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清代河南巡撫衙門檔案(全綠書脊)》是國傢清史編纂委員會和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立項資助的項目。項目組成員共10人,包括段自成、李景文、王學春、裴丹青、王會麗、馬珂、硃騰雲、於兆軍、尼誌強、姬誌香。2006年10月,在項目主持人河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段自成教授和河南大學圖書館李景文研究館員組織下,清代河南巡撫衙門檔案的整理工作正式啓動。
《清代河南巡撫衙門檔案(全綠書脊)》的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工作:一、復製檔案;二、對檔案進行錄入和校對;三、對檔案進行題名、標點和校勘;四、對檔案進行分類、編目。王學春負責全部檔案的復製,王會麗、裴丹青、馬珂、硃騰雲、尼誌強、於兆軍、姬誌香等負責檔案的錄入、校對和試標點,段自成、李景文、王學春對全部檔案進行題名、標點、校勘、分類和編目。這一項目的完成,得到河南大學圖書館和河南大學科研處的大力支持。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凡例
一 政務捲
001.江西巡撫陸應榖奏報抵任日期並恭謝天恩摺鹹豐元年二月十一日
002.江西巡撫陸應榖奏報江西省首幫軍船兌竣開行日期摺
鹹豐元年二月十一日
003.江西巡撫陸應榖附奏江西省道光三十年鞦撥案內餘存地
丁動支情形片鹹豐元年二月十六日
004.江西巡撫陸應榖奏陳遵旨查明德化縣現無遊民齣境滋事摺
鹹豐元年二月二十九日
005-江西巡撫陸應榖奏報鹹豐元年正月江西省雨水糧價摺
鹹豐元年二月二十九日
006.江西巡撫陸應榖附奏江西省鹹豐元年正月收捐監生銀兩片
鹹豐元年二月二十九日
007.江西巡撫陸應榖奏陳江西各幫漕船全數兌竣開行日期摺
鹹豐元年二月二十九日
008d江西巡撫陸應榖附奏赴任沿途所見並奉諭交辦各件俟核實
辦理再行覆奏片鹹豐元年三月初二日*
009.江西巡撫陸應榖奏報江西粵匪已次第就擒應將江省防兵分彆
撤迴歸伍並奏奬尤為齣力之員摺鹹豐元年三月初五日*
010.江西巡撫陸應榖附奏弋陽縣知縣陳喬樅堪以委署德化縣知縣片
鹹豐元年三月初五日*
Oll.江西巡撫陸應榖具奏南康縣縣民邱渡俊邀同何添颱謀殺伊父
並毆傷工人劉承勛身死摺鹹豐元年三月二十日
012.江西巡撫陸應榖附奏新任糧道楊培應循例藉用南昌府同知印
信辦理該衙門事件片鹹豐元年三月二十五日
013.江西巡撫陸應榖奏報鹹豐元年二月江西雨水糧價摺
鹹豐元年三月二十五日
014.江西巡撫陸應榖附奏鹹豐元年二月江西省收捐監生銀兩片
鹹豐元年三月二十五日
015.江西巡撫陸應榖奏報鹹豐元年江西恩科鄉試經費動用耗羨
銀兩摺鹹豐元年三月二十五日
016.江西巡撫陸應榖奏請準俟各屬將動缺倉榖買齊歸倉再派員
分往盤查摺鹹豐元年三月二十五日
017.江西巡撫陸應榖具奏道庫應解輕賫銀兩請由司庫暫行藉動摺
鹹豐元年三月二十五日
018.江西巡撫陸應榖奏請將署建昌縣知縣張玉堂等分彆降革改簡摺
鹹豐元年三月二十五日
019.江西巡撫陸應榖附奏請將德安縣知縣張嗚岐委署豐城縣印務片
鹹豐元年三月二十五日
020.江西巡撫陸應榖代奏前任大理寺卿邢福山因病暫緩起復摺
鹹豐元年四月初六日*
021.內閣奉上諭著將建昌縣知縣張玉堂等分彆降革改簡
鹹豐元年四月十六日
022.江西巡撫陸應榖奏報江西省漕船全幫齣境日期摺
鹹豐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023.江西巡撫陸應榖奏請以池劍波補授上猶縣知縣摺
鹹豐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024.江西巡撫陸應榖奏報鹹豐元年三月江西省雨水糧價摺
鹹豐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025.江西巡撫陸應榖奏陳遵旨查明江西水利情形摺
鹹豐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026.江西巡撫陸應榖附奏江西初限解司應攤歸補挪墊並兵差
經費銀兩數目片鹹豐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
二 河工捲
三 軍務捲
後記
精彩書摘
又,如原奏內稱,厲文�p任聽門丁招搖索詐,有收詞禮、坐堂禮、和息禮各名目一節。查厲文烽於鹹豐五年正月卸事,門丁等均離汝州。如有索詐情事,該州書役斷無不知。經高僵會同程廷鏡,提集各房經書及各班頭役,逐一研訊。均稱該員嚮照舊章,三八告期收詞,命盜重案隨時喊控,各案人證隨到隨審,當堂具結,息呈照例準駁,並無各項規禮名目,各願具結。復經明查暗訪,均無異詞,所參顯未確實。
又,如原奏內稱,厲文烽在省城置買數韆金房屋,又以韆金買省城第四巷著名(買)[賣]娼之王金蘭為妾一節。飭據候補同知高僵會同署祥符縣知縣何基祺查復,差傳在城房地行李學海、第四巷鄉地宋魁元到案,逐加研訊。據李學海供:凡城內人戶,無論本籍、寄居,如有置買田房須用官契,伊掛號用戳,方能成交。今細查號簿,並無厲知府承買房屋之事。即其現住之房,亦係賃自民間,按月認租。眾所共知,不敢捏飾。又,據宋魁元供,伊在第四巷及附近各街切實訪查,從前並無名娼王金蘭其人,亦未聞另有娼妓賣給厲知府為妾之事,均各情願具結。反復究詰,矢口不移。查置房、買妾,皆顯而易見。如厲文焯果有其事,豈能掩人耳目?該房地行等何敢代為隱諱?具稟查無其事,係屬實情。
又,如原奏內稱,前任中牟縣丁憂知縣陳肇銹交代未清,逗遛軍營,把持公事,勾結山東候補州判秦堯曦,狼狽為奸一節。查陳肇銹於鹹豐三年正月,經前撫臣陸應榖檄調,隨同前藩司鄭敦謹赴信陽、徐州、宿遷糧颱差委。臣到豫後赴南路防剿,詢訪司、道,知該員明慎有為,復經調迴隨營剿匪,並派令襄辦營務。鹹豐四年,調補太康縣知縣。其中牟縣任內交代,早經署該縣鄧懷恩接收清楚。因隨營當差,未及到太康縣任,本無交代。是年十月間,臣由信陽州撤防迴省,該員鏇丁本生母憂。嗣臣赴陳州防堵,差委需人,復將該員奏留,以資熟手。五年二月,隨臣赴信陽防堵。八月,隨臣由信陽赴河北剿辦聯莊會匪。始終勤奮,均經臣先後奏保在案。六年正月,,復隨赴歸德剿辦撚匪。計白軍興以來,該員無役不從。臣隨時留心察看,實屬公勤自矢,任事實心。查訪平日,居官亦屬勤慎。其丁憂後在營當差,係臣奏明辦理,並非無故逗遛。詢之在營文武,該員委無把持公事情事。至前山東候補州判秦堯曦,臣前在山東臬司任內,即深知該員持躬謹飭。嗣臣仰濛恩命,簡授河南巡撫,正值有事之鞦,當將該員奏調來豫差委。三載有餘,曆派隨營剿匪文案差使,均能不辭勞苦,亦經臣奏保在案。該員素知自愛,且臣耳目甚近,不時查察。
……
前言/序言
豫政風雲錄:清代河南巡撫衙門檔案述微 本書聚焦於清代中原腹地,一個至關重要的權力中樞——河南巡撫衙門。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檔案目錄,而是緻力於深入挖掘和剖析這些浩如煙海的官方文書所摺射齣的清代河南的政治生態、社會脈絡、經濟運行乃至文化風貌。我們試圖透過這些泛黃的紙張,重構一個鮮活、復雜且充滿張力的曆史現場。 第一部:中原的治理基石與權力運作 第一章 巡撫的職權邊界與幕府結構 河南地處九省通衢,曆來是兵傢必爭之地,亦是漕運命脈所係。本章首先厘清清代康雍乾盛世對河南巡撫這一“封疆大吏”的授權範圍。巡撫的職權涉及軍政、民政、財政、司法等多個層麵,如何平衡中央的旨意與地方的實際需求,是解讀檔案的核心前提。我們將詳細考察巡撫衙門的日常行政體係,從“三司”的會奏程序到幕僚的權力分配,揭示地方權力運作的精細化管理模式。特彆關注那些在檔案中頻頻齣現的“機要”文書,它們往往是重大決策的起始點,而非終結點。 第二章 吏治的溫度與人事變動 地方官僚隊伍的素質與忠誠度直接關係到政令的有效推行。本書利用銓選和考察檔案,描繪瞭清代河南官場的晉升路徑與淘汰機製。我們將分析不同級彆官員(如道員、知府、縣令)的任命特點,探討京察、大計等考察製度在河南的具體實踐。檔案中記錄的關於官員的“申辯書”、“參劾狀”以及“吏員考語”,共同構建瞭一幅清代官場生態的真實圖景——既有恪盡職守的能吏,亦不乏魚肉百姓的蠹蟲。通過對特定時期官員調動頻率和原因的統計分析,可窺見中央對河南局勢的關注程度。 第三章 治安與刑名的審判尺度 “安撫一方”是巡撫的首要職責。本章深入研究與司法、治安相關的檔案,包括大案要案的審理捲宗、地方治安報告以及對特定群體(如會黨、流民)的監控記錄。清代刑罰的執行,尤其是在酷刑的使用上,常受製於地方官員的裁量。我們將比對中央的法律條文與河南地方的判例,分析“情理法”在實際司法中的權衡藝術。例如,對涉及土地兼並引發的械鬥、漕糧運輸途中的盜劫等案件的文書梳理,能夠反映齣當時社會矛盾的焦點所在。 第二部:民生之重與社會經濟圖景 第四章 土地與賦稅:中原的經濟命脈 清代河南的經濟基礎圍繞農業和漕運展開。檔案中關於“清丈田畝”、“攤派錢糧”、“丁稅改摺”等記錄,是研究清代賦稅製度在基層落實情況的珍貴材料。本書詳細分析瞭均田免糧政策實施後,地方政府如何應對稅源流失和財政緊張。此外,對不同年份的“歉收報告”和“賑災開支”的對比研究,能直觀地展現自然災害對河南社會穩定性的衝擊力,以及官府的救濟效率。 第五章 漕運的暢通與水利工程的挑戰 作為南糧北運的關鍵樞紐,大運河的暢通對清朝的國本至關重要。巡撫衙門對河工和漕運的督辦是其日常核心工作之一。本章梳理瞭關於“河工撥款”、“船隻調度”、“糧差的盤剝”等檔案。治河的難度,尤其是在黃河泛濫和運河淤塞的雙重壓力下,常常需要調動巨大的社會資源。我們將探討河道總督與河南巡撫之間的協作與矛盾,以及地方士紳在水利事務中扮演的角色。 第六章 商業流動與市場監管 盡管農業是主體,但河南的商業活動從未停滯。通過對“厘金”、“商稅”的徵收記錄,可以側麵瞭解當時商業稅收的結構。檔案中關於“牙行”、“腳店”的管理條例,反映瞭政府對民間貿易的控製意圖。特彆值得注意的是,晚清時期隨著通商口岸的開放和洋貨的流入,巡撫衙門在處理涉及外商貿易糾紛和地方手工業衝擊的公文往來,為我們理解近代商業轉型提供瞭地方性的視角。 第三部:文化、教化與危機應對 第七章 教化與科舉:儒傢正統的維護 作為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帶,對儒傢思想的維護和科舉製度的運作,是巡撫衙門重要的意識形態任務。本書分析瞭關於“鄉紳的請願”、“學政的考察”、“義學的設立”等檔案。這些文書不僅反映瞭官方對教育的投入,也揭示瞭地方精英階層在社會治理中的話語權。通過對特定時期科場舞弊案的審理記錄,能夠看到士大夫階層內部的道德張力。 第八章 災異、宗教與秘密結社的管控 清代社會對異常事件的記錄極其詳盡。本書著重分析瞭關於“瘟疫爆發”、“蝗災預警”以及對民間宗教活動(如白蓮教、天理教殘餘勢力)的監控檔案。巡撫衙門對“異端”的界定和打擊,是維護王朝閤法性的重要手段。這些檔案中包含大量的“耳目探報”和“緝拿文書”,揭示瞭當時官方對社會潛在不安因素的敏感性和應對策略的強硬性。 第九章 天地變色:晚清的自救與衝突 進入晚清,河南作為革命黨人活動和太平天國餘部的活動區域,其緊張程度驟然上升。本書將重點關注撚軍的剿滅過程、地方團練的興起,以及對太平天國思想的防範。巡撫衙門在協防、籌餉和應對西方列強外交壓力等方麵的公文往來,集中體現瞭傳統官僚體係在麵臨空前外部衝擊時的掙紮與應變。通過這些檔案,我們可以看到河南作為清廷最後防綫的復雜局麵。 本書試圖提供一個以檔案為基礎,但超越檔案本身記錄的敘事。它旨在幫助讀者跨越時空,真切感受清代河南這片土地上,權力、民生與曆史變遷是如何交織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