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講講繪畫過程的基礎教程!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針對初學者精心編寫!
周宏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1982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88年至今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擔任建築美術基礎教學工作。教授素描、水彩及西方現代藝術史等課程。齣版《建築美術錶現技法》《水彩》《建築素描》《鉛筆素描》《建築與樹木鉛筆寫生教程》以及《西方現代藝術史》等教材和專著。多幅作品曾在國內外美術館和畫廊展齣。
任何類型的藝術錶現都離不開技術的保證,而熟練的技巧則來源於反復的實踐,對於初學者來說更是這樣。本書的內容是嚮讀者介紹水彩畫寫生或創作的基本技法,也是作者從事水彩畫教學的一些個人經驗。實際上,藝術創作中的任何技法和原理都是藝術傢的個人經驗,沒有什麼絕對的正確與錯誤,學習者隻是從中汲取那些對自己有啓發的東西,並且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學習和運用。
水彩畫是一個曆史悠久的畫種,但是人們好像對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水彩畫”這一術語似乎盡人皆知;陌生,是因為當前它並未在社會環境中得到充分的展現,無論是在高等院校的美術課程裏,還是在業餘畫傢中,係統教授或學習水彩畫的人並不多。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水彩畫的技術較其他畫種要更復雜一些,會讓從事色彩實踐的初學者望而卻步。其實,如果你能夠不畏睏難努力實踐,就會在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中充分地體驗到挑戰的魅力,其中既有失敗的沮喪,也有成功的喜悅。不要說是初學者,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水彩畫傢也難免在創作過程中遭受技術上的睏擾或失敗。許多難以掌控的變化,甚至是偶然性的效果都可能造成失敗,當然也可能帶來驚喜,這也正是水彩畫創作過程的魅力所在。
水彩畫作品的題材非常廣泛,本書主要選擇瞭靜物、建築、風景等題材予以技法方麵的介紹,尤以建築題材為重點。原因是作者在建築學院從事美術教學,平日給學生們所講授和訓練的內容多以建築題材為主,寫作本書的目的也是為瞭給學生們提供一本參考書。當然,水彩畫的基本技法並不因為錶現題材的不同而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彆。作為技法訓練,任何題材都可以,但不同的題材在水彩畫錶現中也的確存在著難易程度上的差異。例如,靜物和建築總要比植物和人物好掌握一些。原因是前者是靜態的,而且一般都具有比較明確的幾何基礎,容易分析和把握;後者是動態的,並且多是有機形態,描繪起來要相對睏難一些。因此初學者最好從靜物畫開始,逐漸過渡到比較復雜的題材。
學習水彩畫技法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練習,寫生是最重要的練習手段。寫生的過程包括瞭對實際景物的色彩分析、色彩運用和藝術錶現的全部內容,寫生既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練習過程,又是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創作過程。
臨摹優秀的水彩作品也是一種學習方法。不過,我主張初學者最好先進行寫生練習。寫生過程中會齣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和麻煩,帶著問題和睏惑再去有目的地臨摹優秀作品會更有效。
參照攝影作品進行水彩畫練習也是可取的。照片可以為我們提供物體的形態和固定的色彩,學習者可以參照它進行水彩畫技法練習。許多專業人士也利用照相機收集創作素材,並且經過對照片的重新組織、提煉和改造來進行水彩畫創作。對於學生來說,從照片中所獲得的色彩印象是不自然、不真實的,除瞭參照它進行技法練習之外,永遠不要指望通過照片來體驗和訓練色彩感覺,真實生動的色彩隻存在於大自然中。
閱讀和研究相關的理論與技術性書籍對於學習繪畫是有幫助的,但是所有的問題歸根結底要在實踐中得到解決。最好的老師是興趣,最好的課本是自然,最佳的途徑是實踐。
這本《建築美術:水彩》的封麵設計就給人一種寜靜緻遠的感覺,淡雅的藍色調和精緻的手繪草圖,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原以為它會是一本偏重技法講解的工具書,但翻開後纔發現,作者的敘事方式相當富有詩意。開篇並沒有急著去講如何調色、如何用筆,而是花瞭大量篇幅探討瞭“光影與空間的情感對話”。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氛圍營造”的獨到見解,他把水彩的暈染效果比喻成記憶中模糊卻溫暖的景象,強調瞭藝術傢在捕捉建築瞬間美感時的主觀能動性。書裏收錄瞭不少歐洲古城寫生案例,但重點不在於完美復刻,而在於如何通過筆觸的輕重緩急,去錶現曆史沉澱下來的那種滄桑感和生命力。比如在描繪一棟老教堂時,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利用紙張的吸水性來模擬濕潤的空氣感,這讓我這個業餘愛好者茅塞頓開。而且,書中對不同天氣和不同時間段光綫對建築形態的影響分析得極其深入,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羅列,而是充滿感性的描述,讀起來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匠人娓娓道來他的心聲。那種對建築形體結構的精準把握,與水彩媒介的流動性完美結閤,真的讓人贊嘆。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打破瞭傳統水彩畫的保守範疇,大膽地將水彩這種相對“輕盈”的媒介,運用到瞭描繪宏大、厚重建築主題上。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留白”藝術的運用。他認為,建築畫麵中的“未繪之白”不僅僅是紙張的本色,更是對觀者想象力的邀請,是呼吸的空間。他甚至提齣瞭一種“意嚮性描繪”的理念,即我們不必將每一個磚塊、每一根欄杆都描繪得清清楚楚,而是要抓住建築的“氣質”和“精神內核”。這一點,對於我們這些習慣瞭用軟件進行精準建模的現代設計師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啓發,它提醒我們,設計不應止步於精確的參數,更需要有溫度和故事性。書中的配圖選擇非常考究,大部分作品都帶著一種悠閑的戶外寫生感,仿佛作者剛剛放下畫筆,轉身就投入瞭那片陽光下的街道。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人忍不住想立刻拿起畫筆,走到戶外,去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好瞬間。這是一本能真正點燃創作熱情的書。
評分老實說,我最初是衝著“建築”二字買的,因為我對城市規劃和曆史建築修復有濃厚的興趣,期待能學到如何用專業手法記錄和分析。這本書雖然側重於“美術”的錶達,但它對於建築元素的“解構”和“重組”卻有著極高的專業度。作者在處理復雜的結構綫條時,並不是依賴尺子和鉛筆的死闆,而是通過對不同灰度水彩的層層疊加,構建齣建築的體積感和層次感。他有一個很巧妙的觀點,認為水彩的“透明度”正是模擬瞭建築材料對光綫的吸收與反射的復雜性。書中有一組關於“工業遺址改造”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如何用柔和的水彩色調去“軟化”那些粗獷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使之融入自然環境,而不是突兀地存在。這種對建築語匯的深刻理解,使得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一般的繪畫指導手冊。它實際上是一本關於“如何用視覺語言闡述建築設計理念”的深度指南,對於我理解建築與環境的互動關係,提供瞭全新的視角和工具。
評分我是一個剛開始接觸建築設計不久的學生,市麵上的相關書籍汗牛充棟,大多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內容陳舊。《建築美術:水彩》的齣現,像一股清新的風。它的結構安排極其閤理,從基礎的透視原理如何轉化為水彩構圖,到具體材料(如石材、木材、玻璃)在水彩中的不同錶現力,層層遞進,邏輯清晰。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有一章專門討論瞭“環境元素與建築的共生關係”,作者用非常直觀的圖例展示瞭如何將周圍的樹木、水體,甚至遠處的雲朵,有機地融入到主體的建築描繪中,而不是生硬地將建築“貼”在背景上。這對於提升作品的整體性和故事性至關重要。更讓我感到實用的是,作者對於“效率”的考量。在實際的工地考察或快速寫生中,不可能花費大量時間精雕細琢,書中提供瞭一套高效的“三步速寫法”,針對性地解決瞭如何在短時間內抓住建築神韻的問題。那些關於如何預判顔料乾燥速度和控製水量的實用技巧,都是實戰中積纍齣來的寶貴經驗,而不是空泛的理論,非常適閤我們這種需要快速齣圖的實踐者。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絕對是頂級的,每一頁的色彩還原度都令人驚嘆,這對於一本關於視覺藝術的書來說至關重要。我反復比對瞭書中的彩色插圖和作者在文字中描述的創作心境,發現印刷廠真的下足瞭功夫。但我更關注的,還是作者在“情感投射”層麵的探索。他似乎並不把水彩僅僅看作一種繪畫工具,而是一種媒介,用來錶達人對人工造物的復雜情感。有一段描述讓我印象深刻:當我們描繪一個現代主義的玻璃幕牆時,水彩的“不確定性”恰恰能捕捉到玻璃反射齣的周遭環境的快速變化,從而賦予冰冷的現代建築以生命力。這完全顛覆瞭我以往對“精確”的追求。此外,書中還收錄瞭一些作者早年間的習作,這些“未完成”或“略顯稚嫩”的作品,反而成瞭最好的教材,它告訴我們,不必害怕錯誤和瑕疵,它們往往是通往獨特風格的必經之路。這種坦誠和對藝術探索過程的展示,比任何完美的範畫都要來得有價值,它極大地鼓舞瞭那些在學習中感到沮喪的人。
評分幫同學買的書,看起來還不錯。快遞也很速度。
評分好~~非常的棒~!!~
評分長度在5-200個字之間 填寫您對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該商品或某功能為您帶來的幫助,或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最多可輸入200字
評分好~~非常的棒~!!~
評分書本質量很好,送貨很快,價格便宜
評分好煩躁啊,幾十件怎麼寫啊!!!!!好煩躁啊,幾十件怎麼寫啊!!!!!好煩躁啊,幾十件怎麼寫啊!!!!!
評分排版不錯,內容很好,價格略高
評分書本質量很好,送貨很快,價格便宜
評分好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