七章
五十三参
第八章
生态与环保意识的觉醒
第九章
丧父
第十章
闭关与反观内照
第十一章
穿越爱的试炼与母丧
第十二章
因缘重演——单亲妈妈与独生女儿
第十三章
“灵魂的暗夜”与身心灵自疗
第十四章
对特异功能的省思
第十五章
生物能医学(讯息医学)
第十六章
恩宠与勇气
第十七章
死亡与童女之舞
后记
附录一
手术伤及经络对人体术后造成的影响(萧圣阳 作)
附录二
外在环保与心灵环保(北京演讲)
附录三
如何去爱(成都演讲)
前言/序言
大陆版序 胡因梦
本书曾以《死亡与童女之舞》为名七年前在台湾发行,此后不断有内地的出版公司来邀约,希望也能够在大陆出版这本书,但我始终下不了决定。直到结识了黄明雨先生,得知新华立品图书公司已经译出克里希那穆提的多本著作,而且逐渐在读者身上产生了启蒙效用,才欣然决定与大陆读者分享这部深受克氏影响的前传。
在过往的七年里,我的生命经验继续在深化及精微化。透过两性与亲子关系的发展,我进一步地体认到童年经验对人的一生有多么重大的影响。此外与工作坊里的学员们共同成长了七年的时间,也更细微地观察到身心灵之间的连带关系。我发现关系的品质确实与人的健康直接相关,而健康又决定了人是否能顺利开展出心灵的成熟度,迈向更高层的意识次元。早期家庭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价值观与信念,会根深蒂固地决定一个人对生命的认知;认知若是扭曲,整个社会也会跟着颠倒。
七年后的台湾社会仍然陷落在"谁对谁错"的较量中,仍然不关怀个体内在世界的福祉与真相,这一点,透过各种形式的媒体便可轻易获知。因此身心灵各个层面的整合观察与研究,在中国人的社会里还有许多发展空间,甚至可能是未来最迫切需要被重视的存在面向。
这本传记若是能帮助读者把人生方向从外求导向内证,也就不枉费我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非言语能道尽的艰苦了。
在线试读
《生命的不可思议》内容相关
“廓然无圣”是这本书真正的精髓。如果你想在此书中寻找预设的理想或标准,你可能会一再陷入失望,如同我在撰写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不完美所生起的短暂窘迫一般。但你若是能毫无成见地随着我的生命历程,与我一同朝圣,解构,褪去层层的外衣,裸泳于意识的涛浪里,或许我们能认出彼此都是从“零”中降生的远古生物。
生命,一场未曾设想的旅程 这是一本关于一位女性、一段人生、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它并非以宏大叙事的姿态,试图解读生命的终极奥秘,也非以哲人的睿智,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哲学。它只是静静地铺展开来,如同一条蜿蜒的小溪,流淌过岁月的河床,映照出那些细微而深刻的瞬间,那些足以改变命运的抉择,以及那些在喧嚣与宁静中,逐渐清晰的人生底色。 故事的开端,或许与许多平凡的童年相似。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家庭的氛围、成长的环境,无不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一个初生的灵魂。然而,即使在看似寻常的轨迹中,总有一些不易察觉的种子,悄然埋下,等待着适宜的时机,去破土而出,绽放出独一无二的花朵。作者以一种近乎坦诚的笔触,描绘了那些懵懂的时光,那些对世界最初的好奇,以及那些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萌发的敏感与思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在时代的洪流中,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尝试理解周遭的世界,并在一次次的碰撞与跌倒中,学习成长。 童年的回忆,往往是人生旅途中最早的印记。那些模糊的片段,那些曾经温暖或带着些许遗憾的场景,都在作者的笔下重新鲜活起来。这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理解,理解那些构成今日之我的过往。那些早年的经历,或许是对人际关系的初步认知,是对情感的懵懂体验,是对独立思考的萌芽。它们如同散落在记忆深处的珍珠,被作者一颗颗拾起,串联成一条属于自己的项链,闪烁着独有的光芒。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命开始显露出更多的面向。青春期的迷惘与探索,更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篇章。在这个阶段,身体与心灵都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对自我、对未来、对情感的认知,都在不断地被挑战与重塑。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成长的烦恼,那些青春期的敏感、困惑,甚至是一些青涩的冲动。她以一种真诚的态度,记录下那个年龄段的少年,如何去面对世界的复杂,如何去处理内心的矛盾,如何去渴望理解与被理解。 进入社会,则意味着踏入一个更加广阔也更加复杂的舞台。人生的选择,如同岔路口,每一步都可能走向不同的风景。作者的文字,将我们带入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那些职业的选择,那些人际关系的互动,那些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她并非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评判世事,而是以一个亲历者的视角,去感受、去体验、去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如何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如何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突破与成长,如何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独立与思考。 情感,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体验之一。那些爱与被爱的经历,那些曾经的悸动与伤痛,那些关系的起伏与沉淀,都构成了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色彩。作者以一种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这些情感的历程。她没有刻意去美化或丑化,而是以一种近乎剖析的态度,去审视这些情感中的得失,那些相遇与别离,那些理解与误解。这些情感的经历,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更是关于人性,关于成长,关于生命中那些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 人生的旅途,总有不期而遇的转折。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或许正是命运的安排,引领着生命走向新的方向。作者的叙述,将我们带入这些重要的节点,那些改变命运的时刻,那些重塑认知的经历。她以一种沉静而睿智的观察,去体悟这些转折背后的深意。这些经历,可能包括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探索,对某种信仰的追寻,对某种挑战的接纳。它们是生命中的炼金石,将过往的经验淬炼成更深刻的理解。 随着岁月的沉淀,生命的视角也逐渐变得开阔。那些曾经执着于外在的喧嚣,开始转向内在的宁静。对生活、对自我、对世界的理解,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作者的文字,在这个阶段,展现出一种更加从容与豁达的态度。她开始审视生命的意义,开始探索内在的平和,开始思考如何与自己、与世界和谐共处。这种内在的探索,是生命旅途中最为珍贵的部分,它关乎心灵的成长,关乎智慧的获得。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更是关于生命本身的一种探索。它触及了成长、选择、情感、困惑、顿悟等诸多生命的核心议题。然而,它不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一种邀请,邀请读者一同去感受,去思考,去体悟生命的多重维度。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在作者的笔下,都蕴含着不平凡的意义;那些曾经的跌宕起伏,都化为滋养生命的养分。 阅读的过程,也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在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可能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能会找到自己曾经的困惑,也可能会获得一些启发。它不是一本教科书,也不是一本励志读物,它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安静的午后,与你分享她的人生故事,那些关于欢笑、关于泪水、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每一个在生命中闪闪发光的瞬间。 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生命的多彩与复杂。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平凡的生命中,也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那些经历,那些感悟,那些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智慧,都化为文字,流淌在字里行间。它邀请我们,去审视自己的生命,去理解自己的选择,去珍视生命中的每一个遇见,去感受生命本身那份不可思议的厚重与温柔。 或许,生命的真谛,并不在于寻找一个既定的答案,而在于享受这个探索的过程。而这本书,恰恰捕捉到了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那些细微而真实的情感,那些深刻而动人的思考。它让我们相信,即使在人生的种种起伏中,总有一种力量,支撑着我们继续前行,去遇见更好的自己,去体验更广阔的世界。 这是一次关于生命的遇见,一次关于灵魂的触碰。它用最真诚的笔触,描绘了一段真实的人生轨迹,也邀请我们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共鸣与启迪。它提醒我们,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最不可思议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