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海汤汤,惜多少作品历岁月而失传;《总目》煌煌,幸若干剧目赖是书而留存。
曲学研究之必备工具书,半个世纪后的再次推出。
近人董康之《曲海总目提要》,辑录了自元迄清近七百种杂剧与传奇剧目,且逐一考辨其作者、故事源流和剧情,为曲学研究之必备工具书。是书虽有收录失全、考证有欠准确等种种遗憾,但曲海汤汤,许多戏曲作品历岁月而失传,惟赖该书而得以为今人所知,董氏保存之功,不可磨灭。
一九五九年五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曾依一九二八年上海大东书局本为底本,将《曲海总目提要》重排出版。同时出版的,还有北婴(杜颖陶)先生编着的《曲海总目提要补编》,补编从各种不同传本的《传奇汇考》里,辑录了《曲海总目提要》所遗漏的(或文字不同的)提要七十二篇;复根据历年所发现的材料,对《曲海总目提要》各剧作者不详或错误之处,作了二百四十九条补充和修正;为方便读者,补编亦有剧目索引。
《曲海总目提要》与《曲海总目提要补编》出版后,迅速成为戏曲研究者案头必备之作,其学术价值,即使是在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亦从未褪色。遗憾的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因为种种原因,此书一直未获重印,市场上早已难觅其踪。为了满足读者需求,我们现决定把二书合在一起,重新扫描修订后,再次推向市场,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术。
董康,字授经,号涌芬室主人,江苏武进人(今常州人)。清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郎中。编着有《曲海总目提要》46卷、《曲目韵编》2卷、《诵芬室丛刊》等。
北婴,即杜璟(1908-1963),原名振吾(又作联斋),字颖陶,以字行。笔名绿依、剑啸、云士、北婴、伯英、涩斋、野鹤、清商、雷南等,天津人。著名戏曲理论家。建国后,任职于中国戏曲研究院。长期从事戏曲史料的研究,着有《记玉霜簃所藏钞本戏曲》、《二黄来源考》、《曲海总目提要补编》,参与编校《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
出版说明
近人董康之《曲海总目提要》,辑录了自元迄清近七百种杂剧与传奇剧目,且逐一考辨其作者、故事源流和剧情,为曲学研究之必备工具书。是书虽有收录失全、考证有欠准确等种种遗憾,但曲海汤汤,许多戏曲作品历岁月而失传,惟赖该书而得以为今人所知,董氏保存之功,不可磨灭。
一九五九年五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曾依一九二八年上海大东书局本为底本,将《曲海总目提要》重排出版。惟原书《闹元宵》一剧,卷十四与卷三十三复见,乃删去其一;杂剧和传奇形式截然不同,原书未加区别,重排本则凡杂剧(包括一二折的短剧),均于剧名下注出,未注者均为传奇(中有少数是南戏文);对原书认为作者不详或标注有误之处,重排本尽可能就已知的情况加注更正或考订说明,注文用“*”为记,排在正文下;书末附有索引,以便读者检阅。
同时出版的,还有北婴(杜颖陶)先生编着的《曲海总目提要补编》,补编从各种不同传本的《传奇汇考》里,辑录了《曲海总目提要》所遗漏的(或文字不同的)提要七十二篇;复根据历年所发现的材料,对《曲海总目提要》各剧作者不详或错误之处,作了二百四十九条补充和修正;为方便读者,补编亦有剧目索引。
《曲海总目提要》与《曲海总目提要补编》出版后,迅速成为戏曲研究者案头必备之作,其学术价值,即使是在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亦从未褪色。遗憾的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因为种种原因,此书一直未获重印,市场上早已难觅其踪。为了满足读者需求,我们现决定把二书合在一起,重新扫描修订后,再次推向市场,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术。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一四年六月
这本书的体例编排非常严谨,即便是像我这样对戏曲研究略有涉猎的业余爱好者,也能轻松领会其脉络。竖排的文字在阅读时有一种奇特的节奏感,仿佛在跟着一位老先生的手指,一板一眼地为你讲解那些陈年的故事。不同于市面上很多只重普及而轻考据的读物,这套书的专业性毋庸置疑。我特别留意了它对不同剧种之间相互影响的梳理,那是极为精妙的分析,揭示了中国戏曲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与创新的动态过程。那种将散落各处的艺术碎片小心翼翼地整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张完整网状图的功力,实在令人叹服。更别提那补编了,它简直是为“细节控”准备的惊喜,很多原本以为已经尘封的资料,竟然能在这里找到新的注脚和补充,让人在翻阅时常常有“原来如此”的顿悟感。
评分拿到这三册厚重的书卷,最大的感受就是其作为一部“总目提要”的百科全书式气度。它绝非那种走马观花的泛泛之谈,而是深入骨髓的梳理与归档。从版式设计上讲,繁体竖排在阅读体验上确实需要稍稍适应,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古朴的质感就成了阅读的享受,让人心静。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曲艺形式所做的界定和区分,清晰而又不失弹性,这显示了编纂团队深厚的学术功底。它不是在简单地“告诉”你有什么,更是在“引导”你去思考这些艺术形态是如何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孕育、发展,乃至最终定型的。对于想扎实打好戏曲理论基础的人来说,这套书是绕不开的案头必备良书,其价值远超一般工具书的范畴。
评分初次接触这套《曲海总目提要》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非常浓厚,它不是那种适合在睡前放松时翻阅的轻巧读物,而是需要你带着尊重和专注去对待的严肃著作。竖排的繁体字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反而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仪式感,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进行一次与古人思想的对话。它的内容深度,绝非市面上那些浅尝辄止的读物可比拟,每一个“提要”背后都蕴含着大量的考证和取舍。我尤其欣赏它在面对海量资料时所展现出的驾驭能力,能够将纷繁复杂的曲艺谱系梳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清晰,让人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流派之间的传承与创新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这套书,无疑是热爱传统艺术的求知者手中,一份不可多得的指路明灯。
评分这本《曲海总目提要》光是名字就透着一股子沉甸甸的历史厚度,初拿到手里,那繁体竖排的排版就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墨香四溢的年代。装帧设计上,那古典的韵味和现代的工艺结合得恰到好处,尤其是那上下中三册外加附带的补编,分量十足,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编纂者倾注的心血。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内容结构上的精妙布局,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曲艺文化的人来说,这套书简直就是一座宝库。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曲目罗列,更像是为你铺就了一条探索中国古典戏曲源流的小径。每一个条目都详略得当,既有宏观的梳理,又不乏细致的考证,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既能领略到艺术的博大精深,又能抓住历史的脉络。读完第一部分,我立刻被那些失传已久的名字和段子所吸引,那种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是其他任何娱乐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与内容呈现出一种高度的统一性,那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完全浏览完其中一部分,发现它的信息密度极高,即便只是随便翻开一页,也能捕捉到很多过去未曾注意到的细节。那种对文献的追溯能力和整理能力,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尤其是在涉及早期文献引用时,注释详实而精准,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对于我个人而言,它更像是一份精细的“路线图”,标记了曲艺发展史上的诸多关键节点,让我能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那套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也十分考究,使得原本厚重的知识点阅读起来也变得相对舒适,让人愿意沉下心去慢慢品味其中的精髓。
评分有问题联系京东后马上就能解决,赞一个!
评分元吳昌齡撰。云長眉仙遣梅菊荷桃。張天師斷風花雪月。蓋必當時舉子。秋榜獲雋。而不能得志于春闈者。故劇中以桃桂二仙偕至。桂仙留而桃仙不留。是其寄託也。鄕闈得雋。必以折桂爲比。唐人詩。桂花香處同高第。領取嫦娥攀取桂。皆此意也。桃仙、封姨。本之博異記。但記有楊氏、李氏、石醋。幷陶氏爲四。其封十八姨。以指春風。此則兼四時言。故添梅荷菊與雪天王。曰風花雪月。月即指桂花。謂月中仙也。
评分经典畅销著作,值得阅藏
评分《曲海总目提要》汇录了自元至清代乾隆年间近 700种戏曲剧目,叙述了它们的情节,并辑录了很多考证材料。它所叙述的作品,很多现已失传或为世所罕见,今人只能从中窥见大概。因此,《曲海总目提要》为今人研究古代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珍贵资料,成为便于查检的重要的工具书。但书名虽为“曲海总目”,所收剧目却远远不全,遗漏甚多;提要部分,疏于考证,剧名和作者,或张冠李戴,或主观误定;有的剧情介绍与原作相距很远,应用时都需加以考订。
评分好书?好书?就是有点折角
评分不错
评分近人董康之《曲海总目提要》,辑录了自元迄清近七百种杂剧与传奇剧目,且逐一考辨其作者、故事源流和剧情,为曲学研究之必备工具书。是书虽有收录失全、考证有欠准确等种种遗憾,但曲海汤汤,许多戏曲作品历岁月而失传,惟赖该书而得以为今人所知,董氏保存之功,不可磨灭。
评分�{�{2.能随时从学习中主动吸取有用的东西,既能利用语音、词汇、句子等素材中已有信息进行自下而上的译码处理,更善于从背景材料和已有经验知识出发进行自上而下的理解和分析。例如,针对课文,教师问的问题没有现成答案,学生对自己听到的各句子所表达的分散信息进行整合,得出正确答案。又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以自己先前的知识和经验,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对这个故事做出推断。
评分目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