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第2版)》阐述了国内外隧道工程施工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围绕施工要点问题探讨了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第2版)》可供从事隧道工程施工、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亦可供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概述
隧道工程施工基本认识
隧道工程施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隧道工程施工的基本理念
第二部分 施工阶段的地质判释技术
施工要点一施工阶段围岩级别的评定
施工要点二数码相机摄影及图像处理方法在地质判释中的应用
施工要点三高地应力问题
施工要点四涌水问题
施工要点五几个特殊的地质问题
第三部分 坚硬围岩中的隧道施工——保护围岩、控制对遗留岩体的损伤
施工要点一加强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控制对围岩固有支护能力
的损伤
施工要点二非爆破的机械施工方法
施工要点三导坑超前+扩挖方法
第四部分 软弱围岩中的隧道施工——保护围岩、控制围岩的松弛
施工要点一软弱围岩隧道开挖后的变形实态
施工要点二稳定掌子面的方法
施工要点三控制地层松弛的加固地层方法
施工要点四断面的及时封闭(闭合)
施工要点五控制拱脚下沉的技术
第五部分 地下水控制对策——施工中的止水和排水
施工要点一止水方法
施工要点二排水方法
第六部分 地下水控制对策——结构的防水和排水
施工要点一自防水技术
施工要点二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
施工要点三防水板
施工要点四喷膜防水层
施工要点五隧道排水
第七部分 实现内实外美——支护、衬砌技术要点
对坑道稳定性和支护的基本认识
施工要点一普通喷射混凝土
施工要点二钢纤维喷射混凝土
施工要点三高强度喷射混凝土
施工要点四锚杆
施工要点五格栅与钢支撑
施工要点六混凝土衬砌
施工要点七模板
施工要点八混凝土的运送、灌注、捣固及养生
施工要点九质量检查
施工要点十衬砌背后空洞及回填
施工要点十一二次衬砌的开裂与治理
第八部分 实现内实外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要点一隧道表面状态检测方法
施工要点二混凝土及喷射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方法
施工要点三衬砌厚度及背后空洞状态的检测方法
施工要点四锚杆灌浆密实度的检测方法
第九部分 地下施工作业环境
施工要点一长距离独头坑道施工通风
施工要点二集尘机与施工通风技术
施工要点三振动与噪声
施工要点囚照明及视线的改善
施工要点五作业环境的测定
施工要点六瓦斯隧道的有害气体防治
第十部分 控制施工对周边环境和结构物的影响
施工要点一地层变异和地下水变动
施工要点二控制对周边结构物的影响
第十一部分 动态施工中的若干问题
施工要点一隧道施工的动态管理
施工要点二量测与观察
施工要点三施工管理
第十二部分 坍方、大变形、岩爆
施工要点一坍方
施工要点二大变形
施工要点三岩爆
第十三部分 大断面隧道和双联拱隧道
施工要点一大断面隧道
施工要点二双联拱隧道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在未固结围岩中,如降低水位过度,会出现干燥流沙现象。根据地质条件,考虑其渗透性,在可能的黏聚力的条件下,调整和控制含水率是很重要的。
掌子面有涌水时,涌水易向支护底部集中而妨碍作业,同时使底部围岩劣化,因局部压密而造成支护下沉,产生支护变异和断面异常等。
侧壁有涌水时,喷混凝土会黏附不良,或不能施工。对一定程度的涌水,可增加速凝剂的添加量,或采用金属网等,提高混凝土的黏附性。因施工后的涌水冲刷,会在衬砌与围岩之间形成空洞等附着不良现象,要十分注意。施工时,将涌水部分集中进行排水是很重要的。
周边涌水是造成施工效率大幅度降低的重要原因。涌水一般向隧道坡度低的一侧流动,在逆坡施工时,需要强制排水。在易于泥化的地质条件下,不能利用坡度排水,需配置足够的水泵。对突发的大量涌水,要增加辅助设备。从竖井或斜井开挖时,要有独立的排水用电源,并准备好预备电源。因涌水使路基地层劣化,施工效率降低,重型机械的行走不安全等,这是造成洞内事故的直接原因。必须对洞内排水给予足够重视。
孔隙水会降低围岩的内摩擦角,危及掌子面的自稳性,渗透水流也会造成细粒流失的现象。
涌水的冲刷会在喷混凝土的背后造成空洞,而在以后的水作用T,空洞会逐渐扩大,造成隧道变异和二次衬砌质量降低。二次衬砌施工前,要充分调查漏水地点的背后是否有空洞,必要时,应用砂浆充填和设置导水系统、防水板等。
施工后,因隧道周边渗水的存在,在仰拱或路基下的分界处,会形成积水,此积水的侵蚀有时会形成围岩空洞。有此种可能的情况时,要铺设中央集水管或调查洞内水沟的高程。
因隧道施工而采用降低水位方法时,会形成周边地层的压密下沉,这是造成地表下沉的重要原因。在施工前就要考虑地层的特性,做好施工计划。特别是有地面结构物时,要调整变更止水方法。
同样,地下水位的降低也会造成水资源、水文环境的很大变化,对水利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在施工前予以调查,进行处理。
……
前言/序言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实践》 第一章: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构建与优化 1.1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 本章深入探讨了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演进脉络,从传统的瀑布模型到敏捷、精益思想的融合。重点阐述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的最新版本及其在复杂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强调了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项目管理哲学,以及技术进步(如BIM、物联网)对项目管理流程的重塑作用。内容涵盖了项目章程的制定、干系人识别与沟通策略,以及如何建立适应不同项目特征的定制化管理体系。 1.2 项目组织结构设计与高效团队建设 详细分析了矩阵式、职能制、项目制等不同组织结构在工程领域的适用性与局限。阐述了如何根据项目规模、复杂度和风险等级选择最优组织形态。重点讨论了跨职能团队的组建、角色职责的明确划分,以及激励机制的建立。内容包括:领导力在项目中的体现、冲突管理技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凝聚力和执行力。 1.3 全生命周期项目计划与进度控制 本节聚焦于从概念到交付全过程的精细化计划编制。内容包括工作分解结构(WBS)的深度分解、网络图绘制(PDM、AOA),以及关键路径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的应用。强调了资源平衡、资源平滑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以应对资源瓶颈。此外,详细介绍了挣值管理(EVM)在进度和成本绩效评估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应对计划变更的有效流程。 1.4 质量管理:从合规性到卓越绩效 探讨了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工程领域的具体实践。内容涵盖了质量策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个核心环节。详细介绍了质量标准的建立、检验与测试计划的制定,以及不合格品控制流程。特别关注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包括过程控制图的应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在施工质量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定标对标实现持续改进。 第二章:工程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策略 2.1 工程风险管理框架与识别技术 本章系统介绍了风险管理的十大知识领域之一的风险管理流程。强调了风险的内涵(不确定性对项目目标的潜在影响)。内容包括:风险的分类(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外部风险等)。重点介绍了风险识别的技术,如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SWOT分析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并教授如何建立全面的风险登记册。 2.2 定量与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详细阐述了对已识别风险进行评估的方法。定性分析部分涵盖了概率与影响矩阵的构建与应用。定量分析部分深入讲解了蒙特卡洛模拟在成本和进度预测中的应用,以及决策树分析在风险决策中的作用。内容还包括对风险的敏感性分析,用以确定项目中最关键的风险因素。 2.3 风险应对策略与应急预案的制定 本节侧重于风险的应对措施。针对威胁(Threats),详细阐述了规避、转移、减轻(Mitigation)和接受四大策略的具体实施步骤。针对机会(Opportunities),则探讨了开拓、提高、分享和接受策略。内容特别强调了应急储备和管理储备的设置原则,以及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Contingency Plans)和回退计划(Fallback Plans)。 第三章:工程合同管理与采购优化 3.1 工程合同类型与法律风险防范 系统梳理了工程实践中常见的合同类型,如固定总价合同、成本补偿合同、单价合同及其混合形式。分析了不同合同类型下的风险分配原则和业主与承包商的责任边界。重点讲解了合同谈判的关键要素,以及如何通过严谨的合同文本设计,有效规避潜在的法律与财务风险。 3.2 采购规划、供应商选择与绩效评估 本章指导如何制定有效的采购策略,包括自制与外购决策的分析。详细介绍了供应商的选择标准(技术能力、财务稳定性、信誉度),以及招投标流程的规范化操作。内容还包括了合同的执行阶段,如何进行供应商绩效评估(如交货准时率、质量符合率),并确保整个供应链的稳健运行。 3.3 合同变更与索赔管理 工程项目中变更是常态,本节侧重于如何科学、合规地处理变更。阐述了变更控制流程的建立,包括变更请求的提交、影响分析、批准与实施。深入讲解了工程索赔的构成要素(如合同依据、实际损失、因果关系),以及索赔证据的收集、整理与论证技巧,旨在最大化合法权益并减少争议。 第四章:工程项目集成控制与绩效报告 4.1 集成变更控制与信息管理 强调项目集成管理在保持项目方向一致性方面的重要性。详细描述了变更控制委员会(CCB)的职能与运作。探讨了如何在项目全周期内实现技术信息、沟通信息和文档信息的集成化管理,确保所有干系人基于最新的、一致的数据进行决策。 4.2 成本控制与财务绩效分析 本章深入到项目的财务管控层面。内容包括成本估算的精度控制、预算的建立与基线的确定。详细介绍了成本绩效的监测指标(CV、CPI),以及如何利用偏差分析识别成本超支的根本原因。探讨了现金流预测与管理在大型工程中的关键作用。 4.3 沟通管理与透明化报告机制 项目沟通的效率直接影响决策速度。本节构建了系统化的沟通计划模型,定义了沟通的频率、格式和渠道。重点阐述了如何根据接收者的需求定制报告内容,确保高层管理者获得战略洞察,而现场人员获得操作指导。强调了利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实现信息流的透明化与自动化报告。 第五章:可持续性、安全与健康管理集成 5.1 工程项目中的可持续性与绿色实践 本章讨论了将环境和社会责任融入项目管理的能力。内容涵盖了可持续性目标(SDGs)在工程中的体现,如资源效率、废弃物最小化和低碳设计。探讨了生命周期评估(LCA)在评估工程决策环境影响中的应用,并介绍了绿色施工技术的采纳标准。 5.2 职业健康安全(OHS)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 详细阐述了如何将OHS管理体系(如ISO 45001)与项目管理流程无缝集成。重点分析了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如高处作业、动火作业、临时用电管理。内容包括安全风险的预先评估、安全培训的有效性验证,以及事故调查与经验教训总结的闭环管理。 5.3 复杂工程项目的收尾与知识转移 项目的成功交付不仅是完工,更是知识的沉淀。本节指导如何执行正式的验收程序,包括最终检验、移交文件包的编制与交付。详细介绍了项目后评价(Post-Mortem Review)的方法,用以系统性地提取项目经验教训(Lessons Learned),并建立可检索、可复用的组织过程资产库,为未来项目的启动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