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信息工程丛书:西门子S7-300/400 PLC工程应用技术》特色:《电气信息工程丛书:西门子S7-300/400 PLC工程应用技术》凝结了写作团队多年对PLC工程应用技术学习、应用、教学的心得及工程实践的经验和体会;《电气信息工程丛书:西门子S7-300/400 PLC工程应用技术》力求把对西门子S7-300/400PLC产品技术的理解、PLC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技术的理解融合为一体展现给读者和学习者;《电气信息工程丛书:西门子S7-300/400 PLC工程应用技术》通过其内容告诉读者应该从PLC控制系统角度学习、理解、掌握好控制系统基础知识、PLC技术、控制系统设计和维护技术;《电气信息工程丛书:西门子S7-300/400 PLC工程应用技术》力求体现“系统化”、“规范化”、“工程化”,因此书中给出大量知识点与工程应用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实例、实验,以及应用点与控制系统类型相结合的控制系统工程实例:为了读者学习和使用方便,《电气信息工程丛书:西门子S7-300/400 PLC工程应用技术》附录和随书光盘给出了丰富的整理分类好的应用软件、选型技术资料、产品技术规范、产品连接原理图、软件库资料和书中涉及的程序。
《西门子S7-300/400PLC工程应用技术》以西门子S7-300/400PLC为教学目标机,在讲解PLC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把PLC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思想和方法及其工程实例融合到其中,便于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掌握PLC理论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技术。
《西门子S7-300/400PLC工程应用技术》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与工程设计及应用两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包括PLC基本结构及基本原理、S7-300/400硬件结构、网络通信、SIMATIC管理器、程序结构、指令系统、编程语言及程序设计方法,使读者较好地掌握PLC理论基础知识;工程设计及应用部分包括故障诊断与排除、闭环控制的实现、PLC控制工程实例等,能使读者结合基础理论知识,联系工程实际恰当地应用PLC技术设计和维护控制系统。
《西门子S7-300/400PLC工程应用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机电工程、自动化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自学用书。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工业自动化及全集成自动化
1.2 工业自动化与PLC
1.2.1 PLC产生及定义
1.2.2 PLC特点
1.2.3 PLC控制系统的组成
1.2.4 PLC的发展趋势
1.2.5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地位
1.3 西门子PLC产品发展历程
1.4 获取资料、软件和帮助
1.5 习题
第2章 PLC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2.1 自动控制系统
2.1.1 控制系统分类
2.1.2 自动控制系统性能要求
2.1.3 自动控制系统举例
2.2 常用低压电器
2.3 传感器
2.3.1 传感器的分类
2.3.2 常用传感器简介
2.3.3 传感器应用举例
2.4 隔离栅和浪涌保护器
2.4.1 隔离栅的应用
2.4.2 浪涌保护器的应用
2.5 执行装置
2.5.1 执行器分类
2.5.2 常用的执行器简介
2.5.3 执行器应用举例
2.6 系统输入/输出接口
2.6.1 PLC控制系统输入接口
2.6.2 PLC控制系统输出接口
2.7 PLC控制系统电源与接地
2.7.1 PLC控制系统的电源
2.7.2 PLC控制系统的接地
2.8 习题
第3章 PLC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1 PLC的组成
3.1.1 中央处理单元
3.1.2 存储器
3.1.3 输/V输出部件
3.1.4 通信接口
3.1.5 电源
3.1.6 编程器
3.2 PLC的工作原理
3.2.1 PLC的等效电路
3.2.2 PLC的工作模式
3.2.3 PLC的工作过程
3.2.4 PLC对输入输出的处理规则
3.2.5 PLC输入/输出时间滞后
3.2.6 PLC输入信号频率
3.3 PLC的分类
3.4 习题
第4章 S7-300/400 PLC硬件系统
4.1 S7-300/400概况
4.2 机架
4.2.1 S7-300机架
4.2.2 S7-400机架
4.3 电源模块
4.3.1 S7-300电源模块
4.3.2 S7-400电源模块
4.4 CPU模块
4.4.1 S7-300 CPU模块
4.4.2 S7-400 CPU模块
4.5 信号模块
4.5.1 数字量输入模块
4.5.2 数字量输出模块
4.5.3 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
4.5.4 模拟量输入模块
4.5.5 模拟量输出模块
4.5.6 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
4.5.7 Ex系列输入/输出模块和F系列输入/输出模块
4.5.8 特殊信号模块
……
第5章 S7-300/400 PLC网络通信
第6章 S7-300/400 PLC软件基础
第7章 SIMATIC管理器
第8章 S7-300/400 PLC指令系统
第9章 S7-300/400 PLC程序结构
第10章 PLC应用程序设计
第11章 S7-300/400 PLC SCL编程
第12章 S7-300/400 PLC GRAPH编程
第13章 S7-300/400 PLC HIGRAPH编程
第14章 S7-300/400 PLC CFC编程
第15章 S7-300/400 PLC工程应用技术
第16章 故障诊断
第17章 S7-300/400 PLC模拟量闭环控制的实现
第18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
第19章 PLC控制系统工程实例
附录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初看之下,确实散发着一种老牌工业技术手册的沉稳气息,那种深蓝或墨绿的底色,配上工整的白色或黄色字体,立刻让人联想到车间里那些嗡嗡作响的设备和严谨的电气图纸。然而,真正吸引我的,是书名后那个不起眼的“(附光盘)”标识。在那个年代,光盘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描述,更有可能是一套活生生的、可供模拟和调试的仿真程序,或者是作者精心录制的、关于实际接线和编程界面操作的视频教程。我那时刚从学校出来,对于S7-300/400这种企业级的主流平台充满了敬畏和好奇,书店里充斥着各种理论堆砌的教材,大都只能让你在纸面上理解梯形图的逻辑,却无法体会真实系统上电调试时,输入点亮与输出继电器吸合之间的那份“临门一脚”的紧张感。我期待光盘里能有几套不同复杂度的项目案例,最好是涉及运动控制或PID调节的实例,这样我就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搭建一个虚拟的生产线环境,反复揣摩不同指令集的应用场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STL或LAD语言的语法学习上。那张光盘,在我眼中,简直就是从理论到实践之间的那座隐形的桥梁,是决定我能否真正“上手”的关键。
评分购买这本书的契机,其实源于一个迫在眉睫的项目需求。我们当时需要对一条老旧的西门子S5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目标平台锁定在了S7-400系列,因为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冗余性是稳定运行的保障。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市场上现有的资料大多聚焦于S7-300的普及应用,比如简单的开关量控制和基础的模拟量处理,真正涉及到S7-400在大型、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深度和特殊指令集(如数据块的复杂寻址、时间戳同步等)的描述,都显得有些蜻蜓点水。因此,当看到这本书明确提到了S7-400的“工程应用技术”时,我立刻感到这可能就是我需要的“高级补丁”。我迫切地希望书中能有对PCS7或WinCC Flex/Advanced 与S7-400H(冗余系统)集成时的详细步骤解析,特别是关于故障切换(Failover)机制的原理剖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硬件选型层面。这类实战性极强的细节,往往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评分从技术更新迭代的角度来看,S7-300/400虽然已被更新的博图(TIA Portal)平台上的S7-1500所取代,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本书就失去了价值。事实上,在许多二三线制造企业,或者那些投资周期极长的老旧生产线上,S7-300/400依然是绝对的主流骨干。这本书详尽描述了STEP 7 V5.x 经典环境下的编程习惯和项目管理模式,这对于维护和升级现有资产至关重要。我需要了解如何优雅地迁移一个使用旧版库文件的项目,如何应对不同固件版本之间的兼容性陷阱,以及如何利用当时流行的WinCC Flexible进行人机界面(HMI)的优化配置。这本书提供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标准操作范式”,对于那些刚刚接触到老旧PLC系统的新手或者需要进行遗留系统维护的工程师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扎实、完整的知识框架,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功勋卓著”的设备是如何在过去几十年里支撑起工业生产线的稳定运行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对我而言,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工程实践”的侧重,而非纯粹的理论推导。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作者似乎深谙现场工程师的痛点:理论上通用的程序,在实际的电磁干扰、电源波动或传感器漂移面前,往往会暴露出意想不到的“Bug”。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诊断和故障处理章节的布局。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将诊断工具的每一个菜单功能都列一遍,而是模拟了几个最常见的现场故障场景——比如某个远程I/O站掉线、模拟量信号发生周期性毛刺、或者程序执行效率突然下降。针对这些场景,作者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去“查看诊断缓冲区”,而是深入分析了可能是硬件配置错误、固件版本不匹配,甚至是时钟脉冲错误导致的深层原因,并给出了一个清晰的“排查树”结构。这种将知识点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流程中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问题解决效率,让我觉得手中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旁边耳提面命。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耐用”。它绝不是那种追求轻薄便携的畅销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材质有一种略微粗糙的哑光质感,让人感觉它注定要被放在工具箱旁边,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我记得当时的工作环境非常潮湿且多尘,很多印刷精美的书籍很快就会受潮发霉,书页卷曲。但这本书的装订方式似乎更加扎实,侧边压痕清晰有力,仿佛预示着其内容的深度和持久性。我翻开内页,字体排版虽然谈不上多么现代新颖,但间距和行高设计得非常合理,即便是长时间盯着复杂的程序块和硬件配置表看,眼睛也不容易疲劳。在工业现场,阅读的场景往往是光线不足、环境嘈杂的,清晰易读的版式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我特别欣赏其中对硬件手册中晦涩难懂的PROFIBUS DP/PA通信参数配置部分,作者似乎是用一种更偏向“故障排除”的角度去重新梳理和讲解的,用流程图代替了长串的文字说明,这种对读者使用场景的体贴,是很多纯学术著作所不具备的。
评分西门子WinCC学习用书,值得一看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哈哈?
评分知识点非常详细,非常全面
评分66777777
评分书里的光碟放电脑里根本读不出来。问客服,客服也不带理的。
评分书很不错!看起来详细!
评分书看着还蛮全面,还没有细看
评分非常好,价格划算!!!
评分给同事们买的,反应很好,简单易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