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讲大宋风云,忆东京梦华,著名文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先生推出新力作。
烛影斧声寡人无疾他的一生是迷雾重重的一生;金匮之盟篡改史书他的一生是造假打假的一生;德昭自杀王室冤狱他的一生是惴惴不安的一生;攻克太原两伐幽燕他的一生是努力的一生;大兴科举提倡文治他的一生是走向集权的一生;他是一个刀斧手,一个阴谋家,一个文化学者,一个集权君王。他就是大宋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宋太宗。
内容简介
《宋太宗》、《宋太宗》Ⅱ是根据王立群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同名讲座整理补充而成的完整版读本。系统讲述宋太宗。生的功过是非,剖析深刻,点评精彩!
陈桥兵变、杯酒罢兵、金匮之盟、太祖誓碑、英雄救美、斧声烛影,他一生谜团重重。他是中国历史上一生致力于统一的帝王。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改革精神的帝王。他是中国历史上引导帝国走向文明理性的帝王。他是中国历史上优容善待前朝宗室大臣的帝王。他是用誓碑约束后世帝王不杀士大夫的帝王。他就是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的宋太祖赵匡胤。
作者简介
王立群,山东新泰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河南省省管专家,河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曾荣获河南省、国家高校教学名师奖,河南省十大师德标兵、十大大教育年度人物称号。
先后出版《现代(文选)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选)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代表性著作。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2006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人物并出版相关图书;2011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王立群读《宋史》”系列人物并出版相关图书。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学术主讲人”,是七年来连续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的学者。
内页插图
目录
《王立群读<宋史>:宋太宗》
一 粉饰履历
假大空/高大全
二 光义尹京
宋初三人行/分道扬镳/哪里出了问题
三 赵普罢相
姚恕不恕则平不平/赵普好像是被“雷倒”的/不光雷打,还有风吹
四 步步紧逼
妈妈说:国有长君是社稷之福,百年之后你要传位给你弟弟/光义想:既然妈妈说让我接你的班,我就得时刻准备着/暗流汹涌
五 无所不能
在最合适的时候,在最合适的地点,利用最合适的人,干了最想干的事/能让的我都让出去,我只想要一样东西:都给我闭嘴
六 太平兴国
只有八天的太平兴国元年,走进了一个新时代/天子脚下杀人的闹剧:贼喊抓贼/越是太祖奈何不得的人,我越要处置
七 文人的春天
龙飞榜井喷了/据说是因为一个人/仅因为一个毫无瓜葛的人显然是不够的/崇文院可不仅仅是一项
八 四部大书
九 今非昔比
十 漳泉纳土
十一 吴越献地
十二 强弱异势
十三 钉破并州
十四 兵败高梁河
十五 赵德昭之死
十六 满城之战
十七 西线有战事
十八 瓦桥关之战
十九 东山再起
二十 继承的危机
二十一 王室冤案
二十二 从开封尹到开封尹
二十三 七相三参
二十四 枢密风波
二十五 封禅未遂
二十六 七年纠结
二十七 真真假假
《王立群读<宋史>:宋太宗2》
《王立群读<宋史>:宋太祖(上)》
《王立群读<宋史>:宋太宗(下)》
精彩书摘
《宋史》是元朝人编写的,虽然依据的材料还是宋代的国史、实录等文献资料,但毕竟经过了他人之手。事实上,宋太宗自己曾对其早年的经历做过总结。
宋太宗的个人总结是在他当上皇帝十三年后的端拱元年(988)做的,这一年宋太宗已经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龄。他又一次给他的几个儿子调整职位和级别后,手诏告诫他们要如何如何。在这份诏书中,宋太宗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地提到了他自己早年的经历。太宗说:“后周显德年间,那时淮南一带还没有宾服,我才16岁,跟着你们的爷爷昭武皇帝出征淮南,在扬州、泰州一带屯兵驻扎。我年轻的时候,骑马射箭也是专门练过的,这时派上了用场。多次与南唐贼军交战,百发百中,射死射伤的不计其数。你们的大爷太祖皇帝当时在六合驻扎,听说之后,高兴得直拍大腿。到我18岁的时候,又跟从周世宗、太祖皇帝北征,攻陷瓦桥关、瀛州、莫州等地(朕周显德中,年十六,时江、淮未宾,从昭武皇帝南征,屯于扬、泰等州。朕少习弓马,屡与贼交锋,贼应弦而踣者甚众,太祖驻兵六合,闻其事,拊髀大喜。年十八,从周世宗、太祖下瓦桥关、瀛、莫等州,亦在行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九)。”《宋会要辑稿·帝系》也记载了这份诏书。在这份诏书中.宋太宗对其早年的大事讲得清楚明了,后周世宗时期的两件大事南征、北伐,他都参与了,并且武艺好得没得说。
宋太宗自述的这段简历,是真的吗?为什么如此重要的事情,在《宋史·太宗本纪》中没有记载呢?
其实,宋太宗对他三十年前行迹的这段表白,根本经不起推究,一个最为明显的纰漏是时间不吻合,与历史真实对不上号。
第一,宋太宗出生于后晋天福四年(939),这在正史中记载得相当明确。他16岁的时候,是后周的显德元年(954)。这一年周世宗才刚刚即位,接着经历了高平之战,初步建立了权威,他的兄长赵匡胤也正是因为高平之战的出色表现刚刚迈出飞黄腾达的第一步。也就是说,这一年根本就没有征伐淮南的事情发生。
第二,周世宗征伐淮南是在两年后的显德三年(956),按照宋太宗的自述,赵弘殷、赵匡胤都在淮南战场上,应该是在这一次,因为就在这年,他们的父亲离世了。而这一年宋太宗已经18岁了,不是他自己说的16岁。
第三,《东都事略》中说赵弘殷在淮南战场上攻破州县以后,到处搜求图书,“归以遗太宗”(卷三);而宋太宗本人却说自己正追随赵弘殷在淮南战场上拼搏。注意:一个“归”字,似乎很能说明宋太宗根本就不在淮南战场,而是在京都开封。
第四,周世宗北征是在显德六年(959),这一年,宋太宗已经21岁,也不是他说的18岁。
第五,赵匡义虽然生于武将之家,骑马射箭的功夫可能是有的,但一向热爱文化的他,能否具备像他自吹的与敌交锋、百发百中无虚弦的功夫还是很值得怀疑的,这显然是夸大其辞。
试想一下,宋太宗早年值得称道的事情本来就不多,甚至连与小朋友做游戏的事情都搬出来了。如果他真的参加了后周历史上的这两件大事,一定会记得相当清楚准确,不会有那么多破绽存在,不会连一个叙事基本要素的时间都弄错。
如果说宋太宗的出生神奇是史官为了证明宋太宗天生就是当皇帝的命,是为了神化他们的领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套话的话,那么宋太宗本人为什么也信口开河,杜撰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呢?说到底,无非是想说明自己年轻时就武艺高强,在宋朝建立之前就立有战功、事业有成罢了。
当赵匡胤在后周政坛升到殿前都点检的时候,赵匡义还仅仅是一个供驱使的内殿祗候供奉官都知。按照宋代的官制,祗候官主要来源于举荐。如果赵匡义在后周真的无所建树的话,那这个官职也很可能是赵匡胤给他争取来的。根据《东都事略》的记载,赵匡义是在显德五年获得这个职位的(后周显德初,赵匡义补右班殿直,迁供奉官,五年改殿前祗候、供奉官都知。《东都事略》卷三),而这一年,南唐江北的十四州并入后周的版图,赵匡胤是立下了赫赫战功的。这个职位,级别其实很低,所以《宋史·太宗本纪》用“仕周至供奉官都知”八个字一带而过。正常情况下,这个级别的官职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也没有值得炫耀与书写的。
……
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宋太袓(套装共4册 附光盘)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