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毛泽东: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
江泽民:长征过来人,书坛谱新章。
温家宝:舒同同志是值得纪念的。他不仅有非凡的革命经历,而且有深厚的艺术造诣,他的书法凝聚了他的精神和人格。
曹禺:一代宗师,吾党之荣。
何香凝:国共有两支笔,国民党是于右任,共产党是舒同。
启功:千秋翰墨一舒同。
内容简介
《舒同传》主要内容包括:竹笔黄泥伴少年、革命洪流逞英豪、黑暗室里暂存身、战地黄花分外香、雪山草地砺英雄、边区建军抗日寇、冲破封锁奔延安、有理有节争和平、隐蔽战线立新功、渤海整军肃奸特、毛驴鞠躬负重任等。
作者简介
王建华,1956年生,江西省东乡县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9.5 年度全国优秀教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独立承担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和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10项,出版专著7部:《文化的镜像——人名》(1990)、《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993)、《老舍的语言艺术》(1996)、《语用学与语文教学》(2000)、《现代汉语语境研究》(2002)、《语用研究的探索与拓展》(2009)、《人名文化新论》(2010),主编《21世纪语言文字应用规范论析》、《信息时代报刊语言跟踪研究》等著作和教材16部,还在《理论动态》(中央党校)、《中央党校报告选》、《中国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十多次获得各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包括中国高校优秀社科成果奖1次,省政府奖4次(一次突出贡献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陈望道修辞学奖1次。
谢一彪,1964年生,江西省南康市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教授,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主持《中国共产党与苏区宪政建设》、《毛泽东人权思想研究》和《光复会史稿》、《徐锡麟评传》、《浙江光复会人物研究》等5项省规划办课题,已在《中共党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和传记70余篇,合著《陈奇涵传》(1997)、《陶成章传》(2009)以及《中央苏区贸易史》(2009),独著《中国苏维埃宪政研究》(2002)、《光复会史稿》(2009)、《毛泽东人权思想研究》(2010)、《徐锡麟评传》(2011)、《浙江光复会人物研究》(2011)、《褚辅成》(2012)等著作。
内页插图
目录
代序 千秋翰墨——舒同
第一章 竹笔黄泥伴少年
舒同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酷爱书法,因家境贫寒,只能自制“文房四宝”练字。舒同有书法天分,又得名师指点,少年时便在东乡小有名气。14岁时,一位老拔贡过60大寿,请舒同写了“如松柏茂”四个刚健雄厚的大字,其“神童”之誉不胫而走。舒同就读于抚州省立三师,与李井泉、饶漱石等先后同学,在那里受到新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 革命洪流逞英豪
国民革命军势如破竹,挺进抚州地区。舒同在县城南门外的耶稣堂前组织欢迎大会,题写“欢迎北伐军群众大会”会场横幅和各种宣传口号,第一次将书法活动与革命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开始了“革命加书法”的一生。舒同加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创建国民党东乡县党部和中共东乡县支部,成为东乡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东乡大革命高潮。
第三章 黑暗室里暂存身
大革命失败后,儿子夭折,妻子自杀,革命同志惨遭杀害,舒同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辗转上海、安徽、南京等地寻找上级党组织。以书法作为武器,过了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文丐”生活。舒同以书法作品报考国民党中央军校,成功地隐蔽自己的身份。舒同在军校撰文纪念孙中山和黄花岗烈士。舒同从国民党《中央日报》看到红军向赣东南方向发展的消息时,立即以父亲患病为借口,离开中央军校,奔赴苏区,重新回到革命队伍。
第四章 战地黄花分外香
舒同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成长为一名红军指挥员。舒同的书法艺术在战争的烽火中得到磨练。舒同为毛泽东的革命气魄和感情世界所折服,毛泽东诗词再现了革命画卷,舒同一生将毛泽东诗词作为书法创作的主要内容。战场的烽火硝烟凝聚成革命友谊,共同的理想信念支撑着人生之旅,二人的这种交往升华出艺术的高峰。
第五章 雪山草地砺英雄
长征路上,环境极其艰苦,不易找到纸墨,舒同仍然不忘以书法作为革命宣传武器,书写文告和传单。即使骑在马背上,也要在膝盖上用手指“划拉”几笔,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被毛泽东誉为“红军书法家”,成为长征中的佳话。舒同的书法艺术,与陆定一的长征小调、黄镇的沿途写生、李伯钊的歌舞、廖承志的木刻,构成红军长征中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舒同撰写的《遵义追击》《芦花运粮》等文章是反映长征历史的珍贵文献。
第六章 东征西伐讨顽军
红军到达陕北,舒同任红四师政治部主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美国朋友斯诺和马海德辗转来到西征前线,舒同撰写了慰问信,由师长李天佑、政委黄克诚、政治部主任舒同共同签署。斯诺后来撰写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将苏区采访的真实情况公之于众。舒同代表红四师写的这封信,斯诺一直视如珍宝。斯诺逝世后,斯诺夫人于1972年将这封信的影印件赠送给中国驻瑞士大使陈志方,现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
后记
精彩书摘
舒同建议:“9月间,我带工作团在五台、定襄一带做发动群众的工作,王逸群、洪水、罗亦经等同志在繁峙一带发动群众,看到这里的老百姓抗战热情很高,牺盟会做了很多工作,有些地方还有党的基层组织,只要有支主力部队做骨干,就可以开展游击战争。”聂荣臻赞同舒同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发展抗日武装的办法。聂荣臻强调:“赵尔陆同志不是率领总部特务团直属队和部分部队南下了吗?就让他在那里开辟冀晋边界地区的工作好了。杨成武同志的独立团已经在北部地区收复广灵、灵丘、浑源、蔚县、易县等地,可以作为一坨坨,开辟冀察边界地区的工作。罗荣桓同志告诉我,他在阜平等地活动时,阜平还成立了战地动员委员会,由王平同志任主任,这里已经有了初步基础,同样可以成为一坨坨。我们可以把这三大块先定下来,开展工作。”聂荣臻接着说:“听左权同志说,总部已派周建屏、刘道生同志率领一支小部队,到平山、寿阳一线平汉路和正太路交界地区活动,工作很有起色,将来也可能成为一坨坨。我们滚雪球就先这样滚吧!”经过反复商议,大家同意聂荣臻提出的采取“滚雪球”办法,扩大抗日武装。
1937年11月7日,根据中共北方局关于立即筹备建立晋察冀边区政府,并准备公开军区司令部的指示,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县石嘴普济寺正式宣告成立。在普济寺召开一个小型庆祝会,聂荣臻用浓重的四川口音,首先宣布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由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查国桢任供给部长,叶青山任卫生部长。接着,聂荣臻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动员大家共同抗日。
晋察冀军区醒目匾额挂在普济寺的大门口,五台县城大街小巷到处张贴军区成立的布告。王宗槐回忆:“当时军区机关人数很少,司令部仅有作战科科长李延赞、机要科科长黄鹏、通信科科长刘彬、副官处长刘显宜、教育科科长路霞。政治部人数更少,除了舒同主任和我,只有舒主任的秘书张际功、警卫员,和我们两人的两个马夫。我们六个人住在老乡家,吃的是一盆饭菜,睡的是一铺土炕。”晋察冀军区机关精简,部队则住在五台山寺庙,整个机关人员晚上睡一条坑,白天吃一盆菜。11月13日,经八路军总部批准,晋察冀军区又成立四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由杨成武任司令员,邓华任政委;第二军分区,由赵尔陆任司令员兼政委;第三军分区,由陈漫远任司令员,王平任政委;第四军分区,由周建屏任司令员,刘道生任政委。各个军分区不仅有各自控制的区域,还有纵深发展的活动范围,四周与敌接壤的地区,就是各自的游击区。
……
舒同传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