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法国当代思想家新论第2辑·法兰西政治模式:1789年至今公民社会与雅各宾主义的对立》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描绘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兰西政治二百余年的历史演义及其发生与演变的机制和模式,基于法国自身的政治问题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富有历史纵深的考察。作者指出,构成“活生生的法国历史”主体的,正是作为政治统合性与抽象个体性两极对立之“中间体”存在的多元的公民社会。这个法国模式的公民社会正是来自于法国历史本身,在雅各宾主义极化政治的道路上拓展出来的。在作者看来,法兰西公民社会尚未完成其自主性构建,而本书为我们所展现的这一政治模式与命运的演变与生长,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某种理论上的启迪。
作者简介
皮埃尔·罗桑瓦龙(1948-)法国当代著名政治思想家,法兰西公学院教授,1948年生于法国中部的布卢瓦。一直致力于民主史、法国政治史和当代社会中国家的角色以及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他还担任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院长,以及该院雷蒙阿伦政治研究中心的带头人。上世纪70年代曾是法国劳工民主联合会工会关于工人自治的主要理论家。著有《基佐时代》(1985)、《不可能的君主制》(1994)以及“法国民主史三部曲”的《公民的加冕礼》(1992)、《无处可寻的民族》(1998)和《未完成的民主》(2000)等。
目录
中译本序法兰西政治是中国的一面镜子
引言民主之路与法国的个案
第一部分 乌托邦式的统合性
第一章 作为社会形式的统合性(大一统原则)
第二章 作为民主品质的统合性(即时性原则)
第三章 作为调控模式的统合性(法律至上)
第四章 起源问题
第二部分 考验与重组
第五章 可统治性的需要
第六章 社会学考验
第七章 自由的要求
第八章 抵抗与重组
第三部分 修正的雅各宾主义
第九章 大转折
第十章 工会例外
第十一章 自由与制度
第十二章 极化民主
第十三章 网络国家
第十四章 差异与重复
索引
精彩书摘
从理论到实践
主张回归行会制度的人们着实感觉到了从经济角度论证其观点的难度。尽管从社会学角度对流动个人社会所引发的“无序”的揭露获得了无可争辩的反响,要想从经济学角度证明行会制度的优越性就没那么简单了。当时他们感受到的问题确切地说就是:应该如何解释,为什么“在理论上”有利的事却导致了“在实践上”具有毁灭性的措施?这种理论的许诺与实践的结果之间的反差也不是新鲜事。当年把大革命的“罪孽”归咎于抽象思想的人们所持的正是这种看法。从伯克到博尔塔利斯,这一现象在无数著作中被提及。1805年至1821年间,同一观点又被套用到了行会问题上,行会支持者们感叹,在消灭了特权的同时,一种积极的行业组织模式也被毁灭了。苏弗洛·德·莫莱曾指出:“在行政和商业领域,丰富的想象实在是现实的大敌。”拉瓦舍一杜普莱西斯也疾呼,“抽象主义”、“空洞的理论”和“投机性的意见”要为经济和社会混乱负责。一位商业组织观察家曾总结道:“我们被普遍理论的逻辑牵着鼻子走,却没有去探究更可靠的现实问题,我们本想获得幸福,却最终必然自食恶果。”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被认为是症结所在,但其动因却晦暗不明。西斯蒙第是第一个真正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的人。他的情形颇为有趣,随着对该问题分析的深入,他在几年间便从亚当·斯密的信徒变成了行会组织的捍卫者。他在1803年出版了首部重要著作《论商业财富》,该书严厉批判了行会师傅制度,也对学徒制度大张挞伐,把行会看成是“反消费者反社会的联盟”。工商业的绝对自由在他看来却是金科玉律。而他在181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新原则》却有了根本的转变。他在该书中呼吁“给予各行业组织行会的权益”,尽管同时也拒绝“重建师傅特权”和征收“管事费”。他以更为审慎的态度回顾了行会的历史,承认了其功绩,但也毫不掩盖其弊端。该如何理解这一转变呢?贫富差距扩大现象的一切征兆恐怕在西斯蒙第的转变中起了相当作用--这一点我们在下文还要提到。他恐怕更关注保护劳动者的具体条件,而不是如何从形式上保障行业的平等进入。但他的转变也来自他对其学科的意义和地位的思考。他曾坦言:“没有任何一种学科比政治经济学更需要经验的指导;理论在这一学科会造成比其他任何学科更多的谬误;因为在其他学科中,把握各种具体情况的难度远没有这样高,这些情况看似彼此独立,其实却相互作用;在其他学科中,预见我们所做改变的后果的难度也没有像在政治经济学中这样高。”这一认识道出了信息在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
前言/序言
法国当代思想家新论(第2辑)·法兰西政治模式:1789年至今公民社会与雅各宾主义的对立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