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趣的旅行故事書;
老年人齣國旅行的實用之書;
與父母溝通的親情之書;
飽含正能量的“勵誌書”。
女兒突然得知媽媽罹患重病,眼看著原本活潑潑的媽媽在噩耗的打擊下驟然瞭無生氣,女兒毅然決定在病情進一步惡化前帶上媽媽齣國旅行,目的隻有一個——點燃媽媽心中瀕臨熄滅的生活熱情。誰曾想到,這樣一個當初看起來有些“豁齣去”的衝動念頭竟然真的化作跨越十年的十場旅行,每一場都成為媽媽生命中一年一度的“生命狂歡”。
《帶上媽媽去看世界》以綿延十年的十場旅行為整體架構,以發生在數十個國傢的57個旅行小故事為主體內容。
劉穎,北京姑娘,在中國念的大學,赴英國讀的研究生。目前是媒體從業者。相信奇跡,更相信奇跡要靠實實在在的愛來創造。
前言:兩場談話引發的十場旅行
和醫生的一場談話
時間:2005 年3 月
地點:醫生辦公室
人物:媽媽的主治醫生、姐姐和我
從那一刻起我纔知道,人在遭受打擊的頭幾分鍾,根本不會嚎啕大哭,而是齣奇的平靜。醫生介紹過媽媽的病情後,我和姐姐就是這樣,隻有淚水不受控製地汩汩湧齣,落在桌麵上發齣輕微的“劈啪”聲。最終,姐姐打破瞭沉默:“您的意思是,我母親的病是現在的醫療技術所不能治愈的?”
“恐怕是這樣,而且病情會日趨惡化。”
“可她現在看起來和正常人一樣啊!”
“目前是這樣,但是病情發展到下一階段就會比較嚴重瞭。”
“什麼時候會發展到下一階段呢?”
“這個不好說,有可能是明天、下個月,也有可能是幾年後,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
“嗯……除瞭常規的治療,我母親還應該注意什麼?”
“一定要保證充分的休息,最好是在傢靜養。”醫生把一張化驗單推到我們麵前,“現在還有一個情況比較危險,她的白細胞指數過低,隻有2.67(正常人的白細胞指數在4 到10 之間),身體極容易受外界感染。”
“您說的這個白細胞指數可以通過治療提高嗎?”姐姐問。
“我會給她開一些升高白細胞的藥,這會有些幫助,但效果並不理想。你們盡量避免帶她去人多的地方,不得已齣門的時候,一定要戴上口罩。”
“醫生,您覺得我媽還有多少時間?”我忍不住插嘴問。
“不好說。”醫生側過頭看瞭我一眼,平靜地說,“還有,你們要盡可能讓她高興,心情好瞭,免疫力也會提高。”
我已經記不清當時和姐姐是怎麼走齣醫生辦公室的,隻覺得眼前一片模糊,所有景物都隻剩下黑、灰、白三種顔色,記得最清楚的是醫院的走廊裏好冷,窗外的風好大。
姐姐和我商定,媽媽的病情暫時保密,就連在病房裏陪她的爸爸也一並瞞下,就說是不明原因引起的白細胞降低。老兩口兒為我們操瞭一輩子的心,現在該輪到我們姐兒倆把傢裏的事兒扛起來瞭。再說,醫生也囑咐過,心情好可以提高免疫力,何苦讓他們擔驚受怕,況且也於事無補。“萬一哪天媽媽的情況突然不好瞭可怎麼辦?”我問姐姐。“現在想不瞭那麼遠的事兒瞭,能讓他們少擔心一天就是一天!”姐姐說。
迴傢後的一個多月裏,媽媽大部分時間都是靜靜地躺在床上,偶爾看看電視、翻翻雜誌,看得齣來,她一點兒也不開心。我知道媽媽喜歡齣門,可她不喜歡戴上厚厚的大口罩被街坊鄰居指指點點。我覺得自己很沒用,她病瞭,我卻什麼也做不瞭。
其實,我知道什麼事能讓媽媽開心,她喜歡一切新奇有趣的東西,從春天裏泥土中鑽齣的第一蓬小草到小區附近新修的健身中心,她都會當個大新聞來關注。難道,為瞭那個不可預知的“下一階段”的來臨,就硬要讓原本活潑潑的一個人躺在床上,甚至不知道要躺到哪年哪月?不躺齣什麼毛病纔怪呢!既然這樣,索性就把媽媽從床上拉起來,走齣傢門,徹徹底底看看這個精彩的世界吧!有個大膽的想法開始在我心裏萌生——帶媽媽去旅行!
我和姐姐都相信醫生的話,人快樂瞭,身體裏的細胞也會快樂,說不定快樂的白細胞能變得多起來呢!可醫生也說瞭,最好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想想那些機場、火車站和遊人如織的景點,空氣中該飄浮著多少病毒或是細菌啊!可是,看看現在的媽媽,她該有多不快樂!算瞭,不管那麼多瞭,就讓我們娘兒倆來一場豁齣去的旅行吧!
於是,就有瞭下麵這場我和媽媽之間的談話。
和媽媽的一場談話
時間:2005 年5 月
地點:傢中
人物:媽媽和我
我:“媽,咱們齣國轉轉吧。”
媽媽:“為什麼?”
我:“再不齣去,等將來您連路都走不動的時候,就更沒機會啦。”
媽媽:“那得花多少錢?”
我:“也不算太多。”
媽媽:“媽可沒那麼多閑錢。”
我:“如果咱們每年齣去一次,有我的年終奬金差不多就夠瞭。”
媽媽:“那還行。”
媽媽:“我可不懂英語。”
我:“有我呢!”
媽媽:“我歲數大瞭,可沒法跟著你風餐露宿、滿世界亂跑啊。”
我:“那咱就走慢點兒唄。”
媽媽:“我身體不好,萬一在外麵有個頭疼腦熱的可怎麼辦?”
我:“哎呦,媽,咱又不是去登月,國外照樣有醫院、有醫生。”
媽媽:“我的白細胞這麼低,人多的地方被傳染怎麼辦?”
我:“您躺在傢裏照樣也有細菌會從窗外飄進來,除非把您封在塑料罩子裏。再說瞭,國外人少、空氣好。”
媽媽:“那咱們去哪兒?”
我:“哪兒遠先去哪兒!”
媽媽:“這又為什麼?”
我:“這叫策略,您懂嗎?”
媽媽:“不懂。”
我:“那您聽我說啊,趁您現在身體還不錯,咱們先跑遠路,像什麼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您將來跑不動瞭,咱們再去傢門口的東南亞什麼的。”
媽媽:“坐飛機去歐洲得花多長時間?”
我:“也沒多長時間。”
媽媽:“到底多長時間?”
我:“十幾個小時吧。”
媽媽:“那我不去瞭。”
我:“為什麼呀?!”
媽媽:“時間太長,我受不瞭。”
我:“彆呀,媽,您不是愛看電影嗎,看三四部電影咱就到瞭。對瞭,您不是愛吃飛機餐嗎,能吃好幾頓呢!”
媽媽:“那我考慮考慮。”
我:“您就彆瞎考慮瞭,我能害您嗎?”
媽媽:……
媽媽:“一次去多長時間啊?”
我:“十天左右吧。”
媽媽:“那還行,要不我這藥該不夠吃瞭。”
媽媽:“國外都有什麼可看的呀?”
我:“哎呦,媽,那可太多瞭,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您去瞭就知道瞭,
肯定不會後悔。”
媽媽:……
媽媽:“你爸一個人在傢我可不放心。”
我:“有咱傢貓兒在傢陪我爸呢,再說瞭,您還能每天給他打電話!”
媽媽:“我得跟你爸商量商量。”
和爸爸商量後。
媽媽:“你爸不讓去,說現在太亂,有地震的、有海嘯的、還有劫機的,咱們碰上怎麼辦?”
我:“媽,碰上那些倒黴事兒的概率就跟中五百萬大奬一樣,您覺得咱有可能嗎?”
媽媽:……
媽媽:“那咱們什麼時候走?”
我:“說走就走。”
2005 年6 月,我和媽媽齣發瞭。
我:“媽,咱們齣來闖蕩江湖,總得有個響亮的名號吧?”
媽媽:“你是說像楊傢將、梁山好漢、八女投江什麼的?”
我:“哎呦,媽,我真後悔問您!還是我說吧,就叫——咱們就叫‘環球二人組’!”
媽媽:“哎,這個好聽!”
……
說實話,我一開始有點擔心這本書會不會太偏嚮探險和極限挑戰,因為封麵上那種粗獷的風格總讓我聯想到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冒險傢。結果發現,我完全多慮瞭!這本書的視角極其獨特,它關注的焦點,反而是那些被主流旅行指南忽略的“角落”和“人情味”。我尤其欣賞作者對交通工具的描寫,這聽起來可能很奇怪,但作者把不同國傢的火車、渡輪,甚至是那些破舊的長途巴士,寫得像一個個移動的微型社會。在從土耳其到伊朗的一段跨國列車旅程中,作者捕捉到瞭車廂內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們如何因為一個簡單的茶水分享而建立起短暫卻真摯的聯係。那些對話的片段,那些眼神的交流,被記錄得無比生動,充滿瞭生活的煙火氣和復雜的人性光輝。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提醒我們,旅行的本質,不是風景的更迭,而是人與人之間那層薄薄卻又堅韌的連接。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那些匆忙的旅程中錯過瞭多少這樣寶貴的瞬間。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通常對那種“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文學不感興趣,它們大多充斥著浮光掠影的描述和對奢華享受的堆砌。但這本書,它完全不是那樣!它更像是一部深入骨髓的文化人類學報告,隻不過是用最富文學性的筆觸寫成的。作者對於“慢下來”的理解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嘆的深度。舉個例子,書中關於拜訪日本京都一位傳統陶藝傢的那幾頁,簡直可以單獨拿齣來當做一篇散文來品讀。他/她花瞭數周時間,隻是坐在那個老匠人的工作室裏,觀察他如何揉泥、拉坯、上釉,記錄的不是旅行進度條的推進,而是對“匠人精神”的哲學性探討。文字的節奏跟著拉坯機的轉速忽快忽慢,有時候是長時間的沉默,隻留下泥土和水的氣味在空氣中彌漫。作者巧妙地將這種專注和對完美的執著,與自己內心對生活意義的追問聯係起來,讀來讓人感到一種久違的寜靜和充實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導讀者如何真正地“在場”,如何從日常的瑣碎中提煉齣永恒的美感,而不是急著去打卡下一個著名的地標。
評分我最佩服作者的一點是,他/她敢於記錄旅途中的“不完美”和“失敗”。現在很多旅行文學都傾嚮於把作者塑造成一個無所不能、永遠積極樂觀的形象,但這本書裏,作者坦誠地記錄瞭迷路時的沮喪、因為語言不通而産生的無力感,甚至有一次因為太過疲憊而在一個簡陋的旅館裏崩潰大哭的經曆。正是這些真實的瑕疵,讓整個敘事變得無比可信和親切。我記得作者描述在印度尼西亞的某個小島上,由於天氣突變,原本計劃好的潛水活動被迫取消,作者是如何利用這“多齣來”的一天,去幫助當地學校整理圖書館書籍的。那個場景的描寫非常動人,沒有戲劇性的衝突,隻有一份平靜的付齣和接受。這種“無目的的善良”和對計劃落空的坦然接受,比任何壯麗的自然景觀都更具教育意義。它傳遞瞭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最好的旅行,往往發生在計劃被徹底打亂之後。這本書讀完後,我不再那麼害怕旅行中的意外瞭,反而開始期待那些不期而遇的插麯。
評分哎呀,最近讀瞭本關於環球旅行的書,簡直是打開瞭我認識世界的一扇新窗戶!這本書的作者,他/她是怎麼做到把那些遙遠的地方寫得如此生動、如此貼近人心的呢?我記得有一章節專門描寫瞭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徒步的經曆,那文字描繪的不僅僅是高聳入雲的山峰和稀薄的空氣,更是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敬畏感。作者細膩地捕捉瞭每一個瞬間的感官體驗——清晨陽光穿過薄霧灑在岩石上的那種冷暖交替,腳下碎石發齣清脆的聲響,還有高原上特有的那種寂靜,讓人感覺時間都慢瞭下來。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她並沒有把旅行描繪成一場簡單的觀光,而是深入到當地社區,體驗瞭那些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比如,在秘魯一個偏遠村莊裏,作者花瞭好幾天時間學習當地的傳統編織技術,文字裏流淌齣的是對文化傳承的尊重與感動。那種平實的記錄,沒有絲毫的誇張或煽情,卻有著強大的感染力,讓我仿佛也感受到瞭指尖傳來的羊毛的粗糲感和色彩的斑斕。讀完這一部分,我立刻開始研究去秘魯的機票瞭,這不僅僅是一本書,它簡直就是一本行走的“人生靈感手冊”,強烈推薦給所有渴望遠方、又害怕“說走就走”的現實主義者!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巧妙,它不是綫性的時間推進,更像是一張精心編織的地圖,不同的章節之間通過某種微妙的主題或情感綫索相互呼應。比如,在描述瞭北歐極簡主義的建築美學後,緊接著就跳躍到瞭摩洛哥馬拉喀什的喧囂市集,那種強烈的對比,讓閱讀體驗充滿瞭張力。作者不是簡單地羅列見聞,而是非常善於運用對比手法來深化主題。當我讀到關於冰島苔原的描述時,那種廣闊、荒涼到近乎虛無的景象,立刻將我帶入瞭一種哲學的沉思;而下一頁,當我們進入到熱帶雨林中,被生命力旺盛的植被和各種奇異的聲音所包圍時,那種“滿溢”感又撲麵而來。這種對環境與心境之間辯證關係的探討,使得全書的基調非常成熟和富有層次感。它讓人思考,我們到底是在追尋“豐富”還是在追尋“空無”,而世界本身,又以何種姿態同時容納瞭這兩者。對於喜歡在閱讀中進行深度思考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饕餮盛宴。
評分老媽滿心以為是國內遊,做個參考呢,結果是國外遊
評分商品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包裝不錯,發貨速度,還沒看。
評分忘記評價,統一給個評價吧!
評分忘記評價,統一給個評價吧!
評分這遊記真的另類。一般讀書,會心一笑總會有的,開懷大笑更好;遇到心有戚戚甚至內牛滿麵也很正常。然而,在喜怒哀樂之間做如此高頻的切換,還真的讓我有點受不瞭。這書就是這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作者就是我的同學,由於熟悉,所以看她的文字,就會生動到好像她一個大活人就在我麵前錶演似的,還帶著典型的京式幽默。我們常常假設一個問題,如果世界末日快到瞭,你最想乾什麼?一般答案就那麼兩種: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or去我最想去的地方。前者還得有人配閤,後者到是可以自己說瞭算。於是,為瞭讓媽媽戰勝病魔,我的同學選瞭最閤乎人性的治療方式:帶上媽媽去看世界。在各洲各國的旅行中,女兒對媽媽的比喻令人印象深刻:觀察美國園林工人修剪樹木時,像洋務運動中周遊列國的青年纔俊;蹲在濛特利爾大街上研究下水井蓋時,儼然一副大國總理在田間地頭心係百姓疾苦的樣子;在荷蘭的鄉村公路隔著車窗欣賞滿地牧草包時,像時尚女郎站在夏奈爾店的櫥窗前對一隻剛到貨的包包頂禮膜拜••••••女兒的筆下沒有世界,隻有媽媽。各種尷尬、各種滑稽、各種無語,被白描到赤誠。沒讀之前,我想不到它的內容會是這樣;讓我來寫,也不會做這樣的取捨。然而老同學就這麼做瞭:坦蕩、調皮、特彆。更深一層的,是對生的熱情和輻射快樂的善意。劉穎同學,你真是一隻可愛的“貓貓”。祝愛更濃,行更遠。
評分一直心草帶著媽媽去旅行,看完瞭更有動力瞭!
評分還可以,看著蠻感動的。珍惜與傢人的日子
評分我和老媽一起看的,也想一起齣去逛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