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4
直到路的尽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人生即旅行。忘川之上,漠野之中,遗落自己,发现自己。
我希望能够远走,
逃离我的所知,
逃离我的所有,
逃离我的所爱。
我想要出发,
不是去缥缈幻境中的西印度,
不是去远离其他南大陆的巨大海岛,
我只是想去任何地方,
不论是村庄或者原野,
只要不是在这里就行。
6月到12月,炎夏到寒冬,亚洲至欧洲。
一个人,一台自行车的单身旅行。
从中国西安出发,穿越欧亚大陆,一直到陆地的尽头葡萄牙的罗卡角。
以灰冷的目光,吸纳15000公里旅程风景的热力。
我要逃离这座城市、这里的生活。骑着自行车,去到远方。
待真的抵达最后的终点,诗人佩索亚的故乡,是否就会发现,如同所说的,终点与起点“没有什么两样”?
张子午,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毕业。曾任出版、杂志社采编。
梦想骑着脚踏车,横跨欧亚大陆,直到路的尽头为止。这条道路看似漫长,但成功了,在完成欧亚之旅后,再度收拾行囊,骑向中东世界。
年轻孤独的旅行者在长达半年,跨越欧亚大陆的长途旅行中,探索未知的国度,也发现从未发现的自己。旅途长征的疲惫与自身的孤寂,却让作者拥有更细腻的感觉,去感受这世界的孤寂、荒凉、善良与美好。
——李家同 作家
对我来说,旅行迷人的地方在于:能不断地透过未知的外在遭遇来向自己反省与诘问。一种类似荡秋千的游戏,摆得越高看得越远,自以为看见更多的世界,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可笑。很难想象,外表看来惨白虚弱的作者,能在这段跨越欧亚、漫长且辛苦的旅途中,始终保持着浓郁情怀,以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诚实地记录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旅行终会结束,秋千停下后,那些曾有的悸动却不会消失。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一如对于旅行的喜爱。
——何献瑞 作家 背包客栈站长
一个来自台湾年轻男子的奥德赛出航。看似自我心灵的逃亡、流离或放逐,却范围显现出无比真诚的自我透视。以肉体的长征,叩叩敲问生命与人生的诸多不解与困惑。文字简约也优美,朴实细腻的坦诚书写,令人由衷感动。万里所行经处,以敏锐的底层观察,记录四海皆然的回旋曲故事,没有批判、只有纯善的拥抱与接纳。以行者取经般的谦卑情怀,走向永无尽头的人生!是阅读与心灵漫游的双重飨宴。
——阮庆岳 作家 建筑师
子午从事的其实是介于冒险与旅行之间、肉身与心灵共治的自我探索。透过平常阅读却出乎意料地领略了旅行者的沉重、恐惧以及对自我质疑的偏执,尽管深陷险境的焦虑的篇幅似乎多过愉悦的幸福感,但生理上极限体能般的修炼已经深化成人性精神面的形而上思考。传奇的代价是超人的意志,然则子午有的却又尽是够平凡的与世界交手的策略与手腕。综此而观,复合出的暗黝光泽,却的确在令人震撼之余,也随之渐次沉稳安静与从容开阔起来了。子午毫不避讳地检讨自己的借口、诚实面对错误决策与爱的沮丧,让原本意图不明、甚至如他所有的逃避,戏剧性地蜕变为大梦想的实践。非常引人入胜、内外皆有可能,这场亚欧大陆横跨之旅,于是成为让我动容的反英雄式小奥德赛。
——黎焕雄 诗人 资深剧场导演
序章 遗失的拼图
第一章 逃离与追寻——中国
一旦你把世界完全看了个透,世界的终点就与你出发时的N 市没有什么两样。
起点与终点
缓慢的骑行
一个人的长征
清真寺的下午
如果有一天
意外的插曲
第二章 越过边界——哈萨克斯坦
不太记得有没有流下泪来,为眼前的壮丽而激动不已:数不尽的星星像一片银白色的网子撒满整个星空,不断闪耀。
入境仪式
阿拉木图之夜
I will survive
圣地的声响
老头的指引
另一个家
异乡,故乡
火光与烈焰
两个世界
欧亚交界
梦想的马戏团
星空下
第三章 南国——俄罗斯
我只是想逃。而这一次,几乎要成功了,我正远远地离开那座狭窄的岛屿,拥挤的城市,越来越远。
穿越,抵达
再次遇上勒索
在夜晚,一间公路餐厅
忽略的渴望
最温柔的风景
高加索的边缘
出航
第四章 旅人的天堂——土耳其
去到另一个地方,我则变了一个人,不再是那个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平凡人。
心荡神驰初体验
如呼吸喝水般自然
土耳其面包之夜
千年一次的翻动
斋戒月第一天
从阿塔突克到帕慕克
白纸
Money、Money
海滨小屋
夜路
一股鸟气
不要忘记我
不愿长大
欢迎来到伊斯坦布尔
秘密基地
A 的来信
最后一夜
第五章 疏离之海——欧洲
对我而言,流浪的日子总有一天结束;对无乡的人而言,旅行就是生存。
隔绝的风景
空白的地图
追逐A 之信
在水里泅泳
无家之人
浮木
水都日与夜
寂寞的梦
小小的奇迹
第六章 站在路的尽头
我希望能够远走,逃离我的所知,逃离我的所有。我只是想去任何地方,不论是村庄或者原野,只要不是在这里就行。
回到原点
忘记自己
真真实实地活过一遍
真真实实地活过一遍
连续在两个城市,我看见夕阳缓缓沉落在大西洋浩渺迷蒙的海面上。除了在俄罗斯黑海边的露营区,这么久的旅程里,还未曾见过那赤色的火球,将天际染上一层层橘红与金黄,在地平线后端沉落。
火球底下是灰蓝的海水,背后是纵横交错的云卷残迹,那不就是我一直以来,每日奋力向前正对着的方向吗?我已习惯那接近黄昏时扑面而至的灼热光芒,逼得脸颊发烫,汗水使眼镜不停滑落下来;在加速度暗下去的周遭余光中,得尽快找到落脚之处的焦虑,也是因为它。
而今我在两座城市——维亚纳堡(Viana do Castelo)与波图(Porto),站在前者的山坡上,沿着后者的杜若河(Douro)走向海岸,注视着那颗火球,那颗使得我能够看见道路的明灯,那不用指南针也能辨别方向的目标。
再向西,就只有大海与夕阳。我感到不太真实,这就是尽头了吗?
但我知道葡萄牙正在治愈我,以它辉煌的阳光、狭小陈旧的街道、敷满金箔同时陈旧蒙尘的教堂、比意大利还香醇浓郁的黑咖啡、处处显露出的老派悠闲步调,还有不可尽数,无法形容的安静、缓慢、薄雾、炊烟、暮色微光……
虽然这里仍然不可能有人会请你回他家,疯狂地与你打招呼,免费请你吃冰激凌,无保留地跟你分享他们生活的一切,但葡萄牙人那温和的一抹微笑,我想是再适宜不过的告别。
我的速度慢了下来,时常骑不到三四十公里,找到一处安静的收费营地或青年旅馆就停下来,慢慢地扎营、吃饭、盥洗、张罗生活琐事,不用挂任何行李地骑到邻近的区域闲晃。
我享受温暖阳光照射在身上的舒畅;坐在小镇咖啡店里与当地人一同啜饮小杯黑咖啡;为每个温和的脸庞感动不已;在雨雾中的寂静山林里感受神秘的震颤;咬紧牙根在摄氏一两度的暗夜里钻出满是露水的睡袋、帐篷,全身颤抖不止地在草地上小便,在源源冒出的雾气中,抬头仰望星空。
葡萄牙不是连续不断的整体,它不特别荒凉、壮阔、华丽、热情,反而有点狭小、有些穷困、有点平凡、有些沧桑。它不像是一趟壮阔旅程到了最后,会发生戏剧化结尾的场景。
它是片片断断的絮语,亲密而即时地在我耳边响起。夹在植满橄榄树的干燥山岭与无边无际的大西洋间,我在这片狭小的土地缓慢移动,让气味、声音、光线、温度、城市、海洋……团团包裹。
阳光正炽的午后,柯音布拉(Coimbra)建在山坡上的老城区里,石板斜坡小巷如迷宫般盘旋交错。我在斑驳的墙垣间漫步,阴影与光亮对比强烈,映照或遮蔽着门内华丽的地毯、古董饰品,与门外凋敝的楼宇门面。走过一扇大大的窗边,约是两层楼的高度,没有玻璃或窗框的遮挡,拉上的红色布帘随风轻拍、舞动,随之传来一阵乐音。
从一开始的模糊隐微,直到越来越清晰,一股说不上来的感觉袭上心头,我确定听过这首曲子,但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哪一首。我站在墙边怔怔地望着飘动的红色窗帘,听着这似曾相识的声音。
没有任何歌词,随着背景的钢琴伴奏,只有灵魂味十足的浑厚黑人女声,像一波波海潮袭来地低吟着、呜咽着,时而激昂高亢,时而抑郁感伤,撕心裂掏肺地像是要把她所有一切的忧伤、狂喜、愤怒、欢欣,全部一股脑地赤裸裸地坦露出来。
我突然记起来,这首歌是Pink Floyd Dark Side of the Moon专辑里的一首曲子The Great Gig In The Sky,“一场天空中的伟大演唱会”。那是某一代人永远的摇滚启蒙,也是我中学时期自己第一次花钱买的CD 专辑,结束高中生涯就没听了吧,CD 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正当我听得入迷,心神跟着跌宕起伏、激动不已时,吟唱声骤然下降,越来越细、越来越微弱,像是最后一眼的夕阳,落下在灰蓝色大海的后方,在还没有心理准备的时候,光线消逝,夜色降临。
这就是旅程快要结束前的真实感受,来得很突然,似乎是刚刚适应了这种生活节奏,然后就是尽头了。
所有的经历、情绪、感受,不管怎么样曲折起伏,就像这首曲子,在时间之流中,终有结束的一刻。那个结束的声音,不是欢庆高呼,不是激动落泪,不是以为我的人生从此变得不凡、获得改变。而是平静、低缓,偶有一丝缭绕的不舍,最后不知不觉地融入寂静。
太阳依旧灿烂,大海依旧蔚蓝,沿着里斯本往西,骑过一段平凡无奇的郊区,沿着弯曲的丘陵路面,我来到最西端的海岸旁。从现在的方向看去,弧形海岸的对面,隔着海水,一座深褐色岬角突起在海面上,荒疏不毛,只有几撮聊胜于无的绿色小点,零落地附着其上。海岬像一头沉睡的巨兽,安静无声地俯卧在那里,一动不动,接近头顶的地方,几栋矮房及灯塔依稀可见。
该不会就是罗卡角吧?欧亚大陆的最西端。我拿出地图,再三估算距离,判断方位,应该就是了。才骑了不到一上午,这么一大段时间所追寻的方向,就突然出现在眼前。既然已经来到这里,我不想再啃着面包加罐头了,经过一间海边的餐厅,完全不看菜单上的价格,直接点了侍者在桌边向我推荐的活跳跳的鲜鱼。从小菜、前菜、汤、主菜到饮料,一道接一道,自己从来没有花钱吃得这么丰盛过,而代价是五十欧元,约台币两千三百元。不知是中了什么邪,看到账单,我竟异常冷静,毫不考虑地掏出钞票付账。
沿着指标,顺着小路,一个劲地倾斜下坡,像是从高山之巅瞬间下降,强风正对着我狂灌。成排的路灯与电线后头,就是我在另一侧看见的灯塔。前方的广场上停了好几台大型游览车,成群的游客熙熙攘攘地走向海岬最末端的平台,我也将自行车牵下去,那里立了一座十字架,面向大海。
十字架底下有一块纪念碑, CABO DA ROCA 大大的字样清晰可见,还有它的方位:北纬38 度47 分,西经9 度30 分,以及一位葡萄牙诗人卡梅士(Cames)的诗句:“这里……陆地终结,大海起始。”
下方刻着这座纪念碑的建造日期——1979——我出生的那一年.
游客络绎不绝,每个人都像是中了乐透彩一般,为自己来到这欧洲大陆最西端而兴奋、得意不已。十字架纪念碑、大海旁的围墙边,永远是一轮接一轮的人群,等着拍下到此一游的倩影。没人对我多加留意。
我也站在这座跟我同岁的十字架纪念碑旁,扶着自行车傻笑,请别人帮我拍张照。拍完以后,我来到围墙边,背对人群,靠在上头,望着下方的大西洋。
路的尽头,海是最后一道界线,无边无际的深沉湛蓝,是我跨不过去的领域。
我已来到诗人费尔南多·佩索亚的故乡,已经过他的城市,抵达当初设想的终点。他的书被过多的行李杂物压在底下,加上每日奔波于途,其实一离开台湾后,已无余力翻开来看。但那些句子,我还记得。
“我希望能够远走,逃离我的所知,逃离我的所有,逃离我的
所爱。我想要出发,不是去缥缈幻境中的西印度,不是去远离其
他南大陆的巨大海岛,我只是想去任何地方,不论是村庄或者原野,
只要不是在这里就行。”
身体像有一股平静的河流淌而过,带着我一同流进这片最后的大海。
刺眼的太阳与不止息的强劲海风中,我似乎还能看见一张张相遇的面容、连续不断的身体记忆、方向与迷惑、孤独与自由、美丽与猥琐、希望与恐惧、追寻与失落……
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逃离了什么?找到了什么?领悟,
或者迷惑?
我在这里,又不在这里。既看见自己,又忘了自己。
答案,好像已经不重要了。
路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分每一秒,即使只是短暂的一瞬,都将永志不忘。因为它们如此真实。
真真实实地活过一遍。
你想要旅行吗?要旅行的话,你只需要存在就行。
Deniz,土耳其人这么称呼海,也是这台自行车的名字,我们
一路从乌鲁木齐来到这里。
到了,这就是路的尽头,我轻声对自己说。
回到公路上,我继续朝未知的地方,向前。
……
起点与终点
收拾完最后的行李,我将一本书塞进马鞍袋剩下的空间。
书不厚,一段一段短短的文章,既像诗又像散文,主题各自独立,任何时候翻开来,看上一段,没有前后连贯的问题,颇适合打发独自一人的漫长时光。
虽然已经买了很久,不过翻译得有些拗口,翻了好几回,仍很少能完整读完一篇。但偶然看见的几行字,却深印脑海:
“一旦你把世界完全看了个透,世界的终点就与你出发时的
N 市没有什么两样。事实上,世界的终点以及世界的起点,只不
过是我们有关世界的概念。仅仅是在我们的内心里,景观才成其
为景观。”
这段文字是20 世纪30 年代的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亚(Fernando Pessoa)所写,他终身未婚,没有什么亲友,在贸易公司当个小职员,18 岁以后从未离开过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默默写作,以多种化名,创造出不同的书写者,留下大量驳杂的诗文。
看到这段句子的时候,我正在准备一趟旅程。
从台北,这个我生长了近30 年的地方出发,朝向欧亚大陆的最尽头、道路的终点——葡萄牙的罗卡角。
待真的抵达最后的终点,诗人的故乡,是否就会发现,如同佩索亚所说的,终点与起点“没有什么两样”?
不得而知,唯一能确定的,是这片横在中间的欧亚大陆,所有的未知,如挥之不去的阴影或浓雾,罩在前方。
被偷、被骗、被抢,迷路、缺水、饥饿,还能活着回来吗?
这些念头不时浮现,但已箭在弦上,非走不可了。
我要逃离这座城市、这里的生活。 骑着自行车,去到远方。
就像18 岁那年夏天,因为缺课太多被当时就读的大学退学,高中同学提议骑自行车环岛。二话不说,我借了一台破烂的车,行李捆一捆,罩上垃圾袋防雨,就这么沿着东部海岸颤颤巍巍地出发了。
兼程赶路,深怕抵达不了下一个地方,但在使用自己身体的力量前进中,我获得莫大的成就感与单纯的喜悦,弥补了现实的挫折与失意。青涩的肉体充满疲惫、痛苦、兴奋的汗水,第一次流进这座岛屿的土地上。之后几乎每一个暑假,我都要骑车上路。
自行车轮胎、踏板、各部机件不停转动的声音,它们的节奏与韵律,几乎是一首公路上的乐曲。调匀自己的呼吸,汗水被风吹干,身体律动在广阔的天地之间,我已经不是在“观赏”风景,我和我缓缓前进的车已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这样使用自己身体的力量让我感到一种强大的连续与真实。每日为着一个确定的方向不停前进,我以为我已找到某种重要的东西。
进入社会后,在令人窒息、无望的办公室里,领着吃不饱、饿不死的微薄薪水,我时时怀念着骑车环岛的日子。但暑假已永远结束了。只能趁着周末,骑着新买的登山车,到台北的郊山:外双溪、内湖、阳明山,沿着盆地的边缘,暂时呼吸到一点自由的空气。
某日在网络上闲晃,偶然看见云门舞集的“流浪者计划”,赞助年轻人一点钱,去异国旅行。犹如看到一盏摇曳的烛光,我那渴望逃离、渴望改变的想望再次被照亮。
但看到历届获选者,都已有丰富的创作或社会实践经验,他们的旅行也都有个明确的方向。而我手边仅有称得上是“作品”的东西,只是大学那几年晃荡日子中,自己拍下、冲洗、放大的黑白摄影。
对于要去哪里,也没有肯定、确切的方向。
那些影像忧郁又沉默,是我那段时间漫无目的晃荡的轨迹,已经堆积在一个个大箱子里尘封已久,几乎要被我遗忘。
我重新翻出那些底片,拿去手工冲洗成大幅大幅的相片,赶在报名截止前的最后一天,连同匆匆拼凑出来的动机与路线,一并寄出去申请。一个月后,我在办公室里接到电话通知,计划获得通过,我压抑着不要叫出声来。
“可是我们最多只能给你十万元台币哦,而且因为你不是单一定点来回,回程机票也要你自己想办法。”电话那头的小姐最后这么说着。我的路线距离、时间跨度,都远远超出历年来的流浪者。
钱不够,就用自己的。我没有多再要求些什么,工作一年存下来的钱,应该不至于饿死。没想到我胡乱拼凑出来的大梦现在成为现实,来不及紧张焦虑,我像是剧本还没看两眼,就被匆匆推上台演戏的路人甲,硬着头皮上场。
我在炎热的五六月,仔细研究该走哪些国家,奔波于各国代表处间申请签证,算好每一地麻烦的出入境期限,接外快多赚点旅费,投企划案寻求捷安特赞助自行车及相关配件,四处请教自行车维修保养的知识;苦恼什么该带,什么不该带;打包行李,将自行车拆解装箱……
关于行程,我写着想效法古代东西方的伟大旅行者:西行的玄奘与向东的马可·波罗,从中国西安出发,骑着自行车,用自己身体的力量,穿越这片广袤相连的土地:欧亚大陆。
古代的旅者,为了追求佛法的真谛或遥远异国的奇珍异宝,
不畏艰难展开刻苦的旅途,而我呢?为何上路,自己骑脚踏车到那么远的地方?
我只有一个模糊的、遥远的、单纯的目标——罗卡角——欧亚大陆最西端的尽头。
或许是太怀念那每一个骑自行车环岛的暑假,当年的旅伴都已经各奔东西,迎向他们各自的人生阶段时,我却擅自将青春时代的远行无限延长,独自踏上。
或许追寻古代旅行者的脚步只是一个借口,在一次次环岛的旅程结束,终究回到台北的家,这一次,我要离开岛屿,走得越远越好,亲自看看这个世界。
生活在里斯本的诗人哪里也没去,看似自闭地活在自己脑海的宇宙里,“你想要旅行吗?要旅行的话,你只需要存在就行。”
我孤僻地生活在台北城,还看不清内心的风景。
当抵达最后一个国度:葡萄牙;诗人的城市:里斯本;道路的终点:罗卡角。我是否能明白这些字句,明白自己?
我逃离现实的战场,投身到一片未知的疆域,向路的尽头出发。
人,忘川之上;生,漠野之中;即,遗落自己。这是一本作者行走的感悟。可以看看。
评分表一
评分风景介绍得不多。
评分一次买了很多本,感觉很划算哦~_~
评分文章的主体还是人吧,要么是作者本身的一些感受或者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人。
评分想逃離的,始終都在心裡,只是不曾面對;想追尋的,始終都在心裡,只是不曾挖掘。他以獨特的筆觸,細膩描繪15000公里旅程上的人文景致,以及自己內心深處那片模糊的風景。「……故事敘述時而精細時而俐落,文字中一絲浪跡天涯的浪漫與照片裡赤裸帶著尖銳的真實性巧妙融合,就像一個早已習慣輕裝便行的背包客,從突厥斯坦的工廠麻將桌、土耳其的貨車驚魂夜、烏魯木齊的腫瘤醫院,直述對人們生活的低層觀察與親身體驗。每一個地圖上不熟悉的地名與一張張的當地人物照片,立刻讓人從遙遠的世界片段產生與生命之間的關聯……
评分帮别人买的,不知道好不好
评分京东一直给力!货品保真,送货及时!
直到路的尽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