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图文并茂做得非常出色。除了详尽的文字描述,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历史照片、作战地图和手绘插图。我尤其喜欢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它们仿佛带着时光的印记,将我直接带回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作战地图的绘制也很清晰,我反复对照着地图来理解战役的进展,每一个战术动作,每一次阵地攻防,都变得更加直观。作者在图片的选取上也十分用心,很多照片都非常罕见,可以说是第一次见到,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体验。
评分读到一半的时候,我简直被书中的细节震撼到了。作者对于普通士兵在撤退过程中的经历描写得尤为生动。他采访了大量的亲历者(书里有注明),记录下了那些在炮火连天中,挤在船舱里,或者在海滩上焦急等待的士兵们的心情。其中有一段描写,一个年轻的英国士兵如何在混乱中丢失了战友,又如何靠着对家人的思念和一丝渺茫的希望,最终奇迹般地登上了撤离的船只。这种细腻的情感刻画,让我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不仅仅在于死亡,更在于那些被撕裂的亲情、友情,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顽强。
评分全书的结构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作者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线性叙述,而是采取了多视角、多维度的叙事方式。他会在介绍某个关键时刻的战况时,穿插对当时各方决策者心态的分析,然后再跳转到平民的视角,展现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敦刻尔克精神”的探讨。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访谈,层层剥茧,分析了英国民众在国家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团结、勇气和牺牲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是如何在绝境中凝聚起力量,最终成为支撑国家继续抗战的基石。
评分这次终于读完了《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奇迹般的撤退·敦刻尔克战役》,书的包装很扎实,封面设计也挺有年代感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像很多同类题材的书一样,上来就堆砌大量的战术细节和数据,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开篇非常引人入胜。他并没有直接切入战场,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描绘战役发生前欧洲大陆的整体局势,以及各国领导层在面对德军闪电战时的种种反应和决策失误。这种宏大的叙事视角,让我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理解了敦刻尔克战役之所以会发生的深层原因,而不是仅仅将其看作一场孤立的军事行动。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敦刻尔克战役,虽然以“奇迹般的撤退”闻名,但其背后却充满了偶然与必然,悲壮与英勇,以及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阴暗面,他详细地描述了战役中的失误、英军的混乱,以及德军为何未能彻底消灭被困部队等等,这些都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战史,更是一部关于勇气、牺牲、生存以及国家意志的史诗,它让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加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
评分内容简介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内容简介
评分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以A、B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德军的主攻方向选在左翼的A集团军群,指挥强大的装甲部队,在马奇诺防线的北端——曾被视为是坦克无法通过的崎岖而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区发动进攻。这让向比利时进军迎战德军右翼B集团军群的英法联军大失所料,仅十多天时间,德国装甲部队就横贯法国大陆,直插英吉利海峡岸边。北部的联军事实上已经被包围在法国北部的佛兰德地区。5月27日比利时军队投降,40万英法联军开始全部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西面的英吉利海峡成为联军绝处逢生的惟一希望。
评分9787307115262
评分《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奇迹般的撤退·敦刻尔克战役》以二战史上著名的“停止前进”命令和 “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主线,利用丰富的史料,以图 并茂的形式,具体生动地讲述了这场改变二战进程的 关键性战役。
评分1940年初夏,300多万装备精良、富有作战经验 的德军跨过西部边境入侵西欧四国,战争开始仅十数 天联军就遭到了灾难性的失败。但由于德军高层指挥 失误,英法联军的决死抵抗,英国海军的强大及其它 因素,英国动员全国之力只用了九天时间就从德军的 重重包围之中从敦刻尔克撤出了33万余人的部队,创 造了战争史上空前的“敦刻尔克奇迹”,为日后的大 反攻奠定了基础。
评分“嗯??从前,有位公主咬过我一口。”
评分——《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