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县石窟寺在河南巩县城东北约8公里的大力山下,建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原名希玄寺,宋代名十方净土寺,清改今名。东西魏、北齐、隋、唐以及北宋,相继在此凿窟造像。现存5窟,256龛,7,743尊佛像和数十篇题记。石窟呈方形,有中心柱,柱四周凿龛造像。窟顶雕支分格或平棋。佛像脸形方圆,衣纹疏朗,多呈静态。第一窟门内两侧雕“帝后礼佛图”,其余三壁雕佛像和佛传故事。壁脚雕神王、怪兽和伎乐人。“帝后礼佛图”分三层六组,每层比丘和比丘尼作前导,后为帝后和侍从,前呼后拥,反映了皇室的宗教活动。构图简练生动,为中国现存浮雕中较完整者。
评分编辑
评分石窟分东西两区,第1、2窟在西区,第3、4、5窟在东区。第1、3、4窟均为方形中心柱窟。其中第1窟最大,窟内长宽各6.5米,高6米,中心柱长宽各2.8米,基座长宽各3.5米。窟门外两侧各雕一力士,高约 3
评分巩县石窟
评分巩县石窟寺在河南巩县城东北约8公里的大力山下,建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原名希玄寺,宋代名十方净土寺,清改今名。东西魏、北齐、隋、唐以及北宋,相继在此凿窟造像。现存5窟,256龛,7,743尊佛像和数十篇题记。石窟呈方形,有中心柱,柱四周凿龛造像。窟顶雕支分格或平棋。佛像脸形方圆,衣纹疏朗,多呈静态。第一窟门内两侧雕“帝后礼佛图”,其余三壁雕佛像和佛传故事。壁脚雕神王、怪兽和伎乐人。“帝后礼佛图”分三层六组,每层比丘和比丘尼作前导,后为帝后和侍从,前呼后拥,反映了皇室的宗教活动。构图简练生动,为中国现存浮雕中较完整者。
评分 评分巩县石窟
评分 评分编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