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失常与事故处理

高炉失常与事故处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寿荣 等 著
图书标签:
  • 高炉
  • 冶金
  • 事故处理
  • 失常
  • 炼铁
  • 钢铁
  • 安全生产
  • 操作规程
  • 故障诊断
  • 技术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57846
版次:1
商品编码:1089352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8
字数:4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高炉炼铁技术发展到当前的水平,从事故带来的挫折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在高炉炼铁技术水平的提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顺行是高炉炼铁生产追求的一种状态,因为高炉失常与事故往往是炉况不顺不断累积的结果。为预防和正确处理高炉事故与炉况失常,及时找出原因使炉况恢复顺行,高炉炼铁界数代人积累了宝贵的知识财富。本书所介绍的高炉事故的知识、教训和处理事故的经验,不仅需要传承,更重要的是要与今天和将来的炼铁工作者分享。从挫折中学习,将继续是不断提升高炉炼铁技术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高炉失常与事故处理》首先扼要地阐释高炉炼铁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指出高炉事故与炉况失常是钢铁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本书分章阐述高炉各类事故的基本征兆,剖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并选取有代表性的高炉事故案例,介绍事故处理的经验、教训和预防方法。
《高炉失常与事故处理》可供高炉炼铁领域的生产、科研、设计、管理、教学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张寿荣,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著名的钢铁专家。1949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同年参加鞍钢复产工作,历任鞍钢炼铁厂高炉工长、生产科长、工程师、厂长助理。50年代期间率先推行高炉炉顶调剂法等技术,使鞍钢炼铁技术水平全国领先。1957年调入武钢,参加了武钢一期工程建设和生产工作。上世纪50~80年代初在武钢炼铁厂先后任生产科长、副总工程师,进行过高炉布料、造渣、喷吹和长寿等技术研究,奠定了武钢高炉炼铁技术的基础。80~90年代任武钢副经理、总工程师期间,主持武钢公司的生产技术工作,组织领导了武钢炼铁系统的技术改造,建成了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5号高炉。他负责的“一米七轧机系统新技术开发与创新”项目,获得了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光华科技奖获得者。90年代曾当选墨西哥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1992~2002年间曾任湖北省科协副主席。负责的“大型高炉高效生产综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寿荣院士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钢铁工业的科学技术进步,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著作有《武钢技术进步三十年》、《武钢炼铁四十年》、《武钢高炉长寿技术》;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在国际冶金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目录

1 绪论
1.1 回顾与展望
1.2 钢铁工业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1.3 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钢铁工业的责任
1.4 高炉事故与炉况失常是钢铁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1.5 消灭事故与炉况失常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1.5.1 高炉冶炼过程的复杂性
1.5.2 高炉冶炼过程的决定性因素
1.5.3 为高炉冶炼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是消灭事故与炉况失常的物质基础
1.6 不断提升炼铁专业队伍技术和理论水平是永恒的课题
参考文献

2 炉缸冻结事故
2.1 炉缸冻结的征兆
2.2 炉缸冻结的原因
2.2.1 炉况失常
2.2.2 操作失误
2.2.3 大量冷却水漏入炉缸
2.2.4 长期休风或封炉
2.2.5 设备事故诱发
2.2.6 原燃料质量恶化
2.3 炉缸冻结事故的处理
2.3.1 熔化渣铁和冷料
2.3.2 按单风口风量送风
2.3.3 排出冷渣铁
2.3.4 慢捅风口
2.3.5 加强炉前工作
2.3.6 长期休风时闭小冷却水
2.3.7 恢复正常
2.3.8 炉缸冻结事故处理小结
2.4 炉缸冻结事故的预防
2.4.1 防止炉况失常,防止炉凉
2.4.2 控制压差
2.4.3 长期休风或封炉操作
2.5 炉缸冻结典型案例剖析
2.5.1 鞍钢11号高炉长期休风冷却设备漏水造成的炉缸冻结事故
2.5.2 武钢4号高炉中修开炉后发生的炉缸冻结事故
2.5.3 首钢4号高炉检修后开炉发生的炉缸冻结事故
2.5.4 鞍钢1号高炉生产中漏水造成的炉缸冻结事故
2.5.5 本钢5号高炉因恶性管道行程引起的炉缸冻结事故
2.5.6 重钢1200m3高炉炉缸冻结事故
2.5.7 三明钢厂1号高炉炉缸冻结事故
2.5.8 新余6号高炉炉缸冻结事故
2.5.9 鞍钢10号高炉炉缸冻结事故
2.5.10 邯钢3号高炉炉缸冻结事故
2.5.11 唐钢2560m3高炉炉缸冻结事故
2.5.12 青钢2号高炉炉缸冻结事故
2.5.13 湘钢1号高炉炉凉事故
2.5.14 衡钢1000m3高炉炉缸冻结事故
2.5.15 铁本高炉使用高碱焦炭造成的死炉事故
2.5.16 沙钢5800m3高炉成功处理长期事故休风造成的急剧炉凉
参考文献

3 炉缸堆积
3.1 炉缸堆积的征兆
3.1.1 风压、风量及料速的变化
3.1.2 铁水及炉渣特点
3.1.3 炉底、炉缸温度下降
3.1.4 煤气分布特点
3.1.5 风口工作及风口破损
3.1.6 高炉顺行较差
3.2 炉缸堆积的主要原因
……
4 炉缸炉底烧穿事故
5 炉墙节结厚与结瘤
6 炉前事故
7 恶性管道与顽固悬料
8 高炉煤气事故
9 高炉爆炸事故
10 其他重大事故
11 从挫折中学习

精彩书摘

(6)高炉长期休风,只有整个煤气系统的煤气处理干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全面动火作业。
(7)一旦产生爆炸性混合气体,严禁遇到火源,并需及时通人大量蒸汽。
(8)管路内的煤气压力应经常保持在规定值以上,煤气压力值骤然下降低于规定值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停止使用,并迅速查明原因,然后处理。
(9)点燃煤气时,必须先提供火源,后给煤气。当点火不着时,应迅速切断煤气供应,等3-4min后再重新点火。
(10)煤气管道和设备应严密无漏处,并有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使用电焊时,严禁利用煤气管道作接地线。
(11)在长期已通煤气而未使用的管路或盲肠管上动火作业,不仅应保持管内正压,动火前还应开启管道末端放散阀一定时间再关闭,然后方能动火施工。
(12)短期休风时,煤气切断阀前(靠高炉侧)的煤气管道不能实施动火作业。但可不动火先堵上破漏处,待送风后再动火焊好。
(13)长期休风,在以空气驱除系统中残余煤气的过程中,有一段时期容器内会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所以要向系统内通入蒸汽来冲淡煤气浓度。此外,要控制系统低于煤气着火温度,休风前应放净除尘器积灰。在驱尽残余煤气、系统与大气相通、测定系统内气体成分安全合格.宣布准许施工之前,严禁在系统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
(14)鼓风机突然停风时,应迅速关冷风大闸及冷风调节阀,以免煤气经混风管流人冷风管道和鼓风机,引起爆炸事故。
(15)高炉休风或减风时,虽然鼓风机未全停风,因放风阀可能将鼓风全部放尽,若冷风大闸未关、关闭过晚或未关严,也可能发生冷风管道爆炸。
8.3.3.2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
煤气爆炸事故一旦发生影响很大,因爆炸原因、爆炸位置、破坏程度等不同,其处理方法也不同,其共同特点有:
(1)如果伤及人员应优先救人。
(2)迅速切断煤气源、火源,防止事故连续发生或扩大。
(3)发生煤气着火爆炸事故后不能盲目、冒险处理,应由事故单位、消防队和煤气防护站共同组成事故指挥部。指挥部必须慎重、准确、迅速地提出事故处理方案,一切参加急救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不得擅自行动,严防事故扩大。
(4)事故急救结束达到安全工作条件后,再根据损坏情况修复设施和恢复生产。
……

前言/序言


《高炉运行与优化策略》 本书深入探讨现代高炉运行的各个环节,旨在为钢铁冶金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操作指导和优化方案。全书内容紧密围绕高炉生产的实际需求展开,从基础原理到前沿技术,力求为读者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实践技能。 第一部分:高炉基础理论与工艺流程 本部分首先从宏观角度出发,详细解析高炉作为一个复杂化学反应器的工作原理。我们将深入剖析冶金原理,如铁的还原机理、炉渣的形成与性质、炉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等,帮助读者理解高炉内部发生的瞬时万变。随后,本书将详细梳理高炉从投料、冶炼到出铁、出渣的完整工艺流程。每一环节的操作要点、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控制参数都将一一呈现。例如,在投料环节,我们将重点阐述原料(铁矿石、焦炭、熔剂)的性质对其在高炉内行为的影响,包括颗粒大小、强度、还原性、碱度等,并提供科学的配料原则和方法。在冶炼过程中,我们将详细讲解温度、压力、气氛的控制策略,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来实现对冶炼进程的精确把控。出铁和出渣的操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安全性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体生产,因此本书也将对其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包括出铁口和出渣口的结构、操作时机、应急处理等。 第二部分:高炉运行参数监测与控制 精密的监测与控制是保证高炉稳定运行的关键。本部分将聚焦于高炉运行中的各项关键参数,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控制。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监测仪表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和维护要点,包括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气体分析仪等。重点将放在如何利用这些仪表收集到的数据,通过人工经验和自动化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对高炉运行状态进行全面、准确的判断。此外,本书还将深入探讨数据分析技术在高炉运行中的应用,例如如何通过对炉温分布、炉气成分、炉渣成分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潜在的运行问题,并预测可能发生的趋势。针对不同工况下的参数调整策略,我们将提供具体的指导,包括如何应对原料波动、如何根据产品要求调整冶炼强度、如何优化操作以降低能耗和物料消耗等。 第三部分:高炉冶炼过程的优化技术 追求卓越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所有钢铁企业的永恒目标。本部分将着重介绍当前高炉冶炼领域的前沿优化技术,为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思路和方法。我们将详细介绍燃料比优化、操作制度优化、风口制度优化、喷吹技术优化等核心内容。例如,在燃料比优化方面,我们将讲解如何通过精确计算和实验验证,确定最优的焦比,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喷吹技术方面,我们将深入剖析煤粉、废钢、天然气等辅助燃料的喷吹机理、喷吹效果以及最优喷吹策略,探讨如何最大化辅助燃料的利用率,降低焦炭消耗。同时,本书还将介绍信息技术在冶炼优化中的应用,包括生产过程仿真、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展示如何通过这些先进技术,实现对高炉运行的智能化管理和精细化控制。 第四部分:高炉生产中的节能与环保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高炉生产的节能减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部分将系统性地介绍高炉冶炼中的各项节能减排技术和措施。我们将从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详细讲解如何通过优化炉体结构、改进炉料预处理、提高热风温度、强化热能回收等方式,降低高炉的能耗。同时,对于高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本书也将提供相应的环保治理技术和解决方案,包括煤气净化回收利用、废水处理回用、炉渣资源化利用等,旨在帮助企业实现绿色生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第五部分:高炉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本部分将重点探讨高炉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策略。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的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点和检验标准。从原料的质量检验,到炉内冶炼过程的实时监测,再到铁水成分的精准分析,本书将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和判定依据。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操作,稳定铁水成分,提高铸造性能,满足不同用户的质量需求。本书还将涵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持续改进,包括如何通过工艺改进、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手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结论 《高炉运行与优化策略》力求成为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前沿性于一体的专业著作。本书内容详实,结构清晰,语言严谨,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冶金专业师生的参考教材,也是钢铁企业高炉技术人员、工程师及管理人员必备的案头宝典。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高炉的运行机理,掌握先进的运行控制与优化技术,从而显著提升高炉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并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为钢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不算特别出彩,但书名却非常有冲击力。“失常”和“事故处理”,这两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紧张感和解决问题的意味。我选择购买它,主要还是因为它对行业内一个如此核心的设备,做了如此深入的探讨。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行业的关键,就是要理解其最核心的设备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一旦出现问题,从业者是如何应对的。这本书显然就是聚焦于这一点。我特别对书中关于“炉况诊断”的部分很感兴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资深的技术人员说,“这炉子‘喘’了”,或者“它‘发脾气’了”。这些看似形象的比喻,背后其实是复杂的运行参数变化和操作人员的经验判断。我希望这本书能将这些经验转化为更系统、更科学的诊断方法,帮助我们理解那些“炉子在说什么”。我期待书中能有详细的图表和数据分析,来佐证不同的失常现象及其对应的处理措施。毕竟,在面对高炉这种庞然大物时,任何的武断或者猜测,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应该能帮助我们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模式,让我们能够冷静、理性地分析问题,并采取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实用性所吸引。在一个以效率和安全为导向的行业里,一本能够帮助我们预防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书籍,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失常”和“事故处理”这两个词,直接点出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炉缸异常”的章节。我了解到,炉缸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高炉的产量和质量,而一旦出现问题,比如“冷底子”或者“飞溅”,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书中对这些情况的成因分析,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应对措施,都写得非常细致。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一些处理方法,需要结合多种参数进行综合判断,比如出铁量、炉温、料面高度等等。它强调的不是单一的指标,而是要从整体上去把握炉子的运行状态。这让我意识到,事故处理并非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需要一种系统性的思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看懂”高炉,如何在危机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风格,我个人觉得非常朴实,没有花哨的封面,但书名却直截了当,非常有力量感。当我在书店看到它时,第一反应就是,这应该是一本非常“硬核”的技术书籍。我一直对那些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设备和技术感到好奇,而高炉无疑是其中一个代表。所以,当看到“高炉失常与事故处理”这样的标题时,我就觉得,这本书能够带我了解一个非常关键的领域。我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解释高炉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分析,还包括一些现场的操作细节和决策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高炉发生异常时,现场的技术人员是如何一步步排查问题,如何与团队协作,最终化解危机的。因为我知道,在许多事故处理过程中,团队的默契配合和信息共享,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启发,那就太好了。

评分

这本《高炉失常与事故处理》的出版,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在炼铁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拿到书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尽管里面的某些专业术语和理论分析,我需要反复揣摩才能完全理解,但它所涵盖的内容深度和广度,确实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一些对于历史性高炉事故案例的剖析,写得非常详尽,不仅仅是简单罗列事故的发生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包括技术、管理、操作等多个维度。我特别关注了书里关于“炉缸结瘤”那一章节的论述,这在我们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频率很高,而且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书中的分析,从机理上解释了结瘤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不同类型的结瘤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和危害。更关键的是,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处理策略,从预防到紧急应对,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一些处理方法,是我之前在实践中从未接触过的,或者即使接触过,也未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科学依据。这本书就像一本“事故百科全书”,又像是一本“经验集锦”,它把前辈们用血泪和智慧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系统地梳理并呈现出来。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来说,能够通过阅读这样的书籍,少走弯路,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面那种金属质感和略显压抑的色彩,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高温、高压和重工业的场景。我当初买它,其实是因为工作原因,虽然我的具体岗位和高炉操作不太直接相关,但对高炉这个核心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一直都感到一丝好奇和敬畏。我一直觉得,那些庞大的钢铁巨兽,其内部的运作原理是如此的复杂精妙,一旦出现任何细微的偏差,后果都可能不堪设想。所以,当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我立刻就想到了那些新闻里偶尔会报道的高炉事故,以及背后可能涉及到的种种技术难题和处理过程。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高炉工作原理的宏观介绍,了解它到底是如何炼出钢水的,以及在哪些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我特别想知道,那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是如何通过观察、测量和判断,来预知高炉的“情绪”,从而避免灾难的发生。虽然我可能不会深入到具体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模型,但如果能对整体的运行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我理解整个钢铁生产链条的稳定性,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解决问题的使命感,仿佛在说,无论出现什么棘手的情况,总会有办法来应对。这种解决问题的态度,在任何行业都是非常宝贵的。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些启示,不仅仅是关于高炉本身,更是关于如何面对和处理复杂系统中的突发事件。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带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高炉,作为炼铁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流程的顺畅。而“失常”和“事故处理”这几个词,则暗示了在这台庞大的机器背后,可能隐藏着无数的挑战和风险。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能够通过它的内容,更好地理解高炉这种设备的复杂性,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解析,导致高炉“失常”的各种潜在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引发问题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套系统化的“事故处理”方案,包括从事故的初期诊断、现场控制,到最终的恢复和总结。我期待书中能够用清晰的逻辑和专业的术语,来阐述这些复杂的问题,帮助我建立起对高炉运行风险的全面认知。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学习他人失败经验”的心态。大家都知道,在高炉运行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员安全。所以,了解“可能出错的地方”以及“出错后该怎么办”,是非常重要的。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明了主题,我当时就觉得,这应该是一本非常实在的书。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事故处理流程时,那种循序渐进、逻辑清晰的风格。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怎么做”,而是从“为什么会发生”开始,分析事故的根源,然后一步步引导我们如何去诊断、隔离、控制和最终解决问题。我注意到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高炉“热风系统”失常的分析。这个问题看似是辅助系统,但一旦出现问题,对高炉的稳定运行影响巨大。书里对热风炉漏气、热风温度异常波动等情况,都做了详细的描述,并且提供了相应的应急预案。这些预案,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指导,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比如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强制降温”,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稳定风温”,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炉况进行调整。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书籍,在我看来,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和“实用”。“高炉”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庞大、复杂且高风险的工业环境。“失常”和“事故处理”,则直击了问题的核心。我当初购买这本书,是希望能够对高炉这种关键设备,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其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非正常状态。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阐述,在什么情况下,高炉会发生“失常”,这些“失常”又会表现出哪些具体的症状。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化的“事故处理”流程和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在面对这些复杂情况时,应该如何冷静分析,如何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来展示事故发生的原因、处理过程以及事后总结。这样的内容,对于提升从业者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分

我选择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应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关注。虽然我的工作与高炉本身没有直接关联,但“失常”和“事故处理”这两个词,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我一直认为,一个行业成熟与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应对复杂风险的能力上。高炉作为一种高风险、高投入的工业设备,其运行过程中的任何不稳定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够从“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的角度,来系统地讲解高炉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是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例如,当某个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它会提示可能是什么原因,以及需要采取哪些初步的控制措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应急手册”,让从业者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有章可循,不至于手足无措。

评分

从书名上看,《高炉失常与事故处理》似乎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指导性书籍。我当初拿到它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本“解决问题”的书。在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像钢铁这样的重工业领域,设备的稳定运行是至关重要的。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生产中断,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所以,一本关于如何处理设备“失常”的书,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讲解,高炉在哪些关键参数上容易出现波动,这些波动通常意味着什么,以及在不同的波动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我特别希望看到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经验之谈”,比如,那些资深的技术人员是如何通过观察和感官来判断高炉的状态的。因为我知道,很多时候,最直接有效的判断,往往来自于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本书如果能将这些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并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那将是一份非常宝贵的财富。

评分

帮朋友买的。。。。。。。。

评分

非常满意,五星

评分

帮朋友买的,朋友说书还不错

评分

受益匪浅!内容比较详细,案例较多!

评分

帮朋友买的,朋友说书还不错

评分

学一下高炉

评分

书籍很好,字迹清晰,肯定是正版的。价格也很实惠

评分

这个包装有点不好到的时候都破了

评分

东西挺好的,质量也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