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6
給善惡一個答案:身邊的倫理學(第七版)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一、一本不講大道理,解決現實生活倫理睏惑的書
講大道理的書已經很多瞭,人們要知道的不是什麼是至高善,生活中需要的是一個能解決現實情況的準則。
二、深入淺齣,既是哲學著作,也是通俗讀物。
結閤新聞實際案例,探討道德法則對生活的實際應用。不是唱高調卻無法實現的深奧道德,而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道德意見。
三、美國院校道德哲學經典,第七版修訂。
曆經多次修訂,內容嚴謹可靠。
善惡之間是否有答案?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迴答如此大哉問,但與善惡有關的事件每天都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必須決定采納何種道德觀點、采取何種道德立場。
車輪之所以被發明齣來,是為瞭以zui小的摩擦來促進物體的運輸。道德之所以被構建齣來是為瞭服務於人生存的需要和對繁榮與幸福的欲求。理想的道德應該充當個人幸福與社會和諧的藍圖。
翻開《給善惡一個答案》,從紛繁的各路道德法則中尋找你自己的落腳點,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中,隻有心如明鏡,纔能遠離迷茫。
路易斯·波伊曼(Louis P. Pojman)(1935-2005),西點軍校榮譽哲學教授和劍橋大學剋萊爾學堂終身成員。在哥倫比亞大學協和神學院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並在牛津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寫作和主編瞭30多本著作和100多篇文章。
詹姆斯·菲澤(James Fieser),田納西大學馬丁分校哲學教授。撰寫、主編以及與人閤著瞭10部教材,其中包括《西方哲學史:從蘇格拉底到薩特及其後》。
譯者
王江偉:北京師範大學倫理學專業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嚮為古希臘倫理學,曾譯有《陰陽的哲學》《人類理智研究》(編譯),發錶學術論文若乾。
序言 /Ⅶ
緻謝 /Ⅺ
第1章
什麼是倫理學·
倫理學及其分支 /003
道德與其他規範性學科的比較 /006
道德原則的特點 /012
倫理評價的領域 /015
結論 /020
進一步的反思 /022
第2章
倫理相對主義
主觀倫理相對主義 /027
約定倫理相對主義 /031
對約定倫理相對主義的批評 /036
結論 /047
進一步的反思 /048
第3章
道德客觀主義
阿奎那的客觀主義與絕對主義 /054
溫和客觀主義 /065
倫理境遇主義 /073
結論 /076
進一步的反思 /077
第4章
價值與對善的追求
內在價值與工具價值 /081
快樂的價值 /085
價值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091
價值與道德的關係 /094
好的生活 /098
結論 /105
進一步的反思 /106
第5章
社會契約論與道德的動機
為什麼社會需要道德規則·/110
為什麼我應當有道德·/119
道德、自我利益與博弈論 /123
道德的永jiu動機 /128
結論 /134
進一步的反思 /135
第6章
利己主義、自我利益與利他主義
心理利己主義 /140
倫理利己主義 /148
反對倫理利己主義的論證 /157
進化論與利他主義 /163
結論 /167
進一步的反思 /168
第7章
效用主義
經典效用主義 /173
行動效用主義和規則效用主義 /179
對效用主義的批評 /185
對“目的證明不道德的手段閤理” 的批評 /194
結論 /200
進一步的反思 /201
第8章
康德與道義論
康德受到的影響 /204
定言命令 /211
自然法則原則: 四個例子 /216
自然法則原則的反例 /221
定言命令的其他公式化錶述 /226
無例外規則的問題 /233
後代問題 /239
結論: 一份和解方案 /242
進一步的反思 /244
第9章
德性論
德性倫理學的本性 /249
對以行動為基礎的倫理學的批評 /256
以德性為基礎的倫理學與以行動為基礎的倫理學之間的聯係 /266
結論 /279
進一步的反思 /280
第10章
性彆與倫理學
古典的觀點 /286
女性關懷倫理學 /294
在性彆與倫理學方麵的四個選項 /303
結論 /310
進一步的反思 /312
第11章
宗教與倫理學
道德依賴於宗教嗎·/317
宗教是與道德不相關甚或與之相對立的嗎·/326
宗教提升瞭道德生活嗎·/335
結論 /344
進一步的反思 /345
第12章
事實、價值問題
休謨和摩爾: 對這個問題的經典錶述 /350
艾耶爾與情緒論 /356
黑爾與規定主義 /362
自然主義與事實—價值問題 /375
結論 /380
進一步的反思 /382
第13章
道德實在論與懷疑主義的挑戰
麥凱的道德懷疑主義 /387
哈曼的道德虛無主義 /395
對道德實在論的一種辯護 /401
結論 /407
進一步的反思 /408
附錄
如何閱讀和寫作一篇哲學論文 /410
進一步的閱讀 /415
注釋 /422
術語錶 /435
索引 /441
第7章:效用主義
“那種給zui大多數人帶來zui大幸福的行動就是zui好的行動。”
——弗朗西斯·哈奇遜《道德善惡研究》
假設你與一個垂死的百萬富翁一起待在一個島嶼上。在他的遺言中,他懇求你幫他zui後一個忙:“我已經把我的整個生命獻給瞭棒球,在這五十年裏我一直全力支持紐約洋基隊並從中獲得瞭無盡的快樂。現在我就要死瞭,我想把我的所有財産——200萬美元——都捐給洋基隊。”他指著一個裝滿巨額鈔票的箱子繼續說:“你會把這些錢帶迴紐約,並把它帶給洋基隊的老闆,以便讓他能夠買到更好的隊員嗎?”你答應實現他的願望,正在這時他的臉上閃現齣欣慰和感激的笑容,在你的懷中死去瞭。在到達紐約之後,你看到你zui喜歡的慈善機構世界飢荒救濟組織(你不會懷疑它的正直)在報紙上投放的一則廣告,期望得到200萬美元來救助非洲即將死於飢荒的10萬人。這200萬美元不僅會挽救他們的生命,而且還會購買設備和各種肥料,這些對於建設一種可持續經濟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鑒於這則廣告,你決定重新考慮你對那個臨死的洋基隊球迷的承諾。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做纔是正當的?想想一些傳統的道德原則,看看它們能否幫助我們做齣一種決定。常常被用來指導行動的一條原則是“讓你的良心成為你的嚮導”。我迴想起這條我所鍾愛的原則,它是我的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告訴我的一條原則,現在也仍然在我的心靈裏迴蕩。但是,在這裏它有幫助嗎?沒有,因為良心主要是教養的一種功能。人們以什麼樣的方式被撫養長大,他們的良心就以什麼樣的方式對他們說話。基於教養的原因,一些人對於自己犯下的暴行感到安之若素,而另一些人踩死一隻昆蟲都會感到良心不安。假設你的良心告訴你要把這筆錢捐給洋基隊,而我的良心則告訴我要把這筆錢捐給世界飢荒救濟組織。我們還能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嗎?如果良心是它的終點,那我們隻能默然無言。
另一條鞭策我們的原則是:“做zui富有愛的事情”;耶穌特彆提齣瞭“愛鄰如己”這條原則。愛無疑是一種極好的價值。它是一種比恨更有益的態度,如果僅僅為瞭我們自己的心理健康考慮,我們應當剋服恨的感情。但是,當存在一種利益衝突的時候,愛足以指導我們的行動嗎?“愛是盲目的”,有人說過,“而理智——像婚姻這樣的事情——纔是一種令人心明眼亮的東西。”在對那個百萬富翁的錢財進行支齣這個事情上,我應該愛誰?愛那個百萬富翁還是愛飢餓的人們?我們看不齣來愛自身能夠解決什麼問題。事實上,沒有明顯的跡象錶明我們一定永遠做zui富有愛的事情。我們應當永遠以愛的方式去對待我們的敵人嗎?或者,如果有些人故意以不公正的方式傷害瞭我們、我們所愛的人或其他無辜的人,那麼對這些人感到仇恨是道德上可允許的嗎?奧斯維辛的幸存者應當去愛阿道夫·希特勒嗎?愛自身無法解決這些睏難的道德問題。
第三條常常用來指導我們道德行動的原則是“金規則”:“要像你希望彆人對待你那樣對待彆人”。這也是一條高尚的經驗性規則,它在簡單的、常識性的情境中發揮著作用。但是它也有些問題。首先,它不能從字麵上來理解。假設我喜愛聽喧鬧的重金屬音樂。由於我會想要你為我把它喧鬧地演奏齣來,所以我推斷我也應當為你把它喧鬧地演奏齣來——即使我知道你很憎恨這種玩意兒。因此,這條規則必須修改為:“要像你希望彆人對待你那樣對待彆人——如果你是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的話。”然而,這仍然有些問題。如果我是暗殺羅伯特·肯尼迪的人,我會想要自己被從監獄中釋放齣來;但他並不一定應該被釋放。如果我把自己放在一個性飢渴者的位置上,我可能想要與接下來可以找到的任何一個人發生性關係;但沒有明顯的跡象錶明我(或其他任何人)必定依從我的願望。與之類似,金規則也沒有告訴我要把那個百萬富翁的錢財捐給哪一方。
良心、愛和金規則都是非常有價值的經驗性規則,可以幫助我們度過一生。對處於日常道德情境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它們大多數時候都在發揮著作用。但是,在更為復雜的情況下,尤其是當各種利益存在著閤法衝突的時候,它們就是有局限的瞭。
對於解決這些睏境來說,一種更有希望的策略是遵循某些確定的道德規則。假設你決定把那個百萬富翁的錢財捐給洋基隊,從而信守你的承諾或者因為其它做法將會變成偷竊。你所遵循的原則將是“永遠信守承諾”。原則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所有的學習都包含對一組規則的理解;正如R. M. 黑爾所說的,“沒有原則,我們就不能從我們長輩傳給我們的那些內容中學到任何東西......每一代也都將必須從自我摸索和自我教育開始。” 如果你決定按照信守承諾的原則行事,那麼你所堅持的一套道德理論被稱為道義論。在第1章中,我們看到道義論體係主張價值的核心是行動或某種行動;行動本身的一些特性具有內在的價值。例如,一個道義論者會發現在說謊這種行動中存在某種內在地就是錯誤的東西。
另一方麵,如果你決定把這筆錢捐給世界飢餓救濟組織,從而救助無數的生命並恢復那個地區的經濟償付能力,那麼你就站在瞭另外一種被稱為目的論倫理學的理論一邊。有些時候,它也被稱作後果論倫理學。我們在第1章中還看到,它的價值核心是行動的結果或後果。例如,一個目的論者會根據說謊所産生的後果來判斷說謊在道德上是正當的還是錯誤的。
我們已經考察過一種目的論倫理學:倫理利己主義,這種觀點認為給行為者帶來zui大數量的善的行動就是正當的行動。利己主義是局限於行為者自身的目的論倫理學。在這一章中,我們將會討論目的論倫理學的主要版本——效用主義。與倫理利己主義不同,效用主義是一種普遍性的目的論體係。它要求的是社會中善的zui大化——也就是說,對於zui大多數人來說的zui大善——而不僅僅是行為者的善。
……
給善惡一個答案:身邊的倫理學(第七版)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