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蜂窝专栏作家。
一本记录了这座城市各种精彩食踪的美味指南;
一本浸染了这座城市“人间烟火”的异乡食录;
香港饭人欧阳应霁点火X上海地陪殳俏煽风;
与七十位上海好友严选一百二十个吃喝地标;
走遍外滩潜入老宅钻进弄堂出走乡镇;
吃出上海前世今生大未来。
购买《味道上海》随机赠送“上海时光品鉴券”,以及五种城市记忆的选择权。
【优惠券使用细则】:
此券可在以下任一指定空间内使用,仅限使用一次;
此券不与其他优惠活动共享,优惠详情请咨询店员;
优惠券有效期至2013年12月31日;
【生活空间介绍】:
. hoF Bar & Brasserie ★ 消费一杯葡萄酒赠送一块hoF巧克力
以葡萄酒为主的酒吧餐厅,并提供专业的巧克力甜品。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1318号星展银行大厦下沉式广场8号商铺
咨询电话:021-5010-0800
. 城市山民·谷★ 仅限茶食消费,消费满100元减20元
集店铺、艺廊和茶园于一体,倡导一种追根溯源的生活方式。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133号(近永福路)
咨询电话:021-6433-5366
. 璞素★ 仅限茶食消费,消费满100元减20元
追求朴素的美学生活空间,可在其中安坐品茶聊天。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常熟路188弄15号(近安福路)
咨询电话:021-3461-9855
. 糖品★ 消费满100元赠送一份糖水
结合马来甜品和港式糖水的甜品店,以榴莲作品系列为主打。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芳甸路1188号证大喜玛拉雅中心B1-143号商铺
咨询电话:021-6087-5790
. 质馆★ 消费满100元减20元
以提供最完美的咖啡口味为己任的精品咖啡馆,带来颠覆味蕾的咖啡新体验。
舜元店: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398号舜元大厦停车场入口处(近宣化路)
茂名店:上海市黄浦区茂名南路131弄1号乙(淮海中路口,永新百货对面,古今旁边)
北京店:北京市东城区金宝街88号(金宝汇3楼家天地内)
咨询电话:4000-277-882
序一 上海轮流吃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请勿见笑,很多我身边的70后80后朋友,无论生活在港、台还是内地,真正开始对上海有兴趣,并不是因为吃喝过老上海早餐中称作四大金刚的豆浆、油条、大饼、粢饭,不是吃过那一碗汤里放了紫菜、蛋皮、葱花、虾皮的绉纱小馄饨,亦不是对上海本帮菜中浓油赤酱的代表作红烧肉有多大了解认识,更不要说各式现炒浇头面、生煎馒头、鸡鸭血汤、草头圈子、腌笃鲜……他们所知道的上海,是港产电视剧《上海滩》中许文强、丁力和冯程程生活的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当年上海的政治、经济、民生状况以至日常饮食细节都不及周润发、吕良伟与赵雅芝之间的恩怨情仇来得吸引人,也更被关注,连场黑帮火并更是紧张精彩剧力万钧,流行文化影响力从来不容忽视──上海上海,这么复杂这么简单,这么远那么近。
忽然胡思乱想,如果当年《上海滩》的编剧安排许文强是西餐馆主厨,丁力是本帮菜馆老板,冯程程是面粉大王的女儿更是超级吃货,那为人津津乐道的会否就是二十五集嘴馋为食连续剧《舌尖上的上海滩》,其对广大嘴馋为食群众的号召,对上海西餐与本帮菜的矛盾冲击竞争互动,对上海饮食文化开放包容蓬勃发展的影响也肯定惊人。
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成功?失败?浪里看不出有未有──
认识上海,了解上海的吃,坊间美食指南食评食谱眼花撩乱,网上点评铺天盖地,未吃几乎已经饱了。这回我有幸觅得在上海从小吃大的为食好友殳俏为我把关引路,放心开吃。而在进一步搜寻上海文化相关资料的时候,叫我印象最最深的,是并不以写吃著称的前辈李欧梵教授在其学术著作《上海摩登》中记载的一段逸事:1948年,九岁的他随母亲从河南乡下到上海寄居一个多月,暂时借住在外祖父住的一家叫“中国饭店”的小旅馆。童稚无知的他第一次进大都市,浑然不知电灯为何物,而上海的声光化电世界对他的刺激,恐怕还远远超过茅盾小说《子夜》中的那个乡下来的老太爷。有一天清晨,外祖父叫他出门到外面买包子,他从五楼乘电梯下来,走出旅馆的旋转门,买了一袋肉包,走回旅馆,却被旅馆的旋转门夹住了,耳朵被门夹得奇痛无比。他匆匆摆脱这个现代文明的恶魔的巨爪,逃了回来后却发现手中的肉包子不翼而飞,于是又跑出去寻找,依稀记得门口的几个黄包车夫对他不怀好意地咧着嘴笑,他更惊惶失措,最后不得不回到外祖父的房间向他禀告,外祖父听了大笑,他却惧怕得无地自容。这是李教授生平第一次接触上海都市文明的“惨痛经验”。
中国饭店、电灯、电梯、旋转门、夹住、肉包子、奇痛无比、咧着嘴笑,大笑──
李教授这六十多年前的上海往事,竟与今时今日我们在上海的吃喝经验有着许多的牵连和类似。人在上海,我们走进的无论是雕栏玉砌金碧辉煌的,食材食器也都异常讲究的高档食府,还是门面寒碜的开在里弄尽头的无名小店,走近推开的都是“旋转门”,有些是人手动的,有些是电动的,被动、主动、被被动。忽然发觉我们都在一个又一个热火朝天的饮食大潮流中,吃什么喝什么虽然都是自己掏钱,但其实不由自主。吃饱喝足推门 “被转”出去,眼前人情景物以及味道都不再一样,真个像周璇在夜上海老歌里唱的 “换一换,新天地”。更中要害的,是作为传统饮食象征的“包子”不见了,是被咧着嘴笑的黄包车夫拿走吃了呢?还是连这些大叔都嫌包子太土,不屑一吃?当然我们可以积极进取一点,跳上黄包车,吩咐车夫把我们送去吃西洋大菜,去吃大江南北来的各帮各派的经典创新好菜,在声光化电的enhancement中来一场techno-psycho taste五感体验之旅──这,就是我和身边同样能吃爱吃懂吃的好友在上海这个从来就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里,从早到晚吃了近两个月的兴奋深刻经验。
一如走进餐厅常常会有背景配乐,此刻在我耳畔响起的倒不是浪奔浪流,却是1980年8月4日在香港TVB首播,原定为六十集的另一套长篇剧的主题曲,黄霑先生作词,顾嘉辉先生作曲:
轮流转,几多重转?循环中,几段情缘?
千秋百样事,几多次轮回,点解世事万千转?
这一出由甘国亮先生监制,由当年尚未成名已戴黑超的导演王家卫任助导的电视剧《轮流转》,以一个上海家庭在香港的生活为背景,由战后的香港一直演进现代──剧本精彩演员阵容强劲,当红小生郑少秋,当家花旦李司棋及郑裕玲,还有森森、李琳琳、叶德娴、陈百强及林子祥等等演员和歌手参与演出。可惜开播后收视被另一电视台另一套以中国近代史为题材的电视剧《大地恩情》击败,TVB决定腰斩《轮流转》,是香港电视史上首部没有结局的电视剧。
这种残酷现实,也与上海以及其他国际都会的饮食界今天经历面对的几乎一样。食客推开旋转门走进去,今天跟昨天的餐厅名学,室内装潢,服务员装扮和态度以致菜色种种都随时不一样。食肆开张关张的内部外部原因固然很多,食物质素高味道好主厨师长得帅的也不一定可以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留下来。所以我们这些嘴馋好吃的只能早午晚宵夜密密地吃,且心存感激多做鼓励支持,因为天晓得还可以吃到什么时候吃到什么?
至于更私人的一个觅食原因,希望在上海还可以一尝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外祖父母年轻时作为印尼华侨世家子弟勾留上海吃得到的美味,追寻觅得在上海出生的母亲的童年滋味──从我抵达上海的第一天就知道,那恐怕真的是太奢侈太天真的一个要求。
剩下了,多少挂牵?还留得多少温暖?
抑或到头来一切消逝,失去了就难再现。
人群里,几多奇传?情缘中,几多爱恋?
当一切循环,当一切轮流,此中有没有改变?
应霁 2013年3月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一直对上海这座城市充满好奇,尤其是它独特的饮食文化。读了《味道上海》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真的漫步在上海的街头巷尾,亲身体验着这座城市的美食魅力。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描绘得细致入微,仿佛能闻到红烧肉的香气,听到锅里滋滋作响的声音。从那些充满历史韵味的本帮菜,到精致小巧的上海点心,再到各种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吃,书中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喜欢关于弄堂里那些老字号的故事,它们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记忆和情感。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上海民俗和历史的介绍,让我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对这座城市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味蕾的旅行,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上海,亲口尝尝那些书里提到的美味。这本书绝对是美食爱好者和对上海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之作!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温度的书,读完后我感觉好像和作者成为了朋友。作者以一种非常亲切、随和的语气,与读者分享他/她对上海味道的理解和体验。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只有最朴实真挚的情感流露。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家庭聚餐和节日庆典的描写,那些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的场景,充满了温馨和爱。作者通过对这些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浓厚的人情味。书中的一些故事也让我感动不已,比如关于一位老奶奶做的葱油拌面,那种传承了几代人的味道,让我看到了亲情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味道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连接。我愿意一次又一次地重读这本书,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温暖。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菜肴”介绍,而是将“味道”的概念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维度。作者对上海的气味、声音、色彩,甚至人们的情感都有着敏锐的捕捉和深刻的解读。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黄梅天里上海味道的描写,那种潮湿、闷热中夹杂着淡淡霉味和植物清香的感觉,非常真实。书中还探讨了上海人对于“鲜”的极致追求,以及这种“鲜”如何在不同的菜肴中得以体现。我喜欢书中那些带有实验性色彩的描写,作者会尝试用非传统的方式去解读味道,比如从声音和触感来形容一道菜,这让我耳目一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味道不仅仅是舌尖上的感受,更是一种综合的体验,它与环境、情感、记忆紧密相连。这本书的语言也极具画面感,读起来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上海的独特气息。
评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味道”这个概念。它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味蕾体验,而是将“味道”与更深层次的文化、历史、甚至是哲学进行连接。我惊讶于作者能将如此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比如用“怀旧”来形容一道菜的味道,或者用“创新”来定义一种新的口味。书中对上海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如何影响其饮食文化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到,味道的形成和演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作者的分析鞭辟入里,既有宏观的视野,又不乏微观的观察。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美食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思考的书,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味道”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味道”的描述,更是一种关于“生活”的感悟。它没有生硬地罗列菜谱,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人情味。我喜欢书中对一些平凡食物的深度挖掘,比如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或者是一碟清爽的拌黄瓜,在作者的笔下,这些简单的食物都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它们背后蕴含的不仅仅是烹饪技巧,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关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自己家乡的味道,那些藏在味蕾深处的记忆被重新唤醒。作者的文字有一种治愈的力量,它让你慢下来,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去品味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感到疲惫的人,它会让你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发现生活本身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评分認識上海,了解上海的吃,坊間美食指南食評食譜眼花撩亂,網上點評鋪天蓋地,未吃幾乎已經飽了。這回我有幸覓得在上海從小吃大的為食好友殳俏為我把關引路,放心開吃。而在進一步搜尋上海文化相關資料的時候,叫我印象最最深的,是並不以寫吃著稱的前輩李歐芃教授在其學術著作《上海摩登》中記載的一段逸事:1948年,九歲的他隨母親從河南鄉下到上海寄居一個多月,暫時借住在外祖父住的一家叫「中國飯店」的小旅館。童稚無知的他第一次進大都市,渾然不知電燈為何物,而上海的聲光化電世界對他的刺激,恐怕還遠遠超過茅盾小說《子夜》中的那個鄉下來的老太爺。有一天清晨,外祖父叫他出門到外面買包子,他從五樓乘電梯下來,走出旅館的旋轉門,買了一袋肉包,走回旅館,卻被旅館的旋轉門夾住了,耳朵被門碰得奇痛無比。他匆匆擺脫這個現代文明的惡魔的巨爪,逃了回來後卻發現手中的肉包子不翼而飛,於是又跑出去尋找,依稀記得門口的幾個黃包車夫對他不懷好意地咧著嘴笑,他更驚惶失措,最後不得不回到外祖父的房間向他稟告,外祖父聽了大笑,他卻懼怕得無地自容。這是李教授生平第一次接觸上海都市文明的「慘痛经驗」。中國飯店、電燈、電梯、旋轉門,夾住,肉包子,奇痛無比,咧著嘴笑,大笑;李教授這六十多年前的上海往事,竟與今時今日我們在上海的吃喝經驗有著許多的牽連和類似。人在上海,我們走進的無論是雕欄玉砌金碧輝煌的,食材食器也都異常講究的高檔食府,還是門面寒磣的開在里弄盡頭的無名小店,走近推開的都是「旋轉門」,有些是人手動的,有些是電動的,被動、主動、被被動。忽然發覺我們都在一個又一個熱火朝天的飲食大潮流中,吃什麼喝什麼雖然都是自己掏錢,但其實不由自主。吃飽喝醉推門 「被轉」出去,眼前人情景物以及味道都不再一樣,真個像周璇在夜上海老歌裡唱的 「換一換,新天地」。更中要害作為傳統飲食象徵的「包子」不見了,是被咧著嘴笑的黃包車夫拿走吃了呢?還是連這些大叔都嫌包子太土,不屑一吃?當然我們可以積極進取一點,跳上黃包車,吩咐車夫把我們送去吃西洋大菜,去吃大江南北來的各幫各派的經典創新好菜,在聲光化電的enhancement中來一場techno-psycho taste五感體驗之旅──這,就是我和身邊同樣能吃愛吃懂吃的好友在上海這個從來就開放包容的移民城市裡,從早到晚吃了近兩個月的興奮深刻經驗。 這種殘酷現實,也與上海以及其他國際都會的飲食界今天經歷面對的幾乎一樣。食客推開旋轉門走進去,今天跟昨天的餐廳名宇,室內裝潢,服務員裝扮和態度以致菜色種種都隨時不一樣。食肆開張關張的內部外部原因固然很多,食物質素高味道,好主廚師長得帥的也不一定可以在激烈競爭中勝出留下來。所以我們這些嘴饞好吃的只能早午晚宵夜密密地吃,且心存感激多做鼓勵支持,因為天曉得還可以吃到什麼時候吃到什麼? 至於更私人的一個覓食原因,希望在上海還可以一嚐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外祖父母年輕時作為印尼華僑世家子弟勾留上海吃得到的美味,追尋覓得在上海出生的母親的童年滋味,從我抵達上海的第一天就知道,那恐怕真的是太奢侈太天真的一個要求。
评分一本记录了这座城市各种精彩食踪的美味指南
评分很好,非常棒。很好,非常棒。很好,非常棒。
评分好书不贵。可以值得购买
评分味道上海,还没看过呢
评分味道上海~~~~~~~~~~~
评分还不错,推荐了很多好店,下次去上海都会去尝试
评分介绍雨林、南北极、美洲沙漠、海洋、潮池等12个
评分好书不贵。可以值得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