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

山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荫椿 著
图书标签:
  • 爱情
  • 治愈
  • 成长
  • 女性
  • 情感
  • 文学
  • 小说
  • 现实
  • 温暖
  • 治愈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54194
版次:1
商品编码:1093410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63
字数:6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山茶》作者以20多年在中国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抵美后24年间对国际山茶深入调查、研究;国际同好、专家们无私提供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有关史实、新老品种彩照、育种资料、性状描述等,历经三年时间,汇总、编撰,对许多相关内容作了增补、匡正,有些资料乃首次披露于众。
·中国和日本山茶最早西传者并非英国人,也不是从1739年伊始。而是早在16世纪末已由个别荷兰、葡萄牙航海人员顺带去,其后,曾听从南非荷兰殖民地总督指令,把随船顺带的山茶先种植在好望角一带。
·日本早在公元716年时,中国唐玄宗赏赐给遣唐使一些山茶,带回日本,有关资料现藏于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自江户时代至明治年代早期的289年间出版了许多茶花图谱、杂著、图卷、画屏等。
·马来西亚和中南美洲亦能栽培山茶。
·山茶学名并非由分类学鼻祖林奈首创。
·十多年来山茶新品种不断涌现,出现了许多新型姿式。因此,作者把1993年国际山茶协会制定的山茶花型、叶型、树型等的分类中增添了一些新颖花式,以扩大、容纳规范。
·茶(c-sinensis),具有四五千年栽培史,自古以来专供人们作为解渴饮料。20世纪下半叶,美国、加拿大已开发出供观花、观果、观叶色的品种。
·介绍了许多“纳须弥于芥子”的微型山茶;披露了许多垂枝、匍匐新品种。
·广泛介绍了许多锦叶山茶品种。这些品种不光是经病毒侵染,有些还是基因突变。病毒侵染植株后,不光引起叶丛、瓣丛出现黄或白色斑晕;花朵瓣丛亦会变色;枝丛会变成波形等。为了充分证明它们的变异情况,作者一一附彩照说明问题。

作者简介

沈荫椿,祖籍江苏无锡,1934年出生于园艺世家。父亲沈渊如是一位研究兰花、杜鹃、山茶等的专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闻名于沪宁杭一带。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又秉性天赋,课余之暇,受父亲言传身教,长年累月实践中,术益精,艺益深。
1957年2月起,已在无锡、常州、南、上海、苏州等地报刊上发表花木、盆景艺术文章,崭露头角。陆续在《文化与生活》、《大众花卉》、《科学生活》等杂志以及各地报章副刊上发表种植花木盆景文章。1981年8月出版《微型盆栽艺术》,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园艺界的第一本专著,多次再版。1981年《中国报道》世界语版3月号、1981年《中国建设》英文版6月号,均介绍了沈荫椿的“微型盆栽艺术”;1983年7月10日《光明日报》副刊刊登“方寸盆土百花争艳——记无锡沈荫椿的微型盆栽”,1983年12月19日《新华日报》副刊刊出“千姿百态一掌问——记国际盆栽协会会员、微型盆栽培植者沈荫椿”,以及1984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副刊报道“郁郁葱葱在指尖——访微型盆栽艺术家沈荫椿”。
1984年10月7日去国,定居美国后,工余之暇,花癖如故,四出寻访山茶、杜鹃等品种,并与国际相关知名人士、组织、苗圃作广泛联络、结交,渐成知己,进而采撷新知,大开眼界。
1984年10月出版《兰花》(与父亲合著),之后多次再版,仍供不应求。直至1997年2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幽兰香飘远——记‘江南兰苑’”文中还提及“……沈渊如与其子沈荫椿合著的《兰花》一书,至今还为兰界同仁所推崇。”
1985年出版《杜鹃花》。
1991年与二位好友合著《中国盆栽和盆景艺术》(The Chinese Art of BonSai·Potted Landscapes)中英文对照版,受到国际学术界关注,如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爱尔兰皇家盆栽协会、意大利盆栽协会等纷纷来函订购。1996年被美国驻华大使馆把该书200册作为赠送给联合国在北京召开国际图书馆会议与会国际代表的礼物。
2004年退休后,着手整理20年以来收集的山茶资料、彩照,并广泛阅读国际山茶书刊,经3年多编撰成《山茶》专著。

目录

Frewrd
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
Ackwledgmes
第1章 山茶简史
一、中国山茶发展概况
二、国际山茶发展、交流概况
(一)亚洲
(二)欧洲
(三)大洋洲
(四)美洲
(五)非洲
茶在园艺中的新功用

第2章 山茶和茶梅的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
一、形态特征
(一)花
(二)叶片
(三)树形
(四)果实
二、生物特性
(一)香味
(二)耐寒性

第3章 观叶、观枝干类山茶
一、观叶类
(一)锦叶
(二)特殊色泽叶
(三)叶尖
(四)叶脉
(五)叶齿
(六)叶型
二、观枝干类
(一)垂枝类
(二)曲干虬枝类
(三)矮生型

第4章 黄山茶
一、概述
二、品种简介

第5章 微型山茶花
一、概述
二、品种简介

第6章 世界山茶和茶梅珍品
一、山茶花
(一)世界山茶花名贵品种
(二)美国怒起乌苗圃(ucci’s urseries)培育出的
尚未命名山茶新品种
(三)美国加州各地山茶协会会员培育出的未命
名山茶新品种
二、日本特有原生山茶
(一)日本野山茶
(二)雪茶
(三)肥后山茶
(四)日本侘助
三、云南山茶及其杂交种
(一)云南山茶传播历史
中国云南山茶西渡北美
(二)品种简介
秘境云南的奇葩——云南山茶花
四、茶梅
(一)概述
(二)品种简介
对刘长卿海红诗的几点浅见

第7章 山茶和茶梅的应用
一、园林景观
二、栅栏式棚架栽植
三、荫棚地栽
四、疏林丛中地栽或盆植
五、山茶树桩盆栽艺术
六、山茶花插花艺术和相关工艺品
七、山茶花展览
参考文献
种及品种中文索引
种及品种外文索引

前言/序言


《星辰之语》 简介: 在这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星辰不再是冰冷的点缀,而是跳动着古老智慧的灵魂。它们低语着创世的奥秘,诉说着文明的兴衰,镌刻着宇宙万物间的深刻联系。《星辰之语》是一部跨越时空、融汇科学与哲思的宏大叙事,它带领读者踏上一段令人屏息的宇宙之旅,去倾听那些被时间遗忘的声音,去理解那些隐藏在星辉之下的深刻真理。 故事的开端,是在一个遥远的、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埃隆族。埃隆人以其对宇宙的深刻洞察和对星辰的虔诚信仰而闻名。他们的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探索宇宙最深层的奥秘。然而,他们并非通过冰冷的科技仪器,而是通过一种近乎心灵感应的方式,与宇宙中的古老智慧建立连接。这种连接,他们称之为“星辰之语”。 故事的主人公,一位年轻的埃隆族学者,名叫卡利。卡利从小就对星辰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他能够“听”到那些旁人无法察觉的星辰的低语。这种能力让他与众不同,但也让他承受着巨大的孤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卡利意外接收到了一段来自遥远星系的、异常强大的星辰之语。这段信息并非他以往所接触到的任何一种,它充满了危机感,预示着一场席卷整个宇宙的巨大变革即将来临。 这段信息指向了一个被遗忘的古老星域,那里曾是宇宙中一个辉煌文明的中心,但如今却只剩下废墟和无尽的黑暗。根据星辰之语的指引,卡利坚信那里隐藏着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的关键。然而,这趟旅程充满了未知与危险。宇宙的深处并非只有星辰,还有潜伏的未知力量,以及一些对宇宙平衡虎视眈眈的古老存在。 卡利并非孤身一人踏上征程。他得到了一位年迈的埃隆智者的指引,这位智者曾是埃隆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星辰语者之一,他似乎知晓关于星辰之语的更多秘密。同时,在旅途中,卡利也结识了一些来自不同种族、不同星球的伙伴。有擅长驾驭宇宙能量的类人生物,有能够与星辰共鸣的神秘种族,还有一些拥有独特智慧和生存技巧的异星生命。他们因共同的目标而聚集,为了守护宇宙的未来而携手前行。 他们的旅途,是一部关于探索、发现与成长的史诗。他们穿越星云的迷雾,跨越黑洞的边缘,在未知的星系中寻找线索。他们遇到了曾经辉煌但如今濒临灭绝的文明,看到了宇宙中生命的多样性与脆弱性。他们也遭遇了来自黑暗势力的阻挠,这些势力试图利用宇宙的变革来达成自己的野心。 随着旅程的深入,卡利逐渐领悟到,“星辰之语”并非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宇宙的生命脉搏,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它揭示了宇宙并非冰冷而无序,而是充满着内在的秩序与智慧。每一个星辰,每一个粒子,都承载着宇宙的记忆与信息。而埃隆族所拥有的“星辰之语”能力,不过是他们与这宇宙生命脉搏建立连接的一种方式。 他们最终抵达了那个被遗忘的古老星域。这里并非如他们想象中的一片死寂,而是隐藏着一个更加古老、更加宏大的存在。他们发现,宇宙的变革并非是单纯的毁灭,而是一种生命形态的进化与升华。而那个古老文明之所以消失,并非是被毁灭,而是选择了另一种形式的存在,融入了宇宙的更深层维度。 在古老星域的中心,卡利和他的伙伴们面临着最终的考验。他们需要理解星辰之语所传递的真正含义,并作出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将影响整个宇宙的命运。他们明白了,宇宙的平衡并非来自于绝对的静止,而是来自于不断的演化与新生。而真正的守护,并非是抗拒改变,而是顺应宇宙的规律,引导变化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星辰之语》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冒险与探索的故事,它更是一次关于生命、意识与宇宙本质的深刻反思。它探讨了文明的兴衰,个体的价值,以及我们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卡利从一个孤独的少年成长为一名肩负宇宙命运的领航者,他的成长历程,就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这部作品将带领读者思考:我们能否理解宇宙的语言?我们与星辰之间,是否真的存在着某种超越物质的联系?在宇宙的宏大画卷中,我们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星辰之语》试图给出的答案,不是冷冰冰的科学定律,而是蕴含在星辰低语中的,一种关于希望、连接与永恒的深刻启示。它鼓励我们仰望星空,倾听那来自遥远时空的呼唤,并从中汲取力量,去理解我们自身,去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奇妙而充满生机的宇宙。 书中,读者将跟随卡利,穿越令人惊叹的宇宙景观,体验前所未有的冒险。从漂浮着水晶城市的星云,到回响着古老歌谣的脉冲星,再到被遗忘在时空裂隙中的文明遗迹,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想象力与震撼力。人物的塑造也力求真实而饱满,他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背景、动机与成长轨迹,他们的互动与情感纠葛,为宏大的宇宙叙事增添了人性的光辉。 《星辰之语》是一部能够激发读者无限遐想的作品,它挑战我们固有的认知,拓展我们对宇宙的理解边界。它将带你进入一个充满神秘、智慧与壮丽的宇宙,让你在阅读中,仿佛亲身感受那来自星辰深处的呢喃,而那份呢喃,或许正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关于生命与宇宙的终极答案。它以一种诗意而深刻的方式,描绘了宇宙的宏伟与生命的渺小,但同时又彰显了生命个体在宇宙中的无限可能与重要价值。这是一个关于倾听、关于理解、关于在星辰的指引下,找到自己位置的动人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小说简直是把我拉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种沉浸感不是一般的书能比拟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环境氛围的细腻刻画,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栩栩如生,仿佛我能闻到雨后泥土的清新,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主角的成长弧线设计得极其自然,没有那种生硬的“开挂”式转变,每一步挣扎、每一次顿悟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特别是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处理,那种微妙的试探、不言而喻的默契,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它不光是在讲一个故事,更像是在探讨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中保持自我,这对于我这种常常在迷茫中摸索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我读到好几次,因为某个角色的遭遇感同身受,手中的书页都微微泛湿。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控得炉火纯青,该快则快如疾风骤雨,该慢则慢如品茗对弈,让人欲罢不能却又舍不得翻得太快,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心布置的伏笔。读完之后,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久久不散,总觉得书中的世界还未真正向我敞开全部的秘密,很期待作者能在这个世界观下展开更多的故事线。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它不是那种煽情到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叙事,而是通过克制而有力的笔触,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尤其是在描绘那些不被世俗理解的爱恋与牺牲时,那种深沉、隐忍的情感力量是极具穿透力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沉默”的运用,很多时候,角色之间没有激烈的争吵或表白,仅仅是一个眼神的交汇,一个微小的动作,就能传达出千言万语的重量。这种“留白”的处理,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这本书的配角塑造也极其成功,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功能性的工具人,他们都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轨迹和饱满的情感世界,甚至有些配角的悲剧性,比主角的经历更能让我产生共鸣。它让我重新思考了“陪伴”的真正含义,以及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默默付出的人们。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共情能力被极大地拓宽了,看待周围的人和事都多了一份温柔和理解。

评分

从文学技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独树一帜的。它没有盲目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追求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作者对于句式长短的搭配拿捏得恰到好处,长句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史诗般的厚重感;短句则如刀锋般精准,掷地有声,往往在关键时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一些段落中展现出的那种近乎散文诗的特质,那种对自然景物、光影变化的描摹,简直可以单独拎出来当作范文来学习。它不仅仅是叙事工具,本身就具备了审美价值。此外,这本书的叙事视角切换得非常流畅,时而拉远景观察全局,时而贴近个体感受内心,这种全知视角与限制视角的交替使用,让读者既能把握宏观脉络,又能深入体验角色的微观世界。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在文学性、故事性和思想性上都达到了高度平衡的佳作,值得反复阅读和细细品味。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精妙,简直像一台运转得天衣无缝的复杂机械。我作为一个细节控,对这种环环相扣的布局简直无法抗拒。很多看似不经意的开头,到故事后半段才猛然发现它埋下了多重要的线索。作者对时间线的处理非常高明,时而闪回,时而跳跃,但每一次的切换都服务于情感的递进和悬念的加强,完全不会让人感到混乱,反而有一种抽丝剥茧的快感。特别是那个关于家族秘密的设定,布局之广,牵扯人物之多,但作者都能清晰地梳理脉络,不让读者迷失在庞大的信息量中。我甚至忍不住翻回去重读了好几遍,只为验证我关于某个情节走向的猜测,结果发现作者的铺垫远比我想象的要精妙得多,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这种智力上的交流感,是我阅读体验中非常看重的一部分。这本书读起来不累,但需要全神贯注,因为它奖励那些愿意投入精力的读者,让每一次的“啊哈!”时刻都显得尤为珍贵和满足。

评分

坦白说,我刚开始接触这类题材时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作品太多了,很难挑出真正有深度的。但这本书,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它的思想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没有用宏大的叙事来压迫读者,而是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交织,构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图景。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道德灰色地带时的那种游刃有余,没有简单地将角色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每个人都有其复杂的多面性,他们的选择往往是在两难甚至多难的境地中做出的最优解(或者说,是他们认为的最不坏的选择)。这种对复杂人性的剖析,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我特别留意了作者的遣词造句,那种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让文字本身就具有一种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细品之下又充满了哲学的意味。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一位讲故事的人,更像是一位敏锐的观察者和深刻的思考者,他把观察到的社会现象,用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呈现了出来。这本书的后劲非常大,合上书本后,脑子里还会自动回放那些关键的对话和场景,引发持续的反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