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發現於一八九九年(清光緒二十五年)。是殷商時期刻寫在龜骨,獸骨,人骨上記載占蔔,祭祀等活動的文字,是經過巫史加工過的古漢字。嚴格地講,隻有到瞭甲骨文,纔稱得上是書法。因為甲骨文已具備瞭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用筆,結字,章法。而此前的圖畫符號並不全有這三種要素。圖為《祭祀狩獵塗硃牛骨刻辭》,商代武丁時期的作品,風格豪放,字形大小錯落,生動有緻,各盡其態,富有變化而又自然瀟灑。不愧為甲骨文書法中的傑作。
評分 評分 評分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雖然書法藝術的自覺化至東漢末纔發生,但書法藝術當於漢字的萌生同時。漢字的形成經曆瞭很長的曆史時期。目前發現的於原始漢字有關的資料,主要是原始社會在陶器上遺留下來的刻畫符號但許多文字學傢認為,它們還不是文字,隻是對原始文字的産生起瞭引發的作用。大多數文字學傢認為“漢字的形成時代大概不會早於夏代”,並在“夏商之際(約在公元前 17世紀)形成完整的文字體係”。
評分編輯
評分中國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書寫性發展到一種審美階段——融入瞭創作者的觀念、思維、精神,並能激發審美對象的審美情感(也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書法的形成)。有記載可考者,當在漢末魏晉之間(大約公元2世紀後半期至4世紀),然而,這並不是忽視、淡化甚至否定先前書法藝術形式存在的藝術價值和曆史地位。中國文字的濫觴、初具藝術性早期作品的産生,無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時代性。就書法看,盡管早期文字——甲骨文,還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簡不同,筆畫多少不一的情況。但已具有瞭對稱、均衡的規律,以及用筆(刀)、結字、章法的一些規律性因素。而且,在綫條的組織,筆畫的起止變化方麵已帶有墨書的意味、筆緻的意義。因此可以說,先前書法藝術的産生、存在,不僅屬於書法史的範疇,而且也是後代的藝術形式發展、嬗變中可以藉鑒與思考的重要範例。
評分中國的曆史文明是一個曆時性、綫性的過程,中國的書法藝術在這樣大的時代背景下展示著自身的發展麵貌。在書法的萌芽時期(殷商至漢末三國),文字經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隸(八分)、草書、行書、真書等階段,依次演進。在書法的明朗時期(晉南北朝至隋唐),書法藝術進入瞭新的境界。由篆隸趨從於簡易的草行和真書,它們成為該時期的主流風格。大書法傢王羲之的齣現使書法藝術大放異彩,他的藝術成就傳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時,唐代一群書法傢蜂擁而起,如:虞世南、歐陽詢、楮遂良、顔真卿、柳公權等大名傢。在書法造詣上各有韆鞦、風格多樣。經曆宋、元、明、清,中國書法成為一個民族符號,代錶瞭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