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动乱”期间,顾准先生曾拟订过一个宏大的计划,准备用十年的时间彻底地研究西方和中国的历史,包括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史等。为此,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作品,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等不少较长的历史研究杰作,同时也写了大量的读史笔记。顾准先生说:“历史的探索,对于立志为人类服务的人来说,从来都是服务于改革当前显示和规划出未来方向的。”可见他在读历史时所抱有的拳拳之心和赤子情怀。而无论是他所怀抱的感情,还是他所写就的历史,在今日都值得人们一读再读。
外国历史部分
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
多中心的希腊史(代序)
第一章 什么是城邦
第二章 远古希腊存在过神授王权
第三章 海外殖民城市是城邦制度的发源之地
第四章 希腊本土的城邦化与集团化
第五章 公元前8-前6世纪的希腊世界
——城邦制度的最后完成
第六章 城邦希腊从极盛到衰亡
——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
后记
从精神贵族到日本武士——散读外国史笔记
雅典帝国——提洛同盟——雅典民主
雅典的军事移民与雅典民主
古代民主和古代之缺乏积累
最初的希腊哲学是自然哲学
——它的历史渊源和社会环境
城市运动
拜占庭帝国:其商业及其工业
罗马、日耳曼和拜占庭
日耳曼民族和西方议会政治
人民的英国史
武士的兴起
英国与日本——政治与商业,殖民主义与商业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
商人活动和帝国的建立,疆土的开拓
古典社会的经济基础
1955年苏联历史问题论封建主义解体的道路
中国历史部分
上古至隋唐
历史讨论
评OwenLattimore:《中国的边疆》
中国古代思想中有没有自然法的观念
——即人生而具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的观念
《中国通史简编》的中国文化西来说
郭沫若自历法、干支推论中国文化西来
郭沫若考“舜”、“喾”、“俊”与“唐、场”
武王所陈纣之罪
《礼记·乐记篇》言武王伐纣后之措施
《两周金文辞大系》(一)
《两周金文辞大系》(二)
周的封建——公元前1000年至前500年(春秋末叶)
吕振羽描绘的从初期封建制到专制主义封建制(郡县制)的过渡
春秋时期的庄园制度与领主家臣间的誓约——吕振羽说
吕振羽论周初从农村公社转向庄园制度
吕振羽——列宁对“军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土地制度的解释
周封建制中之国人、王人及野人
殷及西周的对外征服
李亚农论殷周之际社会变化中的军事组织与社会组织
李亚农描写周的奴隶制及其经过革命蜕变为封建制
李亚农论中国封建制的独特性
——城市、庄园、农民、工商业,等等
李亚农关于彻、助、赋、税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一般——评范文澜
郭沫若的“奴隶社会”
郭沫若对殷周奴隶制、井田及初税亩的解释
李悝——次于子产的法家
郭沫若论吴起商鞅——郭的政治主张
郭沫若论吴起商鞅——吴起商鞅改革的实在性质是什么
贾谊论法与礼
贾谊论商鞅主义
范文澜《通史》第四章 “列国兼并时期——东周”
春秋时期的三纲五常
孟子驳告子
告子与孟子的辩论——生、性;理、气;内、外
福泽谕吉论君臣之义,论孔老二
郭沫若的诸子批判
郭沫若批判庄子的真理论
郭沫若谈道家的影响
关于道家哲学
汪奠基《老子朴素辩证法的逻辑思想——无名论》读后感
中国古代逻辑与语言
老子的名言辩
老子推理方法的非逻辑性
老子与古算、周易
孔子翻经,其学本出于老子
荀况发现了“人”?
论韩非的《五蠹篇》
“令行禁止”见于《韩非》
韩非的“道”
形名与刑名
道义根据
“势不足化则除之”
“贤治,千世乱而一世治,势治,千世治而一世乱”
评赵主父——武灵王
人生哲学及政治哲学
梁启超盛称儒家哲学
梁启超论自由意志
梁启超批评法家,独宗儒家
梁启超论我国政治思想中的世界主义、民本主义
(或平民主义)及社会主义——三者皆似是而非
梁启超论封建时期之贵族政治
梁启超的礼治主义的民主政治
平民主义与民权主义
梁启超论“大同”篇
梁启超论功利主义为世乱之源
宗教、形而上学和科学
我国经济思想常以分配论为首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税及彻不是公共基金而是君王的收入
——专制主义的经济及财政
战国时代的百工
桑弘羊的经济-政治理论——《盐铁论》摘录
本农末商始于战国之末,盛于西汉
西汉的商业资本和榷酤
战国至汉代的田制
曹魏屯田与西晋的占田荫客
隋唐至近代
顾炎武论郡县与封建
顾炎武论乡宦、生员、吏胥
王夫之论专制时代的士大夫从善转向恶的过程
王夫之论正谲
以平等仁天下,则以平等戕天下
王夫之论礼与明亡之故
谭嗣同批判王夫之
王夫之的经济主张
王夫之论“大贾富民,国之司命”
王夫之的抑末论
王夫之论符瑞、封禅、方士、长生及释老
王夫之论中国史上的三变
戴东原的社会哲学——“权”,“变”
老庄释氏加“圣人”的结果
“性”与“类”
戴东原论“有理即绝情欲”
龚自珍对于2000年来中国的政治学术的描绘
梁方仲论明中叶以后的经济大势
侯外庐论18世纪的经济、政治和启蒙运动的挫折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同时又毫不晦涩难懂,达到了一种极佳的平衡。作者似乎对汉语的运用有着近乎本能的敏感,选词精准,句式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久违的“文气”。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充满悲剧色彩的段落时,那种克制而深沉的表达,比任何激昂的控诉都更有力量,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它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同时也生发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能将如此厚重的历史内容,以如此优美且富有情感张力的文字呈现出来,实属难得,读来令人心悦诚服。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严格的编年体,而是通过一系列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专题或侧面描写来构建历史的图景。这种非线性的叙述方式,不仅避免了传统历史著作的沉闷感,更重要的是,它让读者能够更灵活地捕捉到历史脉络中那些微妙的联系。有时候,一个看似不重要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却会成为串联起整个时代背景的关键线索。对于习惯了碎片化信息摄取的现代读者而言,这种精心设计的阅读路径,既保持了知识的连贯性,又提供了探索的乐趣,使得学习历史成了一场充满发现的旅程。
评分这部作品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惊叹。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将读者带回历史事件发生的那个时空。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尤为精妙,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形象,让人对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在描绘那些关键转折点时,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紧凑激烈,时而舒缓深沉,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心情跌宕起伏,完全沉浸其中,仿佛自己就是历史的亲历者。这种叙事上的张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叙述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戏剧性和感染力。对于那些追求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种高质量的审美享受。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那独到的历史观和深邃的洞察力。作者似乎总能穿透历史的迷雾,直达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和人性挣扎。他不仅仅是在陈述“发生了什么”,更在追问“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种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织的写法,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和事件的堆砌,而是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和哲学意味。读罢掩卷,脑海中久久萦绕的不是某个具体的战役或法令,而是关于权力、选择、时代局限性等永恒命题的思考。这种引导性的思考过程,比直接给出答案更有价值。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史料运用上的严谨态度。作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进行深入研究的,书中引用和参考的史料种类繁多,涵盖了不同的视角和一手资料,这使得整个论述显得扎实可靠,而非空泛的臆测。在解读那些历史疑案或争议性事件时,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公正客观,没有过多地进行道德审判,而是侧重于还原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这种学术上的审慎和对事实的尊重,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权威性。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极佳的范本,它教会我们如何带着敬畏之心去面对过去。
评分见的一切,长长地透上一口气儿,证实着一切所见,包括自己的这个人,都是真的,不是梦。接下来,她便情发于衷地笑了,淡淡的笑靥里涵盖了她的无边幻想,幸福,她是知足的人,对所拥有的一切,早就满意了。
评分为自己买的。读起来收益很大。是在炎黄春秋上认识的顾准?
评分这的认真的阅读和思考的一本书
评分读书,使人归于宁静和淡泊,使生命超然物外。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一个人的心灵若能得到知识的浸润,就会生出许多灵气和色彩。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NRJJ][BJTJ],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NRJJ],内容也很丰富。[QY],一本书多读几次,[SZ]。 快递送货也很快。还送货上楼。非常好。 [SM],超值。买书就来来京东商城。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不错,速度还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书。读书很有意义, 之所以谈读书的意义,是因为自己也曾遗忘过他的重要。前不久自己在网上无意间搜索到关于自己的一条信息,那是文理学院电台的一次采访记录,本人作为毕业生学长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一本正经强调希望他们一定要多读书,记得当时看到那条信息的时候我感觉很惭愧,因为我似乎很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书了,毕业到现在不知不觉也快一年了,回首一看,确实成长了不少,与工作不相符的学生气少了许多,但遗憾的是,学生那种好学、爱读书的习惯也渐渐地在消失。“工作了,社交应酬是难免的,要多交朋友!工作很累,娱乐放松也是应该的,要融入社会就应该这个样子,不要搞得跟个学生一样”,这时常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其实是一种狡辩和不成熟的表现。记得有个周末晚上跟朋友们喝酒、打麻将。凌晨一两点才回去,一个人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感受到的是阵阵空虚,我问自己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回头看看书架上的那几十本书,沾满了灰尘,恰似自己读书的激情被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所掩盖,一种悲凉的情绪笼罩在心头,不知道是为书还是为自己!喧闹繁华的生活时常让我感到浮躁,无法沉下来学习,反过来又让自己更加的觉得生活乏味。每当我远离书本,而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消遣上时,脑海里面时不时会出现一个声音:“你在挥霍青春!”。[NRJJ]"
评分是正品,以后还会继续购买
评分中国文化的脊梁,如果多一些这样的人那么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好
评分好看好看 就是看不懂 看不懂
评分书是正版,不错
评分有自己的见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