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歌詞是歌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首好的歌詞可以流芳百世。可是,要怎樣纔能寫齣一首好詞呢?首先,你得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但是寫詞並不像寫作文,它比作文更加感性。所以,隻要你會寫字,有想法,就可以寫詞。寫詞很容易,可為什麼很多人寫齣來的歌詞卻不像歌詞呢?那是因為他們缺乏寫詞的基本常識。
寫詞雖然講究思維自由,可以天馬行空的想象齣彆人想不齣來的詞句,但是詞畢竟有詞的規範。《流行音樂自學入門叢書:寫詞攻略》會告訴你,在寫詞過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常識性問題,例如寫詞要講究押韻;詞有詞的結構,不能寫成詩;此外,如果再掌握一些細節、意境、修辭等手法,那麼你的每一個想法都可以變成歌詞。
《流行音樂自學入門叢書:寫詞攻略》裏沒有很深的理論,隻是告訴你一些寫詞的奧秘。這些奧秘很簡單,但卻是作者憑藉多年創作實踐得齣的經驗之談。這些經驗可以讓你的創作少走很多彎路,可以讓你插上創作的翅膀,在想象中自由地翱翔。
拿起筆,寫齣自己的人生,讓你的喜怒哀樂都走進歌裏來吧!
作者簡介
尤靜波,著名音樂人,流行音樂理論傢,詞麯作者。北京現代音樂學院副教授,流行音樂研究所所長,流行演唱學院副院長,兼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中國大眾音樂協會藝術考級委員會秘書長,流行音樂聲樂水平考級委員會副主任。在教學研究方麵,長期從事流行音樂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嚮有:流行音樂曆史與風格、流行演唱技巧與風格、流行音樂詞麯創作、流行音樂基礎理論。策劃並編寫瞭中國第一套成體係的“流行音樂學院係列教材”,由湖南文藝齣版社齣版發行。在音樂活動方麵,曾和“大國唱片”、“大地唱片”、“艾迴唱片”等多傢著名唱片公司閤作,長期參與藝人培訓及詞麯創作。編輯齣版大量的學術著作及教材。
內頁插圖
目錄
開篇
詞和麯哪個更難寫?
第一招 抓住靈感
第二招 寫詞原則
第三招 寫詞要領
第四招 立意清晰
第五招 角度新穎
第六招 用詞準確
第七招 語言精練
第八招 語意通俗
第九招 層次鮮明
第十招 主題集中
第十一招 能小不大
第十二招 細節描寫
第十三招 學會“造境”
第十四招 學會“藉境”
第十五招 賦、比、興
第十六招 學會押韻
第十七招 漢語十三轍
第十八招 近韻通押
第十九招 中途換韻
第二十招 把握句式
第二十一招 長句和短句
第二十二招 整句和散句
第二十三招 化散為整
第二十四招 起承轉閤
第二十五招 六種句式
第二十六招 歌詞結構
第二十七招 單一段體
第二十八招 復一段體
第二十九招 A+B單二段體
第三十招 AB段的對比和統一
第三十一招 A段寫作要領
第三十二招 B段寫作要領
第三十三招 復二段體
第三十四招 三段體之“主歌+副歌+總結(或補充)”
第三十五招 三段體之“主歌+過渡+副歌”
第三十六招 巧用“插句”
精彩書摘
第一招抓住靈感>>>>> 靈感對於寫詞真的那麼重要嗎?是的,靈感很重要,沒有靈感促成的歌詞,很可能有形無神。但是,你也彆太依賴靈感,因為靈感隻是一個念頭,僅憑一個念頭,不足成文。 在創作中,靈感實際上就是一顆種子,它很重要,獲得靈感就等於獲得瞭創作的種子。但是僅靠靈感來創作是完成不瞭作品的。 靈感,說白瞭就是一閃而過的念頭,如果你的一首歌詞,僅僅靠靈感來寫的話,那你得需要多少個念頭啊?生活中不僅沒有那麼多的念頭,即使有,這樣拼湊起來的念頭也未必就是好作品。所以說,靈感隻能給我們一個好的“動機”,有瞭好的創作動機,再利用創作手法進行發展,這纔是常規的創作思路。 靈感,是突發的,是易逝的,它像“小偷”,趁你一不留神,它就會溜走。所以,當你有靈感的時候,請一定要抓住它。“小偷”隻要抓住瞭,先關起來,怎麼處置?那就不著急瞭,想想辦法,慢慢再說。寫詞就是這個道理。 有一些自稱創作歌手的人,不學好,學吸毒,被抓瞭以後,說是為瞭找靈感。這純屬瞎扯,隻是為自己的錯找一個藉口罷瞭。其實,隻要你有心,靈感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就看你是否有心去發現。 我在自己的首張專輯《將小調進行到底》中有一首歌叫《黑白電影》,唱片中有這樣一段文案:“二零零七年。夏天,北京。夜,很熱,手裏的遙控器啪啪啪地換颱。電影頻道,一部國産老電影,一場淒楚的愛情故事,一段鏇律由此而生。謹以此歌獻給天下所有守愛的人!”看完這部電影已是深夜,我順手就寫下瞭這首《黑白電影》的歌詞。這就是一首靈感促成的作品。 今天看瞭一場電影時間退迴到半個世紀 那時的人們有巨大熱情看一場電影走齣十裏 今天看瞭一場愛情畫麵定格在黑白電影 相愛的人啊無奈淒迷彼此苦守瞭一生分離 那時的愛情沒有什麼道理 愛來愛去終究逃不過時代的命運 那時的情歌卻是如此動聽 那是多少無緣相守的愛人在哭泣 那時的愛情用什麼證明愛情 愛來愛去終究逃不過門戶的階級 那時的情歌唱得如此動情 那是多少生如夏花的愛情在風中飄零 如今那個時代已遠去愛情卻脆弱得像塊玻璃 如今哪裏還有什麼熱情一場電影有什麼稀奇 我舉這個例子,隻是想通過自己的一個親身經曆告訴大傢,隻要你學會思考,靈感隨處可得。 音樂人高曉鬆在他的《青春無悔》作品集的文案中寫到:“九零年流浪至廈門,住在‘廈大’一樓拐角裏,傍晚酒醉與一畫畫友人在校園閑逛,途中寫成此歌。”這耕是後來那首著名的《鼕季校園》。 ……
前言/序言
音樂製作核心技術:從基礎到進階的全麵指南 本書旨在為有誌於音樂製作的初學者和希望係統提升技能的中級愛好者提供一份詳盡、實用的技術手冊。它不涉及歌詞創作的技巧,而是聚焦於音樂聲音的構建、處理與最終呈現的全過程,涵蓋瞭從數字音頻工作站(DAW)的設置到混音母帶處理的每一個關鍵環節。 --- 第一部分:數字音頻基礎與工作室搭建 本部分是深入學習音樂製作技術的前提。我們將從最基礎的概念入手,確保讀者對現代音樂製作環境有一個紮實且清晰的認識。 第一章:解析數字音頻工作站(DAW) DAW的選擇與安裝: 詳細對比當前主流DAW(如Pro Tools, Logic Pro X, Ableton Live, Cubase)的架構特點、用戶界麵哲學及其適用風格。提供針對不同操作係統的安裝、授權與首次配置的最佳實踐指南。 係統優化與延遲管理: 講解音頻接口(Audio Interface)的工作原理,如何正確設置緩衝區大小(Buffer Size)以平衡延遲與係統負載。討論ASIO(Windows)和Core Audio(macOS)的底層差異及優化技巧,確保流暢的實時監聽和錄音體驗。 文件管理與項目結構: 建立一套專業化的項目文件夾結構,確保音頻文件、MIDI數據、效果器預設和母帶導齣文件的井井有條。講解采樣率(Sample Rate)和位深(Bit Depth)的選擇對音質和後期靈活度的影響。 第二章:高效的硬件與聲學環境基礎 音頻硬件選型指南: 深入分析聲卡(輸入/輸齣性能、前置放大器質量)、監聽音箱(近場、中場監聽的區彆與選擇標準)和耳機(封閉式、開放式、半開放式在不同製作階段的應用)。 房間聲學初探: 強調“聽什麼比聽得‘多響亮’更重要”。講解基礎的駐波現象、梳狀濾波效應,並指導讀者如何利用吸音闆、擴散闆和低頻陷阱進行基礎的房間聲學處理,以獲得更準確的監聽環境。 MIDI技術與控製器配置: 詳細解析MIDI協議的運作機製,包括通道信息、控製器分配(CC數據)。指導如何設置和校準MIDI鍵盤、推子控製器,實現硬件與軟件的無縫交互。 --- 第二部分:錄音技術與聲音采集 本部分專注於將現實世界的聲波轉化為高質量的數字信號,是決定最終音質上限的關鍵步驟。 第三章:話筒技術與拾音實踐 麥剋風分類與特性: 深入探討動圈、電容和鋁帶麥剋風的工作原理、頻率響應麯綫和指嚮性(心形、超心形、全嚮、雙嚮)的實際意義。 專業錄音技巧: 針對人聲、原聲樂器(吉他、鋼琴、鼓組)提供詳細的拾音方案。講解近講效應、聲像定位原理,以及如何通過調整麥剋風與聲源的距離和角度來塑造初始音色。 多軌錄音與編組: 教授如何利用麥剋風陣列進行立體聲錄音技術(如XY、ORTF、A/B),以及在復雜錄音場景中(如鼓組)的麥剋風布局策略。 第四章:虛擬樂器與采樣的運用 閤成器原理剖析: 詳盡解析減法閤成、加法閤成、頻率調製(FM)和波錶閤成(Wavetable)的核心機製。指導如何通過振蕩器、濾波器、包絡(ADSR)和LFO來創造獨特的音色。 采樣器的高級應用: 超越簡單的播放,講解多采樣(Multisampling)、映射組(Zone Mapping)、循環點編輯(Loop Point Editing)和時間拉伸(Time Stretching)技術,以構建逼真且富有錶現力的虛擬樂器音色。 MIDI性能的量化與人性化: 討論如何使用力度(Velocity)、調製輪(Mod Wheel)和彎音輪(Pitch Bend)數據來賦予MIDI演奏以生命力,避免“機器感”的直白演奏。 --- 第三部分:效果器處理與聲音塑形 效果器是製作人實現創意和修正缺陷的工具。本部分將詳細拆解各類效果器的內部構造和應用哲學。 第五章:動態處理的藝術 壓縮器(Compressor): 深入講解閾值(Threshold)、比率(Ratio)、起音(Attack)和釋音(Release)參數的實際影響。區分並實戰演示前饋(Feedforward)與反饋(Feedback)壓縮器的音色差異。 門限器與擴展器: 掌握如何使用噪聲門(Noise Gate)來消除多餘的背景噪音,以及擴展器(Expander)在微妙的動態範圍控製中的作用。 限製器(Limiter)與響度戰爭: 理解峰值限製與平均響度限製的區彆,為後續的母帶處理打下基礎。 第六章:頻率塑形與空間構建 均衡器(EQ)的精細操作: 區分模擬EQ(如SSL、Neve的聲學特性)與數字綫性相位EQ的特點。教授如何使用“聽感優先”的EQ哲學,而非僅僅依賴頻譜分析儀。重點講解動態EQ(Dynamic EQ)的應用。 時間基效果器(Delay與Reverb): 詳細解析各種混響算法(Room, Plate, Spring, Hall)的衰減特性。講解延時效果器(如Ping-Pong, Tape Delay)如何用於節奏和空間感的構建。重點在於如何通過效果器的早期反射(Early Reflections)來模擬真實聲學空間。 第七章:調製與失真效果的創造力 調製效果(Chorus, Flanger, Phaser): 理解調製深度、速率和反饋在音色鏇轉和寬度增加中的作用。 失真與過載: 剖析各種失真類型(如電子管、晶體管、數字削波)對諧波的添加方式,及其在吉他音色和鼓組衝擊力強化中的應用。 --- 第四部分:混音與母帶處理(Mastering) 這是將所有元素整閤為一個連貫、響亮且專業作品的階段。 第八章:多軌混音的科學與直覺 電平與增益結構: 建立清晰的內部增益結構,確保信號鏈的每一步都有足夠的動態餘量,避免數字削波。 聲像(Panning)與深度(Depth): 教授如何利用聲像來構建寬闊的立體聲聲場,並使用混響和聲像控製來模擬聲音的前後距離。 分組與總綫處理: 講解如何使用子編組(Bussing)對同類樂器(如鼓組、和聲)進行統一處理,從而提高混音的凝聚力。 節奏樂器的高效處理: 專注於鼓組的瞬態控製、打擊樂的清晰度優化,以及貝斯綫與低頻部分的相互配閤(Sidechaining基礎)。 第九章:母帶處理:最終的拋光 母帶鏈的構建: 係統介紹母帶處理的典型流程:EQ調整、立體聲擴展、多段壓縮(Multiband Compression)和最終限製。 響度標準與 LUFS 測量: 講解行業標準的響度規範(如EBU R128, Spotify, Apple Music的要求),確保作品在不同發行平颱上的錶現一緻。 導齣與格式規範: 明確不同載體(CD, 流媒體, 乙烯基)所需的最終導齣參數,確保從製作環境到播放終端的信號完整性。 --- 本書結構嚴謹,實例豐富,旨在讓讀者通過係統的技術學習,掌握專業音樂製作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從而能夠獨立完成從概念到商業發行的高質量音頻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