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公路工程施工標準化指南係列·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技術指南(第5分冊):隧道工程》為《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技術指南》隧道工程分冊,係在現行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設計、施工、驗收等相關標準、規範的基礎上,總結吸納全國各地的實踐經驗和成果編製而成,圖文並茂地對隧道工程施工工序、技術、工藝和規範化管理的具體要求進行瞭說明,並體現瞭現代工程管理的理念。《公路工程施工標準化指南係列·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技術指南(第5分冊):隧道工程》對於提高建設管理水平,規範隧道工程施工,消除安全隱患,保證隧道工程質量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公路工程施工標準化指南係列·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技術指南(第5分冊):隧道工程》適用於新建、改(擴)建高速公路項目的隧道工程施工管理,也可供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及其他等級公路的管理與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1 總則  
2 施工準備
2.1 一般規定
2.2 技術準備
2.3 施工場地
2.4 施工人員、材料和設備
2.5 施工供風、供水、供電
2.6 棄渣場、自辦料場、危險品庫
2.7 排水及汙水處理
3 洞口與明洞工程
3.1 一般規定
3.2 施工工序
3.3 施工要點
4 超前地質預報
4.1 一般規定
4.2 有關要求
4.3 超前地質預報方法
5 洞身開挖
5.1 一般規定
5.2 施工工序
5.3 施工要點
5.4 開挖方法
5.5 連拱隧道  
5.6 小淨距隧道
6 初期支護與輔助工程措施
6.1 一般規定
6.2 噴射混凝土
6.3 錨杆
6.4 鋼架
6.5 鋼筋網
6.6 超前錨杆支護
6.7 超前小導管預注漿支護
6.8 超前管棚支護
6.9 超前預注漿
6.10 地錶砂漿錨杆
6.11 地錶注漿
6.12 初期支護質量要求
7 仰拱與鋪底
7.1 一般規定
7.2 施工工序
7.3 施工要點
8 防水與排水
8.1 一般規定
8.2 施工工序
8.3 施工防排水
8.4 結構防排水
9 二次襯砌
9.1 一般規定
9.2 施工工序
9.3 襯砌模闆颱車
9.4 施工要點
9.5 質量要求
10 監控量測
10.1 一般規定
10.2 工作程序
10.3 量測項目
10.4 量測要點
10.5 量測數據處理與應用
11 附屬設施工程
12 安全生産與文明施工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4 超前地質預報
  4.1 一般規定
  4.1.1 超前地質預報是保證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環節和重要技術手段。要將超前地質預報作為隧道施工的一道工序,納入施工組織設計。根據隧道的長短和地質復雜情況有針對性地編寫超前地質預報方案設計。
  4.1.2 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應達到下列主要目的:
  (1)進一步查清掌子麵前方的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指導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
  (2)降低地質災害發生的幾率和危害程度。
  (3)為動態設計和施工提供地質依據。
  4.1.3 超前地質預報應包含下列主要內容:
  (1)地層岩性預測預報,特彆是對軟弱夾層、破碎地層、煤層及特殊岩土的預測預報。
  (2)地質構造預測預報,特彆是對斷層、節理密集帶、褶皺構造等影響岩體完整性的構造發育情況的預測預報。
  (3)不良地質預測預報,特彆是對溶洞、暗河、人為坑洞、放射性、有害氣體、高地應力、高地溫、高岩溫等發育情況的預測預報。
  (4)地下水預測預報,特彆是對岩溶管道水及富水斷層、富水褶皺軸及富水地層中的裂隙水等發育情況的預測預報。
  4.1.4 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可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開展超前地質預報。執行“第三方”預報的隧道不能免除現行《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範》所規定施工單位應承擔的責任。
  4.2 有關要求
  4.2.1 監理工程師負責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實施大綱的審批,並對地質預報工作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
  4.2.2 地質預報單位負責及時分析和研究超前地質預報成果,發現地質情況與設計情況不符的,要按程序及時通知各參建單位。
  ……      
前言/序言
     為加快推行現代工程管理,促進公路建設“發展理念人本化、項目管理專業化、工程施工標準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細化”,提升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樹立行業文明施工形象,交通運輸部決定自2011年起,在全國開展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活動,並組織編寫《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共五個分冊(工地建設、路基工程、路麵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是在現行公路工程標準、規範的基礎上,針對工程質量通病和管理薄弱環節,充分吸納瞭各地施工標準化的經驗和成果“總結瞭近年來工程建設行之有效的成熟工藝、先進裝備和製度措施,體現瞭現代工程管理的具體要求。
  本書為《指南》第五分冊隧道工程,針對鑽爆法開挖的公路隧道,從一般規定、施工工序、施工要點等方麵提齣具體要求,強化超前地質預報、隧道開挖方法選擇、動態設計與信息化管理、光麵爆破、初期支護質量、二襯外觀等方麵要求,推行工後檢測、二襯颱車準入、人員進洞登記、施工安全風險評估等製度,確保隧道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采取提高人員安全防護標準、遠程視頻監控、設置應急逃生管道、推廣”零開挖“進洞理念、設置汙水處理池、強化施工通風照明等措施,改善隧道施工作業條件,體現”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    
				
 
				
				
					隧道工程施工標準化技術指南(第5分冊):公路工程施工標準化指南係列  (內容概要:本書聚焦於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管理、技術規範與質量控製,旨在為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建設提供一套係統、科學、可操作的標準化指導體係。全書嚴格遵循國傢現行的工程建設標準和行業規範,結閤近年來隧道施工技術的最新發展和實踐經驗,對隧道工程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精細化管理與技術闡述。)   第一章 隧道工程概論與標準化體係構建  本章首先對公路隧道工程在現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和技術特性進行瞭概述,闡述瞭采用標準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與優勢,特彆是針對高風險、高技術密集的隧道工程。  1.1 公路隧道工程概述: 詳細界定瞭公路隧道的基本類型(如淺埋、深埋、長隧道、特長隧道、特長高風險隧道等),分析瞭不同地質條件和水文條件下隧道設計參數的差異及其對施工的影響。闡述瞭隧道工程在路網建設中的功能定位與特殊要求。  1.2 標準化體係框架: 闡述瞭本係列指南的整體結構和本分冊在整個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體係中的定位。重點解釋瞭“標準化”在質量保證、安全生産、進度控製、成本節約方麵的具體體現。引入瞭基於風險管理和全過程控製的標準化管理理念。  1.3 術語與符號規範: 統一瞭隧道施工過程中涉及的關鍵術語、縮略語和技術符號,確保文件和現場交流的一緻性與準確性,為後續章節的技術描述奠定基礎。   第二章 施工準備與前期工作標準化  本章是隧道工程順利開工的前提,強調瞭施工前期的調研、部署、資源整閤和安全體係建立的標準化流程。  2.1 施工組織設計(TSD)的編製要求: 明確瞭不同地質條件、不同工法下的TSD必須包含的核心要素。強調瞭“一隧一策”原則,規定瞭重大技術方案(如支護結構、超前地質預報、信息化管理係統接入)必須通過的審批流程和論證標準。  2.2 現場勘察與地質信息深化: 規定瞭施工進場後必須完成的地質超前預報體係的建立標準,包括物探、鑽探和地質信息可視化平颱的搭建要求。重點提齣瞭軟弱圍岩、富水斷層、瓦斯/放射性等特殊不良地質的識彆與分級標準。  2.3 施工安全與環境標準化部署: 詳細規定瞭施工現場的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包括臨邊防護、消防體係、人員培訓、應急物資儲備的最低要求。特彆針對隧道施工的洞內通風、防塵、降噪、用電安全製定瞭明確的驗收指標。  2.4 臨時設施與材料準備: 規定瞭施工便道、棄渣場、拌閤站、臨時供電與供水係統的建設標準。強調瞭材料進場的質量檢測、颱賬記錄和儲存條件必須符閤國傢規範的細則。   第三章 隧道開挖與支護工程標準化控製  本章是隧道施工的核心技術部分,對不同的開挖方法和支護體係的實施過程進行瞭詳盡的標準化指導。  3.1 鑽爆法施工標準化控製:   颱階與斷麵控製: 規定瞭不同圍岩等級下,采用颱階法、CD法、CRD法等不同工法時的最小作業麵要求、鑽孔參數(孔深、孔位精度、偏差允許值)。  裝藥與爆破參數: 明確瞭安全起爆、均勻鬆動、控製颱後超挖/欠挖的藥量、粒度、起爆順序和延時時間的推薦範圍與現場調整程序。  二次襯砌預留層控製: 對爆破後岩麵的平整度、粗糙度提齣瞭量化指標,以及二次襯砌過渡層施工的界麵處理要求。  3.2 盾構/TBM法施工標準化控製(若適用公路隧道): 規定瞭對TBM的選型校核、刀盤狀態監測、掘進參數(推力、扭矩、齣渣量)的實時監控與預警閾值。強調瞭管片拼裝精度、接縫防水處理和洞內環境的標準化控製流程。  3.3 支護結構施工標準化:   初期支護: 對噴射混凝土的噴射工藝(乾式/濕式)、噴層厚度、養護條件、鋼拱架(或鋼釺)的製作、安裝精度和錨杆(或超前小導管)的注漿質量(壓力、時間、固結度)設定瞭嚴格的質量驗收標準。  二次襯砌: 詳細規範瞭二次襯砌模闆的安裝精度、混凝土的澆築工藝(防離析措施、振搗要求)、接縫止水帶的安裝與接頭處理,以及混凝土的養護和拆模時機。  3.4 監控量測與信息反饋標準化: 規定瞭對圍岩沉降、洞壁收斂、支護結構應力變化的量測頻率、點位布設、數據采集與分析報告的格式。強調瞭“量測數據超限即停工或調整方案”的標準化決策流程。   第四章 隧道附屬工程與特殊結構施工標準化  本章涵蓋瞭對隧道使用功能至關重要的附屬工程的標準化施工要求。  4.1 排水與防水工程標準化:   洞內排水係統: 規定瞭縱嚮排水溝、橫嚮盲溝、集水井的坡度、斷麵尺寸、材料規格及施工質量檢查點。  防水層施工: 詳細規定瞭防水闆的鋪設順序、搭接寬度、焊(粘)接質量的檢測方法(如電火花測試),以及防水層與二襯之間的空腔處理與排水通道的設置。  4.2 隧道機電與消防係統安裝標準化: 規定瞭通風設施、照明係統、監控係統(CCTV、火災報警)、供電及應急電源的安裝精度、綫纜敷設的防火要求、設備接地電阻的驗收標準。  4.3 交通工程與安全設施: 規定瞭行車道鋪裝、人行橫道、緊急停車帶、消防救援通道的尺寸、坡度及防撞設施的安裝標準。  4.4 仰拱與接頭處理: 規範瞭仰拱混凝土的澆築順序、溫度控製、伸縮縫和止水帶的處理工藝,以保證隧道整體結構的整體性和耐久性。   第五章 質量驗收、風險控製與竣工交付標準化  本章側重於工程的收尾和質量的最終確認,是確保隧道工程長期安全運營的關鍵環節。  5.1 分項、分部工程的標準化驗收: 明確瞭各工序(如爆破參數確認、噴射混凝土厚度檢測、錨杆拉拔試驗、防水層抽檢)的驗收標準、記錄錶格和簽字流程。規定瞭“不閤格項”的處理流程和復檢要求。  5.2 隧道工程常見質量缺陷與糾正措施: 針對隧道工程中常見的欠挖、超挖、支護空洞、混凝土蜂窩麻麵、防水層起皺/穿孔等問題,提供瞭標準化的診斷方法和修復技術指南。  5.3 竣工資料編製與移交: 規定瞭施工單位必須編製的竣工圖、質量保證資料、安全記錄、環境恢復報告的格式和歸檔要求。強調瞭“數字化交付”的要求,包括BIM模型及監測數據的整閤。  5.4 運營交接與安全評估: 規定瞭嚮運營管理方移交前的最終安全檢查清單,包括通風係統運行測試、消防聯動測試和結構穩定性最終評估報告的編製要求。  ---  本書特色: 本指南摒棄瞭純粹的設計理論闡述,聚焦於“如何做”和“如何驗”,通過大量的流程圖、檢查錶和參數建議範圍,形成瞭一套極具可操作性的現場指導手冊,是公路隧道施工項目管理人員、技術工程師和質量監理人員必備的標準化作業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