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著閤成孔徑雷達(SAR)理論和應用的深入,SAR的研究由定性分析嚮地錶參數定量反演方嚮發展。在國傢863、973和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下,作者在SAR地錶參數反演研究取得瞭係列研究成果,《閤成孔徑雷達地錶參數反演模型與方法》從SAR應用的原理與基本方法齣發,介紹瞭極化SAR和乾涉SAR原理和數據處理方法,在多種地物目標散射模型基礎上闡述瞭針對土壤、植被、積雪、冰川和凍土的模型和參數反演方法等研究成果。
《閤成孔徑雷達地錶參數反演模型與方法》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可供從事雷達遙感研究、定量遙感基礎研究、遙感技術與應用研究的專傢、學者、大專院校師生以及相關領域的人員閱讀使用。
目錄
前言
第1章 SAR原理與方法
1.1 SAR成像基本原理
1.1.1 脈衝壓縮技術與距離分辨率
1.1.2 閤成孔徑原理與方位嚮分辨率
1.1.3 SAR成像處理與算法
1.1.4 SAR自聚焦算法
1.2 SAR圖像幾何校正
1.2.1 SAR圖像幾何特性
1.2.2 幾何處理模型與方法
1.3 SAR圖像輻射校正
1.3.1 相對定標與絕對定標
1.3.2 內定標與外定標
1.3.3 SAR定標處理原理與方法
1.3.4 地形輻射校正
1.3.5 相乾斑噪聲處理方法
1.4 SAR成像與數據處理新技術
1.4.1 成像新技術
1.4.2 數據處理新技術
參考文獻
第2章 極化SAR數據基礎
2.1 極化SAR基礎
2.1.1 極化電磁波
2.1.2 目標的極化散射矩陣
2.1.3 極化閤成與極化響應
2.2 全極化SAR定標
2.2.1 Whitt定標算法
2.2.2 QLmgan定標算法
2.3 極化數據濾波
2.3.1 極化SAR濾波原則
2.3.2 精細極化Lee濾波
2.3.3 改進Lee Sigma濾波
2.4 極化SAR地形輻射校正
2.4.1 基於極化響應的估算方法
2.4.2 基於極化分解的估算方法
2.4.3 基於圓極化協方差矩陣的估算方法
2.4.4 全極化SAR地形輻射糾正實驗
2.5 極化目標分解
2.5.1 相乾目標極化分解
2.5.2 非相乾目標極化分解
參考文獻
第3章 乾涉SAR數據處理方法和應用
3.1 乾涉SAR基本原理
3.1.1 乾涉SAR基本原理
3.1.2 乾涉SAR處理流程
3.2 乾涉SAR數據處理
3.2.1 乾涉復數據對配準
3.2.2 乾涉SAR數據濾波算法
3.2.3 卡H位解纏
3.3 乾涉SAR應用
3.3.1 數字高程模型重建
3.3.2 地錶微小形變探測
3.3.3 乾涉SAR新技術
3.4 極化乾涉SAR方法與應用
3.4.1 極化乾涉原理
3.4.2 相乾最優化
3.4.3 植被高度反演模型
3.4.4 植被高度反演算法
3.4.5 常見極化乾涉SAR應用
參考文獻
第4章 典型地物目標散射模型
4.1 概述
4.1.1 Green函數與積分方程理論
4.1.2 矢量輻射傳輸理論基礎
4.2 隨機粗糙麵散射模型
4.2.1 小擾動模型
4.2.2 基爾霍夫模型
4.2.3 積分方程模型
4.3 離散隨機介質散射模型
4.3.1 植被電磁散射模型
4.3.2 積雪電磁散射模型
參考文獻
第5章 地錶土壤水分反演
5.1 SAR反演土壤水分基礎
5.1.1 土壤參數特性
5.1.2 土壤和植被介電常數模型
5.1.3 相關參數的地麵測量方法
5.1.4 與土壤水分相關的散射觀測係數
5.2 土壤水分反演中常用的經驗和半經驗模型
5.2.1 經驗模型
5.2.2 半經驗模型
5.3 裸露地錶土壤水分反演
5.3.1 單極化、多時相SAR反演土壤水分變化
5.3.2 多極化、多角度SAR反演土壤水分
5.4 植被覆蓋地錶土壤水分反演
5.4.1 單極化和多極化SAR反演土壤水分
5.4.2 基於全極化SAR的地錶土壤水分反演
5.4.3 極化乾涉SAR地錶土壤水分反演
參考文獻
第6章 濕地植被生物量反演模型與方法
6.1 概述
6.2 濕地植被特徵
6.2.1 濕地植被生態特徵
6.2.2 濕地植被散射特徵
6.2.3 濕地植被極化特徵
6.3 濕地植被生物量反演模型與方法
6.3.1 濕地植被生物量的遙感估算方法
6.3.2 植被散射模型
6.3.3 模型的適應化
6.3.4 基於神經網絡的生物量反演方法
6.4 SAR反演濕地生物量實驗
6.4.1 單波段、單極化SAR反演濕地生物量
6.4.2 多波段、多極化SAR反演濕地生物量
6.4.3 基於TM和SAR的生物量反演
6.5 濕地生物量反演的不確定性
6.5.1 濕地生物量遙感反演的誤差與局限
6.5.2 濕地植被生物量反演的SAR係統參數選擇
參考文獻
第7章 冰川與凍土變化探測
7.1 概述
7.2 乾涉SAR探測冰川運動速度
7.2.1 乾涉SAR探測冰川運動原理
7.2.2 乾涉SAR探測冰川運動方法
7.2.3 冰川運動參數提取結果驗證
7.3 冰川體積變化探測
7.3.1 概述
7.3.2 冰川體積變化探測方法
7.3.3 冰川體積變化探測實驗
7.4 凍土變化探測
7.4.1 乾涉SAR凍土形變探測原理
7.4.2 乾涉SAR探測凍土形變
參考文獻
第8章 SAR雪冰製圖與參數反演
8.1 雪冰的後嚮散射特性
8.1.1乾雪的後嚮散射
8.1.2 濕雪的後嚮散射
8.1.3 冰的後嚮散射
8.2 SAR圖像的雪冰分類
8.2.1 基於極化信息的分類
8.2.2 基於乾涉信息的雪冰分類
8.3 冰川錶麵特徵分析與識彆
8.3.1 冰川錶麵特徵與極化響應
8.3.2 冰川雪綫探測
8.4 積雪參數反演
8.4.1 積雪濕度反演
8.4.2 雪水當量反演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8章SAR雪冰製圖與參數反演
雪冰具有的高反射特性使其成為決定地球輻射平衡的重要因子,其又具備明顯的季節變化特性;同時,較低的熱能傳導性能隔絕土壤錶麵溫度的快速變化,所以雪和冰在區域氣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區域和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內容之一。雪和冰還是地球上淡水的冷凍水庫(Guptaeta1.,2005),因此,對雪冰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利用SAR開展雪冰製圖和參數反演有獨特的優勢,一方麵極化SAR數據對積雪和冰有不同的響應,另一方麵利用多極化、多波段sAR可以反演雪水當量等積雪參數。本章主要介紹雪冰的散射特性、雪冰分類和參數反演的方法。
8.1 雪冰的後嚮散射特性
冰的後嚮散射一般是錶麵散射,而積雪的後嚮散射包括雪層本身的以及雪層下地錶的貢獻。具體來說,積雪的後嚮散射主要有三個分量:空氣一雪分界麵之間的錶麵散射;雪層內由於冰晶的存在形成的體散射;以及積雪與地麵之間的散射,如圖8.1 所示。另外,多年雪層內部還會分層,形成雪層內的多次散射。整個散射和衰減的過程,直接影響到後嚮散射係數值,而決定其過程的除瞭如頻率、極化、天綫入射角等雷達自身的參數外,還包括雪層自身的物理特性,如介電特性、空氣一雪分界麵的幾何特性、積雪量、雪一地麵分界麵的特性等(Baghdadieta1.,1997)。
……
前言/序言
閤成孔徑雷達地錶參數反演模型與方法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