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杂草识别与防除原色生态图谱

农田杂草识别与防除原色生态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艳辉,徐申明 等 著
图书标签:
  • 农田杂草
  • 杂草识别
  • 杂草防除
  • 生态图谱
  • 农业技术
  • 植物保护
  • 田间管理
  • 农作物
  • 彩色图鉴
  • 植物病虫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8696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4416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8
字数:1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世纪,除草剂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农田除草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水平。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深,未来的农田杂草治理将是以低毒高效和环境友好的绿色除草剂为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农业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以影响、控制和调节杂草的生长繁殖过程,使杂草得到抑制。其中,化学除草仍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技术方式控制杂草,认识农田杂草、了解农田杂草的特征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农田杂草识别与防除原色生态图谱》编写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大家准确识别农田杂草,了解农田杂草的生长规律和目前除草剂的主要种类和使用方法,实现农田杂草防控绿色环保、科学有效的目标。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农田杂草的基本知识
一、农田杂草的概念
二、农田杂草的特性
三、农田杂草的危害
四、农田杂草的演替
五、农田杂草防除现状

第二章 农田主要杂草识别
一、木贼科
1.节节草
二、桑科
2.萑草
三、蓼科
3.萹蓄
4.红蓼
5.酸模叶蓼
6.柳叶刺蓼
7.卷茎蓼
8.巴天酸模
9.齿果酸模
四、藜科
10.藜
11.小藜
12.灰绿藜
13.猪毛菜
14.地肤
五、苋科
15.反枝苋
16.苋
17.凹头苋
18.皱果苋
六、马齿苋科
19.马齿苋
七、石竹科
20.繁缕
21.牛繁缕
22.麦瓶草
八、十字花科
23.独行菜
24.荠菜
25.球果萍菜
26.沼生薅菜
27.离子草
28.小花糖芥
29.播娘蒿
九、蔷薇科
30.朝天委陵菜
31.委陵菜
十、豆科
32.黄香草木樨
33.米口袋
34.达呼里胡枝子
35.长萼鸡眼草
36.野大豆
十一、栊牛儿苗科
37.栊牛儿苗
十二、蒺藜科
38.蒺藜
十三、大戟科
39.铁苋菜
40.地锦
41.斑地锦
42.叶下珠
十四、锦葵科
43.苘麻
44.野西瓜苗
十五、堇菜科
45.紫花地丁
十六、伞形科
46.蛇床
47.田葛缕子
十七、报春花科
48.点地梅
49.狼尾花
十八、萝藦科
50.萝藦
51.地梢瓜
十九、旋花科
52.圆叶牵牛
53.裂叶牵牛
54.田旋花
55.打碗花
56.菟丝子
二十、紫草科
57.附地菜
58.斑种草
59.狭苞斑种草
60.鹤虱
二十一、唇形科
61.荔枝草
62.夏至草
63.细叶益母草
64.薄荷
二十二、茄科
65.龙葵
66.小酸浆
67.曼陀罗
二十三、玄参科
68.地黄
69.陌上菜
70.通泉草
二十四、车前科
71.平车前
72.车前
……
第三章 化学除草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 常用除草剂介绍
第五章 农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精彩书摘

  ②水分。水分指空气相对湿度、土壤中的含水量和降水量。湿度与气j孔的关闭有关,湿度大,有利于茎叶处理剂的吸收;降雨有利于土壤处理剂药效的发挥,水溶性除草剂比油剂或乳剂更易被雨水淋溶。
  ③风。风影响蒸腾作用,从而影响对除草剂的吸收,大风结合高温、低湿可加速某些除草剂的作用。风易造成除草剂分布不均,从而影响除草效果,甚至造成周围敏感作物发生药害。
  ④光。光不仅提供光合作用能量,而且光强、波长、持续期与光周期等因素也影响种子萌发和发育,从而影响植株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如除草醚、恶草酮在没有光的情况下不产生除草活性;氟乐灵具有易挥发和光解的特性,药后必须立即混土。四、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除草剂的选择性是指某些植物对它敏感,而另一些植物对它有耐药性。使用除草剂能杀死杂草,而作物安全,主要原因是除草剂具有选择性。对除草剂反应快的,易被杀死的植物称敏感植物;对除草剂反应速度慢,忍耐力强,不易被除草剂杀死的植物,为抗性植物。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的,用量过大也会导致农作物生理变化,甚至死亡。有的除草剂选择性不强,可利用除草剂的某些特点,或利用农作物和杂草之间的差别,如形态、生理、生化、生长时期不同等特点,达到选择性除草的目的。除草剂的选择性可分为以下几种。
  1.形态选择
  形态选择指根据植物的形态差异所产生的选择性。表现为根系分布的深浅、生长点位置、种子的大小、叶的性质等。禾本科植物生长点被多层叶包裹,叶片直立、狭窄,叶表面有较厚的蜡质层,喷洒在叶面的药剂易于滚落,不利于药剂的吸收和渗入。双子叶植物的顶芽和腋芽上有裸露的生长点,容易接触药剂而受害。另外,双子叶植物叶面角质层蜡质层较少,有大而光滑的叶片,展开为水平状,能容纳较多的除草剂,易受害。多年生植物的根系庞大且分布较深,而一年生植物根浅、根少,易直接接触药剂而受害。种子大小不同,其储藏的物质量也不同,发芽时吸水量不同也可影响对除草剂的吸收。利用种子大小的差异来进行土壤处理,可消灭小粒种杂草。
  植物输导组织结构的差异,可引起不同植物对一些激素型除草剂的不同反应。双子叶植物的形成层,位于茎及根内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分生组织细胞带,对激素型除草剂敏感。如2,4-D等激素型除草剂经维管束系统到达形成层时,能刺激形成层细胞加速分裂,形成瘤状突起,破坏和堵塞韧皮部,阻止养分的运输而使植物死亡。禾本科植物的维管束,呈星散状排列,没有明显的形成层,因而对2,4-D等激素型除草剂不敏感。
  2.生理生化选择
  生理生化选择包括生理学上的吸附量和转移量的差异,也包括生物物理过程,如细胞组分、吸附除草剂的过程和细胞膜的稳定性差异等。除草剂生理生化选择更重要的一点是利用除草剂在杂草和作物体内代谢作用的不同来达到灭草保作物的目的。
  不同植物对药剂的吸收和传导有很大差异,吸收和传导除草剂量越多的植物,越易被杀死。如2,4-D、2甲4氯等除草剂,能被双子叶植物很快吸收,并向植株各部位转送,造成中毒死亡,而禾本科植物就很少吸收和传导此类除草剂。就同一种植物而言,幼小、生长快的比叶龄大、生长慢的植株对除草剂更敏感。例如使用禾草丹除草剂,稗草在幼龄期吸收药剂快,并迅速传向全株,但随着稗草苗龄增大,抗药力显著增强。
  除草剂进入不同植物体内后可能发生不同的生化反应,包括解毒作用和活化作用。
  (1)解毒作用:某些农作物能将除草剂分解成无毒物质而不受害,而杂草缺乏这种解毒能力则中毒死亡。如把敌稗喷到水稻和稗草叶片上后,由于水稻体内含有一种芳基酰胺水解酶,可将敌稗水解为无毒化合物,而稗草没有这种芳基酰胺水解酶,便中毒死亡;西玛津能安全地用于玉米田,是因为在玉米根系中西玛津能发生脱氯反应而解毒;棉花株内有脱甲基的氧化酶,可分解敌草隆,因而棉田使用敌草隆是安全的。
  (2)活化作用:某些除草剂本身对植物并无毒害,但在有的植物体内会发生活化反应,将无毒物转化为有毒物而中毒,没有这种能力的植物就不会中毒。如防除小麦田野燕麦用的新燕灵,在野燕麦体内分解率高,因而受害,但在小麦体内分解率低,其分解物还能很快与糖轭合,而对小麦安全。
  ……

前言/序言


《农田杂草识别与防除原色生态图谱》简介 这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专业图谱,旨在为广大农业从业者、科研人员、园艺爱好者以及关心农业生态环境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了解农田杂草的窗口。本书以其精美的原色插图、严谨的科学论述和实用的防除指导,填补了当前农田杂草研究与普及领域的一项重要空白。 一、 全景式展现农田杂草的世界 本书内容涵盖了我国主要农田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且对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的各类杂草。我们不仅关注那些“个头”显眼的常见杂草,更深入挖掘那些隐匿于田间地头,却同样具有顽固生命力和传播能力的“草中巨头”和“隐形杀手”。本书收录的杂草种类数量庞大,力求做到“应收尽收”,覆盖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蔬菜、果园等多种重要农作物生长区域。 二、 精致入微的原色影像,勾勒杂草生命轨迹 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高度精良的原色摄影作品。我们深知,准确识别是有效防治的第一步。因此,每一株收录的杂草,都经过摄影师们在田间地头精心捕捉,力求展现其最真实、最典型的形态特征。从幼苗时期的纤细嫩绿,到生长期的繁茂舒展,再到开花结果时的生命礼赞,本书通过多角度、多时期的原色照片,立体呈现了杂草从萌发、生长、繁衍到衰亡的全过程。 形态特征细致描绘: 照片不仅清晰展现了杂草的植株整体形态,更聚焦于其关键识别部位,如: 叶片: 形状(线形、披针形、卵形、心形等)、边缘(全缘、锯齿状、波浪状等)、叶序(互生、对生、轮生)、叶脉(平行脉、网状脉)、叶柄、叶舌、叶耳等微观特征,都将一一呈现,并配以放大细节图,帮助读者辨识细微差异。 茎: 形状(圆柱形、方形、扁形)、表面(光滑、有毛、有刺)、颜色、分枝方式等,为区分同科同属但习性不同的杂草提供重要依据。 花: 花朵的颜色、大小、形状、花瓣数量、排列方式(穗状、伞形、圆锥状等),是杂草分类的重要特征,本书将力求展现不同花期的盛开状态。 果实与种子: 包含蒴果、瘦果、颖果、荚果、浆果等各类果实形态,以及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表面纹理等,这些是杂草繁殖和传播的关键,也是识别过程中的重要参考。 生态环境真实呈现: 照片不仅展示杂草本身,更注重其所处的生态环境。读者可以看到,同一株杂草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的水分条件下、与哪些作物相邻生长,其形态特征可能出现的细微变化。这种“原生态”的展示,有助于读者在实际田间工作中,结合环境因素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图文并茂的识别指南: 每一种杂草的插图旁,都配有详尽的文字描述。这些描述并非枯燥的术语堆砌,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图示,系统阐述该杂草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命周期、传播途径以及其在农田中的生态位。 三、 严谨的科学解析,揭示杂草的“前世今生” 除了精彩的图片,本书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每一类杂草的介绍,都建立在扎实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研究基础之上。 分类学依据: 详细介绍每种杂草的植物学分类,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并简要说明其亲缘关系,帮助读者理解杂草的演化和分布规律。 发生规律剖析: 深入分析杂草在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田中的发生规律,包括其对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肥力等)的适应性,以及其在作物生长周期中的出现时间。 危害机制解读: 详细阐述杂草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危害,例如: 竞争: 与作物争夺阳光、水分、养分和生长空间,导致作物生长不良、产量下降。 传播病虫害: 许多杂草是作物病原菌和害虫的重要中间宿主,加剧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影响农产品品质: 杂草种子混入收获的农产品中,会降低农产品等级,影响其商品价值。 干扰机械化作业: 某些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如缠绕性、根系发达等,会严重阻碍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行。 生态入侵: 部分外来入侵杂草,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和繁殖力,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 生物学特性揭秘: 深入探讨杂草的生命策略,例如其极强的种子繁殖能力、地下繁殖能力(如块茎、匍匐茎)、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以及在不同干扰下的响应机制。 四、 科学有效的防除策略,实现精准施策 识别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高效、环保的防除。本书在杂草识别的基础上,提供了系统、科学的防除策略。 综合治理理念: 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不拘泥于单一的化学防治手段,而是倡导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农业防治技术: 介绍一系列通过优化农业耕作方式来控制杂草的措施,包括: 轮作与间作: 利用不同作物对杂草的抗性和生长习性差异,打破杂草的繁殖周期。 耕作方式改进: 如免耕、少耕、深耕、浅耕等不同耕作方式对杂草的控制效果。 种植密度与方式: 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覆盖作物: 利用绿肥或地膜覆盖等技术,抑制杂草萌发。 物理机械防治方法: 详细介绍利用人力、畜力或机械工具清除杂草的技术,如: 人工拔草: 适用于小面积、幼苗期杂草。 机械除草: 介绍不同类型的除草机、旋耕机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高温、灌溉、淹水等物理方法。 生物防治的探索: 介绍利用生物因素控制杂草的可能性,包括: 天敌利用: 介绍利用昆虫、微生物等天敌来抑制杂草种群。 竞争性作物: 选择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作物与杂草形成竞争。 化学防治的精准应用: 在保证安全环保的前提下,详细介绍各类除草剂的种类、作用机制、选择性、使用时期、剂量、注意事项等,强调精准施药,避免滥用。 除草剂的选择性: 如何根据作物种类、杂草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 施药技术: 喷雾技术、撒施技术等,以及如何提高药效,降低漂移。 抗药性管理: 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除草剂,导致杂草产生抗药性。 环境安全: 强调对环境、水源、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以及安全间隔期。 多维度防除方案: 针对不同作物、不同杂草发生情况,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防除方案。例如,在小麦田,书中会分别针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在玉米田,则会区分苗后和苗前除草策略。 五、 兼具科学价值与收藏价值 《农田杂草识别与防除原色图谱》不仅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更因其高质量的图片和严谨的科学内容,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学术收藏价值。对于植物学研究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样本素材和研究线索;对于农业推广人员而言,本书是培训和指导农民的宝贵教材;对于园艺爱好者而言,本书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家庭花园,避免杂草侵扰。 结语 本书的出版,旨在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希望通过这份详实的原色图谱,帮助读者们在浩瀚的植物世界中,精准识别每一个“入侵者”,洞悉其生存之道,并掌握与之抗争的智慧与技巧,最终实现农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这是一次对生命顽强韧性的深入观察,一次对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智慧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我最初的期待,它真正做到了“生态图谱”的内涵。很多防治书籍,要么是专注于“除草剂的成分与剂量”,要么是探讨“传统农法的有效性”,但这本书的格局明显更大。它把杂草的出现,视为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失衡的一个信号灯。我翻阅时发现,它在介绍某些优势杂草时,会穿插讲解其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或者它能吸引哪些益虫的片段信息。这种“矛盾的辩证法”让人耳目一新,它不是简单地将杂草妖魔化,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这片田里这种草会‘疯长’?是不是土壤板结了?是不是田间湿度管理出了问题?这种由表及里的探究方式,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钥匙。它教会我的,与其说是认识一种草,不如说是理解一套农田管理的哲学,这对于想要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年轻一代农民来说,是无价的指导。

评分

这本新出的图册,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光是捧着它,就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封面那种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了真功夫的。我平常在田间地头待的时间长,对于各种野草的“脸熟”程度,比认识邻居还清楚,但有时候遇到一些新品种或者长得特别奇怪的,心里还是会犯嘀咕。市面上那些资料,要么是文字堆砌,晦涩难懂,要么就是图片拍得太模糊,根本看不清细节。这本书的插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色彩还原度高不说,连叶脉的纹理、毛刺的分布都清晰可见,那种放大镜下的精细度,让人不得不服气。翻开目录,就能感受到编者对待“生态”二字的重视,不是简单地罗列“这是什么草,用什么药”,而是深入到它生长的环境、与其他作物的关系,这才是真正的田间智慧的体现。我尤其欣赏它在“防除”部分的处理方式,没有一味推崇化学制剂,而是平衡地介绍了物理、生物以及低毒化学防治的策略,这对于追求可持续农业的我们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打算把它放在工具箱里,以后每次下地,都可以随时拿出来对照比对,相信它会成为我田间管理的新“法典”。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主打“原色图谱”的书籍是抱有一点怀疑态度的,毕竟市面上太多“美则美矣,实用性欠缺”的出版物了。但拿到《农田杂草识别与防除原色生态图谱》后,我发现我的偏见被彻底打破了。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识别手册,更像是一本田间工作者的“野外生存指南”。我最头疼的是一些幼苗期难以分辨的杂草,长大了还好说,刚萌芽的时候,很多看起来都一个样,极易与作物幼苗混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专门辟出了一块区域,用不同生长阶段的实景照片进行对比展示,甚至连草籽、根系都有涉及。这种全生命周期的记录,对于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一些区域性、地方性的小杂草也有所收录,这些在全国性的大部头里常常被忽略,但对我们特定区域的农户来说,却是“心腹大患”。这说明编写团队真的深入了一线,了解基层农业的痛点。那种对细节的执着,简直是匠人精神的体现,看得出这本书绝对不是仓促拼凑出来的应景之作。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设计理念非常贴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现在谁还有耐心去啃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说明?这本书的布局,简直是为“扫视”和“快速定位”而生的。大量的留白,让主体图谱得以充分展示,色彩的搭配也十分和谐,即便是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图谱的排列逻辑不是那种生硬的分类法,而是更倾向于功能性或者形态上的相似性分组,这样在实际操作中,比如你只看到一个零星的叶片,可以通过形态相似性快速锁定可能的范围,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我尤其喜欢它在每种杂草旁边,用小图标标注了其对作物产量的潜在影响等级,一目了然地告诉你,哪个是“必须马上解决的麻烦”,哪个是“可以暂时观察的次要威胁”。这种实用至上的信息层级划分,体现了作者对农民阅读习惯的深刻洞察,完全避免了学术报告式的枯燥,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非常接地气。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质量,完全配得上它在专业领域的地位。说实话,市面上很多农业技术书籍,为了控制成本,纸张薄得一塌糊涂,稍微沾点水就可能报废。但这本图谱的用纸厚实挺括,印刷工艺精湛,即便是插图中的细微差别也能被清晰地捕捉,这在野外工作环境中尤为重要,因为环境光线复杂多变,高质量的图像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判的风险。而且,它的版式设计非常注重便携性,虽然内容详尽,但整体的厚度控制得恰到好处,可以轻松放入背包的侧袋。最让我感到贴心的是,书的侧边似乎做了特殊的防潮处理,这对于经常在露水未干的清晨或者刚下过雨的田里工作的人来说,简直是人性化的体现。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可靠的、能够经受住田间恶劣环境考验的合作伙伴。这份对细节的投入,体现了出版方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诚意与责任感。

评分

不错,

评分

评了这个不评了,为了几个豆.这书也就那样吧,不好不块,想看就买.

评分

评了这个不评了,为了几个豆.这书也就那样吧,不好不块,想看就买.

评分

评了这个不评了,为了几个豆.这书也就那样吧,不好不块,想看就买.

评分

评了这个不评了,为了几个豆.这书也就那样吧,不好不块,想看就买.

评分

不错,

评分

评了这个不评了,为了几个豆.这书也就那样吧,不好不块,想看就买.

评分

评了这个不评了,为了几个豆.这书也就那样吧,不好不块,想看就买.

评分

评了这个不评了,为了几个豆.这书也就那样吧,不好不块,想看就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