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疾病預防控製人員閱讀 醫院感染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安危,特彆是近年來,艾滋病迅速蔓延、急性呼吸綜閤徵(SARS)和甲型H1N1流感的暴發流行,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在某些程度上還會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為瞭提高醫務人員預防和控製醫院感染的能力和職業暴露的防護意識,依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有關國傢的法律法規,編寫瞭《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精講精練》。
內容簡介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精講精練》為適應醫院感染管理發展需要而編寫,圍繞醫院感染診斷、管理重點科室、特殊職業防護以及涉及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齣題,內容編排16章46節,每個章節各成係統,前麵概括闡述,後麵緊跟試題,題型為名詞解釋、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選擇題和問答題6種形式,以鞏固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精講精練》適用於疾病預防控製人員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醫院感染診斷
第一節 醫院感染的概念
第二節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第三節 醫院感染診斷試題
第二章 醫院感染管理組織體係
第一節 醫院感染管理組織
第二節 醫院感染管理各級各類人員職責
第三節 醫院感染管理組織試題
第三章 醫院感染管理有關製度
第一節 醫院感染管理製度
第二節 醫院感染管理製度試題
第四章 抗菌藥物的閤理應用
第一節 藥物動力學
第二節 抗菌藥物的閤理應用
第三節 抗菌藥物的閤理應用試題
第五章 醫院感染監測
第一節 醫院感染病例監測
第二節 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
第三節 消毒滅菌效果監測
第四節 醫院感染監測試題
第六章 醫院消毒滅菌
第一節 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
第二節 醫院環境消毒
第三節 供應中心消毒
第四節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室)試題
第七章 醫院隔離技術
第一節 隔離的概念
第二節 隔離種類及措施
第三節 隔離技術規範試題
第八章 醫院手術室管理
第一節 手術室區域劃分
第二節 手術室管理
第三節 醫院手術室管理試題
第九章 內鏡洗滌消毒技術
第一節 內鏡清洗消毒
第二節 內鏡洗滌消毒技術操作規範試題
第十章 血液透析
第一節 血液透析原理
第二節 血液透析實施
第三節 血液透析試題
第十一章 口腔診療器械消毒與滅菌
第一節 口腔器械的消毒與滅菌
第二節 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操作規範試題
第十二章 醫療廢物的管理
第一節 醫療廢物分類與管理
第二節 醫療廢物管理試題
第十三章 醫院感染預防與控製
第一節 常見的醫院感染
第二節 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製
第三節 醫院感染暴發搶救預案
第四節 醫院感染暴發防治與管理試題
第十四章 特殊病原體感染防治
第一節 艾滋病防治試題
第二節 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防治試題
第三節 甲型HIN1流感防治知識試題
第十五章 醫院感染職業防護
第一節 醫務人員職業防護
第二節 醫院感染職業防護試題
第十六章 醫院感染相關法律法規
第一節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試題
第二節 傳染病防治試題
第三節 手衛生規範試題
附錄 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二)遠期並發證
血透技術使慢性腎衰患者生存期明顯延長,然而血透並非完全的腎髒替代治療,它不能完全清除體內尿毒癥毒素、不能完全糾正尿毒癥引起的代謝紊亂,也不能替代腎髒內分泌功能。隨著透析時間延長,毒素積纍,代謝紊亂和內分泌失調所引起的問題逐漸加重,可引發一係列並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與生存時間。
1.高血壓
高血壓主要由於水鈉瀦留、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活性增高、交感神經係統興奮性上升等原因引起。治療首先應限製水鈉攝人,注意保持乾體重,75%患者可控製血壓。無效者可加用降壓藥物,ACEI類及鈣通道阻滯劑為首選。3%~5%患者為難治性高血壓,改行腹透或血液濾過可能有效。
2.左心功能不全
其病因除高血壓、水鈉瀦留外,還與貧血、酸中毒、內瘻、電解質紊亂、營養不良等有關。充分透析脫水,保持乾體重是主要治療方法,其他還須糾正貧血、控製血壓及進行營養治療。
3.冠脈疾病
此多由原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過度超濾造成冠脈缺血引起。控製高血壓、高血脂,糾正貧血,保持透析間期體重避免過多脫水等可有效預防其發生。治療與非透析患者相同。透析中發生心絞痛者,應減慢血流量,停止超濾,並予吸氧和含服硝酸甘油,有低血壓者應予擴容。處理無效者應予停止血透再行治療。反復發作者可改行腹透或血液濾過。
4.心包炎
透析開始後2周內齣現的心包炎稱早期心包炎,2周後齣現的稱為遲發性心包炎,發病機製均未明確。早期心包炎多有胸悶胸痛癥狀及心包摩擦音,加強透析可有效治療。遲發性心包炎多無癥狀,僅在透析中反復發作低血壓,部分加強透析有效,部分需改行腹透。
5.肺水腫
肺水腫多由於水負荷過重引起,其他原因有充血性心衰、低蛋白血癥和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充分超濾水分可迅速改善癥狀。嚴格限製水分攝人,充分透析及糾正低蛋白血癥可有效預防。
6.胸腔積液
胸腔積液以滲齣性為主。多由心衰、水鈉瀦留、腎病綜閤徵、感染等引起,部分為原因不明的特發性尿毒癥性胸腔積液。治療應加強透析和超濾,糾正低蛋白血癥,改善全身狀態,必要時行胸穿抽液治療。
7.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包括食管炎、胃炎、胃潰瘍、胃排空延遲及消化道齣血等。多由尿毒素瀦尿損害自主神經造成胃腸運動紊亂;促胃液素(胃泌素)代謝異常導緻胃酸分泌增多;貧血、營養不良等減弱黏膜保護因素等原因引起。治療上加強透析多有效,還可使用促進胃腸活動藥物、不含鋁鎂的胃腸黏膜保護劑、抗酸劑等。有消化道齣血時應注意抗凝方法的選擇。
8.腸缺血、腸梗死
高血壓、高血脂、心衰、糖尿病等血透患者常見病和美托洛爾(倍他樂剋)、血管擴張劑等常用藥物均可減少腸道血流,一旦超濾過多,即可誘發腸缺血及腸梗死。錶現為劇烈腹痛、惡心嘔吐、腹瀉、腹脹、休剋等。早期快速補充血容量可緩解腸缺血,如無效應懷疑腸梗死,一旦明確診斷即應手術治療。
9.肝髒疾病
血透患者由於腎性貧血而反復輸血,增加瞭乙肝和丙肝感染率,可緻鐵質於肝髒沉積,引起肝硬化;鋁及透析管路中的矽酮也可沉積於肝髒造成損害。血透患者肝損害時黃疸少見,且消化通癥狀被尿毒癥掩蓋,難以早期發現。治療重在預防,如使用促紅素以減少輸血,避免使用鋁製劑等。
……
前言/序言
醫院感染隨醫院的發展而變遷,高、精、尖醫療設備的廣泛應用,醫院感染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安全,特彆是近年來艾滋病迅速蔓延、急性呼吸綜閤徵(SARS)和甲型HINI流感的暴發流行,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在某種程度上還會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為瞭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與閤法權益,提高醫務人員預防和控製醫院感染的能力和職業暴露的防護意識,編者翻閱瞭近5年國內外許多學者對醫院感染管理方麵的研究,吸取瞭多傢學派的見解,結閤多年的臨床醫院感染管理經驗,精心挑選瞭專傢組成瞭編委會,依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有關國傢的法律法規,編寫瞭《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精講精練》。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精講精練》是一部適應醫院感染管理發展需要,從醫院感染診斷、管理到重點科室、特殊職業防護以及涉及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齣題,內容編排16章46節,每個章節各成係統,前麵概括闡述,後麵緊跟試題,題型為名詞解釋、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選擇題和問答題6種形式,以鞏固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管理理解和掌握。每章內容雖各成體係,但又相互關聯,具有內在的邏輯性,集政策性、知識性和實用性為一體。本書既可指導開展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同時也是臨床科室醫生和護士以及感染控製的重點科室(如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室、口腔科、血液透析室、內鏡室等)工作人員的工具書,還適用於衛生行政人員、衛生執法監督人員以及疾病預防控製人員等。
編者
2014年2月
《微生物世界:看不見的生命與健康的守護》 簡介: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存在著一個龐大而繁雜的生命王國——微生物界。這些微小的生命,肉眼無法察覺,卻以驚人的多樣性和活躍度,深刻地影響著我們星球的每一個角落,從肥沃的土壤到深邃的海洋,從我們自身的腸道到無處不在的空氣。它們既是自然界生態平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人類健康和疾病鬥爭中的關鍵角色。《微生物世界:看不見的生命與健康的守護》是一本旨在揭示微生物世界的奧秘,並闡釋它們與人類健康之間錯綜復雜關係的科普讀物。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微觀的尺度,探索微生物的多彩生活,瞭解它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並深入剖析它們如何成為我們健康的朋友或潛在的敵人。 內容詳述: 第一章:微觀世界的居民——微生物的種類與形態 本章將首先為讀者構建一個微生物世界的宏觀圖景。我們將從最基礎的分類入手,介紹構成微生物界的主要成員:細菌、真菌、病毒、古菌以及一些單細胞真核生物(如原生動物)。對於每一種微生物,我們將詳細描述其基本的細胞結構、形態特徵,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分布。 細菌: 介紹細菌的球狀、杆狀、螺鏇狀等不同形態,以及它們的細胞壁結構(革蘭氏陽性與陰性)、細胞膜、細胞質、遺傳物質(DNA)等組成部分。我們將探討細菌的新陳代謝方式,如自養和異養,以及它們驚人的繁殖速度。 真菌: 區分真菌與植物和動物的不同,介紹它們的細胞壁(主要成分是幾丁質)、菌絲、孢子等特徵。我們將探討酵母菌、黴菌等不同類型的真菌,以及它們在分解有機物、發酵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病毒: 強調病毒的非細胞結構,說明其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構成,以及它們是嚴格的細胞內寄生生物。我們將介紹病毒的復製機製,以及它們多樣化的感染方式。 古菌: 介紹古菌作為獨立於細菌的一類原核生物,它們獨特的生存環境(如極端環境)和一些特殊的生化特徵。 原生動物: 介紹如變形蟲、草履蟲、瘧原蟲等單細胞真核生物,以及它們的運動方式、營養獲取方式和在水生環境中的角色。 第二章:生命之源與生態巨匠——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角色 本章將聚焦微生物對於維係地球生態係統的關鍵作用。我們將探討微生物如何參與到地球的物質循環中,以及它們在不同生境中的生存策略。 物質循環的驅動者: 詳細闡述微生物在碳循環、氮循環、硫循環、磷循環等關鍵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的作用。例如,我們學習氮固定細菌如何將大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分解者細菌和真菌如何將死亡的動植物分解為無機物,重新迴歸土壤。 土壤的活力之源: 介紹土壤微生物的豐富性,它們如何分解枯枝落葉,改良土壤結構,促進植物生長。我們將瞭解共生菌根真菌與植物根係的互利關係。 水體生態的淨化工匠: 探討水體微生物在淨化水源、分解有機汙染物方麵的作用。我們將瞭解浮遊生物中的細菌和藻類在水體食物鏈中的基礎地位。 極端環境的頑強居民: 介紹微生物如何在高溫、高壓、高鹽、無氧等極端環境下生存,這些研究也為我們理解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提供瞭綫索。 第三章:健康的守護者與潛在的威脅——微生物與人體健康 本章是本書的核心,將深入探討微生物與人體健康之間的復雜關係。我們將區分有益菌、有害菌,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構成人體微生態係統。 人體微生態的奧秘: 詳細介紹人體內存在著數量龐大的微生物群落,尤其是在腸道、皮膚、口腔等部位。我們將重點關注腸道菌群,闡述它們在消化吸收、營養閤成(如維生素K、B族維生素)、免疫係統發育和調節、屏障功能的維持等方麵的重要作用。 共生菌的恩惠: 介紹益生菌的概念,以及它們如何通過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增強宿主免疫力,預防和緩解多種疾病(如腹瀉、便秘、炎癥性腸病)。我們將探討益生元的概念,以及富含益生元的食物。 病原微生物的挑戰: 詳細介紹緻病微生物(病原菌、病原真菌、病原病毒)是如何引起疾病的。我們將探討病原體的緻病機製,如毒素的産生、組織的侵襲、免疫逃逸等。 常見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基礎: 舉例說明幾種典型的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肺炎、流感、艾滋病等,分析其病原微生物的特點、傳播途徑以及在人體內造成的損害。 免疫係統的第一道防綫: 闡述人體免疫係統是如何識彆和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包括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協同作用。我們將介紹疫苗的作用原理,以及它是如何利用微生物的特性來預防疾病的。 第四章:對抗與平衡——微生物學在疾病防治中的應用 本章將展示人類在與微生物的鬥爭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微生物學在現代醫學中的關鍵地位。 抗生素的“雙刃劍”: 詳細介紹抗生素的發現曆程、作用機製以及對人類健康的巨大貢獻。同時,也將深入探討抗生素濫用和細菌耐藥性問題,以及其帶來的嚴峻挑戰。 診斷與檢測的利器: 介紹微生物學檢測技術在疾病診斷中的重要性,如細菌培養、藥物敏感性試驗、PCR技術、基因測序等,它們如何幫助醫生精準識彆病原體,製定有效的治療方案。 疫苗:現代醫學的奇跡: 再次強調疫苗在預防傳染病方麵取得的輝煌成就,迴顧重要疫苗的研發曆程,並展望未來疫苗的發展方嚮。 微生物組學與精準醫療: 介紹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微生物組學,以及它如何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個體與微生物群落的關係,為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實現個性化精準醫療。 消毒與滅菌技術: 介紹不同類型的消毒劑和滅菌方法,以及它們在醫療機構、公共場所和傢庭中的應用,旨在減少病原微生物的傳播。 第五章:未來的展望——微生物的無限可能 本章將帶領讀者展望微生物學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嚮,以及微生物在各領域的潛在應用。 閤成生物學與基因編輯: 探討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微生物,使其産生有用的物質(如藥物、生物燃料),或具備新的功能。 微生物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介紹生物修復技術,利用微生物降解環境汙染物,治理土壤和水體汙染。 微生物在農業中的應用: 探討利用微生物促進植物生長,提高作物産量,減少農藥使用。 從微生物中發現新藥物: 介紹微生物是許多重要藥物(如抗生素、抗腫瘤藥物)的來源,以及未來仍有巨大的藥物發現潛力。 理解更廣闊的生命世界: 強調微生物研究不僅關乎人類健康,也為我們理解生命演化、地球起源等 fundamental 的科學問題提供重要綫索。 《微生物世界:看不見的生命與健康的守護》是一本內容豐富、深入淺齣的科普讀物,它將引導您認識一個被低估卻至關重要的生命領域。通過瞭解微生物,您將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多樣性、生態係統的復雜性,以及人類健康與這些看不見生命的緊密聯係。本書旨在激發讀者對微生物學的興趣,提升公眾的科學素養,從而更好地認識和利用微生物,守護我們自身的健康與地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