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通用基础教程(修订版)

测量学通用基础教程(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金花 等 著
图书标签:
  • 测量学
  • 测量基础
  • 工程测量
  • 通用测量
  • 高等教育
  • 教材
  • 修订版
  • 地理信息
  • 大地测量
  • 测量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ISBN:9787503022968
版次:2
商品编码:1094181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测量学通用基础教程(修订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类、交通运输类、水利类、环境与安全类、地球物理学类、地质学、地矿类等相关专业本专科的测量学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特点:本书采用模块化教学思路,专业适用面宽。

内容简介

   《测量学通用基础教程(修订版)》全书内容分为两个模块:通用模块和方向模块。第一部分通用模块共九章,介绍测量学的础知识、基本方法及仪器的使用。第二部分方向模块共六章,分别介绍测量方法在建筑施、道桥工程、管线工程、地籍测绘、地质勘测工程、矿山工程中的应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测量学的任务与作用
§1-2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第二章 水准测量
§2-1 水准测量原理
§2-2 水准测量的仪器与工具
§2-3 水准仪的使用
§2-4 水准测量的作业
§2-5 水准测量误差
第三章 角度测量
§3-1 角度测量原理
§3-2 经纬仪的构造
§3-3 水平角观测方法
§3-4 竖直角观测方法
§3-5 水平角测量的误差
§3-6 直线定向
第四章 距离测量
§4-1 距离测量概述
§4-2 视距测量
§4-3 普通钢尺量距
§4-4 电磁波测距
第五章 测量误差理论基础
§5-1 测量误差概念
§5-2 偶然误差的特性
§5-3 评定精度的标准
§5-4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5 误差传播定律及应用
第六章 控制测量概念
§6-1 控制测量概述
§6-2 导线测量
§6-3 三角测量
§6-4 交会法测定点位
§6-5 高程控制测量
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
§7-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7-2 地形图的符号
§7-3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传统测图法
§7-4 地物、地貌的测绘
§7-5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7-6 地形图的应用
第八章 测设(放样)的基本工作
§8-1 测设水平距离
§8-2 测设水平角
§8-3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8-4 测设已知高程
§8-5 测设已知坡度线
第九章 现代测绘技术与应用
§9-1 现代水准测量
§9-2 全站仪
§9-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9-4 数字测图
第十章 建筑施工测量
§10-1 施工测量的特点
§10-2 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
§10-3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施工测量
§10-4 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
§10-5 竣工测量
§10-6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第十一章 道桥工程测量
§11-1 道路中线测量
§11-2 圆曲线测设
§11-3 纵、横断面图测量
§11-4 道路施工测量
§11-5 桥梁工程测量
第十二章 管线工程测量
§12-1 管线工程测量概述
§12-2 管道中线测量
§12-3 管道纵、横断面图测绘
§12-4 管道施工测量
§12-5 管道竣工测量
第十三章 地籍测量
§13-1 地籍测量概述
§13-2 地籍调查
§13-3 地籍图测绘
§13-4 地籍修测
第十四章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
§14-1 勘探工程测量
§14-2 地质剖面测量
§14-3 地质填图测量
第十五章 矿山测量
§15-1 山测量概述
§15-2 联系测量
§15-3 井下控制测量
§15-4 巷道施工测量
§15-5 矿图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测量学通用基础教程(修订版)》的详细图书简介,内容完全聚焦于该书可能涵盖的领域和深度,而不涉及任何AI生成的表述方式。 --- 《测量学通用基础教程(修订版)》图书简介 一、 导论:测量的核心地位与学科范畴 本书旨在系统、深入地阐述现代测量学(Geomatics)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以及工程应用。测量学作为一门涵盖几何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是土木工程、资源勘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乃至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 本修订版在前版坚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行业对高精度、自动化、智能化测量系统的需求,对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与优化。它不仅是专业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核心教材,也是工程技术人员提升专业素养、掌握前沿技术的实用参考手册。 二、 理论基础的夯实:精度、误差与数据处理 测量工作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进行精确量化描述。因此,本书首先从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入手,对测量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进行详尽的阐述。 1. 误差的分类与分析: 详细区分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来源、特性及消除方法。重点讲解了如何运用最小二乘原理对观测数据进行最优估计和可靠性分析。 2. 精度评定标准: 深入探讨了标准差、中误差、极限误差等核心精度指标的计算与应用,确保读者能够科学地评估测量成果的可靠性。 3. 平差计算的深化: 除了传统的圃地平差方法,本版特别引入了空间坐标系下的三维平差技术,包括参数估计和约束条件处理,为后续的精密工程测量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三、 经典与现代测量技术的集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体系,强调技术间的衔接与互补。 1. 几何测量: 详述了常规控制测量的布设原理、边角(距离与角度)测量方法及精密计算。重点关注了国家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的理论框架,包括大地水准面、基准面与参考椭球的定义与应用。 2. 角度与距离测量技术: 详细解析了精密水准仪(如光学水准仪、数字水准仪)和经纬仪(包括光学和光电式)的工作原理、误差来源及操作规程。对于电子测距仪(EDM),深入讲解了电磁波传播理论、大气修正以及斜距向平面坐标的转换方法。 3. 经典大地测量学: 涵盖了地图投影的分类、性质及其变形计算,特别是对当前广泛应用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投影系统(如高斯-克吕格投影)进行了详尽的推导和应用实例分析。 四、 现代大地测量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 本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紧密围绕现代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空间数据的获取需求展开。 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 这是本书篇幅较重的一部分。全面介绍了GPS、北斗(BDS)、GLONASS及Galileo等卫星系统的基本原理、信号结构和定位模型。重点讲解了相对定位(差分技术),包括静态、快速周解和实时动态(RTK)的作业流程、数据链建立及后处理软件的应用。同时,深入讨论了区域性GNSS参考站网的建设与维护。 2. 地面三维扫描技术: 系统介绍了激光雷达(LiDAR)技术,包括时间飞行法(ToF)和相位差法的工作原理。详细讲解了点云数据的采集、配准、滤波、分类与建模的全过程,这是数字孪生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 3. 摄影测量与遥感基础: 阐述了航摄影像的几何特征、内外定向原理。着重介绍了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Digital Photogrammetric Workstation, DPW)中,如何利用同名像点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并生成高精度数字表面模型(DS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五、 工程应用与专题深化 理论必须服务于实践。本卷将知识点与实际工程场景紧密结合,展示测量学的应用广度与深度。 1. 工程控制与变形监测: 详细规划了大型基础设施(如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水利枢纽)的高精度控制网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结构健康监测(SHM)的原理,包括应变片、沉降监测和三维位移监测中数据的采集、分析与预警阈值设定。 2. 矿业与隧道测量: 专题讨论了地下工程中的导向、通风、贯通测量技术,以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如倾斜层理、断层带)的放样与校核方法。 3. 地籍与不动产测量: 介绍了现代地籍调查的技术流程,包括边界点采集、地籍图的更新与维护,以及地籍信息系统的集成管理。 4. 激光跟踪仪及精密仪器应用: 针对高端装备制造和大型结构安装,详细介绍了激光跟踪仪的工作原理、误差校正,以及其在大型机械装配中的应用方法。 六、 总结与展望 《测量学通用基础教程(修订版)》立足于扎实的测量学基本理论,全面覆盖了从传统测绘到现代三维空间信息获取的全过程。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物联网(IoT)、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在空间数据处理中的新兴应用趋势,力求使读者不仅掌握“如何测量”,更能理解“如何利用海量空间数据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培养其作为未来空间信息工程师的综合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测绘一线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既能系统梳理基础理论,又能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的书籍。这本书的到来,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书中对各种测量方法,从传统的理论测量,到现代的GNSS测量、摄影测量、激光扫描等,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测量技术优劣势的对比分析,以及在具体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例如,在讲解摄影测量时,作者详细介绍了无人机航测的原理、数据采集流程以及成图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分析了其在地形测绘、工程放样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因为我们部门近期正计划引入无人机航测技术,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无疑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此外,书中对测量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的讲解也十分到位,这对于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至关重要。虽然我已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很多细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发现了自己工作中的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评分

我对测量学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总觉得那些复杂的仪器和计算过程离我太过遥远。然而,当我偶然翻到这本书时,我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重点放在那些令人望而却步的复杂公式上,而是着重于解释“为什么”和“怎么用”。作者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如何利用地图导航、如何测量土地面积,来阐释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坐标系统”的章节,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地球比作一个巨大的棋盘,而坐标系统就是确定棋子上每个“点”位置的规则。这种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让我迅速理解了大地坐标系、平面坐标系等概念的本质。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讲述了测量学在古代文明中的发展和贡献,这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科的魅力和厚重感。这本书让我明白,测量学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在我们身边,并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这样一名初涉测量领域的学生提供了一盏明灯。过去,我对测量学总是感到一片迷茫,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常常让我望而却步。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那种困惑感便渐渐消散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定义,而是从测量学的历史渊源、实际应用场景入手,让我们看到了测量学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测量误差”的讲解,作者用生动的例子,比如测量房间的长度,来阐述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来减小误差的影响。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让我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核心知识点。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测量仪器发展历程的介绍,这让我对现代高科技测量设备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思维的启迪,让我对测量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评分

坦白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测量学这个专业领域一直缺乏系统的认知。脑海中关于测量学的概念,仅限于一些零散的、来自影视剧或新闻报道的片段,比如勘探、导航、工程建设等。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道清晰的脉络,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了起来。作者在开篇就点明了测量学的核心——“精确地描述和表示空间信息”,这句话立刻引起了我的共鸣。书中对不同测量技术,如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全站仪测量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特别注重对这些技术原理的深入剖析,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场景和局限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测量误差的来源与控制”这一部分的讲解,作者没有简单地列举误差类型,而是通过分析实际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来解释误差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通过改进操作方法、选择合适的仪器来降低误差。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对测量学的严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精度控制的重视。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测量学的大门,让我看到了这个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和语言风格,与我之前接触过的许多同类教材截然不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用循循善诱的口吻,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测量学这座知识的殿堂。书中并没有过多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比如,在讲解“角度测量”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测量公式,而是通过讲述如何测量房间的对角线长度来引入“精度”和“误差”的概念,进而引出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路径,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喜欢书中“实操指南”的部分,作者提供了详细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配以清晰的图示,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一步的动作要领。这对于我这样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测量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用科学的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评分

书不错,正版,物流也给力

评分

帮同学买的。。没有看。。

评分

挺好的,感觉很有帮助的

评分

帮同学买的。。没有看。。

评分

适合测量类,建筑类使用,正在使用中

评分

书不错,正版,物流也给力

评分

适合测量类,建筑类使用,正在使用中

评分

应该是正版

评分

适合测量类,建筑类使用,正在使用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