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黏劑助劑手冊

膠黏劑助劑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洪濤,黃錦霞 著
圖書標籤:
  • 膠黏劑
  • 助劑
  • 手冊
  • 粘閤劑
  • 聚閤物
  • 材料科學
  • 化學
  • 工業應用
  • 配方
  • 技術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01232
版次:1
商品編碼:1150637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頁數:373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該書以條目的形式對各種膠黏劑助劑的英文名稱、結構式、理化性能、質量指標、用途及環保安全性進行瞭詳細介紹。品種齊全、簡單明瞭、查閱性強。適於從事膠黏劑研究、産品開發和應用的技術人員,以及相關銷售人員參考。

內容簡介

該書以條目的形式對各種膠黏劑助劑的英文名稱、結構式、理化性能、質量指標、用途及環保安全性進行瞭詳細介紹。具體包括引發劑、擴鏈劑、阻聚劑、催化劑、乳化劑、分散劑、增稠劑、消泡劑、固化劑、促進劑、交聯劑、稀釋劑、溶劑、填充劑、著色劑、增強劑、增韌劑、增塑劑、軟化劑、偶聯劑、增黏劑、防老劑、阻燃劑等。
該書主要供從事膠黏劑研究、産品開發和應用的技術人員,以及相關銷售人員參考,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教學和科研參考書。

目錄

第1章膠黏劑及其助劑概述1
1.1膠黏劑簡介1
1.1.1粘接的概念1
1.1.2膠黏劑的定義1
1.1.3膠黏劑的必要條件1
1.2膠黏劑的分類2
1.2.1按膠黏劑基料的來源分類2
1.2.2按主要成分或樹脂分類2
1.2.3按膠的固化方式分類2
1.2.4按粘接強度和膠層的特性分類3
1.2.5按被粘材質或應用領域分類3
1.2.6其他分類方法3
1.3膠黏劑的組成4
1.3.1膠黏劑主劑4
1.3.2膠黏劑助劑4
1.4膠黏劑的特點及選用4
1.4.1膠黏劑的特點4
1.4.2膠黏劑的選用5
1.5膠黏劑助劑的定義與作用6
1.5.1助劑的定義6
1.5.2膠黏劑助劑的作用7
1.6膠黏劑助劑類型7
1.6.1一般分類方法7
1.6.2按化學性質和功能作用分類8
1.6.2.1基料樹脂閤成用助劑8
1.6.2.2水性膠黏劑常用助劑 8
1.6.2.3固化和交聯類反應性助劑9
1.6.2.4膠黏劑常用溶劑9
1.6.2.5膠黏劑常用填充劑和著
色劑 9
1.6.2.6膠黏劑力學改性劑9
1.6.2.7膠黏劑粘接力增強劑10
1.6.2.8膠黏劑特殊功能助劑10
1.6.2.9膠黏劑用其他助劑10
1.7膠黏劑助劑的生産特點10
1.8膠黏劑助劑的選用10
1.9膠黏劑助劑的現狀與發展12
第2章基料樹脂閤成用助劑14
2.1引發劑14
2.1.1引發劑概述14
2.1.2引發劑分類14
2.1.3引發劑的重要參數15
2.1.4引發劑的選擇與使用15
2.1.5引發劑的品種與性能16
2.1.5.1有機過氧化物引發劑16
(1)過氧化苯甲酰16
(2)過氧化二月桂酰16
(3)異丙苯過氧化氫17
(4)叔丁基過氧化氫17
(5)過氧化氫二異丙苯18
(6)二叔丁基過氧化物18
(7)過氧化苯甲酸叔丁酯19
(8)過氧化叔戊酸叔丁酯19
(9)過氧化二碳酸二異丙酯20
(10)過氧化甲乙酮20
(11)過氧化環己酮21
(12)過氧化二異丙苯21
2.1.5.2無機過氧化物引發劑22
(1)過硫酸銨22
(2)過硫酸鉀22
2.1.5.3偶氮類引發劑23
(1)偶氮二異丁腈23
(2)偶氮二異庚腈24
(3)偶氮二異丙基咪唑啉鹽酸鹽24
(4)偶氮二異丁酸二甲酯24
2.1.5.4還原劑25
(1)焦亞硫酸鈉25
(2)雕白塊25
(3)亞硫酸氫鈉26
(4)N,N-二乙基苯胺26
(5)氯化亞鐵27
(6)焦磷酸亞鐵27
2.2分子量調節劑27
2.2.1分子量調節劑的概念27
2.2.2分子量調節劑的種類28
2.2.3分子量調節劑的品種與性能28
(1)正十二烷基硫醇28
(2)叔十二烷基硫醇28
(3)正辛硫醇29
(4)叔辛硫醇29
2.3終止劑30
2.3.1終止劑的概述30
2.3.2終止劑的選擇30
2.3.3主要終止劑的品種與性能30
2.3.3.1無機化閤物30
(1)硫代硫酸鈉30
(2)多硫化鈉31
2.3.3.2有機化閤物31
(1)丙酮縮氨基硫脲31
(2)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鈉32
2.4阻聚劑32
2.4.1阻聚劑的概念32
2.4.2阻聚劑的類型33
2.4.3阻聚劑的選擇原則33
2.4.4阻聚劑類型簡介33
2.4.5阻聚劑的品種與性能34
(1)對苯二酚(HQ)34
(2)對苯醌(PBQ)34
(3)甲基氫醌(THQ)35
(4)對羥基苯甲醚(HQMME)35
(5)2-叔丁基對苯二酚(TBHQ)35
(6)2,5-二叔丁基對苯二酚
(DTBHQ)36
(7)阻聚劑70136
2.5擴鏈劑37
2.5.1擴鏈劑概述37
2.5.2擴鏈劑分類37
2.5.3擴鏈劑的選用37
2.5.4擴鏈劑的品種與性能38
2.5.4.1醇類38
(1)1,4-丁二醇38
(2)1,6-己二醇39
(3)1,4-環己二醇39
(4)甲基丙二醇39
(5)新戊二醇40
(6)一縮二乙二醇(DEG)40
(7)乙基己二醇41
2.5.4.2胺類41
(1)甲苯二胺41
(2)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
基甲烷 (MOCA)41
2.5.4.3胺醇類42
(1)二乙醇胺42
(2)三乙醇胺42
(3)三異丙醇胺43
(4)甲基二乙醇胺43
2.5.4.4酮醚類43
(1)α-甘油烯丙基醚43
(2)對苯二酚雙-β-羥乙基醚44
2.5.4.5水性擴鏈劑44
(1)二羥甲基丙酸44
(2)二羥甲基丁酸44
2.5.4.6其他擴鏈劑45
(1)氫化雙酚A45
(2)甲基三丁酮肟基矽烷45
2.6催化劑46
2.6.1催化劑的概念46
2.6.2催化劑的性能46
2.6.3催化劑的類型46
2.6.4催化劑的選擇性47
2.6.5催化劑的品種與性能47
2.6.5.1無機酸類47
(1)鹽酸47
(2)磷酸47
(3)多聚磷酸 48
2.6.5.2無機堿類49
(1)氫氧化鉀49
(2)氫氧化鋇49
(3)氨水50
2.6.5.3有機酸類50
(1)對甲基苯磺酸50
(2)氨基磺酸51
(3)草酸51
2.6.5.4有機胺類52
(1)三亞乙基二胺52
(2)三乙胺52
(3)N,N-二甲基乙醇胺53
(4)異丙醇胺 53
(5)嗎啉53
(6)N-甲基嗎啉 54
(7)N-甲基-2-吡咯烷酮54
2.6.5.5其他類55
(1)二月桂酸二丁基锡55
(2)辛酸亞锡55
(3)硫酸亞鐵56
(4)氯化鋅56
(5)五氧化二磷56
(6)醋酸鉀57
2.7中和劑58
2.7.1中和劑的概念58
2.7.2中和劑的類型58
2.7.3中和劑的品種與性能58
2.7.3.1堿性中和劑58
(1)碳酸鈉58
(2)碳酸氫鈉59
2.7.3.2酸類中和劑59
(1)氨基乙酸59
(2)甲酸59
(3)乙酸60
2.7.3.3中性緩衝劑60
(1)乙酸鈉60
(2)磷酸二氫銨61
(3)磷酸二氫鉀61
(4)2-氨基-2-甲基-1-丙醇
(AMP-95)62
第3章水性膠黏劑助劑63
3.1乳化劑63
3.1.1乳化劑的類型63
3.1.2乳化劑的作用和特性65
3.1.3乳化劑的選擇66
3.1.4乳化劑的品種與性能68
3.1.4.1陰離子乳化劑68
(1)十二烷基硫酸鈉(SDS)68
(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
(AES)69
(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鹽
(NPES-498)69
(4)仲烷基磺酸鈉(SAS)70
(5)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硫酸
銨鹽(CO-436)70
(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銨
(DNS-18)70
(7)十二烷基磺酸鈉(E30)71
(8)十二烷基苯磺酸鈉(SDBS)71
(9)十六烷基磺酸鈉(AS)71
(10)烷基磺酸鈉(T702)72
(11)1,2-十二烷基二苯醚二
磺酸二鈉(DB-45)72
(12)二辛基丁二酸磺酸鈉(GPG)73
(13)十八烷基磺基琥珀酰胺酸
二鈉(DNS-16)73
(14)琥珀酸聚氧乙烯壬基酚醚單酯
磺酸鈉(MS-1) 74
(15)月桂醇聚醚磺基琥珀酸酯二鈉
(A-102)74
3.1.4.2非離子乳化劑74
(1)聚氧化乙烯烷基醚係列74
(2)聚氧化乙烯烷基芳基醚係列75
(3)乳化劑A(OEO)係列76
(4)乳化劑斯盤係列77
(5)乳化劑吐溫係列77
3.1.4.3反應型乳化劑78
(1)烯丙基磺酸鈉78
(2)反應性乳化劑(COPS1)78
(3)烯丙氧基壬基苯氧基丙醇聚氧乙
烯醚硫酸銨78
(4)烯丙氧基壬基苯氧基丙醇聚氧乙
烯醚79
(5)2-丙烯酰氨基-2-甲基丙
磺酸(AMPS)79
(6)α-烯基磺酸鈉(AOS)79
(7)其他反應型乳化劑簡介80
3.2分散劑82
3.2.1分散劑的概念82
3.2.2分散劑的類型和特點82
3.2.3分散劑的選擇83
3.2.4分散劑的品種與性能84
3.2.4.1無機物類84
(1)磷酸三鈉84
(2)六偏磷酸鈉84
(3)三聚磷酸鈉(STPP)85
3.2.4.2縴維素高分子類85
(1)乙基縴維素(EC)85
(2)羥丙基縴維素(HPC)86
(3)聚乙烯醇87
3.2.4.3其他類88
(1)明膠88
(2)木質素磺酸鈣88
(3)油酸酰胺88
(4)PK係列分散劑89
(5)DA型分散劑89
(6)超分散劑89
3.3增稠劑89
3.3.1增稠劑的概念89
3.3.2增稠劑的類型和增稠機理90
3.3.3增稠劑的特點和選用91
3.3.4增稠劑的品種與性能92
3.3.4.1天然及改性産物 92
(1)阿拉伯膠92
(2)瓜爾膠92
(3)海藻酸鈉93
(4)氫化蓖麻油94
3.3.4.2縴維素類94
(1)羥乙基縴維素(HEC)94
(2)甲基縴維素95
(3)羥丙基甲基縴維素(HPMC)95
(4)羧甲基縴維素鈉(CMC)96
3.3.4.3膨潤土與無機物類96
(1)膨潤土96
(2)有機膨潤土97
(3)氣相二氧化矽97
(4)凹凸棒石黏土98
3.3.4.4聚閤物類98
(1)聚丙烯酸98
(2)聚丙烯酸鈉99
(3)聚丙烯酰胺99
(4)聚氧化乙烯100
(5)聚氨酯增稠劑係列100
(6)HT-925增稠劑101
(7)聚乙烯吡咯烷酮102
3.4消泡劑102
3.4.1消泡劑的概念102
3.4.2消泡劑的類型103
3.4.3消泡劑的消泡機理103
3.4.4消泡劑的選擇104
3.4.5消泡劑的品種與性能104
3.4.5.1醇類104
(1)異辛醇104
(2)二丁基卡必醇104
3.4.5.2酯類105
(1)磷酸正丁酯105
(2)磷酸三苯酯105
3.4.5.3聚醚類105
(1)GPE消泡劑105
(2)聚醚消泡劑DF係列106
3.4.5.4有機矽類及其復配物106
(1)通用型有機矽消泡劑106
(2)有機矽消泡劑HT-508106
(3)自乳化型消泡劑DF係列107
3.4.5.5礦物油及復配物類107
(1)消泡劑681F107
(2)消泡劑7028PL107
(3)礦物油消泡劑DF係列108
(4)持久型消泡劑DF係列108
第4章固化和交聯類反應性助劑109
4.1固化劑109
4.1.1固化劑概述109
4.1.2固化劑分類109
4.1.3固化劑的類型與特點110
4.1.3.1胺類固化劑110
4.1.3.2有機酸酐類固化劑111
4.1.3.3閤成樹脂類固化劑112
4.1.3.4聚硫類固化劑112
4.1.4固化劑的選用112
4.1.5固化劑的品種與性能112
4.1.5.1多元胺類113
(1)己二胺(HDA)113
(2)二亞乙基三胺(DETA)113
(3)三亞乙基四胺(TETA)113
(4)四亞乙基五胺(TEPA)114
(5)多亞乙基多胺(PEPA)114
(6)3-二甲氨基丙胺(DMAPA)115
(7)3-二乙氨基丙胺(DEAPA)115
(8)異佛爾酮二胺(IPD)115
(9)β-羥乙基乙二胺(AEEA)116
(10)三甲基己二胺(TMD)116
(11)間苯二甲胺(MXDA)117
(12)二甲基二氨基二苯甲烷
(MDT)117
(13)4,4′-二氨基二苯碸(DDS)117
(14)4,4′-二氨基二苯甲烷
(MDA)118
(15)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
甲烷(DEDDM)118
(16)4,4′-二氨基二苯醚(DDA)119
4.1.5.2酸酐類119
(1)順丁烯二酸酐(MA)119
(2)偏苯三酸酐119
(3)甲基四氫苯酐120
(4)甲基六氫苯酐(MHHPA)121
(5)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121
(6)鄰苯二甲酸酐(PA)122
(7)六氫苯酐(HHPA)122
(8)四氫苯酐(THPA)123
(9)十二烯基丁二酸酐(DDSA)123
(10)氯茵酸酐(HET)123
(11)納迪剋酸酐(NA)124
(12)甲基納迪剋酸酐(MNA)124
(13)苯酮四羧酸二酐(BTDA)125
4.1.5.3聚酰胺類125
(1)200低分子聚酰胺125
(2)203低分子聚酰胺126
(3)300低分子聚酰胺126
(4)650低分子聚酰胺126
(5)651低分子聚酰胺126
(6)3051低分子聚酰胺127
(7)400低分子聚酰胺127
(8)600低分子聚酰胺127
4.1.5.4咪唑類127
(1)咪唑127
(2)2-甲基咪唑(DMF)128
(3)2-乙基咪唑128
(4)2-乙基-4-甲基咪唑128
(5)2-苯基咪唑129
4.1.5.5樹脂加成物類129
(1)TMP-TDI加成物129
(2)TZ係列酚醛胺固化劑129
(3)端氨基聚醚(PEA)130
(4)多聚甲醛131
(5)腰果酚改性胺固化劑131
(6)T-31固化劑132
4.1.5.6潛伏型固化劑132
(1)雙氰胺132
(2)酮亞胺132
(3)雙丙酮丙烯酰胺(DAAM)133
(4)三氟化硼-單乙胺絡閤物
(BF3-MEA)133
4.1.5.7水性及其他類型133
(1)自乳化水性環氧固化劑133
(2)咪唑啉型自乳化環氧固化劑134
(3)己二酸二酰肼134
(4)癸二酸二酰肼(SPH)134
(5)對甲苯磺酰氯(PTSC)135
(6)苯磺酰氯135
(7)草酸二乙酯136
(8)FB耐高溫阻燃熱固性酚醛
樹脂136
(9)SP多功能環氧固化劑136
(10)聚硫醇固化劑137
4.2促進劑137
4.2.1促進劑簡述137
4.2.2促進劑的類型137
4.2.3促進劑的選用138
4.2.4促進劑的品種與性能138
(1)2,4,6-三(二甲氨基甲基)
苯酚(TAP)138
(2)間甲酚139
(3)間苯二酚139
(4)苯酚139
(5)三苯基膦(TPP)140
(6)硫脲140
(7)8-羥基喹啉141
(8)水楊酸141
(9)巰基乙酸(TGA)141
(10)促進劑PX142
(11)促進劑BZ142
(12)促進劑M143
(13)促進劑TMTD143
(14)促進劑ZDC144
(15)亞乙基硫脲(ETU)144
(16)二乙基硫脲145
(17)氯化亞锡145
(18)三氯化鐵146
(19)雙酚S146
(20)栲膠或單寜酸147
(21)環烷酸鈷148
(22)異辛酸鈷148
(23)異辛酸鋅149
(24)N,N-二乙基苯胺(DEA)149
(25)N,N-二甲基苯胺150
(26)糖精150
(27)Wetlink 78矽烷150
(28)鈦酸四丁酯(TBT)151
(29)酒石酸(TA)151
4.3交聯劑152
4.3.1交聯劑概述152
4.3.2交聯劑的類型152
4.3.2.1外交聯劑153
4.3.2.2內交聯劑153
4.3.3交聯劑的選用和配閤153
4.3.3.1交聯劑的選用153
4.3.3.2樹脂與交聯劑的配閤153
4.3.4交聯劑的品種與性能154
4.3.4.1異氰酸酯類154
(1)JQ-1多異氰酸酯154
(2)JQ-4多異氰酸酯154
(3)JQ-6多異氰酸酯155
(4)四異氰酸酯155
(5)多苯基多亞甲基多異氰酸酯
(PAPI)156
(6)4,4′-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
(MDI)156
(7)可乳化MDI157
4.3.4.2丙烯酸及其酯類157
(1)丙烯酸(AA)157
(2)甲基丙烯酸(MAA)157
(3)丙烯酸-2-羥乙酯(HEA)158
(4)丙烯酸-2-羥丙酯(HPA)158
(5)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
(HEMA)159
(6)甲基丙烯酸-2-羥丙酯
(HPMA)159
(7)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EGDMA)159
(8)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DAP)160
(9)丙烯酰胺(AM)160
(10)N-羥甲基丙烯酰胺
(N-MAM)161
(11)亞甲基雙丙烯酰胺
(MBA)161
(12)交聯劑TAC161
4.3.4.3有機金屬及無機物類162
(1)氯化鋁162
(2)超細活性氧化鋅162
(3)醋酸鋅163
(4)異丙醇鋁163
(5)正矽酸乙酯(TEOS)163
4.3.4.4其他有機單體和聚閤物類164
(1)苯乙烯(ST)164
(2)二乙烯基苯164
(3)α-甲基苯乙烯165
(4)2-甲基氮丙啶165
(5)三甲氧基矽烷166
(6)甲醚化六羥甲基三聚氰胺樹脂
(HMMM)166
(7)雙二五硫化劑(DBPH)166
(8)異氰脲酸三縮水甘油酯
(TGIC)167
4.4光引發劑167
4.4.1光引發劑概念167
4.4.2光引發劑類型168
4.4.3光引發劑的特點及選用169
4.4.4光引發劑的品種與性能169
4.4.4.1酮類169
(1)二苯甲酮169
(2)651光引發劑(DMPA)170
(3)1173光引發劑170
(4)184光引發劑171
(5)907光引發劑171
(6)異丙基硫雜蒽酮171
4.4.4.2醚和酯類172
(1)苯偶姻172
(2)安息香乙醚172
(3)安息香雙甲醚172
(4)安息香異丙醚173
4.5活性稀釋劑173
4.5.1活性稀釋劑概述173
4.5.2活性稀釋劑的類型和作用174
4.5.3活性稀釋劑的特性與選擇174
4.5.4活性稀釋劑的品種與性能175
4.5.4.1多元醇縮水甘油醚175
(1)622稀釋劑175
(2)662稀釋劑175
(3)664聚醚環氧樹脂176
(4)669稀釋劑176
(5)678稀釋劑176
4.5.4.2烷基縮水甘油醚177
(1)501稀釋劑177
(2)636稀釋劑177
(3)680稀釋劑177
(4)746稀釋劑178
(5)748稀釋劑178
(6)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178
4.5.4.3含環烴的醚類179
(1)666稀釋劑179
(2)690稀釋劑179
(3)692稀釋劑179
(4)711環氧樹脂180
4.5.4.4其他類稀釋劑180
(1)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80
(2)脂環族環氧樹脂181
(3)丙烯酸異冰片酯181
(4)JX-28活性阻燃環氧稀釋劑 181
(5)JX-40活性阻燃環氧稀釋劑182
第5章溶劑183
5.1樹脂溶解理論簡述183
5.1.1溶劑的概念183
5.1.2溶解的熱力學原理183
5.1.3內聚能密度和溶解度參數183
5.2樹脂溶解性的影響因素184
5.2.1極性和偶極矩184
5.2.2氫鍵參數184
5.2.3溶劑化作用184
5.3溶劑的其他特性184
5.3.1黏度的調節性184
5.3.2稀釋比和可稀釋度185
5.3.3溶劑的揮發和蒸發185
5.3.4溶劑的黏度和錶麵張力185
5.3.5閃點、燃點以及燃燒極限186
5.4溶劑的類型與選擇186
5.4.1溶劑的類型186
5.4.2溶劑的選擇186
5.5溶劑的品種與性能187
5.5.1烴類187
(1)石油醚187
(2)正己烷187
(3)6號抽提溶劑油187
(4)120#溶劑油188
(5)甲苯188
(6)二甲苯189
(7)環戊烷189
(8)環己烷189
(9)甲基環戊烷190
(10)甲基環己烷190
5.5.2鹵烴類190
(1)二氯甲烷190
(2)三氯甲烷191
(3)1,1-二氯乙烷191
(4)1,2-二氯乙烷192
(5)三氯乙烯192
(6)四氯乙烯192
5.5.3醇類193
(1)甲醇193
(2)乙醇193
(3)異丙醇194
(4)異丁醇194
(5)正丁醇194
(6)環己醇195
(7)糠醇195
5.5.4酮類196
(1)丙酮196
(2)甲乙酮196
(3)甲基異丙基酮196
(4)甲基異丁基酮197
(5)環己酮197
(6)異佛爾酮197
5.5.5醇醚類198
(1)乙二醇乙醚198
(2)丙二醇甲醚198
(3)丙二醇乙醚199
(4)乙二醇二甲醚199
(5)二甲氧基甲烷199
(6)甲基叔丁基醚200
5.5.6酯類200
(1)甲酸乙酯200
(2)醋酸甲酯200
(3)乙酸乙酯201
(4)醋酸丁酯201
(5)醋酸異丙酯202
(6)醋酸異丁酯202
(7)碳酸二甲酯202
(8)碳酸二乙酯203
(9)乙酰乙酸乙酯203
5.5.7含氮類204
(1)N,N-二甲基甲酰胺204
(2)N,N-二甲基乙酰胺204
(3)乙腈205
(4)六甲基磷酰三胺205
5.5.8其他類205
(1)四氫呋喃205
(2)1,4-二氧六環206
(3)1,2-環氧丁烷206
第6章填充劑和著色劑207
6.1填充劑207
6.1.1填充劑的含義與作用207
6.1.2填充劑的特性和要求207
6.1.2.1填充劑的基本特性207
6.1.2.2填充劑選擇的基本要求208
6.1.2.3填充劑的作用機理208
6.1.3填充劑的分類與類型208
6.1.3.1填充劑的分類208
6.1.3.2填充劑的類型208
6.1.4填充劑的品種與性能209
6.1.4.1碳酸鹽 209
(1)重質碳酸鈣209
(2)輕質碳酸鈣209
(3)活性碳酸鈣210
(4)超細碳酸鈣210
(5)白雲石粉210
(6)方解石粉211
6.1.4.2硫酸鹽211
(1)石膏粉211
(2)熟石膏粉211
(3)重晶石粉212
(4)沉澱硫酸鋇212
6.1.4.3矽酸鹽212
(1)石英粉212
(2)高嶺土粉213
(3)煆燒高嶺土213
(4)滑石粉213
(5)雲母粉214
(6)長石粉214
(7)矽灰石粉215
(8)矽微粉215
(9)海泡石粉215
(10)玻璃粉216
(11)空心玻璃微珠216
(12)疏水性白炭黑216
6.1.4.4金屬氧化物217
(1)氧化鈣217
(2)金紅石型鈦白粉217
(3)氧化鋁218
(4)輕質氧化鎂218
(5)活性氧化鎂218
(6)雲母氧化鐵218
(7)活性白土219
6.1.4.5炭黑類219
(1)半補強爐黑219
(2)超耐磨爐黑220
(3)導電炭黑220
(4)超導電爐黑220
(5)石墨粉221
6.1.4.6金屬粉221
(1)鋁粉221
(2)銅粉221
(3)鋅粉222
(4)銀粉222
(5)還原鐵粉222
6.1.4.7其他填充劑222
(1)立德粉222
(2)蛭石粉223
(3)氫氧化鈣223
(4)磷酸鋅223
(5)三聚磷酸鋁224
(6)二硫化鉬225
(7)氮化鋁粉225
(8)羰基鐵粉225
(9)聚四氟乙烯超細粉226
6.2著色劑226
6.2.1膠黏劑著色劑簡述226
6.2.2著色劑的品種與性能227
6.2.2.1白色227
(1)熒光增白劑227
(2)銳鈦型鈦白粉227
6.2.2.2黑色227
(1)色素炭黑227
(2)氧化鐵黑228
6.2.2.3紅色228
(1)鉬鉻紅228
(2)氧化鐵紅228
6.2.2.4藍色229
(1)群青229
(2)酞菁藍B229
6.2.2.5綠色229
(1)酞菁綠G229
(2)氧化鐵綠230
(3)熒光綠230
6.2.2.6黃色230
(1)氧化鐵黃230
(2)熒光黃231
(3)永固黃231
第7章力學改性劑232
7.1增強劑232
7.1.1粘接力與破壞232
7.1.2增強劑的概念和作用232
7.1.3增強劑的類型與選擇232
7.1.4增強劑的品種與性能233
7.1.4.1無機納米材料233
(1)納米二氧化矽233
(2)納米碳酸鈣233
(3)納米氧化鋅234
(4)納米二氧化鈦234
(5)納米氧化鋁235
(6)碳納米管235
7.1.4.2縴維類材料236
(1)玻璃縴維236
(2)碳縴維237
(3)玄武岩縴維237
(4)陶瓷縴維237
(5)芳綸縴維238
7.1.4.3晶須類材料238
(1)硫酸鈣晶須238
(2)碳酸鈣晶須239
(3)硼酸鋁晶須239
(4)硼酸鎂晶須239
(5)鎂鹽晶須240
7.1.4.4有機聚閤物樹脂類240
(1)聚丙烯酸酯橡膠240
(2)氯化聚氯乙烯240
(3)K樹脂241
(4)VAE乳液241
(5)萜烯-酚醛樹脂乳液241
7.2增韌劑242
7.2.1增韌劑簡述242
7.2.2增韌機理與應用242
7.2.3增韌劑類型及選擇242
7.2.4主要增韌劑的品種與性能243
7.2.4.1橡膠及彈性體243
(1)端羧基液體丁腈橡膠243
(2)端羥基液體丁腈橡膠243
(3)端氨基液體丁腈橡膠244
(4)端巰基液體丁腈橡膠244
(5)端羥基液體聚丁二烯橡膠244
(6)端羧基液體聚丁二烯橡膠245
(7)液體丁腈橡膠245
(8)羧基液體丁腈橡膠246
(9)液體聚硫橡膠246
(10)液體聚丁二烯246
(11)氯丁橡膠246
7.2.4.2熱塑性彈性體類247
(1)腰果殼液改性酚醛樹脂247
(2)182不飽和聚酯樹脂247
(3)196不飽和聚酯樹脂248
(4)CMP-410環氧樹脂活性增
韌劑248
(5)SBS熱塑性彈性體248
7.2.4.3其他聚閤物類249
(1)聚乙烯醇縮甲乙醛249
(2)聚醚碸249
(3)聚酰亞胺249
(4)聚醚酰亞胺250
(5)聚醚醚酮250
(6)聚醚二元醇251
(7)聚醚三元醇251
(8)奇士增韌劑252
7.3增塑劑252
7.3.1增塑劑簡述252
7.3.2增塑劑分類252
7.3.3增塑劑的選用253
7.3.4增塑劑的品種與性能253
7.3.4.1芳烴酯類253
(1)鄰苯二甲酸二丁酯253
(2)鄰苯二甲酸二辛酯254
(3)鄰苯二甲酸二異辛酯255
(4)鄰苯二甲酸丁苄酯255
(5)鄰苯二甲酸810酯256
7.3.4.2烷烴酯類256
(1)己二酸二辛酯256
(2)癸二酸二丁酯257
(3)癸二酸二辛酯257
(4)檸檬酸三乙酯258
(5)檸檬酸三丁酯258
(6)乙酰檸檬酸三丁酯259
(7)碳酸丙烯酯259
(8)順丁烯二酸二丁酯260
(9)馬來酸二辛酯260
7.3.4.3其他類型260
(1)氯化石蠟-42260
(2)氯化石蠟-52261
(3)環氧大豆油261
7.4軟化劑262
7.4.1軟化劑的概念和作用262
7.4.2軟化劑的分類和選擇262
7.4.3軟化劑的品種與性能262
7.4.3.1礦物油産品262
(1)環烷油262
(2)芳烴油263
(3)煤焦油263
(4)變壓器油263
(5)工業凡士林264
7.4.3.2植物油産品264
(1)硬脂酸264
(2)蓖麻油264
(3)鬆焦油265
第8章偶聯劑與增黏劑266
8.1偶聯劑266
8.1.1偶聯劑的概念及功能266
8.1.2偶聯劑的類型及作用機理266
8.1.3偶聯劑的應用268
8.1.4偶聯劑的品種與性能268
8.1.4.1矽烷偶聯劑268
(1)KH-550矽烷偶聯劑268
(2)KH-551矽烷偶聯劑269
(3)KH-560矽烷偶聯劑270
(4)KH-580矽烷偶聯劑270
(5)KH-590矽烷偶聯劑271
(6)KH-602矽烷偶聯劑271
(7)KH-792矽烷偶聯劑272
(8)KH-845-4矽烷偶聯劑272
(9)B-201矽烷偶聯劑273
(10)南大-42矽烷偶聯劑273
(11)A-151矽烷偶聯劑273
(12)A-171矽烷偶聯劑274
(13)A-172矽烷偶聯劑274
(14)A-186矽烷偶聯劑275
(15)A-1160矽烷偶聯劑275
(16)VTPS矽烷偶聯劑275
8.1.4.2鈦酸酯偶聯劑276
(1)OL-T951鈦酸酯偶聯劑276
(2)OL-T999鈦酸酯偶聯劑276
(3)NDZ-201鈦酸酯偶聯劑276
(4)NDZ-311W鈦酸酯偶聯劑277
(5)NDZ-401鈦酸酯偶聯劑278
8.1.4.3鋁酸酯偶聯劑278
(1)鋁酸酯偶聯劑278
(2)DL-411-A鋁酸酯偶聯劑279
8.2增黏劑279
8.2.1增黏劑的概念與作用279
8.2.2增黏劑的類型及作用機理280
8.2.3增黏劑的特性與選用281
8.2.4增黏劑的品種與性能281
8.2.4.1鬆香及改性物281
(1)鬆香281
(2)氫化鬆香282
(3)聚閤鬆香283
(4)歧化鬆香283
(5)馬來鬆香284
(6)鬆香甘油酯284
(7)氫化鬆香甘油酯285
(8)液體鬆香樹脂285
(9)丙烯酸鬆香285
(10)馬來酸酐改性鬆香甘油酯286
(11)鬆香季戊四醇酯286
(12)氫化鬆香季戊四醇酯287
(13)210鬆香改性酚醛樹脂287
(14)2112鬆香改性酚醛樹脂287
(15)2116鬆香改性酚醛樹脂287
(16)2118鬆香改性酚醛樹脂288
8.2.4.2萜烯改性樹脂288
(1)萜烯樹脂288
(2)萜烯酚樹脂289
(3)β-萜烯樹脂289
(4)萜烯-酚醛樹脂289
(5)萜烯-苯乙烯樹脂289
(6)芳烴改性萜烯樹脂290
8.2.4.3石油樹脂290
(1)C5石油樹脂290
(2)C9石油樹脂290
(3)C5/C9共聚型石油樹脂291
(4)氫化石油樹脂291
8.2.4.4酚醛及改性樹脂291
(1)對叔丁酚甲醛樹脂(2402)291
(2)對叔辛基苯酚甲醛樹脂291
(3)TKM改性烷基酚醛樹脂292
(4)溴甲基對叔辛基苯酚甲醛
樹脂292
(5)酚醛環氧樹脂 292
8.2.4.5其他增黏劑293
(1)聚酮樹脂293
(2)雙酚A型環氧樹脂 293
(3)古馬隆樹脂294
(4)聚α-甲基苯乙烯樹脂294
(5)聚異丁烯294
(6)羊毛脂295
第9章功能助劑296
9.1防老化助劑296
9.1.1高分子材料老化與防老劑概念296
9.1.2防老化劑的作用機理及類型297
9.1.3防老劑的選用298
9.1.4防老化劑的品種與性能299
9.1.4.1抗氧防老化劑299
(1)抗氧劑264299
(2)抗氧劑300299
(3)抗氧劑1010300
(4)抗氧劑2246300
(5)抗氧劑CA301
(6)抗氧劑DLTDP301
(7)防老劑4010302
(8)防老劑4010NA302
(9)防老劑4020303
(10)防老劑AW303
(11)防老劑DNP304
(12)防老劑H304
(13)防老劑KY-405305
(14)防老劑MB305
(15)防老劑RD305
(16)防老劑TNP306
9.1.4.2紫外光吸收劑306
(1)紫外綫吸收劑UV-9306
(2)紫外綫吸收劑UV-326307
(3)紫外綫吸收劑UV-327307
(4)紫外綫吸收劑UV-531308
(5)紫外綫吸收劑UV-P308
9.1.4.3光穩定劑309
(1)光穩定劑770309
(2)光穩定劑GW-540309
9.1.4.4其他穩定劑310
(1)亞磷酸三苯酯310
(2)沒食子酸丙酯310
9.2阻燃劑311
9.2.1阻燃劑的概念311
9.2.2阻燃機理311
9.2.3阻燃劑的類型312
9.2.4阻燃劑的選用312
9.2.5阻燃劑的品種與性能313
9.2.5.1含溴阻燃劑313
(1)八溴醚313
(2)四溴雙酚A314
(3)溴化聚苯乙烯314
(4)十溴二苯醚314
(5)十溴二苯乙烷315
(6)六溴環十二烷315
(7)2,4,6-三溴苯酚316
(8)溴化環氧樹脂316
9.2.5.2含磷阻燃劑317
(1)磷酸三乙酯317
(2)磷酸三辛酯317
(3)甲基膦酸二甲酯317
(4)異丙基化磷酸三苯酯318
(5)三(2-氯乙基)磷酸酯318
(6)雙酚A-雙(二苯基磷酸酯)319
(7)聚磷酸銨319
(8)微膠囊化紅磷319
9.2.5.3無機物阻燃劑320
(1)硼酸鋅320
(2)偏硼酸鋇320
(3)氫氧化鋁321
(4)納米氫氧化鎂322
(5)三氧化鉬322
9.2.5.4其他阻燃劑322
(1)氯化石蠟-70322
(2)三聚氰胺323
9.3抗靜電劑323
9.3.1抗靜電劑的概念323
9.3.2抗靜電劑的類型及作用機理324
9.3.3抗靜電劑的選用325
9.3.4抗靜電劑的品種與性能326
(1)抗靜電劑SN326
(2)乙炔炭黑326
(3)磷酸酯(鉀鹽) 327
(4)抗靜電劑B328
(5)CATAFOR A100抗靜電劑328
第10章其他助劑329
10.1黏度調節劑329
10.1.1黏度調節劑簡介329
10.1.2黏度調節劑品種與性能329
(1)亞乙基雙硬脂酸酰胺329
(2)石蠟329
(3)微晶蠟330
(4)聚乙烯蠟330
(5)尿素331
(6)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331
(7)鹽酸羥胺332
10.2發泡劑332
10.2.1發泡劑的概念332
10.2.2發泡劑的類型和選擇333
10.2.3發泡劑的品種與性能334
10.2.3.1有機發泡劑334
(1)發泡劑AC334
(2)發泡劑H334
(3)發泡劑TSH335
(4)發泡劑OBSH335
10.2.3.2無機發泡劑336
(1)硼氫化鉀336
(2)碳酸氫銨336
10.3氧化劑336
10.3.1氧化劑的概念336
10.3.2氧化劑的類型337
10.3.3氧化劑的選用337
10.3.4氧化劑的品種與性能338
10.3.4.1過氧化物類338
(1)過氧化氫 338
(2)過氧化鈉339
(3)過碳酸鈉339
(4)過硼酸鈉339
(5)過氧乙酸340
10.3.4.2無機強氧化物340
(1)次氯酸鈉340
(2)高錳酸鉀340
(3)重鉻酸鈉341
(4)硝酸341
10.4滲透劑342
10.4.1滲透劑的概念342
10.4.2滲透劑的類型342
10.4.3滲透劑的品種與性能342
10.4.3.1非離子滲透劑342
(1)滲透劑JFC342
(2)滲透劑JFC-1343
(3)滲透劑JFC-2343
(4)滲透劑JFC-E343
(5)低泡滲透劑SF343
(6)滲透劑JFC-S343
10.4.3.2陰離子滲透劑344
(1)滲透劑T344
(2)耐堿滲透劑OEP-70344
(3)耐堿滲透劑AEP344
(4)高溫滲透劑JFC-M344
10.5殺菌與防腐劑344
10.5.1殺菌與防腐劑概述344
10.5.2殺菌劑防黴腐機理及類型345
10.5.3殺菌與防腐劑選用346
10.5.4殺菌與防腐劑的品種與性能347
10.5.4.1有機酸鹽(酯)347
(1)苯甲酸347
(2)苯甲酸鈉347
(3)丙酸348
(4)富馬酸二甲酯348
(5)羥基乙酸348
(6)三氯異氰尿酸349
(7)雙乙酸鈉349
(8)肌醇六磷酸酯350
10.5.4.2有機氮雜環類350
(1)苯並三氮唑350
(2)甲基苯並三氮唑351
(3)凱鬆CG防腐防黴殺菌劑351
(4)2,2-二溴-3-氰基乙酰胺352
(5)1,2-苯並異噻唑啉-3-酮352
(6)2-甲基-4-異噻唑啉-3-酮352
(7)BCM防黴劑353
10.5.4.3其他類殺菌劑353
(1)氯化三丁基锡353
(2)10,10′-氧代雙吩惡砒354
10.6防粘劑354
10.6.1防粘劑簡介354
10.6.2防粘劑的品種與性能355
(1)防粘劑XH-520355
(2)硬脂酸鋅355
(3)H-45係列有機矽油和水性矽
油乳液356
(4)ABS防粘劑356
(5)橡膠防粘劑356
(6)乳膠黏閤劑用含氟防粘劑357
10.7螯閤劑357
10.7.1螯閤劑的概念357
10.7.2螯閤劑的類型357
10.7.3螯閤劑的應用領域358
10.7.4螯閤劑的品種與性能358
10.7.4.1氨基羧酸類358
(1)乙二胺四乙酸(EDTA)358
(2)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鹽
(EDTA-2Na)358
(3)N-羥乙基乙胺三乙酸
(HEDTA)359
10.7.4.2有機膦酸類360
(1)氨基三亞甲基膦酸
(ATMP)360
(2)乙二胺四亞甲基膦酸
(EDTMP)360
10.7.4.3其他螯閤劑361
(1)乙酰丙酮361
(2)氟化鈉361
10.8防凍劑362
10.8.1防凍劑的概念362
10.8.2防凍劑的類型362
10.8.3防凍劑的品種與性能363
10.8.3.1有機防凍劑363
(1)乙二醇363
(2)1,2-丙二醇363
(3)乙二醇單丁醚364
(4)丙二醇單丁醚364
(5)甲酰胺365
10.8.3.2無機防凍劑365
(1)二水氯化鈣365
(2)六水氯化鎂366
10.9遮味劑367
10.9.1遮味劑簡介367
10.9.2遮味劑的品種與性能367
(1)CDF係列加香型氣體遮味劑367
(2)CDF氨味遮味劑T-213368
(3)AD-ZW復閤去味劑368
(4)水性黏閤劑遮味劑368
(5)溶劑型去味劑368
(6)水性無味遮味劑369
參考文獻370

前言/序言


《現代高性能材料指南》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材料科學、工程技術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發人員、工程師、設計師和技術愛好者提供一本全麵、深入且實用的參考手冊。它涵蓋瞭從基礎概念到前沿應用的廣泛內容,緻力於解析現代高性能材料的原理、特性、製備方法、應用領域及未來發展趨勢。 核心內容概述: 全書分為四大篇章,層層遞進,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清晰而完整的知識體係。 第一篇:高性能材料基礎理論與分類 本篇將從最基礎的層麵齣發,深入淺齣地闡釋構成高性能材料的關鍵要素。內容包括: 材料結構與性能的關係: 詳細探討原子、分子、晶體結構、微觀組織對宏觀性能(如力學、熱學、電學、光學、磁學性能)的影響機理。例如,對於金屬材料,將分析位錯理論、相變原理;對於聚閤物,將解析鏈結構、交聯網絡、結晶度對性能的調控;對於陶瓷,將闡述晶界、孔隙率對韌性、強度和導電性的作用。 現代材料科學的基本原理: 介紹熱力學、動力學在材料設計中的應用,以及量子力學、固態物理等前沿理論對理解材料行為的重要性。 高性能材料的分類體係: 建立清晰的分類框架,涵蓋金屬材料(如高強度鋼、鈦閤金、形狀記憶閤金)、聚閤物材料(如高性能工程塑料、復閤聚閤物、功能性高分子)、陶瓷材料(如工程陶瓷、生物陶瓷、特種陶瓷)、復閤材料(如縴維增強復閤材料、納米復閤材料)以及其他新興材料(如智能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對各類材料的典型代錶及其核心優勢進行概覽。 第二篇:關鍵高性能材料的深入解析 本篇將對第一篇中提到的幾類重要高性能材料進行細緻入微的解讀,重點關注其獨特性能的來源、製備技術及關鍵應用。 高性能金屬閤金: 輕質高強閤金: 重點介紹鋁閤金、鎂閤金、鈦閤金的最新進展,包括其固溶強化、析齣強化、晶粒細化等強化機製,以及在航空航天、汽車輕量化等領域的具體應用案例,如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汽車車身結構件等。 高溫閤金與特種閤金: 探討鎳基、鈷基高溫閤金在航空發動機、燃氣輪b等極端環境下的應用,分析其抗氧化、抗蠕變性能的形成機理。同時,介紹形狀記憶閤金、超彈性閤金等功能性金屬材料的原理及其在醫療器械、精密儀器中的應用。 先進聚閤物與復閤材料: 高性能工程塑料: 深入分析聚碳酸酯(PC)、聚醚醚酮(PEEK)、聚酰亞胺(PI)等材料的分子結構設計、聚閤工藝及改性技術,揭示其優異的力學性能、耐熱性、耐化學性,以及在電子電氣、汽車零部件、醫療設備等行業的應用。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探討導電高分子、光電活性高分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等在能源、信息、環保等領域的應用前景,如有機太陽能電池、柔性顯示器、組織工程支架等。 縴維增強復閤材料(FRC): 詳細闡述碳縴維、玻璃縴維、芳綸縴維等增強體與不同基體(樹脂、金屬、陶瓷)的結閤方式,以及鋪層設計、成型工藝對復閤材料性能的優化。重點關注其在航空航天結構件、風力發電機葉片、體育用品等領域的突破性應用。 納米復閤材料: 剖析納米顆粒(如碳納米管、石墨烯、納米黏土)在聚閤物基體中的分散與界麵效應,揭示其如何顯著提升材料的力學、熱學、阻隔性等性能,以及在塗層、包裝、電子器件等領域的潛在價值。 先進陶瓷材料: 工程陶瓷: 介紹氧化物陶瓷(如氧化鋁、氧化鋯)、氮化物陶瓷(如氮化矽、氮化鋁)、碳化物陶瓷(如碳化矽)等在耐磨、耐高溫、絕緣等方麵的優異錶現,及其在發動機部件、切削工具、電子基闆等苛刻環境下的應用。 生物陶瓷與生物相容性材料: 探討羥基磷灰石、生物玻璃等在骨修復、牙科修復、藥物緩釋等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重點分析其生物活性、生物降解性及與人體組織的相互作用。 第三篇:高性能材料的製備、錶徵與設計 本篇將聚焦於高性能材料的生産過程和質量控製,以及現代材料設計理念。 先進製備技術: 詳細介紹熔煉、鑄造、鍛造、粉末冶金、擠壓、注塑、3D打印(增材製造)等金屬與聚閤物的加工技術;燒結、熱壓、化學氣相沉積(CVD)、物理氣相沉積(PVD)等陶瓷的製備技術;以及手糊、纏繞、RTM、預浸料等復閤材料的成型工藝。突齣介紹綠色製造、精密製造和智能化製造在新材料生産中的應用。 材料錶徵與檢測: 深入講解光學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X射綫衍射(XRD)、X射綫光電子能譜(XPS)、原子力顯微鏡(AFM)等微觀結構錶徵技術;力學性能測試(拉伸、壓縮、彎麯、衝擊、疲勞、蠕變)、熱分析(DSC, TGA)、電學性能測量、光譜分析等宏觀與物性錶徵方法,以及無損檢測技術(NDT)在質量控製中的作用。 材料設計與模擬: 介紹計算材料科學(如第一性原理計算、分子動力學模擬、有限元分析)在材料設計與性能預測中的應用。闡述基於性能需求的反嚮設計(逆嚮工程)和數據驅動的材料設計方法,以加速新材料的研發進程。 第四篇:高性能材料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本篇將探討當前高性能材料領域麵臨的挑戰,並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嚮。 可持續性與環境友好: 討論材料的生命周期評估(LCA),綠色材料設計,以及可迴收、可再生材料的發展趨勢,如生物基聚閤物、可降解材料、循環利用技術等。 智能材料與響應性材料: 探索能夠感知環境變化並作齣相應響應的材料,如形狀記憶材料、自修復材料、傳感材料、液晶材料等,及其在智能傳感器、仿生結構、柔性電子等領域的應用。 能源與環境應用: 關注高性能材料在儲能(如高性能電池材料、超級電容器材料)、發電(如催化劑、光伏材料)、環境治理(如吸附材料、膜材料)等方麵的貢獻。 跨學科融閤與新興領域: 探討材料科學與生物學、醫學、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學科的交叉融閤,以及在生物製造、量子計算、太空探索等新興領域的應用前景。 本書以嚴謹的科學態度、豐富的實例和清晰的邏輯結構,力求成為廣大讀者在理解和應用高性能材料時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用戶評價

評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對這本《膠黏劑助劑手冊》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隻是覺得可能對我的工作有一些零散的參考價值。但當我真正開始閱讀後,我簡直被它所涵蓋的深度和廣度所震撼。這本書不是簡單地羅列各種助劑,而是將它們置於膠黏劑的整個生命周期和應用場景中進行解讀。比如,在“儲存穩定性”章節,它詳細講解瞭抗氧劑、金屬離子螯閤劑等如何防止膠黏劑在儲存過程中發生氧化、降解或變質,這對於確保産品質量和延長保質期至關重要。我以前從未想過,一個小小的膠黏劑瓶子背後,竟然有如此多的化學“守護者”。再比如,“固化過程控製”的部分,對不同固化機理(如自由基聚閤、陽離子聚閤、縮閤反應等)的闡述,以及如何通過引發劑、催化劑、阻聚劑等來精確控製固化速度和反應程度,讓我深刻理解瞭為什麼有些膠黏劑“乾得快”,有些“慢”,以及這種速度控製對最終粘接強度的影響。書中還對一些常見的膠黏劑失效模式進行瞭分析,並提齣瞭相應的預防措施,這對於解決實際生産中遇到的粘接問題非常有幫助。它提供瞭一種係統性的思維方式,讓我能夠從助劑的角度去分析和解決膠黏劑應用中的各種挑戰。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選擇性”的討論,即在滿足一個性能要求的同時,如何避免對其他性能産生不利影響。這種權衡和取捨,正是膠黏劑配方設計的精髓所在,而這本書恰恰將這一過程清晰地展現齣來。

評分

作為一名在膠黏劑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深知“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在配方研發中的重要性。而這本《膠黏劑助劑手冊》恰恰就是一本專注於“細節”的寶典。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它不僅僅停留在宏觀的性能描述,而是深入到微觀的分子層麵,解釋瞭每一種助劑是如何通過改變分子間作用力、界麵能、反應動力學等來影響膠黏劑的整體錶現。例如,書中對潤濕劑的講解,不僅僅是說它能降低錶麵張力,更是詳細分析瞭其分子結構中親水基團和疏水基團是如何在界麵上定嚮排列,從而促進膠黏劑與基材錶麵的緊密接觸。對於流變助劑,書中更是將它們比作“流體的舞蹈編排師”,解釋瞭它們如何通過物理吸附、化學交聯等機製,來控製膠黏劑的流動行為,使其在施工過程中易於塗布,而在固化後形成堅實的粘接層。我特彆受啓發的是關於“相容性”的章節,它解釋瞭為什麼某些助劑與其他組分不相容會導緻分層、析齣等問題,以及如何通過選擇閤適的助劑或采用增容劑來解決這一難題。這一點在我過去的一些研發項目中曾經遇到過睏擾,如果當時能有這本書作為參考,或許能少走不少彎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做什麼”,更重要的是提供瞭“為什麼這樣做”,讓我能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從而在實際研發中做齣更明智的決策。

評分

在我看來,這本書《膠黏劑助劑手冊》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膠黏劑醫生”,它不僅能診斷齣膠黏劑的各種“病癥”,更能開齣“藥方”來解決問題。我以前在實際操作中,常常遇到膠黏劑的粘度不夠理想,塗抹時容易流淌,導緻界麵不均勻,影響最終的粘接強度。讀瞭這本書後,我纔瞭解到,原來通過添加閤適的增稠劑,比如縴維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或聚氨酯增稠劑,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膠黏劑的粘度,改善其流變性能。書中對不同增稠劑的機理和適用範圍的詳細闡述,讓我能夠根據具體的膠黏劑體係和應用需求,選擇最閤適的增稠劑。同樣,對於一些容易産生氣泡的膠黏劑,比如某些環氧樹脂或聚氨酯體係,書中也提供瞭詳細的消泡劑選擇和使用指南。我瞭解到,消泡劑的作用是通過降低氣泡的錶麵張力,使其不穩定而破裂,從而達到消除氣泡的目的。書中的關於消泡劑的化學結構和作用機理的介紹,讓我對其工作原理有瞭更深的理解。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套解決膠黏劑應用難題的“工具箱”,讓我能夠更有信心和能力去應對實際工作中的各種挑戰。

評分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常常需要處理各種與“粘”有關的問題,無論是材料的粘接,還是産品的組裝,膠黏劑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本《膠黏劑助劑手冊》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性、全麵性的知識框架。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助劑的分類與選擇”的章節,它將繁雜的助劑按照其主要功能進行瞭清晰的劃分,例如,按功能可分為:改善流變性的助劑(增稠劑、流平劑、觸變劑)、改善界麵性能的助劑(潤濕劑、偶聯劑、分散劑)、提高穩定性的助劑(抗氧劑、光穩定劑、防潮劑)、促進固化的助劑(引發劑、促進劑、阻聚劑),以及其他功能性助劑(如阻燃劑、填料、著色劑等)。這種分類方式讓我能夠快速定位自己需要瞭解的助劑類型,並為實際應用中的選擇提供指導。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實例,展示瞭特定助劑在解決實際粘接問題中的作用。例如,在處理難以粘接的低錶麵能基材時,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選擇閤適的潤濕劑和偶聯劑,來改善膠黏劑與基材之間的界麵結閤。這對於我之前經常遇到的“膠水塗上去,但粘不住”的難題,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思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嚴謹而不失可讀性,既有科學的深度,又不乏工程應用的實用性,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和查閱的工具書。

評分

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工具書,應該是能夠激發讀者的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提供信息。《膠黏劑助劑手冊》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告訴讀者“有哪些助劑”,更是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需要這些助劑”,以及“如何選擇和使用這些助劑”。書中關於“助劑之間的協同作用”的探討,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我瞭解到,在實際的膠黏劑配方中,往往需要多種助劑協同工作,纔能達到理想的性能。例如,分散劑和潤濕劑常常需要配閤使用,以確保填料在膠黏劑基體中的均勻分散和良好的潤濕性。又比如,抗氧劑和光穩定劑的聯閤應用,能夠提供更全麵的耐老化保護。這種對助劑之間相互關係的深入分析,讓我能夠擺脫單一助劑的思維模式,從整體的角度去設計和優化膠黏劑配方。此外,書中關於“助劑的毒性和環境影響”的討論,也體現瞭其前瞻性和社會責任感。在當今越來越重視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瞭解助劑的環保性能,選擇對環境友好的助劑,已經成為研發的重要方嚮。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麵瞭解膠黏劑助劑的平颱,讓我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認識和研究這個重要的領域。

評分

我一直對工業生産中的細節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材料,它們如何影響著最終産品的質量和性能。這本書《膠黏劑助劑手冊》正是滿足瞭我這種好奇心的絕佳讀物。我原以為膠黏劑的研發就是調配幾種基礎原料,沒想到它背後涉及如此多的“配角”,而且每個配角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書中對各種助劑的功能介紹,不僅僅是簡單地列齣名稱和用途,更是深入到其化學結構和作用機理。比如,我一直對某些高性能膠黏劑的耐候性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在戶外應用中,它們需要承受風吹日曬、溫度變化等嚴峻考驗。這本書詳細介紹瞭紫外綫吸收劑和受阻胺光穩定劑(HALS)是如何協同作用,有效地吸收或淬滅紫外綫能量,從而減緩聚閤物的老化降解過程。我甚至能從中瞭解到不同結構的光穩定劑在不同聚閤物體係中的適用性和效果差異。另外,書中關於錶麵活性劑的章節也讓我大開眼界。我過去對錶麵活性劑的認知僅限於洗滌劑,沒想到在膠黏劑中,它們能起到乳化、潤濕、分散、消泡等多種作用。特彆是關於潤濕劑的部分,它解釋瞭為何有些膠黏劑在某些基材上附著力不佳,可能是因為潤濕性不足,導緻膠黏劑無法有效地鋪展和滲透到基材的微觀錶麵。讀到這裏,我恍然大悟,很多實際應用中的粘接難題,都可以從助劑的角度找到解決方案。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平實,雖然涉及專業術語,但解釋清晰,對於初學者來說,門檻並不高。我尤其欣賞書中提到的案例分析,結閤實際應用場景,解釋瞭特定助劑在解決特定問題中的重要性。

評分

我是一名對材料科學充滿熱情的初學者,一直想深入瞭解膠黏劑這個領域,但市麵上的一些書籍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技術化,讓我難以入手。直到我翻開這本《膠黏劑助劑手冊》,纔真正找到瞭“入坑”的鑰匙。這本書的結構非常閤理,從最基礎的膠黏劑分類和基本性能講起,然後逐步深入到各種助劑的詳細介紹。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性能調整”的章節,它詳細地講解瞭如何通過選擇和調整不同種類的助劑,來精確控製膠黏劑的粘度、固化速度、柔韌性、耐熱性、耐溶劑性等關鍵性能。例如,對於需要快速固化的場閤,書中介紹瞭過氧化物引發劑和促進劑的協同作用;對於需要高強度粘接的場閤,則強調瞭增強劑和增韌劑的選擇。我以前總覺得膠黏劑的性能是“一成不變”的,現在纔知道,原來它可以通過巧妙的配方設計,變得“韆變萬化”,滿足各種苛刻的應用需求。書中的插圖和錶格也非常實用,例如,關於各種助劑的化學結構圖,以及不同助劑在不同膠黏劑體係中的典型添加量範圍,這些信息對於初步的配方設計非常有參考價值。我還在書中看到瞭關於“環保型膠黏劑”的介紹,這讓我非常興奮,因為我一直關注可持續發展,瞭解如何通過使用生物基助劑、低VOC助劑等,來開發更環保的膠黏劑産品,是讓我非常感興趣的方嚮。這本書不僅為我提供瞭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瞭我對膠黏劑研發的熱情和興趣。

評分

我對於科學技術的應用非常感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改變我們生活、提升我們生活品質的技術。《膠黏劑助劑手冊》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膠黏劑這一看似普通的材料,背後所蘊含的巨大科技潛力。我特彆被書中關於“功能性助劑”的介紹所吸引。例如,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添加導電助劑,如碳納米管、石墨烯、金屬粉末等,來製備導電膠黏劑,這種膠黏劑在電子組裝、電磁屏蔽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我之前從未想過,一個“粘”的材料,竟然還能實現“導電”的功能。又如,關於阻燃助劑的介紹,讓我瞭解到如何通過添加磷係、鹵係、無機阻燃劑等,來提高膠黏劑的阻燃性能,從而在防火安全要求高的場閤發揮重要作用。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膠黏劑已經不再僅僅是簡單的粘接材料,而是通過添加各種功能性助劑,演變成瞭具有多種特殊功能的“智能材料”。它為我打開瞭瞭解高性能膠黏劑應用的新窗口,讓我對未來膠黏劑的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專業性和實用性兼備,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膠黏劑領域的人來說,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評分

這本《膠黏劑助劑手冊》簡直是打開瞭我對膠黏劑世界的新視野!我一直以為膠黏劑就是“粘東西”的工具,最多就分個強力膠、瞬間膠之類的,殊不知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龐大而精妙的科學體係。這本書就像一本百科全書,把原本在我看來枯燥的化學名詞和配方,用一種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方式娓娓道來。我最開始是被那些五花八門的助劑名稱吸引的——增稠劑、分散劑、流平劑、消泡劑、抗氧劑、光穩定劑……每一個聽起來都像是個神奇的魔法詞匯。讀完後,我纔明白,原來這些“小角色”纔是讓膠黏劑發揮齣驚人性能的關鍵。比如,以前我用過的某些膠水,塗抹起來總是不均勻,要麼太稀流得到處都是,要麼太稠推不開,用這本書的知識一對比,就知道可能是增稠劑或流平劑的配比有問題。還有些膠水,用著用著就變脆瞭,或者在陽光下暴曬後失去粘性,這本書裏詳細解釋瞭這些衰退現象的原因,以及如何通過添加抗氧劑和光穩定劑來延緩甚至避免。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各種助劑作用機理的闡述,它不是簡單羅列,而是通過圖示和生動的比喻,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理解它們是如何影響膠黏劑的物理和化學性能的。例如,關於增稠劑的部分,書中用瞭“搭建分子骨架”的比喻,讓我瞬間明瞭它們是如何通過形成三維網絡結構來提高膠黏劑粘度的。又比如,分散劑在顔料或填料的膠黏劑中的作用,書裏描述得就像是給這些小顆粒穿上瞭一層保護衣,讓它們在膠黏劑基體中均勻分布,避免團聚,從而影響最終的力學性能和外觀。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是提供瞭配方,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為什麼”,讓我能夠從本質上理解膠黏劑的工作原理,這對於我未來在實際應用中選擇、調整甚至開發新的膠黏劑産品,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導意義。

評分

我一直對膠黏劑的應用場景非常感興趣,特彆是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但卻至關重要的應用,比如電子産品的封裝、汽車的輕量化連接、建築材料的粘接等等。這本《膠黏劑助劑手冊》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這些應用背後“秘密”的大門。我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每天使用的手機、電腦,其內部的各種精密元器件的固定和絕緣,都離不開各種高性能的膠黏劑,而這些膠黏劑的性能,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中的助劑決定的。書中關於導熱助劑的介紹,讓我瞭解到如何通過添加金屬氧化物、氮化鋁等導熱填料,並配閤閤適的偶聯劑,來提高膠黏劑的導熱性能,從而有效地將電子元器件産生的熱量導齣,保證其穩定運行。再比如,在汽車工業中,膠黏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用於替代傳統的焊接和鉚接,實現車身的輕量化和提高整體的剛性。書中關於抗衝擊助劑和增韌劑的討論,讓我明白瞭如何通過引入柔性鏈段或納米粒子,來提高膠黏劑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使其在碰撞發生時能夠吸收能量,保護車身結構。我對書中關於“選擇最閤適的助劑組閤”的論述印象深刻,它強調瞭不同助劑之間可能存在的協同或拮抗作用,以及如何通過係統的實驗設計來找到最佳的配方。這是一種科學的、嚴謹的研發態度,讓我深受啓發。

評分

不是會吧?已經寫瞭這麼多字還要再寫?好吧,加一個:好。

評分

京東送貨快 價格也實惠

評分

一直在找,毫不猶豫買瞭,很好

評分

內容很全麵,很棒的一本書

評分

很不錯的一本書,好好學習!

評分

東西真的太好瞭

評分

還可以優惠捲紙尿褲子彈飛?!

評分

業餘看看,還不錯……

評分

很不錯的一本書,好好學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