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錶與自動控製

化工儀錶與自動控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高娟,王世榮 編
圖書標籤:
  • 化工儀錶
  • 自動控製
  • 過程控製
  • 工業自動化
  • 傳感器
  • 執行器
  • 控製係統
  • 儀錶原理
  • 自動化技術
  • 化工流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157867
版次:1
商品編碼:1117577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2-01
頁數:25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化工儀錶與自動控製》是適用於高職高專化工工藝專業項目化教學使用的教材,介紹瞭化工生産過程中四大參數的檢測控製、儀錶選型、讀圖識圖、係統構成、參數整定、係統投運等化工生産儀錶與控製方麵的知識與技能,以完成化工生産中的控製參數溫度、壓力、液位、流量等的檢測與控製工作任務為目的。本書結閤化工總控工職業標準要求,還介紹瞭化工儀錶和自動控製係統在化工生産中的應用。

內容簡介

  《化工儀錶與自動控製》是適用於高職高專化工工藝專業項目化教學使用的教材,介紹瞭化工生産過程中四大參數的檢測控製、儀錶選型、讀圖識圖、係統構成、參數整定、係統投運等化工生産儀錶與控製方麵的知識與技能,以完成化工生産中的控製參數溫度、壓力、液位、流量等的檢測與控製工作任務為目的。《化工儀錶與自動控製》結閤化工總控工職業標準要求,還介紹瞭化工儀錶和自動控製係統在化工生産中的應用。本教材編有配套電子課件。

目錄

0 認識化工儀錶與自動控製
O.1 認識化工儀錶及自動控製
O.1.1 化工生産過程及特點
0.1.2 化工自動化的概述
0.1.3 化工儀錶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概況
0.1.4 化工自動化儀錶的分類
0.1.5 自動化係統的組成和分類
0.2 認識本門課程的性質和地位
技能訓練與思考題

1 工藝參數的測量和信號轉換
1.1 化工工藝參數測量的基礎知識
1.1.1 測量的基本概念
1.1.2 測量誤差
1.1.3 檢測儀錶概述
1.1.4 檢測儀錶的基本技術指標
1.2 認識顯示儀錶
1.2.1 顯示儀錶的概述
1.2.2 模擬式顯示儀錶
1.2.3 數字顯示儀錶
1.2.4 新型顯示儀錶
1.3 自動檢測過程及變送器
1.4 檢測係統中信號轉換
1.4.1 檢測係統的常見信號類型
1.4.2 檢測係統中信號的傳遞形式 -
1.4.3 信號製式及信號傳輸方式
1.5 安全防爆基本知識
1.5.1 防爆儀錶和安全防爆係統
1.5.2 安全柵
技能訓練與思考題

2 溫度檢測
2.1 概述
2.1.1 溫度
2.1.2 溫度測量
2.2 常用測溫儀錶
2.2.1 膨脹式溫度計
2.2.2 壓力式溫度計
2.2.3 熱電偶溫度傳感器
2.2.4 熱電阻溫度計
2.2.5 輻射式高溫計
2.3 溫度測量儀錶的使用
2.3.1 溫度測量儀錶的選用
2.3.2 溫度測量儀錶的安裝
2.3.3 溫度測量儀錶的故障判斷
2.4 工業應用案例--離子膜燒堿生産一次鹽水製備中配水罐溫度的檢測
2.4.1 離子膜燒堿生産工藝流程簡介
2.4.2 一次鹽水配水罐的溫度操作指標要求
2.4.3 一次鹽水配水罐溫度檢測係統的構成
2.5 簡單控製係統
2.5.1 自動控製係統的組成
2.5.2 自動控製係統的分類
2.5.3 自動控製係統的過渡過程和品質指標
2.6 識讀儀錶工程圖
2.6.1 管道與儀錶流程圖概述
2.6.2 工藝管道及控製流程圖
2.6.3 技能訓練--帶控製點的工藝流程圖識讀
2.6.4 儀錶盤布置圖識讀
技能訓練與思考題

3 壓力控製
3.1 概述
3.1.1 壓力
3.1.2 壓力檢測的方法
3.2 常用壓力檢測儀錶
3.2.1 彈性式壓力計
3.2.2 電氣式壓力計
3.2.3 智能型壓力變送器
3.2.4 活塞式壓力計
3.3 壓力錶的選用、安裝及故障判斷
3.3.1 壓力計的選用
3.3.2 技能訓練--壓力錶的選擇
3.3.3 壓力錶的安裝
3.3.4 實踐應用--壓力檢測故障判斷
3.4 工業應用案例--脫氯塔的壓力控製
3.4.1 離子膜燒堿生産中真空脫氯工藝介紹
3.4.2 脫氯塔的工藝條件控製要求
3.4.3 脫氯塔壓力控製方案
3.5 認識執行器
3.5.1 執行器的概念解讀
3.5.2 氣動薄膜控製閥
3.5.3 電動執行器
3.5.4 電一氣轉換器及電一氣閥門定位器
3.5.5 控製閥的選擇
3.5.6 氣動執行器的安裝和維護
技能訓練與思考題

4 液位控製
4.1 物位檢測
4.1.1 概述
4.1.2 物位檢測的方法
4.2 常用物位檢測儀錶
4.2.1 差壓式液位變送器
4.2.2 浮力式液位計
4.2.3 電容式物位計
4.2.4 核輻射式物位檢測儀錶
4.2.5 超聲波式物位儀錶
4.2.6 雷達物位計
4.2.7 重錘物位計
4.3 物位儀錶的使用
4.3.1 物位儀錶的選用
4.3.2 實踐應用--物位檢測故障處理
4.4 工業應用案例--精製鹽水罐液位控製
4.4.1 二次鹽水精製的工藝流程簡介
4.4.2 精製鹽水的工藝控製要求
4.4.3 精製鹽水的液位控製係統的構成
4.5 控製規律
4.5.1 概述
4.5.2 位式控製
4.5.3 比例控製(P)
4.5.4 積分控製(I)
4.5.5 微分控製(D)
4.6 自動控製儀錶
4.6.1 概述
4.6.2 模擬式控製儀錶
4.6.3 數字式控製器
4.7 可編程序控製器(PLC)
4.7.1 可編程序控製器概述
4.7.2 可編程控製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4.7.3 PLC的編程語言
技能訓練與思考題

5 流量控製
5.1 概述
5.2 常用流量檢測儀錶
5.2.1 差壓式流量計
5.2.2 轉子流量計
5.2.3 渦輪流量計
5.2.4 漩渦流量計
5.2.5 靶式流量計
5.2.6 電磁流量計
5.2.7 橢圓齒輪流量計
5.2.8 超聲波流量計
5.2.9 質量流量計
5.3 流量檢測儀錶的選用
5.4 工業應用案例--電解槽鹽水流量的控製
5.4.1 電解工序工藝簡述
5.4.2 流量控製要求
5.4.3 進電解槽鹽水流量控製係統的構成
5.5 簡單控製係統的設計和投運
5.5.1 簡單控製係統的設計
5.5.2 控製器參數的工程整定
5.5.3 控製係統的投運
技能訓練與思考題

6 復雜控製
6.1 復雜控製係統
6.1.1 串級控製係統
6.1.2 均勻控製係統
6.1.3 比值控製係統
6.1.4 前饋控製係統
6.1.5 分程控製係統
6.1.6 選擇性控製係統
6.1.7 多衝量控製係統一
6.2 工業應用案例--大中型工業鍋爐汽包液位的檢測與控製係統
6.2.1 大中型工業鍋爐的工藝過程
6.2.2 鍋爐汽包水位的檢測與控製
技能訓練題與思考題

7 計算機控製係統
7.1 計算機控製係統簡述
7.1.1 計算機控製係統的工作原理
7.1.2 計算機控製的主要特點
7.1.3 計算機控製係統的組成
7.2 計算機控製係統的典型應用分類
7.3 集散控製係統(DCS)
7.3.1 集散控製係統的概述
7.3.2 集散控製係統的發展
7.3.3 集散控製係統的組成
7.3.4 典型的DCS體係結構
7.3.5 典型産品介紹--浙大中控webField Jx一300XP係統
7.4 現場總綫控製係統(FCS)
7.4.1 現場總綫概述
7.4.2 現場總綫控製係統的結構
7.4.3 現場總綫控製係統的組成
7.4.4 典型産品介紹--幾種有影響的現場總綫技術
技能訓練與思考題

附錄
附錶1 鉑銠10-鉑熱電偶分度錶
附錶2 鎳鉻一鎳矽熱電偶分度錶
附錶3 鎳鉻一銅鎳閤金(康銅)熱電偶分度錶
附錶4 鐵一銅鎳閤金(康銅)熱電偶分度錶
附錶5 工業用鉑熱電阻分度錶
附錶6 工業用銅熱電阻分度錶
附錶7 工業用銅熱電阻分度錶
參考文獻
《煉金術秘傳:元素轉換與生命永恒的探索》 本書並非一本技術手冊,而是一部深入探討煉金術古老智慧與神秘哲學的著作。它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迷霧,走進那些緻力於理解物質本質、追求生命奧秘的先賢們的世界。我們將一同探索,在那個科學尚未獨立成型的時代,人們是如何通過對元素的觀察、提煉與想象,試圖揭示宇宙運行的深層規律,並尋求物質不朽與生命永恒的可能性。 第一章 煉金術的起源與象徵:大地母親的低語 本章將追溯煉金術最古老的根源,從埃及的赫爾墨斯神諭,到希臘的柏拉圖與亞裏士多德的哲學思想,再到古印度與中國的早期物質觀。我們將解析煉金術早期文獻中那些晦澀而充滿詩意的語言,理解“賢者之石”的傳說如何從字麵意義上的物質轉化,逐漸演變為精神升華與人格完善的隱喻。重點將放在早期煉金術士如何將自然界中的物質(如金、銀、硫磺、水銀)賦予神話與宇宙論的意義,以及這些象徵如何在他們對物質轉化的理解中扮演核心角色。我們將深入探討“原始物質”(Prima Materia)的概念,理解它並非僅僅指代某種具體的物質,而是代錶著一種潛在的、未分化的混沌狀態,是所有物質轉化的起點。 第二章 元素、性質與轉化:從微觀到宏觀的猜想 在現代化學的原子論齣現之前,煉金術士是如何構思物質的組成與變化的?本章將深入剖析煉金術士所理解的“元素”及其屬性。我們將研究亞裏士多德的四元素說(火、水、氣、土)在煉金術中的具體應用,以及煉金術士如何通過觀察這些元素的“性質”(如乾燥、潮濕、寒冷、溫暖)來推斷物質的構成。我們將重點討論“硫磺-水銀理論”,理解硫磺代錶“易燃性”或“活動性”,而水銀代錶“流動性”或“固定性”,並由此推導齣金屬的形成與轉化的可能路徑。雖然這些理論與現代科學相去甚遠,但它們展現瞭人類早期對物質世界進行係統性觀察和分類的努力,以及通過類比和想象來解釋自然現象的獨特思維方式。我們將呈現煉金術士如何通過各種加熱、冷卻、溶解、沉澱等操作,試圖在實驗室中模擬自然界的物質轉化過程,即便這些過程在當時被賦予瞭神秘的色彩。 第三章 煉金術的實踐與儀器:爐火中的奧秘 煉金術並非純粹的理論思辨,它包含瞭大量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實踐活動。本章將帶領讀者走近煉金術士的實驗室,瞭解他們使用的獨特儀器。我們將詳細介紹“煉金爐”(Athanor)的結構與功能,理解其如何被設計來維持恒定而柔和的溫度,這對於煉金術士而言是實現緩慢而精細轉化的關鍵。我們將探討“麯頸甑”(Alembic)在蒸餾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幫助分離和提純物質。此外,我們還將審視其他常見的實驗器具,如坩堝、燒瓶、過濾器等,理解煉金術士是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進行著物質的提取、淨化、熔閤等一係列操作。這些操作,雖然在技術上顯得粗糙,但它們是早期化學實驗的萌芽,為後來的科學儀器發展奠定瞭基礎。我們將聚焦於煉金術士在實踐中積纍的經驗,那些關於火候、時間、物質配比的“秘訣”,它們往往以隱晦的方式流傳,等待著有心人的解讀。 第四章 賢者之石的象徵意義:煉金術的終極目標 “賢者之石”是煉金術最著名的概念,它不僅僅是指能夠點石成金的物質,更承載著深刻的哲學和精神意義。本章將深入挖掘“賢者之石”的多重含義。在物質層麵,它代錶著對完美物質的追求,對金屬性質的終極掌握。在精神層麵,它象徵著靈魂的淨化、煩惱的消除,以及達到一種至高的智慧與和諧狀態。我們將探討煉金術士如何將自身視為“原始物質”,而將“賢者之石”視為達到精神完善的終極目標。我們將分析煉金術文獻中關於“賢者之石”的各種描述,理解它為何被描繪成色彩斑斕、具有治愈能力的神奇物品。本章還將討論煉金術士為何常常將他們的工作與宗教、神秘主義聯係起來,以及他們是如何將對物質轉化的探索,提升到對宇宙和諧與生命意義的追尋。 第五章 煉金術的文化影響與現代迴響:古老智慧的遺澤 煉金術在曆史上對人類文明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其思想和象徵在文學、藝術、哲學乃至後來的科學發展中留下瞭印記。本章將梳理煉金術的文化傳播與演變。我們將探討煉金術如何影響瞭中世紀歐洲的哲學思潮,以及它與早期化學、醫學之間的復雜關係。我們將審視煉金術的象徵主義在不同文化中的體現,以及它如何啓發瞭後來的象徵主義藝術和文學。同時,我們也將探討煉金術的思想在現代語境下的迴響,例如在心理學(榮格的煉金術原型)、生態哲學以及對可持續發展的思考中,我們是否還能找到煉金術古老智慧的影子?本書並非要將煉金術奉為科學,而是希望通過對這部人類思想史上的獨特篇章的解讀,讓我們重新審視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同時代人們理解宇宙與自身的獨特方式。這本書邀您一同踏上這場充滿好奇與想象的智慧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解開一個復雜的謎題,每一個章節都像是在提供新的綫索,讓我越來越接近化工世界的核心。我之前對“自動化”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簡單的機械手臂重復動作的層麵,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化工自動化是一個更加宏大、更加精密的係統工程。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機器代人”,而是通過對整個生産流程的全麵感知、分析和決策,實現對生産過程的優化和智能化管理。我被書中對“過程控製”的深入講解所吸引,從最基礎的單迴路控製,到多變量耦閤控製,再到模糊控製、神經網絡控製等先進技術,作者層層遞進,讓我在理解上沒有感到明顯的障礙。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控製迴路時,總是會穿插一些實際的生産場景,比如如何通過改變進料速率來控製反應器的濃度,或者如何通過調節閥門的開度來維持管道的壓力。這些具體的例子,讓我能夠將抽象的控製理論與真實的生産操作聯係起來,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動化控製的意義和價值。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自動化不僅僅是為瞭提高效率,更是為瞭實現更精細化的管理,更安全可靠的運行,以及更可持續的生産。

評分

我一直覺得,化工生産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領域,因為它涉及到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等危險因素,所以安全生産是重中之重。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真的讓我印象深刻。作者不僅詳細介紹瞭各種儀錶的安全性能和防爆設計,更重要的是,他將“儀錶與自動控製”係統在保障安全生産中的作用,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從最基礎的超溫、超壓報警,到更高級的安全聯鎖係統,再到故障診斷和緊急停車程序,每一個環節都顯得至關重要。我特彆學習瞭關於“安全儀錶係統”(SIS)的章節,它讓我明白瞭,這些係統並非簡單的附加裝置,而是經過嚴格設計和驗證的獨立係統,其目的就是在發生危險時,能夠迅速、可靠地將生産過程帶到安全狀態。書中還提到瞭“風險評估”和“功能安全”的概念,這些都讓我意識到,化工安全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係統性的規劃和持續的改進。通過對這些儀錶的精準監控和自動控製係統的智能響應,我們可以大大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即使發生意外,也能將損失降到最低。這本書讓我對化工生産的安全保障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更加信賴那些默默守護著我們安全的現代工業技術。

評分

我之前一直以為化工領域的專業書籍會非常晦澀難懂,充斥著各種復雜的公式和理論,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以一種非常友好的方式,將“儀錶與自動控製”這兩個專業性極強的概念,一點一點地展現在讀者麵前。作者並沒有上來就拋齣一堆理論,而是從基礎的化工過程入手,讓我們理解為什麼需要這些儀錶,以及它們在實際生産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比如,在解釋溫度控製時,作者不僅僅是介紹熱電偶或熱電阻的原理,還會深入到 PID 控製的經典理論,並且非常形象地解釋瞭比例、積分、微分參數在調節過程中各自的作用。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那些大量的圖示和流程圖,它們就像是點睛之筆,將抽象的技術概念變得直觀易懂。看著那些由方框、箭頭和麯綫組成的圖,我能清晰地看到一個控製迴路是如何工作的,從傳感器測量到控製器決策,再到執行器響應,整個過程一目瞭然。書中還涉及到瞭很多實際的案例,比如對反應釜的溫度、壓力、液位進行精確控製,或者對蒸餾塔的塔頂溫度和迴流比進行優化,這些都讓我看到瞭理論知識如何落地,如何為工業生産帶來切實的效益。這本書讓我感覺,即使我不是化工專業的科班齣身,也能對這個領域有深入的瞭解,並且對那些在幕後默默工作的工程師們肅然起敬。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看到瞭“智能”是如何融入到傳統的工業生産中的。過去,人們可能更多地將化工生産想象成是經驗驅動的,但這本書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modern chemical engineering is deeply intertwined with advanced control technologies. The author meticulously explains how various sensors, acting as the sensory organs of the plant, collect data about temperature, pressure, flow, and composition. What's truly fascinating is how this raw data is then processed by sophisticated control systems. I was particularly impressed by the discussions on advanced control strategies, such as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and fuzzy logic control. These are not just academic concepts; the book provides practical insights into how they are implemented to optimize processes,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hance safety. The author's ability to demystify these complex control algorithms, breaking them down into digestible parts, is remarkable. It's like learning to conduct an orchestra – understanding how each instrument contributes to the overall harmony, and how a conductor (the control system) guides them to produce a beautiful symphony (a stable and efficient process). The book has opened my eyes to the fact that behind every chemical product we use, there's a layer of intricate engineering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that ensures its quality and availability.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全麵的視角來審視化工生産中的“眼睛”和“大腦”。我之前更多地關注最終的化學産品,卻很少去想,那些産品是如何被生産齣來的。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一個幕後的精彩世界,讓我看到瞭化工儀錶如何如同人類的感官一樣,捕捉著生産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微變化,而自動控製係統則如同大腦一樣,分析這些信息,並做齣最恰當的決策。作者在介紹各種儀錶時,不僅講解瞭它們的工作原理,還涉及到瞭它們的選型、安裝、維護和校驗,這讓我意識到,儀錶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是整個自動化係統正常運行的基石。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測量誤差”和“不確定性”的章節,它讓我明白,再精確的儀器也會有其局限性,而如何通過閤理的控製策略來彌補這些不確定性,是衡量一個自動化係統優劣的重要標準。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化工儀錶與自動控製,並非是孤立的技術,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它們共同構成瞭現代化工生産的強大驅動力。

評分

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讓我看到瞭“數據”在現代化工生産中的重要性。儀錶的本質就是數據采集器,而自動控製係統則是數據分析和決策的核心。作者在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采集到的數據,來監控生産過程的運行狀態,識彆潛在的異常,優化生産參數,從而提高産品的收率和質量,同時降低能耗和物耗。我特彆對書中關於“過程優化”和“故障診斷”的章節印象深刻。它讓我瞭解到,如何通過對曆史數據的分析,來發現生産過程中的瓶頸,並製定相應的改進措施。同時,當生産過程中齣現異常時,自動控製係統能夠及時發齣預警,甚至自動采取應對措施,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數據不僅僅是數字,更是指導生産的重要信息,而儀錶和自動控製係統,就是挖掘這些信息價值的關鍵工具。它讓我對“智能化生産”有瞭更深入的理解,也對未來的化工行業發展充滿瞭信心。

評分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在講解一些復雜的自動控製理論時,並沒有使用過於艱深的數學推導,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圖示,來幫助讀者理解。例如,在解釋PID控製器的參數整定方法時,作者會用“開車比喻”,形象地說明比例、積分、微分參數分彆對應著“盯著路麵”、“迴想過去”、“預測前方”,這種方式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地把握核心概念。而且,書中還穿插瞭大量實際工程案例,這些案例都非常有代錶性,能夠反映齣不同類型的化工過程對儀錶和控製係統的具體要求。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模糊邏輯控製”和“神經網絡控製”的應用部分,這些章節讓我看到瞭人工智能在化工領域的潛力,也讓我對未來化工自動化發展充滿瞭期待。作者並沒有將這些前沿技術描述得高不可攀,而是通過具體的應用場景,比如化工裝置的啓停控製、異常工況的診斷等,來展現這些技術的實際價值。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知識的獲取過程也充滿樂趣,它讓我感受到,學習專業知識,也可以是一件充滿啓發和享受的事情。

評分

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僅僅局限於理論的講解,更注重於實際的應用和工程實踐。作者在介紹每一種儀錶或者控製策略時,都會結閤具體的化工生産流程,例如煉油廠的塔頂冷凝控製,化肥廠的閤成氨反應器控製等等。這些案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為什麼需要特定的儀錶,以及這些儀錶是如何與控製係統協同工作的。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儀錶選型”和“控製係統集成”的章節,它讓我瞭解到,在實際的化工項目中,如何根據工藝要求、環境條件、經濟性等多種因素,來選擇最閤適的儀錶和控製係統。而且,書中還提到瞭“ DCS (集散控製係統)”和“ PLC (可編程邏輯控製器)”等現代自動化係統的概念,讓我對整個自動化架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明白,化工儀錶與自動控製,並非是孤立的技術,而是相互關聯、相互支持的工程係統,它們的成功應用,需要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棒,作者的文筆流暢,邏輯清晰,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技術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我個人對其中關於“過程的動態特性”和“控製係統的穩定性”的探討尤其感興趣。作者通過圖示和類比,將抽象的動態響應麯綫解釋得非常透徹,讓我理解瞭為什麼有些過程容易實現穩定控製,而有些過程則需要更復雜的控製策略。而且,書中還對不同類型的控製器(如PID、APC等)在應對不同動態特性時的錶現進行瞭詳細的比較,這對於我理解它們各自的優缺點非常有幫助。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過程中,總是能夠引申到實際的工程應用,比如如何通過理解過程的動態特性來設計齣更優的控製方案,從而提高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這本書不僅讓我掌握瞭化工儀錶與自動控製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我對這個領域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興趣,讓我看到瞭科技在改變工業生産方式上的巨大力量。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一扇通往化工世界奧秘的大門,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對化工生産那些精密的儀器設備充滿瞭好奇,它們是如何讓化學反應在嚴苛的條件下精準運行,又是如何保證産品質量的穩定和安全的?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理解瞭“化工儀錶”這個詞的重量。它不僅僅是冰冷的金屬和電子元件,更是現代化工流程的“眼睛”和“神經”。從溫度計、壓力錶這些基礎的測量儀器,到更復雜的流量計、液位計,再到那些看似神秘的分析儀錶,每一個都承載著重要的信息,為整個生産過程提供實時的數據支持。而“自動控製”更是將這些信息串聯起來,讓原本需要大量人力操作的流程變得高效、精準、甚至可以預測。我驚嘆於書中對各種儀錶工作原理的細緻講解,那種抽絲剝繭般的分析,讓我仿佛親眼看到信號的産生、傳輸、處理,最終轉化為對設備的指令。尤其是當作者結閤實際的化工流程,比如煉油、化肥生産等,來闡述儀錶和控製係統的作用時,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更是無法言喻。我能想象到,在那些龐大復雜的化工廠裏,無數的儀錶日夜不停地工作著,它們之間的聯動和反饋,構成瞭整個生産的和諧樂章。這本書沒有讓我感到枯燥的技術堆砌,反而是充滿瞭智慧的光芒,它讓我看到瞭科學與工程如何完美結閤,創造齣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各種化學産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