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曆史叢書: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嚮中國的轉移》講述明清時期,隨著西方傳教士來華,西方的科學技術知識開始傳入中國。由於戰爭的需要,西方火器成為最早受到明朝重視的西方技術之一。明朝中晚期傳入的佛郎機、鳥銃、西洋火炮等西方火器提升瞭中國的火器技術水平和戰術水平,與此同時,明清時期的彈道知識也逐漸發展起來。《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曆史叢書: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嚮中國的轉移》通過對明清火器文獻的分析與解讀,從技術史角度,對16-17世紀傳入的佛郎機、鳥銃、西洋火炮的製造工藝以及相關彈道知識進行深入、係統的探討。對火器史和明清科技交流史感興趣的讀者,會從書中得到一些收獲與啓示。
作者簡介
尹曉鼕,科技史博士,德國馬剋斯?普朗剋科學史研究所博士後,現任首都師範大學物理係副教授。2010年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梅隆基金訪問學者,美國物理學會(APS)2014年貝勒講席(Beller Lectureship)獲得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史、力學史、物理學史,主持2010年、2012年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發錶科技史論文40餘篇。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中國與西方火器技術發展迴顧
第一節 16世紀以前的中國火器技術
第二節 16世紀以前的歐洲火器技術
第二章 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的傳入
第一節 從采用到仿製(一):佛郎機(1506-1620)
第二節 從采用到仿製(二):鳥銃(1506-1620)
第三節 購買、仿製與編譯火器論著:西洋火炮(1620-1690)
第三章 佛郎機與鳥銃的製造技術(1506-1620)
第一節 熟鐵冶煉技術
第二節 銃管的製作
第三節 鑽膛與修整
第四節 部件的裝配
第四章 西洋火炮的製造技術(1620-1690)
第一節 西洋火炮的製造工藝
第二節 火藥及炮彈的製造工藝
第三節 火炮使用技術
第五章 傳華火器技術的彈道知識
第一節 彈道知識
第二節 1560-1690年中文著作對彈道知識的描述
第六章 火器技術的西方知識來源——以《兵錄》捲十三為例
第一節 中國兵書中的西方知識來源
第二節 《兵錄》與《實用炮學手冊》的比較——炮圖
第三節 《兵錄》與《實用炮學手冊》的比較——銃規及射程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圖目錄
錶目錄
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曆史叢書: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嚮中國的轉移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我使疲憊的身體稍微休息瞭一下,然後又順著荒涼的山坡走去,所以腳底下最穩的,總是後麵那隻較低的腳。瞧!剛走到山勢陡峭的地方,隻見一隻身子輕巧而且非常靈便的豹在那裏,身上的毛皮布滿五色斑斕的花紋。它不從我麵前走開,卻極力擋住我的去路,迫使我一再轉身想退迴來。
評分
☆☆☆☆☆
很好的書,讀起來很舒服。
評分
☆☆☆☆☆
尹曉鼕,科技史博士,德國馬剋斯?普朗剋科學史研究所博士後,現任首都師範大學物理係副教授。2010年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梅隆基金訪問學者,美國物理學會(APS)2014年貝勒講席(Beller Lectureship)獲得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史、力學史、物理學史,主持2010年、2012年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發錶科技史論文40餘篇。
評分
☆☆☆☆☆
很好的書,讀起來很舒服。
評分
☆☆☆☆☆
尹曉鼕,科技史博士,德國馬剋斯?普朗剋科學史研究所博士後,現任首都師範大學物理係副教授。2010年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梅隆基金訪問學者,美國物理學會(APS)2014年貝勒講席(Beller Lectureship)獲得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史、力學史、物理學史,主持2010年、2012年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發錶科技史論文40餘篇。
評分
☆☆☆☆☆
評分
☆☆☆☆☆
尹曉鼕,科技史博士,德國馬剋斯?普朗剋科學史研究所博士後,現任首都師範大學物理係副教授。2010年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梅隆基金訪問學者,美國物理學會(APS)2014年貝勒講席(Beller Lectureship)獲得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史、力學史、物理學史,主持2010年、2012年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發錶科技史論文4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