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漫畫大珠慧海語錄 中信齣版社

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漫畫大珠慧海語錄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蔡誌忠
  • 漫畫
  • 古籍
  • 典藏
  • 大珠慧海
  • 語錄
  • 中信齣版社
  • 國學
  • 傳統文化
  • 智慧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信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49276
商品編碼:11026610573
品牌:中信齣版(Citic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176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國學的啓濛書 ,“俗說經典”的常銷書——自20世紀90年代齣版以來,領銜在內地掀起“俗說經典”熱潮;

★讀者對象老少皆宜——通俗妙解文化古籍 ,生動展現經典魅力,將復雜深奧的經典淺顯化地錶達;

★品質高,選材廣——跨越經典經史子集的分類,囊括數韆年中國傳統精華;

★整體性強——收錄5輯37種40冊,首次整體展現瞭蔡誌忠漫畫古籍全貌作品;

★獨具辨識度和收藏價值的典藏設計——設計創新、印刷工藝考究,全麵彰顯瞭蔡誌忠作品藝術感和想象力。


內容簡介

1999年蔡誌忠獲得“荷蘭剋勞斯親王奬”,錶彰蔡誌忠“通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做齣瞭很好的再創造”。蔡誌忠的漫畫古籍作品《莊子說》《老子說》《漫畫禪說》等100多部作品在45個國傢和地區齣版,銷量過4000萬冊,擁有大批讀者群。內地20世紀90年代蔡誌忠古籍漫畫領銜掀起瞭“俗說經典”熱潮,成為經典常銷書;至今有不少讀者從那時開始喜歡蔡誌忠漫畫古籍作品,視蔡誌忠漫畫古籍作品為“兒時記憶的國學啓濛書”。

中信齣版社此次齣版的“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共收錄蔡誌忠漫畫古籍作品5輯37種40冊,“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5輯為蔡誌忠漫畫儒傢思想、漫畫道傢思想、漫畫禪宗思想、漫畫佛學思想、漫畫中國經典;整體展現蔡誌忠漫畫古籍經典作品的全貌。加入古籍原文,輔助閱讀;同時通過包裝設計的創新、印製的考究開發齣蔡誌忠漫畫作品新高度——富有藝術感和想象力,有辨識度和質感、可收藏和傳承。

“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03輯“漫畫禪宗思想”包括《漫畫金剛經》《漫畫心經》《漫畫六祖壇經》等10種有關禪宗思想的圖書。其中《漫畫大珠慧海語錄》是漫畫傢蔡誌忠根據慧海禪師《頓悟入道要門論》捲下《諸方門人參問語錄》改編的漫畫。內容為三十僧嚮大珠慧海禪師提齣問題,大珠慧海禪師隨問隨答,智慧猶如泉湧,辯纔自在無礙。又加上《景德傳燈錄》的七問,閤為三十七問,用漫畫的形式,對大珠慧海禪師主要的學說觀點進行生動的解讀闡述。


作者簡介

蔡誌忠,著名漫畫傢、漫畫界的“達芬奇”。1948年生,颱北彰化人。開創瞭中國古籍經典漫畫的先河。

4歲開始畫漫畫,15歲入行。1983年開始畫四格漫畫《大醉俠》《光頭神探》和中國古籍漫畫《莊子說》《老子說》等100多部作品,在45個國傢和地區齣版,銷量過4000萬冊。

1999年獲得“荷蘭剋勞斯親王奬”,錶彰他“通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做齣瞭再創造”。

29歲成立動漫公司,拍攝瞭《老夫子》《烏龍院》等14部動畫電影,《老夫子》曾獲1981年“金馬奬zui佳卡通片奬”。愛好數學、物理、橋牌、動畫、古銅佛像收集……曾獲得150多個橋牌冠亞軍,從1991年開始,已收集數韆尊古銅佛像。

目前,仍積極活躍在動漫創作領域。


內頁插圖

 

目錄

漫畫大珠慧海語錄

大傢說

蔡誌忠與漫畫 IV

自 序

龍的傳人應瞭解自己的文化 VIII

佛是什麼? XII

大珠慧海禪師

諸方門人參問語錄

深潭月影任意撮摩 010

清潭對麵不是佛是誰 011

即心即佛 017

不落空見 018

真如變易 022

心逐物則邪 025

吃飯睡覺即修行 027

法身無象 029

自傢寶藏不假外求 037

一體三寶 042

律師、法師、禪師 048

儒道釋三教的同異 051

無道可修 053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055

將心修行 058

其施汝者不名福田 061

鸚鵡學人語話 065

言和語的同與異 066

即心是佛 068

天魔與陰魔 071

入不二法門 074

萬法盡空 079

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082

無情也能成佛? 083

文字紙墨性空 085

迷悟得失常人之法 087

佛不遠人而人遠佛 090

心無形相 093

業障如草智慧似火 096

安住正法 098

智慧的大小 101

有心則有罪 104

無性外事 105

人人是佛 108

鸚鵡學舌不得人意 113

心淨即佛土淨 117

心外無佛 124

言語非心 129

莫尋言逐語 131


前言/序言

自 序 龍的傳人應瞭解自己的文化

蔡誌忠

是誰發明瞭文字?

是誰發明瞭書本?

這是智者和作傢的事。

誰能將艱澀難懂的文字說清楚?

這是漫畫傢的任務。

我15歲時,到颱北當漫畫傢,齣版瞭很多武俠漫畫,長大之後自學動畫,創辦龍卡通動畫公司,拍瞭無數動畫廣告和4部動畫電影。

36歲那年,已經營瞭7年動畫,擁有3棟房子、存款860萬颱幣,從此隻要不賭錢、不投資、不藉彆人錢、不替人擔保,活到80我還有錢吃方便麵。

我對自己說:“夠瞭!這一生為錢做事的日子到此為止。從此我的生命不零售,將整個後半生批發給自己,我要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於是我結束動畫公司,重拾漫畫之筆畫四格漫畫,在颱灣、香港,以及新、馬的新聞媒體連載,同時我也進軍日本,在《芳文社》、《雙葉社》、《少年畫報社》等四格漫畫周刊連載。

1984年年底,我到東京齣席《少年畫報社》所舉辦的漫畫傢望年會。席間,有一位漫畫傢市川立夫跟我說:“以後你來東京彆住飯店瞭,可以跟我一起住,大傢分攤房租。”

跟日本漫畫傢一起住?光聽起來就很有趣,我答應瞭,當場跟他要電話。

隔年四月,我做好準備前往日本,搭車到東京,在東池袋練馬區櫻花颱,跟市川立夫一起閤租一名叫芳葉莊的アパト(簡陋閤屋)。

有一天晚上,跟市川立夫聊天,我提到“莊周夢蝶”這美麗的故事。

市川立夫說:“好像柏拉圖也有類似的故事。”

我一時猛然想到:何不將先秦諸子百傢思想畫成漫畫呢?

剛好我隨身正帶著幾本莊子、老子、墨子哲學思想,當下便停止聊天,開始研讀莊子。

我發現我自己跟莊子很像,追求天人閤一、清靜無為、凝神寂誌,不把名利看在眼裏。莊子首創以寓言方式談哲學,裏麵有無數有趣的故事,非常適閤用漫畫錶現。於是我很興奮地開始動筆把莊子思想改編成漫畫。

緊接著我又繼續畫老子、孔子、孫子兵法、韓非子等先秦諸子百傢思想,齣版之後果然大受歡迎。

我自己知道受歡迎的原因不是我很有名,而是莊子、老子、孔子、孟子、孫子等至聖先賢們的思想,經由漫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古聖先賢的智慧,纔是受歡迎的主因。

我們有幸生活於21世紀數碼革命時代的今天,通過計算機、網絡,我們可以上網聊天打發時間;也可以藉助數碼科技,大量吸收古今中外知識,使自己躍升為各個領域能力超強的精英。

全球單一市場的今天,隻有兩種無往不利的産品:一種是帶動風潮流行、引領風騷、走在時代尖端。例如zui新科技智能手機、平闆電腦或巴黎時裝;另一種是全球獨yi無二的秘籍,而東方特有的文化思想正是有彆於全球單一化的獨門秘籍。

身為中國人,傳承龍的血脈,當然有義務瞭解自己的文化思想,這也是過去十幾年來央視《百傢講壇》廣受歡迎的主因。

文化思想是一個民族的根,儒傢、道傢更是中國思想的根本。孔子、老子、孫子等先賢的言論成為2500年來人們生活行為的指導原則和恒久不變的普世價值。

如何在全球一片物欲狂潮下,不迷失自己?

我認為應該珍視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堅定自己的心誌,站穩腳步走嚮未來,成為立足於世界的厲害角色。

我認為漫畫是一種語言,漫畫是一種錶達手法,以幽默有趣的手法傳達各種知識,讓讀者能輕易邁入經典大門,與古聖先賢並肩論道。

序 佛是什麼?

空是什麼?

空,不能言說。

空,不是用心思就可以懂的道理。

空,超yue思維、邏輯、數理。

空,離相離性,不生任何分彆。

空者無我無他

很多人誤以為佛傢與道傢的思想是柔弱、消極避世的,而儒傢勸人努力嚮上,有所作為,纔是積極的。

我通常會說:“在其位謀其政,恰如其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人的本分。但為瞭目標而努力很像是投資,當目標完成之後還努力嗎?”

為考試而深夜苦讀,跟喜歡閱讀而讀書的境界是處於不同等級的。

我一生大約齣版瞭三百多本漫畫書,很多人誇奬我說:“因為你很努力,且很有毅力,纔能畫這麼多漫畫。”

我總是迴答說:“其實我完全沒有努力,隻是愛畫漫畫而已。雖然我畫瞭很多,但我的一生從沒有工作過。”

你曾聽過誰需要毅力纔能吃完一盒巧剋力嗎?

一個人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摯愛,並置身於自己所愛之中,樂在其中便能完全不需要毅力。父母師長鼓勵我們時所說的努力毅力,與樂此不疲相比有如雲泥。五祖弘忍說:“製心於一處,無事不辦。”例如2011年過世的美國蘋果公司前行政總裁喬布斯,一心隻為瞭打造齣全世界zui好的智能手機,他無視癌癥末期,做到死而後已。1996年他重返蘋果當行政總裁,年薪隻有一美金,喬布斯居住的農莊中zui現代化的科技産品是五十年前生産的颱燈。因為他早已把金錢名利看成是一時聚集無實的空境。喬布斯去世時,蘋果公司已成為全美市值zui高的公司,但他確實無法帶走一美金,隻能留下全球的一片驚聲嘆惜!

喬布斯年輕時曾看過鈴木俊隆的著作《禪者的初心》,他很喜歡東方的禪宗。我深信他一定深諳“空”的真諦,纔能這麼瀟灑地過此一生,並贏得舉世稱頌的如雷掌聲。

什麼是空?

令自己的心虛空明淨,當前情境隻是一時變化的浮雲。雖然雲霧依於虛空,虛空自性不改明淨本性,浮雲隻是浮雲,虛空永遠是虛空。沒有所謂好壞際遇,麵對當下當前,心不起變化。

空者無我無他。

空是融入山河大地。

空是一種處世境界。

緣生緣滅 空

空究竟是什麼意思?《雜阿含經》說: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焰,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一切因緣生,一切因緣滅。

宇宙一切事物和一切變化,都是由因緣和閤而生,也由於因緣消逝而滅。

開悟者們把一切因緣和閤短暫的一時現象,看成無實的。

對這個“無實”的描述,

數學傢稱之為“0”,

道傢稱之為“無”,

禪宗稱之為“空”。

眾微聚集,曰“色”。

眾微無自性,曰“空”。

所有一切因緣聚閤所構成的情境,

凡夫把它當成不變的真實(色)。

開悟的禪師把任何情境際遇,

看成隨時變化無實的一時現象(空)。

凡是任何因緣和閤的現象,

都是無常的一時短暫現象,是虛幻不實的。

因此開悟者們不以自己期待的想法,

去看待際遇情境的好壞順逆。

佛陀說:“我們應該把世界看成‘空’,

如果我們能夠時常知曉世界的‘空’性,

痛苦煩惱的生滅就無法運作。”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與空原本無差彆,

唯一差彆的是凡夫與開悟者的視野境界。

諸法皆空

一切諸法,皆源起於因緣!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佛陀說:“諸法皆空。

一切事物,無來也無去,

無生也無滅,無得也無失。”

一切不同情境際遇,是條件的因緣聚閤而生,

隻是短暫變化的一時現象,並無真實自性存在。

因此屬於:非有、非無、無生、無滅。

任何情境際遇現象(諸法),隻是瞬時變化(空相)。

因此開悟的禪師不以自己的主觀立場去評估一切現象。

離相曰空

佛陀在《金剛經》中對須菩提說法,須菩提是佛弟子中對空理解zui透徹的。

因此《金剛經》是禪宗專門講空的zui重要的經典。

空不是一無所有,空是開悟者看待當下情境的一種態度。

把一時的際遇視為純粹的變化過程,而不去評估好壞順逆,這叫作空。

佛陀說:“凡所有相,空性不二;離一切相,是名諸佛。”

凡是任何因緣和閤形成的所有現象,都是無常的空性。

把隨時變化的一時情境看成非真,就是寂靜彼岸的開悟者。

諸法空相

佛陀說:“世間充滿著空,世間都是空的,

沒有什麼是我或他人。”

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隻是一時的短暫現象,是虛而不實的。

當因緣不再時,所有因緣和閤的事物又恢復成空。

離相曰空,不用彆心去看一切事物。

不以眾相分彆,故稱之為空相。

空超yue世間

佛陀說:“因緣所生之法,我說即是空。”

一切存在,必然變化。

不變化的,必然不存在。

一切因緣生,一切因緣滅。

一切因緣所生之法,曰空。

麵對現前的任何際遇,不思善不思惡,

隻是純粹地融入,便是解脫自在的開悟者。

變化是空

事物原本平等無差彆,稱之為空。

物體本質無實體,不生也不滅,故名為空。

宇宙中沒有任何不變的絕對存在,

一切都隻是變化過程的時間切片。

佛陀說:“我們一旦看到瞭空,

就可以在涅槃中獲得滿足;

我們隻有在看到自我不存在時,

心纔能夠進入涅槃。”

空的zui高境界

諸法的空性,

是沒有造作之主,

也沒有造作之物。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佛陀說:“什麼是空的zui高境界呢?

當我們看的時候,隻是純淨地看,

看完瞭之後,不要執取放在心上,

我們隻是隨著情境的變化而變化,

沒有參與變化的那個我存在,這纔是空的zui高境界!”

空性

世間一切有形的情境叫作“色”,

色是因緣和閤所生,

隻是一時的無實現象叫作“空”。

色是空的展現,空是色的本質,因此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陀把變化過程看成空性,

世間永不止息地變化,

人的一生也都隨時在變化。

宇宙萬象各呈姿態,其本來無非是空;

空又以韆姿百態的形象呈現,無非是色。

所以在見物的同時,也見空的本質,就不會執著於物。

瞭知空性

觀一念之心,一空一切空。

佛陀說:“貪、嗔、癡空,就是真實的空,

心空掉瞭貪、嗔、癡,便是空心。

空境無我,苦也無處可以依附。”

如果我們比彆人努力,隻會比努力少一點的人獲得多一點成就。

如果我們想不辜負此生,便應該及早找到自己的摯愛,然後無悔地投入其中。

這時世間所謂的貪婪、嗔恚、愚癡便不會在自己的內心存在,世間的名利權位再也誘惑不瞭我們。

有的隻是一心想完成自己的本心初衷,做自己渴望的事情。

人類文明幾韆年,無論是物理、數學、文學還是哲學,真正zui關鍵的偉大成就,大多是由這樣的人做齣來的。因為他們早已達到無我之境,世間萬法對他們隻是夢幻化影。麵對任何境遇,沒有一個主觀分彆好壞的我,沒有我去感受苦樂的存在,唯有本心,做自己所應做的。這樣的人可以算是真正瞭解“空”的人瞭。

空即淨

《大智度論》說:

畢竟空即是畢竟淨,

以人畏空,故言清淨。

當修行者達到空境,便是成佛,抵達寂靜無苦的智慧彼岸。由於人不易瞭解空義,因此中觀論者把“空”解釋為“清淨”。

 


《禪心悟語:悟道的人生智慧》 在浩瀚的中華傳統文化長河中,禪宗以其獨特而深刻的智慧,滋養著無數尋求內心平靜與生命真諦的靈魂。它並非玄奧難懂的哲學體係,而是貼近生活、直指人心的實踐之道。本書《禪心悟語:悟道的人生智慧》,正是擷取禪宗思想的精華,以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方式,為您呈現一份珍貴的人生哲學寶典。 本書並非枯燥的說教,也不是空洞的理論闡釋。我們力求將禪宗的智慧融入生活的點滴,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體會到生命的美好,感悟到內心的自在。通過一係列精選的禪宗公案、偈語、故事,以及對核心禪宗概念的深入淺齣解讀,本書將引領您踏上一段探索自我、認識世界、安頓心靈的旅程。 第一篇:破除迷障,觀照內心 人生如夢,真假難辨。我們常常被外界的喧囂所擾,被內心的妄念所縛,誤將虛幻當作真實,在無盡的煩惱中沉淪。本篇將引導您如何剝離層層迷霧,認識到“心”的真相。 “心”的本質——鏡花水月,還是實相? 許多人認為“心”是我們思考、感受、記憶的那個東西,它是有形有質的。然而,禪宗認為,心並非固定不變的實體,它如同天空中的浮雲,來去無痕;又如同明鏡,能夠映照萬物,卻不留痕跡。理解這一點,是擺脫執念的第一步。我們將通過經典的公案,例如“明月當空,隨處可見”的喻示,幫助您體會心的無形與無所不在。 “我”的虛妄——是誰在說“我”? 我們常常執著於“我”的概念,認為有一個獨立的、恒常的“自我”存在。然而,當您仔細審視時,會發現這個“我”是由種種因緣和閤而成,隨時間、環境而變化,並非堅不可摧。本書將結閤“無我”的禪宗理念,闡釋“我”的虛幻性,幫助您放下對“我”的執著,減少不必要的痛苦。 “妄念”的由來——情緒的潮汐如何平息? 煩惱、憂愁、憤怒、恐懼……這些負麵情緒如同潮水般湧來,淹沒我們的平靜。禪宗認為,妄念並非憑空産生,而是由於對外境的錯誤認知和內心的攀緣所緻。我們將分享如何通過“觀呼吸”等簡易禪修方法,覺察妄念的生起,學習如何在情緒的洪流中保持清醒,不被捲走。 “放下”的力量——從執著到解脫的飛躍。 執著於過去,會讓我們背負沉重的包袱;執著於未來,會讓我們錯失當下的美好;執著於得失,會讓我們患得患失。禪宗的“放下”並非放棄,而是不再被固有的觀念和欲望所束縛,是一種更廣闊、更自由的存在方式。本篇將通過生動的故事,展現放下帶來的輕盈與自在。 第二篇:當下為王,把握生命 “過去已逝,未來未至,唯有當下,纔是我們真正擁有的。” 許多人沉溺於對過去的追悔,或沉湎於對未來的幻想,卻忽視瞭眼前的生活。本篇將強調“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並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讓您抓住生命的每一個瞬間。 “活在當下”的真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全身心投入。 許多人誤解“活在當下”為得過且過,不思進取。事實上,真正的“活在當下”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眼前的每一個行動中,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與人交流,都帶著覺知和專注。我們將通過“行亦禪,坐亦禪”的理念,引導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活在當下”。 “覺知”的力量——不做生活的旁觀者,而成為生命的導演。 覺知,就是對自己內心的活動和外在的境況保持清晰的認識,而不加評判。當您具備瞭覺知,就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想法、情緒,以及周圍環境的變化,從而做齣更明智的選擇。本篇將介紹如何通過“正念”練習,提升覺知力,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 “專注”的藝術——將有限的精力聚焦於無限的可能性。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各種乾擾所分散注意力。然而,專注是成就任何事業的關鍵。禪宗強調“一念專注”,即全心投入眼前之事,不被雜念所乾擾。我們將分享提升專注力的方法,讓您在紛繁的世界中,也能保持內心的寜靜與高效。 “感恩”的智慧——發現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好。 我們常常隻看到自己所缺失的,而忽略瞭已擁有的。感恩,是發現生活中點滴美好的能力,它能化解內心的不滿,帶來滿足與喜悅。本書將引導您從更深的層麵去理解感恩的意義,並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感恩的心。 第三篇:智慧隨行,洞察世事 生活並非一帆風順,我們會遇到各種挑戰、矛盾與睏惑。禪宗以其深邃的智慧,為我們提供瞭應對世事的指南,讓我們能夠以更平和、更圓融的態度麵對人生的起伏。 “順境”與“逆境”——瞭知無常,不生不滅。 順境帶來歡喜,逆境帶來痛苦。然而,禪宗認為,一切都是無常的。順境不會永恒,逆境也終將過去。理解這一點,能幫助我們在順境中不驕不躁,在逆境中不失信心。本篇將通過“風吹草動,亦非真動”的寓意,闡釋無常的智慧。 “矛盾”的化解——不爭不辯,自在圓融。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內心的掙紮,都源於對立的觀點和執著的分彆。禪宗的智慧在於“不二法門”,即破除二元對立的思維,看到事物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一麵。我們將探討如何以開放的心態麵對矛盾,尋找超越對立的解決方案。 “因果”的規律——種善因,得善果。 禪宗的因果觀並非宿命論,而是強調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必然聯係。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産生影響。瞭解因果,能幫助我們謹慎自己的言行,播下善的種子,收獲美好的未來。 “慈悲”的力量——關懷自己,亦關懷他人。 慈悲是佛教的核心倫理,也是禪宗的重要體現。它並非軟弱,而是源於對生命平等性的認知,以及對眾生苦難的深切同情。本書將引導您如何將慈悲心擴展到自己和他人身上,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營造祥和的社會氛圍。 第四篇:寜靜緻遠,安頓身心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渴望一片寜靜的港灣,讓疲憊的身心得以休憩。禪宗的智慧,恰恰能為我們提供這份難得的安寜。 “禪定”的妙用——迴歸內心的平靜之海。 禪定並非玄之又玄的神秘儀式,而是通過調息、調心,達到身心統一、高度專注的狀態。本書將介紹適閤現代人的簡易禪定方法,幫助您在喧囂中尋得一份寜靜,讓思緒不再奔騰不息。 “簡樸”的生活——減少欲望,增加自由。 物質的堆積,欲望的膨脹,常常成為束縛我們的枷鎖。禪宗提倡“少欲知足”,通過簡化生活,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反而能獲得更多的精神自由和內心的充實。我們將探討如何在物質豐富與精神富足之間找到平衡。 “自然”的和諧——融入宇宙,感受生命的律動。 禪宗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與宇宙萬物息息相連。迴歸自然,感受天地間的和諧,能讓我們放下個體的局限,體會到更宏大的生命意義。本書將鼓勵您走進自然,傾聽生命的呼吸。 “放下執念,擁抱空性”——生命的終極自在。 所謂“空性”,並非虛無,而是指一切事物都沒有獨立、恒常的自性,它們都是因緣和閤而生,隨時都在變化。理解空性,能夠幫助我們破除對一切事物的執著,從而獲得真正的解脫與自在。我們將以最淺顯的方式,解讀這一禪宗的核心概念。 結語: 《禪心悟語:悟道的人生智慧》並非一蹴而就的指南,而是一份伴隨您一生的人生哲學。它倡導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智慧的活法。在閱讀的過程中,您可能會有所觸動,有所啓發,但更重要的是將這些智慧融入您的生活,在實踐中去體會,去領悟。 願本書能成為您內心深處的一盞明燈,照亮您前行的道路,助您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智慧與自在。讓禪的智慧,成為您生命中永恒的財富。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智慧,不在於華麗的辭藻,而在於它能否引發人內心的共鳴與思考。蔡誌忠先生的漫畫,正是如此。他的作品,總是以一種極其平實、極其生活化的方式,將深奧的人生哲理呈現在我們麵前。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賢哲還是凡夫俗子,都充滿瞭鮮活的生命力,他們的言行舉止,常常能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尤其欣賞先生在漫畫中融入的幽默感,這種幽默並非嘩眾取寵,而是源於對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常常能在我們捧腹大笑之餘,引發深沉的思考。他的漫畫,就像是一麵鏡子,讓我們得以審視自己的內心,反思自己的人生。通過閱讀他的作品,我不僅瞭解瞭許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思想,更重要的是,我學會瞭如何用一種更豁達、更智慧的方式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去體會人生的真正意義。

評分

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懷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輕鬆入門並且能夠真正領略經典精髓的途徑。蔡誌忠先生的《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先生的漫畫,最大的魅力在於其“化繁為簡”的能力。他能夠從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提煉齣最核心的思想和最精彩的故事,並用漫畫這種極具錶現力的形式呈現齣來。他的畫風,簡潔明快,綫條流暢,卻能準確地捕捉到人物的神韻和情態。更重要的是,他並非簡單地將文字轉化為圖像,而是融入瞭自己的理解和解讀,使得這些古老的智慧在現代語境下煥發齣新的生命力。閱讀他的漫畫,就像是與一位博學而幽默的長者促膝長談,在輕鬆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吸收那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評分

初識蔡誌忠先生的漫畫,緣起於一次偶然的書店翻閱,當時就被那獨具一格的筆觸和幽默風趣的敘事方式所吸引。後來在朋友的推薦下,我開始深入接觸他的作品,尤其對《蔡誌忠漫畫古籍典藏係列》情有獨鍾。這個係列仿佛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中國傳統文化寶庫的大門。先生的漫畫並非生硬的枯燥說教,而是以一種輕鬆、接地氣的方式,將那些深奧的哲學、智慧和故事,以生動的形象和簡練的語言呈現齣來。他總能捕捉到古籍中的精髓,並用現代人易於理解的視角進行解讀,使得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卻步的經典,變得妙趣橫生,充滿人情味。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與先賢的對話,在會心一笑中,不知不覺地汲取著古人的智慧,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種將經典“漫畫化”的創作手法,在我看來,是一種瞭不起的傳承方式,它讓古老的智慧得以在新的時代煥發光彩,觸動更多人的心靈。

評分

我一直覺得,閱讀古籍是一件既有益又充滿挑戰的事情。古文的晦澀、篇幅的冗長,常常讓很多想要瞭解傳統文化的人望而卻步。直到我接觸到瞭蔡誌忠先生的漫畫係列,這種睏境纔得以緩解。他的漫畫,就像是一座橋梁,巧妙地連接瞭古籍的深邃智慧與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先生的畫風,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味,既有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意境,又不失漫畫的生動活潑。他能夠將復雜的典故、深刻的道理,用最精煉的畫麵和最簡潔的文字錶現齣來,讓人一目瞭然,過目不忘。每一次閱讀,我都仿佛置身於那個古老的時代,與書中的人物一同經曆他們的故事,感悟他們的智慧。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學習不再枯燥,反而充滿樂趣,大大提升瞭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理解。

評分

自從迷上蔡誌忠先生的漫畫,我便開始著迷於他作品中所傳達的東方哲學和人生智慧。先生的畫風簡潔而充滿力量,寥寥幾筆就能勾勒齣人物的性格,場景的意境。他的漫畫不僅僅是圖畫,更是一種思想的載體。每一次翻開他的書,我都感覺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洗禮,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過程中,思考人生,感悟生活。他筆下的聖賢,不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神祇,而是有著喜怒哀樂、充滿智慧的普通人。這種親切感,讓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如何以更豁達、更平和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他對於人生哲學、處世之道有著獨到的見解,常常讓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先生的漫畫,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溝通,他用畫筆連接起古今,讓我們這些現代人能夠輕鬆地與先賢對話,汲取他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