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简介[ - ] |
| 本书收录王羲之尺牍及西魏至唐写经共计23件和日本各大寺院收藏中国宋元名僧墨迹32件,装帧精美,图片保存完好,唐代王羲之诸多名帖摹本大半散佚,片断仅存,是研究中国写经及僧人书法的重要参考资料。日本明治四十三年(1912年)审美书院印行,名曰《支那墨宝集》,今将书名改为《日藏中国墨宝集》,原大影印出版。 出版說明 《支那墨寶集》是日本幾個重要收藏機構和個人所藏我國古代名家墨蹟的結集,分上、下兩卷。上起東晉,下迄元末,全書共收録五十四位名家的五十六件作品。以朝代而論,東晉一件,西魏一件,北齊一件,隋二件,唐十八件,宋十件,元二十三件。每件墨蹟之前,有簡明扼要的注語,依次著録墨蹟用紙、幅面尺寸、收藏者、簡要說明等。 歷代書法大家的精品之作,俯拾即是。如開篇即爲後世書家所推崇、影響極大的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尺牘。其說明云:“柳條白麻紙,縱八寸七分,橫一尺九寸三分。帝室寶藏。晉王羲之真蹟傳世Z尠,故人所知,而此乃御府之寶藏,有延曆勅定御璽。按延曆(日本之年號)爲當唐德宗時代,其流傳之古亦可知矣。此幅久藏御府,後西院天皇崩後,賜于堯恕親王。親王爲妙法院教皇,經該院保存至今,復獻爲帝室寶藏。”這段文字介紹了尺牘的流傳情況,而其具內容和體價值未加著墨。這件尺牘是王羲之《頻有哀禍帖》《孔侍中帖》《憂懸帖》的合裝,前後九行,同在一紙,也總稱爲《孔侍中帖》或《九月十七日帖》。其主要爲行書,有的字規矩若楷,有的縱肆如草,間集一起,卻和諧一體,絕無格生之感,筆畫體態豐腴雍容,王羲之書法的“中和”之美、“多力豐筋”於此帖盡顯無遺。研究者認爲這很可能是王羲之的手蹟,並非後人臨摹之作。邱振中《綫的藝術》一書,對此帖有詳盡的賞析,給予極高的評價。其他如唐朝詩人賀知章草書唐玄宗所注《孝經》、南宋書法家張即之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元代文學家虞集爲宋初畫家石恪《二祖調心圖》所作之跋文、元代散曲名家馮子振的七絕等等,均爲極爲稀見的存世真蹟,完美再現各代書風。 衆所周知,日本傳藏的我國古代寫經文獻較爲豐富。此卷之中,更是不乏具有書法和文獻雙重價值的稀世珍品。如隋朝寫經傳世甚少,而卷中所收《賢劫經》二幅,即爲隋人真蹟,洵爲珍貴;又如,《文館詞林》一千卷,原書於北宋時已經散佚,但日本流傳著近三十卷的寫本,且大多都是唐人真蹟,卷內即收録一幅;再如後世所見《冥報記》有刪節,而此書內所收一幅乃入唐者歸國時請唐人所書,楷行草三體皆備,筆法精妙,亦可謂稀世之寶。 是書下卷之中,多爲宋元名僧尺牘、偈語等,亦無凡品。其中有宋蘭溪道隆禪師法語二幅,一幅爲鐮倉建長寺藏,一幅爲東京下條正雄君藏。道隆(1213—1278),南宋高僧,俗姓冉,涪州(今重慶涪陵)人。他十三歲出家,後赴浙江學禪法。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率中國D一個禪宗代表團東渡日本傳法,主持日本國相模州常樂禪寺。後在日本日政大臣北條時賴的支持下,創建了建長寺。1278年圓寂,龜山上皇賜大覺禪師謚號,成爲日本國有禪師稱號的D一人。著有《大覺禪師語録》三卷。他開日本書法變法之先河,爲中日宋代宗教、藝術及民間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貢獻。卷內收録的二幅真蹟,末有道隆留款,至爲寶貴。又如元代中峰明本禪師法語,著録文字云:“紙本,縱一尺一寸,橫二尺五寸。伯爵田中光顯君藏。中峰本(明)禪師者,天目高峰妙禪師法嗣也,錢塘人,俗姓孫,住天目。元延祐五年仁宗特召,不起,賜金紋伽梨並佛慈圓照廣惠禪師號。英宗御極,封爲衣香。趙孟頫每與書必稱弟子。至治三年八月十四日化,壽六十一。天曆二年文宗賜謚知覺禪師。”中峰明本禪師(1263—1323),是元代臨濟宗一代祖師,圓寂後被尊稱爲“江南古佛”。他擅長書法,手書遺蹟甚多。明代陳繼儒在《書畫史》中稱其“書類柳葉,雖未入格,亦自是一家”。他的不少真蹟當時由日本留學僧帶回,現珍藏在日本。卷中所録,即其中代表之作。 綜觀全書,上卷主要收録尺牘、經綸、詩文、跋語、史書等,下卷則多以法語、偈語爲主,且數量多於上卷。這大概與南宋以來禪宗東傳日本有關。卷內五十六件作品,十九件爲伯爵田中光顯所藏,十五件爲東京下條正雄所藏,十三件爲寺院收藏,五件爲帝室御藏,另外,男爵岩崎小彌太君、男爵鄉純造君、男爵石黑忠悳君、東京山高五郎君所藏各一件,均爲常人難得一見之品。 爲了讓更多的人一睹這些墨寶的神韻,我們以日本明治四十三年(1912)審美書院寫真版爲底本,更名爲《日藏中國墨寶集》,原樣影印,體例風格,一仍其舊。希望廣大書法研究和愛好者喜歡。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二〇一三年六月 |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深厚情感的爱好者,这套《日藏中国墨宝集》的出现,无疑是给我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我一直认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写意精神的艺术形式之一,而这套书恰恰将这一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最喜欢的是其中收录的一些文人雅士的信札和随笔,那些看似随意的笔触中,却蕴含着深厚的功力与洒脱的情怀。读着这些墨迹,我仿佛能想象到他们当时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他们淡淡的忧愁,或是浅浅的喜悦。书中的一些作品,其书法风格的多样性也让我大开眼界,从魏晋的飘逸,到唐宋的浑厚,再到明清的秀逸,几乎涵盖了中国书法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我特别钟情于那些带有个人印章的作品,这些小小的印记,不仅是艺术家的身份象征,更是他们艺术生命的点睛之笔。这套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书法绝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人格、学养和情操的综合体现。
评分我一直觉得,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莫过于那些流传至今的墨宝。这次幸运地接触到了《日藏中国墨宝集》,简直是一种惊喜。这套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它的“真”。那些原作的细节,那些笔画的力度,那些墨色的韵味,都在这套书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让我仿佛能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作品所展现出的那种“写意”的精神,不拘泥于形式,而是追求神韵的表达。这与我平常理解的中国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本书不仅仅是书法作品的集合,更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我将它视为一件珍贵的收藏品,也将其视为一本可以反复研读、从中汲取艺术灵感的宝典。
评分这套《日藏中国墨宝集》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一扇新大门!我一直对中国水墨画和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真正接触到如此系统、如此精美的古籍实属难得。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厚重的纸张和精美的装帧都透露着一股历史的沧桑感。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册,那些流传千年的笔墨跃然纸上,仿佛能感受到古人挥毫泼墨时的心境。从篆书的古朴庄重,到隶书的飘逸灵动,再到楷书的严谨方正,最后是行书和草书的奔放恣意,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我尤其被其中几幅作品深深吸引,那种笔锋的起承转合,墨色的浓淡干湿,以及线条的力度与韵味,都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感觉像是与那些伟大的书法家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情感,都通过这些墨宝得以传递。这本书不仅仅是字帖,更是一本艺术史,一本文化史。我计划花很长的时间去仔细品味,去临摹学习,希望能从中汲取更多的艺术养分。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日藏中国墨宝集》这本书时,我被它厚重而典雅的外观所吸引。打开它,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置身于一个充满墨香的古代世界。我是一个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而书法艺术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这套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那些伟大的书法家留下的珍贵墨宝。从历史的宏大叙事到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这些墨迹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我被其中一些作品的独特风格所打动,它们不仅仅是优美的文字,更是艺术家们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书法艺术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评分我是一名业余的书画爱好者,平时喜欢临摹一些古人的字画。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套权威、全面的古代书法作品集,这次《日藏中国墨宝集》的出现,简直就是我的福音!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翻阅,发现其中收录的作品质量非常高,印刷也很精美,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原作的笔触和墨色变化,这对临摹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我尤其注意到其中一些相对冷门但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这套书的收藏价值不言而喻。而且,它不像市面上一些泛泛之作,而是有明确的来源和考证,这让我对所学习的内容更加安心。我打算将这本书作为我长期学习的范本,细心揣摩,希望能从中领悟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提升自己的笔墨功力。这本书不仅是我的学习工具,更是我艺术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